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

吐蕃、蒙古文明衰落的人口因素

唐朝时期吐蕃(西藏)人口众多,非常强盛,当时苯教使得藏人勇而好斗,是唐朝的最大的威胁,唐朝只好采纳和亲政策。自七世纪后期起,西藏军队开始进攻中国唐朝的边疆地区。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实力下降,人口降低到1700万;西藏人口有800万。西藏军队曾经于公元763年一度攻占唐朝都城长安。唐德宗采纳“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的战略,使吐蕃四面受敌,吐蕃才无力大举攻唐。但是西藏后面喇嘛教兴起,使得大量人口出家为僧而不事社会生产和人类生产,严重限制了人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将大量财富用来修建众多的寺庙,进一步降低老百姓养育孩子的能力。吐蕃人口减少,对中原政权不再构成威胁。1953年,全国首次进行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藏族只有277.5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藏族人口541万,占中国人口的1/233。

萨满教不但使得蒙古剽悍,也使得人口增加较快,在元代鼎盛时期,蒙古族人口曾达400万,而中国当时总人口不到6000万,蒙古族人口占中国人口比例超过1/15。蒙古军队曾经席卷欧亚大陆,但很快就因为本民族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崩溃,其强大不过是昙花一现。
但满清入关之后,为了保证北方退路的安全,对蒙古民族明拉拢实打压防范了两百年。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藏传佛教作为柔服蒙古的工具,实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国策,通过影响生育文化以减少蒙古民族的人口。通过物质刺激鼓励人们当喇嘛,喇嘛地位高,清政府在其《理藩院则例》中规定“喇嘛辖众者,令其治事如札萨克”,使掌权的喇嘛有了与旗长同等待遇和权力,上层喇嘛享有与蒙古王公同等的优厚待遇。人们愿意当喇嘛(类似于现在的“少生奖”、“丁克奖”、“关爱女孩”)。为了尽快推广喇嘛教,不仅给喇嘛优厚待遇,而且清帝亲自从国库中拨出国帑修建寺庙。“修庙一座,胜用十万兵”,“家有二子者以一子当喇嘛,有三子者以二子当喇嘛”,喇嘛人口甚至占到了总人口数的1/3。经顺治至乾隆一个半世纪(数千年一遇的全球人口快速增加时期)的优礼,藏传佛教的地位日崇,影响很大,其势力已伸入漠北、漠南和西部额鲁特整个蒙古地区,拥有寺庙千余座,僧侣数十万人。在其他民族人口快速增加几十倍的同时,蒙古族人口却不断减少。如鄂尔多斯地区,清初人口有40万,到清末下降到仅有8万左右。

解放后由于摆脱黄教的束缚,蒙古族人口快速增加,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为88.8万(占中国总人口的1/676),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38.4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248.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338.0万,2000年增加到399.53万(是1953年的4.5倍,占中国总人口的1/317)。而2000年全国人口为12.6亿,只是1953年的2.1倍(还是因为寿命的延长)。2000年全国蒙古族总人口581万(占中国总人口的1/218),蒙古国人口260万,俄罗斯大约有90万蒙古族,加上其他国家的蒙古族,总计接近1000万,也只相当于中国人口的1/130。可见满清政府对蒙古族的“计划生育”是非常“卓有成效”的。

可能是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是满清政府的财税来源,满清政府无力对这么一个大民族兑现“少生奖”。要是当年满清政府也对汉族实行对蒙古族同样的人口政策话,那么汉民族现在已经沦落为一个只有数千万人口的小民族。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