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星期二

美国国会推出南蒙古人权法案 - US Congress introduces Southern Mongolian Human Rights Act

 


纽约 — 美国国会参议院来自俄勒冈州的民主党参议员杰夫·默克利(Jeff Merkley)与来自阿拉斯加州的共和党参议员丹·沙利文(Dan Sullivan)近日(11月13日)共同提出一项两党法案:《南蒙古人权政策法案》(The Southern Mongolian Human Rights Policy Act)。

该法案旨在支持和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蒙古族的人权状况。两位参议员提出这个法案的目的是支持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蒙古人和其他蒙古人聚集区的人权,并维护其独特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南蒙古人权政策法案》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美国绝不容忍中国政府抹去蒙古语言、文化和身份的企图。我们的法案清楚地表明,南蒙古以及整个中国当前的人权现状是不可接受的,” 杰夫·默克利参议员在一份声明中说。

沙利文参议员表示:“中国共产党不仅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和关键产业抱有邪恶企图,还在全球范围内破坏国际公认的人权,包括在南蒙古地区。”

美国国会众议院代表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议员吉姆·麦戈文(Jim McGovern)是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的委员兼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的资深成员,他正在主导该法案的众议院版本。

麦戈文众议员说:“《南蒙古人权政策法案》重申了美国对人权和尊严基本价值的承诺。这表明,美国与南蒙古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为保护其文化和语言遗产而奋斗,同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人权必须在世界各地得到尊重。”

法案背景

自从2020年9月,中国当局强行取消蒙古语教学课程,改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授课的国家统编教材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中城市街头和一些高校校园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要求维持蒙古语文课程。中国当局将其视为寻衅滋事和非法集会,派出公安力量对许多参与者进行了秘密逮捕和清算。

由于在抗议示威活动中民众喊出“保护母语”“保护蒙古语”等口号,作为他们对当局肆意侵犯个体语言权表达抗议的象征,这场运动也因此在海内外蒙古人中被称为“保护母语运动”(Eh Hel-en Hamagalaya)。“保护母语运动”也被认为是近年来蒙古人发动的有政治诉求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虽然有大批民众不满,但中国当局仍然强硬实行取消蒙古语课程的政策。有消息说,从2025年开始,高考当中不再允许使用蒙古语试卷。

而《南蒙古人权政策法案》指出,国会呼吁美国政府强烈谴责中国对南蒙古人民的系统性压迫,包括强迫同化政策,摧毁蒙古文化及剥夺蒙古族使用蒙古语的权利。

法案同时呼吁对直接参与南蒙古人权侵犯的中国官员实施针对性制裁,尤其是那些参与设计关闭蒙古语学校和压制蒙古文化活动的责任人。法案敦促联合国及其他国际人权机构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向中国施压,要求停止在南蒙古地区的压迫政策。

另外该法案还建议美国机构资助保护南蒙古独特文化的活动,以应对文化灭绝的威胁。并要求美国全球媒体总署(USAGM)通过美国之音开设蒙古语广播服务,为南蒙古及其他蒙古人聚居地区的听众提供蒙古语节目。该法案鼓励美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将南蒙古人权问题列为与中国关系的优先事项。

海外蒙古人社区反应

在美国新泽西州生活的蒙古族朝鲁·乌吉耶丁博士对美国之音说:“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激动。该法案对南蒙古人民的人权,特别是语言文化传统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过去几年来我本人和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主任恩和巴图与美国参众两院议员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起草法案提供原始资料和相关信息,提供各种建议,我们对法案的提出可以说是盼望已久。我呼吁在美国生活的南蒙古人士通过所在地区的议员反映南蒙古人民的急切愿望,促进该法案早日成为正式法律。”

在美国学习的青年学者乃丹·博尔只斤说:“法案的提出为海内外的南蒙古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它让国际社会清楚的看到,和西藏、新疆一样,南蒙古存在人权被严重侵犯的问题的事实。尤其是,关于制裁侵犯南蒙古人权的中共官员和组织的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权组织的支持

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SMHRIC - Southern Mongolia Human Rights Information Center)对《南蒙古人权政策法案》表示高度赞赏。作为一家专注于记录南蒙古人权侵犯的机构,SMHRIC认为,该法案的引入是保护和促进南蒙古人民基本人权的重要一步。

“这几年,我们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密切合作,提出建议,提供材料并参与起草该法案的工作。今天在该法案正式提案之际,我代表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的全体成员向两位参议员,俄勒冈州的杰夫-莫克利,阿拉斯加州的丹-苏利文,以及领导起草该法案众议院版本的麻萨诸塞州众议员吉姆-麦戈文,表示衷心的感谢,”总部在纽约的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主任恩和巴图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这项法案证实美国会正式把南蒙古问题列入了立法议程。这不仅是美国对南蒙古人权运动的坚定支持的表现,而且也证明通过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20多年的辛苦工作,南蒙古人民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终于得到了美国国会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这可谓是南蒙古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德国生活的内蒙古人民党主席特木奇勒图得到消息后非常振奋,他对美国之音说:“法案的提出说明,南蒙古人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大大地鼓舞了为自己的人权奔波、呼喊多年的我们。我更加坚信南蒙古人民的斗争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苏英宝

美国之音:https://www.voachinese.com/a/mongolians-in-exile-welcome-us-senators-introducing-bipartisan-bill-to-address-human-rights-violations-in-southern-mongolia-20241119/7869734.html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

蒙古族的正统:蒙古国,还是内蒙古


蒙古族是一支曾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建立过近代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

如今,全球的蒙古族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90%生活在内蒙古以及蒙古国。虽然内蒙古生活着规模最庞大的蒙古族人口,但蒙古国却是全球唯一一个蒙古人占主体的主权国家。

因此,关于内蒙古与外蒙古,究竟谁才是蒙古正统,始终存在争论,蒙古国与内蒙古悄然开始了“正统之争”。

蒙古国认为自己是全球唯一蒙古人为主体的国家,诸如蒙古语、蒙古长袍都有着国语、国服的称号。

但经济、人口规模、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内蒙古看似又胜一筹。

双方在争夺蒙古正统的问题上看似都有着无懈可击的理由和优势。那么内蒙古和蒙古国,究竟谁才是“蒙古正统”?

一、黄金家族

蒙古人的祖先是生活在东胡部落,通过与周边民族融合发展成室韦人的一支——蒙兀室韦。9世纪末,一些蒙兀室韦部落向西移入蒙古高原的漠北。随着族群发展壮大,蒙兀室韦在1148年建立蒙兀国,并得到北方政权金朝承认。

12世纪末,出身蒙古乞颜部的孛儿只斤·铁木真带领部族发展壮大,于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铁木真号成吉思汗并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的蒙古人分为两部分,即成吉思汗亲族各部组成的“尼伦蒙古”,以及其他蒙古部落组成的“迭列斤蒙古”(迭列斤意为“一般”),二者合称“合木黑蒙古”,即全体蒙古人。

蒙古高原的统一,让各部有了共同的“蒙古身份认同”,这些被成吉思汗征服的草原部落以蒙古人的新身份参加到蒙古帝国的对外征伐中。

蒙古大军征服了西亚、中亚、东欧的大片土地,并在此建立金帐、伊儿、察合台等汗国等大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家族后裔被神化,称为“黄金家族”,蒙古帝国最高统治者(大汗)必须出自该家族。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其遗体葬于起辇谷(具体位置未知),衣冠冢位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元朝,并于1279年彻底消灭南宋,完成蒙古统一。而此时遍布在中亚和西亚的金帐、伊尔等汗国渐渐走向独立。

虽然当地的蒙古人居于统治地位,但人数过少因此无法避免与突厥、伊斯兰联姻。

有元一代,蒙古人由弱变强,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政权,蒙古人确立了回鹘式文字和藏传佛教信仰。

15世纪初,因内部争斗,蒙古政权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分,黄金家族统治的鞑靼占据了包括蒙古高原核心地带的整个东蒙古,非黄金家族的瓦剌各部则盘踞西蒙古。

整个15世纪,鞑靼(东蒙古)大汗更迭频繁,但黄金家族始终把持着汗位。此时蒙古高原仍是蒙古人的政治、文化核心地带。

鞑靼与瓦剌时常发生战争。黄金家族统治下的今蒙古国中东部,是当之无愧的蒙古正统所在,在贸易需求等因素影响下,以黄金家族为代表的蒙古正统势力逐渐选择迁入内蒙古。

二、众汗之战

16世纪初,达延汗(成吉思汗第11世孙)整合鞑靼(东蒙古)各部,击溃并迫使瓦剌西迁。

达延汗将辖区分成6个万户,并将汗庭(首都)移驻其中的察哈尔万户辖区。这里位于今内蒙古东部。

该地当时是蒙古政权辖区,是内蒙古地势最为平坦、肥沃的地区,且邻近燕京,黄金家族部分自此迁入内蒙古境内。

达延汗规定只有黄金家族成员能担任蒙古地方领主,各万户下辖1~3个部。除了大汗直辖的万户,达延汗将其余万户分封给儿子们,他的小儿子获得了其中的喀尔喀万户。

喀尔喀各部构成复杂,自达延汗分封之后,他的小儿子的后裔不断与喀尔喀各部通婚,黄金家族的血统被逐步稀释,喀尔喀下层牧民血统更是和黄金家族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黄金家族掌控各部跟随达延汗进入内蒙古地区,留在外蒙古的喀尔喀各部成为今蒙古国人口的祖先。

17世纪初的1636年,后金击败蒙古大汗林丹汗,将其直属下以察哈尔部为核心的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大部)收入囊中,蒙古汗国灭亡。同年,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

蒙古大汗的称号被清朝皇帝继承,黄金家族嫡系只能管辖察哈尔部(1675年因参与叛乱,察哈尔亲王职位被剥夺)。

原属蒙古大汗的察哈尔等地变成清廷直辖,称内属蒙古,漠南蒙古余下地区称外藩蒙古,当地仍由蒙古王公统治。

为分化蒙古人,清廷将蒙古各部细分为多个旗,各旗统领称札萨克(札萨克贵族群体),该职位可世袭罔替。

为拉拢境内的漠南蒙古,清廷一方面授予当地蒙古王公亲王、札萨克等头衔,另一方面不断与蒙古联姻,接连有3名蒙古女性成为清帝国的皇后,最著名的便是出身黄金家族的孝庄皇太后,漠南蒙古与清廷形成利益共同体。

1644年清军入关,漠南蒙古积极协助满族人开启统战争。但除了漠南蒙古,当时东亚还有其他的蒙古政权,如位于蒙古高原的喀尔喀蒙古和新疆、中亚的卫拉特。

17世纪末,卫拉特的准噶尔部崛起,并入侵外蒙古。在这场蒙古人的内斗中,生活在外蒙古地区的喀尔喀各部处于弱势。清军帮助喀尔喀各部驱逐了准噶尔人,于1692年将喀尔喀各部纳入版图。

清廷将札萨克制度推行至外蒙古,至此形成内外札萨克蒙古,即今日内蒙与外蒙的前身。

二者统称外藩蒙古,再加上直属清廷的内属蒙古,就构成了清廷对蒙古地区统治架构的全貌。

外蒙古的喀尔喀各部是在准噶尔入侵下被迫归顺清廷的,相较于早早归顺清廷的内札萨克王公,外札萨克贵族没有组建部队等权利,当地土地贫瘠,并非清帝国的核心地区。从未有外蒙古的女性贵族成为清朝皇后,当地对清朝的离心力较强。

1755年,乾隆帝平定准噶尔,东亚的蒙古部分归大清帝国统治。

由此看来,明清两朝蒙古族群内部激烈变化,从鞑靼瓦剌东西对立,到达延汗率领黄金家族南迁内蒙古,自然环境较好的内蒙古就成为蒙古人的经济文化中心,蒙古人的老家——蒙古高原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

再到清朝复杂的札萨克制度,确定今内、外蒙古的雏形,蒙古族的主体彻底从蒙古高原转移到内蒙古,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人日渐边缘化。

三、外蒙古独立

19世纪末,内忧外患的清廷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力大幅衰减,随着俄国在北方的扩张,离心力较强的外蒙古上层王公试图借助俄国力量摆脱满族人的统治。

1911年,外蒙古王公宣布独立。外蒙古王公自恃有俄国的支持,于1913年出兵新疆阿勒泰和内蒙古。

在当时的外蒙古王公看来,相较于仍被北洋政府统治的内蒙古,已然“独立”的喀尔喀蒙古承担了带领全体蒙古人“获得自由”的使命,有义务主导统一蒙古地区。

1920年俄国势力进入外蒙古,但1921年,在苏俄扶持下外蒙古再度宣布独立。

外蒙古取得实际独立的地位后的1924年,外蒙古在苏联的影响下废弃君主立宪制,模仿苏联制度重塑国家政治架构。苏联禁止外蒙古赞颂、祭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挂画、雕像、课文荡然无存。

苏联将外蒙古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看作政治改革的巨大阻力,当时外蒙古人口仅50万,藏传佛教的喇嘛数量就达到9万。

外蒙古从30年代起开始打压宗教等势力,超过2万人被杀害。外蒙古的藏传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上层喇嘛被消灭了,下层喇嘛被迫还俗,771座寺院仅存26座、9万名喇嘛仅余1.7万。

与此同时,伴随着面向苏联的经济发展,蒙古国文化传统也迅速变化,外蒙古在语言上大量吸收俄文词汇,西里尔字母代替了老蒙文,苏式服装替代了蒙古长袍,俄式西餐在城市推广,婚礼变成俄式舞会形式。

同时期的内蒙古则是另一番景象,虽然内蒙古地区被分割并设立了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省,但蒙古人聚居区仍保留盟旗制度,蒙古王公依然享有较高政治地位。

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附属省。

当时,外蒙古被国际社会看作蒙古正统的掌握者。

留在中国版图的蒙古族只是一支少数民族,内蒙古只是所谓地方行政区并非主权国家,没有资格争夺蒙古正统。

1961年,外蒙古成功加入联合国,这进一步增强了其蒙古正统地位。

实际上,外蒙古在蒙古正统的争夺中劣势也很多,当时外蒙古境内有大量苏联驻军、专家,蒙古传统文化在社会改造、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俄罗斯文化取代。

俄语成为外蒙古的第二语言,大量外蒙古官员娶了苏联妻子,如1952-1984年担任蒙古国家元首的泽登巴尔就娶了俄族妻子,外蒙古甚至被戏谑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随着苏联经济状况恶化,进入80年代,蒙古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经济上的劣势显然不利于外蒙古争夺蒙古正统地位,但随之而来的苏东剧变再度改写了蒙古正统之争的进程。

四、谁是蒙古正统

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更名为蒙古国。蒙古国拥有了制定独立文化政策的权利,蒙古正统性大幅提升,试图成为全球蒙古人的“精神母国”。

在文化层面,蒙古国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将那达慕节庆、呼麦艺术、马头琴等7项蒙古传统文化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国垄断了在全球为蒙古文化发声的机会。

蒙古国是全球唯一以蒙古为国号、蒙古族占主体的国家,内蒙古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地位显然不能和主权国家相比。

蒙古国将蒙古文化置于国家文化架构主体地位,并以国家力量推动蒙古文化发展,这一优势是中俄等国蒙古族无法拥有的。

蒙古国掌握了蒙古正统的优势,实际上与内蒙古地区相比,蒙古国的短板也不少。

20世纪以来,蒙古国的传统习俗、文化信仰在苏联控制时期遭到了灭绝性毁坏并开始俄罗斯化。如今从几乎荡然无存的传统文化废墟上实现“文化复兴”,对于蒙古国来说并不容易。

蒙古国多次试图恢复传统蒙文教育,还计划在2025年全面恢复传统蒙文使用,但目前社会推行阻力较大。

内蒙古也经历了动乱,但传统文化根似乎在某一程度脉延续下来,蒙古族多使用蒙古语察哈尔方言,使用回鹘式老蒙文,口语基本能与蒙古国喀尔喀蒙古语相通。

此外,蒙古国重新树立起对成吉思汗的崇拜,将其作为蒙古核心文化之一。蒙古国将成吉思汗相关历史文化重新纳入教材,全球最大的成吉思汗的雕像矗立在首都乌兰巴托附近。

蒙古国最大的机场被命名为成吉思汗机场,首都乌兰巴托的国家宫内也安放有成吉思汗雕塑以及成吉思汗时期象征蒙古最高权力的九尾白纛旗,外国元首访蒙均在国家宫举行仪式。

蒙古国80%人口的喀尔喀蒙古人属于蒙古分支,与黄金家族八竿子才能搭上一个远亲关系。标榜成吉思汗文化的蒙古国,站在内蒙古面前不可避免的会自信心不足。如此看来,蒙古国或许叫喀尔喀蒙古国更合适。

除了缺失黄金家族的“名分加成”、俄罗斯文化痕迹残留较多,蒙古国疲弱的经济和较少的人口是其争夺蒙古正统的又一短板。

截至2023年,蒙古国总人口351万,其中蒙古族约290万,仅相当于内蒙古蒙古族规模的46%。

蒙古国贪污腐败乘势,造成经济始终难有起色,疲弱的国力难以支撑蒙古国争夺蒙古正统。

但对于内蒙古蒙古族来说,习近平的共产党中国的民族政策走向极端,禁止在其境内开设蒙古语学校,学习蒙古语,全面禁止蒙古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捣毁成吉思汗像,禁止穿民族服饰等,逐渐在失去竞争蒙古正统的基础。

2024年11月17日星期日

人權觀察:中國跨國鎮壓 旅日華人產生寒蟬效應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近期報告指出,中國透過跨國騷擾和恐嚇,阻止在日中國人參與抗議和維權活動。圖為乘客在日本東京一個車站。美聯社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近期報告指出,中國透過跨國騷擾和恐嚇,阻止在日中國人參與抗議和維權活動。專家學者表示,跨國鎮壓已在旅日華人社區產生寒蟬效應,日本應考慮建立機制保護受到恐嚇的中國人。

據美國之音(VOA)報導,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採訪25名中國人,其中包括來自新疆、西藏和內蒙古的少數民族。他們當中的多數人表示,中國警方透過他們在中國的親屬警告他們,要求他們不要參加批評中共及其對中國統治的活動或和平抗議。

幾位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人表示,中國警方透過在中國的親屬聯繫他們,要求他們停止在日本反對中國政府的活動,不然就得向當局提供有關日本維吾爾社區的情報。

報告提到,一位在日本的中國活動人士,曾參與反對中國政府在學校用漢語取代蒙古語政策的公開抗議,隨後內蒙古當地警察審訊了他的親戚,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並阻止他們獲得護照。

這名活動人士說:「親戚告訴我,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讓他們害怕,這讓我很痛苦。」

香港活動人士李伊東(Alric Lee)曾與其他在日港人參與公開活動,被不明人士跟蹤;其父母更收到一封信,詳列李伊東在日本參與的所有活動,並要求其父母為他的錯誤公開道歉。

李伊東認為,這可能是由港府發起的威脅,這些威脅迫使他重新評估在日本參加活動可能帶來的後果。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觀察到,越來越多在日本的中國人和香港人減少參與公共活動,尤其是那些涉及敏感問題的活動,因為他們擔心會遭到中國政府的報復。

人權觀察亞洲項目官員笠井哲平表示,北京針對旅日中國僑民社區的策略非常老練。雖然這些威脅相對低調,不太可能引起日本政府的注意,但仍足以讓旅日僑民社區成員感到恐懼。

美國之音向日本外務省詢問,關於在日中國人受到的跨國鎮壓以及日本政府能如何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等問題,日本外務省拒絕回應。官員們表示,這兩個問題都與在日本的外國人有關。

阿古智子表示,日本政府不願對北京針對在日中國人的跨國鎮壓發表評論,反映出日本試圖避免加劇兩國間的緊張關係。但她認為,日本政府有責任對在日本發生令人擔憂的狀況公開表態。

「我認為人權應該是日本與中國雙邊關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相信,日本應該在雙邊會談中提及北京對在日本的中國人的跨國鎮壓問題。」阿古智子說。

笠井哲平認為,既然日本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其他54個成員國在今年6月譴責跨國鎮壓,並承諾追究那些負有責任的人,日本應考慮建立機制,保護那些受到恐嚇者的基本權利和安全。

内蒙古牧民抗议政府未果,准备起诉当局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几天来,位于中国内蒙古东南部素有“微缩版内蒙古”之称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蒙古族牧民一直正在利用微信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呼吁各地牧民都来支持他们的抗议活动。一周之前(11月3日),近百名当地牧民到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在旗政府办公大楼前示威,要求当局立即发放长期拖欠的草场补偿金。

据当地牧民透露,自从今年10月份,他们就多次到政府部门进行抗议,要求有关当局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在遭到当局的无视和恐吓后,牧民们现在决定集资聘请维权律师,起诉政府,追究官员的法律责任。

中国在内蒙推行禁牧政策,把污染企业迁到草原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政府在内蒙古地区无序开矿,大量开垦草场,把中国内地的污染企业迁至草原上,导致内蒙古地区草原生态严重恶化。为了正当化这些行为,中国各级政府竟然把破坏环境的责任推到牧民身上,声称“落后”的传统游牧和牧民超载放牧导致了生态恶化,使草场大规模退化和沙化。自从2001年开始,中国当局在蒙古族聚集的牧区和半牧区强制推行“全面禁牧”,“季节性禁牧”,“退牧还草“,“轮牧“,“休牧”和“舍饲”等各种形式的禁牧政策。

据当地牧民,今年全区范围所施行的全面禁牧政策极为严格。从4月1日到6月15日期间,牧民们不得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放牧,必须把牛羊圈起来用饲料来喂养。无力负担高价干草和饲料的牧民无奈之下把牛羊放到草场里,甚至在夜间偷牧。

可是被巡逻草原的“禁牧大队”发现后,不是罚款处罚就是直接抢走牛羊,甚至打骂、拘留和关押牧民。反映这类现象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极为常见。结果,内蒙古多地出现牧民和执法者之间发生暴力冲突。当地牧民告诉美国之音,禁牧大队“执法”如同土匪进村,场面触目惊心。

最近参加抗议的牧民发来的视频显示,禁牧人员和车辆赶到一家牧民的草场没收牲畜时与牧民发生冲突。当一位牧民问“这是法治社会,你们干啥来了?”时,一位禁牧人士回答说“我们执法来了。”牧民一边反抗一边质问道:“你们疯了?”“不让我们活了?”“你们是日本鬼子吗?”“你们是黑社会吗?”可是禁牧人员还是强行赶走了整群的羊。

这一系列粗暴行为不仅彻底改变了蒙古族传统牧业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了养殖牲畜的成本,给牧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没有带来草场恢复、改善的效果。有些地方以建立草原保护区的名义剥夺牧民的草场,转给大农户作为农田来使用,让牧民做为“生态移民”搬迁到城镇里,成为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生活保障的无业游民。

牧民抗议示威 要求政府补偿

在政府门前举行抗议的克什克腾旗一位牧民说,他们于10于29日就开始到政府反映意见,但到了11月3日仍没有解决问题。

“当地政府已经拖欠2023到2024年的补偿款,2025年的补偿款也该发放了,应该给个答复了。补偿款没有着落,明年春夏拿什么买饲草料呢?牧民指望着那点钱,赊账买饲草料,有的借了很多钱,现在催债的找上门来,无奈之下,找政府,政府不解决问题,我们怎么办呢?”无奈的牧民要求当地政府听取牧民的怨声,并立即发放相关补贴。

2024年11月3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一名蒙古族男牧民在社交网上和一名女牧民讨论公安部门威胁当地牧民的问题。(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提供)

2024年11月3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一名蒙古族男牧民在社交网上和一名女牧民讨论公安部门威胁当地牧民的问题。(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提供)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克什克腾旗女牧民指出,当地政府不仅没有给予牧民满意的答复,反而威胁牧民,警告他们不要在网上讨论此事或散发有关信息。

“我们正在微信群里积极讨论补偿款问题。公安部们打来电话威胁了数名牧民,要求删掉有关的内容。我们只是讨论关系到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又没有犯法,为什么警察来干涉呢?”她问道。

这位女牧民不仅没有理会公安当局的威胁,而且表示“我们将近有500成员的几个牧民微信群呼吁所有蒙古人广泛散发相关视频,支持我们的抗议。”

集资聘请维权律师 把政府告上法庭?

为了了解牧民抗议进展,美国之音记者采访了几位参加抗议的克什克腾旗牧民。考虑到个人安全,接受采访的牧民们都采取了匿名形式提供消息。

谈到克什克腾旗牧民正在探讨集资聘用一名维权律师来起诉旗政府一事后,一位化名为莫德乐图的蒙古族牧民告诉美国之音:“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也没有采取任何反对党和政府的行为。我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行动起来。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目的。”

“当然牧民的诉求是合理合情的。遗憾的是,这是一个不讲道理的时代。我们在政府面前抗议了不少次,但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另一位化名为扎木斯的牧民对美国之音说。“其实,政府已经挪用了我们的补贴。说是要分期发放。按理说,这种款项地方政府不能擅自挪用。但是,已经用掉了,我们别无选择。”

“那天我们在政府面前抗议时,一位官员要求我们要理解他们的难处,” 一位化名为格日乐的女牧民说。“那么谁理解我们的难处呢?我们实在走途无路了。近年来,牲畜价格大幅度下跌。为了买草,很多牧民不得不借高利贷,连利息都还不起。谁可怜我们牧民?我们能推迟交税吗?托一两天就被处罚,被列入黑名单。谁愿意来政府举行抗议?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拖欠草场补偿款的不止克什克腾旗

拖欠草场补偿款现象不止出现在克什克腾旗一个地方。最近全家到美国寻求移民的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牧民诺敏女士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她们那里“一千亩草场允许放养23头牲畜。多出则罚款,交不起罚款就强行夺走牲畜,还要殴打牧民。虽然承诺发放限牧补助款,但至今没见发放,政府方面截留了。”

除了群体抗议政府反映诉求之外,网络和中国社交媒体上蒙古族牧民表达对政府不满的音视频随处可见。有一位牧民在抖音里发了一段视频,质问政府说,“那么我们就反问一下。如果这个禁牧期的补贴可以延缓发放,那么我们牧民的这个400块钱的农合钱可不可以延缓缴纳呢?”

美国之音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克什克腾旗牧民专门设立了几个微信群讨论集资聘请维权律师来试图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并起诉当地政府组追究法律责任。

“光我参加的两个微信群就有近一千名牧民。二三十块钱不算什么。一个人一百款钱都我愿意付。这已经涉及到三个苏木几百家牧护的利益。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行动。我们肯定会成功的,”一位化名为斯日古楞的牧民通过微信告诉美国之音。

人权组织关注中国蒙古族牧民的抗争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的主任恩和巴图·陶格楚格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指出:“自从2000年中国政府实行的所谓的‘生态移民’和‘全面禁牧’政策以来,在南蒙古不仅蒙古族牧民传统生活方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也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据中国国务院官方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政府已经成功地把最后一百二十万牧民定居了下来。 这证明十年前中国政府在中国境内已经给拥有数千年历史的蒙古传统游牧方式正式画了句号,”恩和巴图·陶格楚格说。

作者: 那仁·毕力格

摘自美国之音:https://www.voachinese.com/a/mongolian-herders-stage-protest-demanding-compensation-from-local-chinese-authorities--20241112/7861562.html

触目惊心的内蒙古监狱死亡数据

 


近年来,中国监狱系统的种种乱象不断浮出水面,前内蒙官员杜文近日发表独家消息,一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的内部文件显示,仅在2024年1月至9月,全区监狱就有45名在押人员死亡,凸显中国监狱系统内部的管理失控和医疗资源匮乏,更揭示了司法体系腐败和制度性人权侵犯的残酷现实。他还列举了数个真实案例,披露中国监狱背后隐藏的危机,以及其对社会治理和国际人权的深远影响。

触目惊心的死亡数据:冰山一角?

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的文件明确提到,「今年以来,全区在押犯已死亡45人,病亡率为0.14%,居全国监狱系统病犯死亡率较高水平。」根据司法部公开数据,全国有681所监狱,总在押人数约为194万人。按内蒙古监狱系统的病亡率推算,全国范围内可能已有2,716人在九个月内死亡。

为了理解这一数据的严重性,可以将其与其他国家做比较:

-美国:根据美国联邦监狱局2022年的报告,全美联邦监狱死亡率约为0.03%,显著低于中国的数据。

-英国:英国2019年监狱系统的死亡率为0.01%,大部分为自然死亡或自杀。

-中国:若全年保持0.14%的病亡率,意味著一年内将有3,600多名在押人员死亡。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监狱系统的管理混乱和医疗资源匮乏已达到危机水平。

内蒙古监狱系统的死亡人数虽然只是冰山一角,却折射出全国监狱系统的普遍问题。

超负荷的监狱容量与医疗崩溃

中国监狱系统的一个普遍问题是过度拥挤。以内蒙古为例,全区19所监狱的设计容量平均在1,500人左右,但实际关押人数通常超出30%-60%。如:

-呼和浩特第三监狱:设计容量1,500人,实际关押人数达到2,300至2,400人。

-呼和浩特第四监狱:设计容量800人,实际关押人数超过2,300人。

超负荷的关押环境导致医疗、食品、卫生等资源的短缺,使在押人员的健康状况更加恶化。

医疗资源的系统性缺失

监狱医疗资源的匮乏更是雪上加霜。内蒙古监狱管理局文件中提到:「依法加大病犯监外执行办理率,有效降低再押病犯死亡率。」然而,保外就医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几近形同虚设。

杜文披露:「监狱医院经常缺乏基本药物,许多救命药物被削减预算。一些医院甚至把经费用来购买板蓝根,以防治新冠病毒。」在实际操作中,大量患有严重疾病的犯人被拒绝保外就医,死于无法获得基本治疗的境地。

杜文举了贾志义的例子。贾志义是一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在押人员,因心梗急需转院治疗。但由于建党百年的活动禁令,他的转院申请被拒。最终,他在监狱地板上痛苦地死去,而监狱医院甚至未能提供基本的溶栓治疗。更令人愤怒的是,监狱管理人员对此漠不关心,甚至在私下庆幸:「又死了一个,以后省心多了。」

贪腐横行:从医疗到保外就医的交易网路

杜文透露:「在我服刑的两年零九个月里,目睹了44名犯人通过贿赂成功获得保外就医,其中4人为紧急保外,另外40人全是通过行贿。」这40名犯人的贿赂金额从9万元到300万元不等,而那些无法支付贿赂的重病犯人只能任由病魔吞噬生命。

一个典型案例是徐国庆,他因受贿罪被判刑,身患直肠癌的他病情并不严重,但因家属未能支付足够的贿赂,最终被「活活疼死在监狱里」。杜文描述了他临死前的惨状:「徐国庆疼得彻夜不眠,不断咒骂共产党和监狱管理人员,直至在极度痛苦中离世。」

贪腐的背后是内蒙古司法系统腐败猖獗,四任司法厅厅长、两任监狱局长、两任政委均因受贿落马。负责保外就医审核的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从院长到医生几乎全部沦陷。

这种腐败不仅剥夺了病犯的基本权利,还进一步加剧了监狱系统的混乱与死亡率的攀升。

对国际人权的挑战

中国作为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曼德拉规则)的签署国,本应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生命健康权。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监狱内的犯人如同被遗弃的牲畜,得不到最起码的医疗和人道待遇。

杜文痛斥:「这些犯人死亡,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制度性的谋杀。按照国际法,这等同于种族灭绝或反人类罪,习近平和中共高层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呼吁全世界所有关心人权的组织和个人,应该密切关注中国监狱内的死亡事件,并敦促中共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改善这一状况。他强调,这些死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大规模人权灾难。」

监狱中的种种乱象,实际上是中国社会治理危机的缩影。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困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持续下降,而司法系统的腐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从监狱到社会,中国的制度性问题已濒临崩溃边缘。监狱本该是改造人心的地方,但现在却成为了人性和生命的坟场。」他表示。

中国监狱系统中的死亡问题不仅是人权的悲剧,更是社会治理失序的警钟。从徐国庆的癌痛离世到贾志义的心梗无助,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揭示了一个深藏在体制背后的冷酷现实。

仅仅一代人,传统蒙古语在内蒙古即将彻底消失

在内蒙古,因为习近平独裁统治下中共的蒙古语言文化灭绝政策,只需要经过仅仅一代人,传统蒙古语在内蒙古即将彻底消失,所以在未来十年传统蒙古语既需要紧急保护,需要应对挑战,而这些挑战都受到中共教育政策、蒙古人有志之士的数字化趋势和文化运动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预测:

1. 普通话主导地位将彻底消灭内蒙古蒙古民族语言文化

中共的教育和政府政策:近年来,共产党中国的灭绝政策使得内蒙古的教育政策转向以普通话为重点,这可能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使用传统蒙古语的机会将彻底减少。随着汉语普通话成为教育的主要媒介,年轻一代的蒙古语识字能力将会彻底消失。

代际语言转变:内蒙古的许多蒙古家庭虽然会在家中以蒙古语作为主要语言,但是如果家长认为普通话对未来的就业机会和融入至关重要。这可能会导致年轻蒙古人的流利程度下降,能够读写传统蒙古语的人会减少。

2. 文化和基于身份的复兴努力

草根运动:蒙古族社区、文化组织和网络活动家可能会加大努力,以保护和促进使用传统蒙古语作为身份标志。文化节、蒙古语出版物和社交媒体可能成为这些努力的焦点,鼓励年轻人与自己的语言保持联系。

在文化活动中的使用:蒙古语可能在文化、宗教和传统仪式中保持强大,即使日常使用减少,其在社区环境中的重要性仍将保持下去。

3. 数字工具和在线学习支持

传统蒙古语的数字素养:技术的进步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如蒙古语学习应用程序、在线词典和针对内蒙古方言的社交媒体内容。这可能有助于弥合代沟,让年轻人更容易学习蒙古语,也更有吸引力。人工智能驱动的语言处理和翻译工具等新技术可以让传统蒙古语更多地融入数字平台,从而有可能增加与该语言的日常互动。


4. 在细分领域引入蒙古语

媒体和娱乐:随着越来越多的内蒙古人使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电影、电视节目和在线媒体中可能会出现对蒙古语内容的推动。传统蒙古语的本地制作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当观众寻求反映其文化遗产的内容时。

蒙古语教育计划:可能会发展专注于蒙古语言和文化的私立或课外学校,可能由私人捐助者或社区组织资助,旨在为年轻一代提供蒙古语教育。

5. 日常使用量可能下降,但作为传统语言的地位会加强

随着实际使用量减少: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传统蒙古语可能会成为一种传统语言——一种仅仅为了文化和传统目的而传承下来的语言,而不是用于日常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蒙古语将主要用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研究和正式仪式。

残存的识字能力:如果共产党的教育政策继续强调汉语,传统蒙古文字的识字能力可能会下降;然而,语言爱好者、学者和对蒙古历史和文学感兴趣的人可能仍然会识字。

摘要

十年后,内蒙古的传统蒙古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减弱和彻底消失,这是由于共产党政策转向汉语和仅剩的有限的点缀式蒙古语教育所致。然而,蒙古语是唯一屹立于世界的独特语言和竖写文字会,她将继续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语言蓬勃发展,这得益于数字资源、社区主导的举措和文化自豪感以及在日常社会的运用。技术进步还可以使传统蒙古语在网上找到新的存在,以创意和数字形式保留其遗产,即使其口语使用减少。

最后,只有共产党中国的彻底倒台和瓦解,在中国境内的各族民族语言文化才能持续发展并存在下去。

2024年11月8日星期五

ᠬᠢᠲᠠᠳ ᠣᠯᠣᠰ ᠣᠨ ᠬᠡᠤᠬᠡᠳ ᠲᠤᠷᠦᠭᠦᠯᠬᠦ ᠵᠢ ᠱᠠᠭᠠᠷᠳᠠᠬᠣ ᠪᠦᠳᠦᠯᠭ᠎ᠠ ᠨᠢ ᠡᠳ᠊ ᠵᠢᠨ ᠵᠠᠰᠠᠭ ᠤᠨ ᠳᠦᠷᠦᠢᠢᠲᠠᠯ ᠢ ᠬᠣᠪᠢᠷᠠᠭᠣᠯᠵᠤ ᠴᠢᠳᠠᠭᠰᠠᠨ ᠤᠭᠡᠢ᠂ ᠡᠬᠢᠨ ᠪ ᠭᠤᠷᠪᠠᠨ ᠣᠯᠠᠷᠢᠯᠳᠦ ᠭᠡᠷᠯᠡᠭᠰᠡᠨ ᠬᠦᠮᠤᠨ ᠴᠤᠬᠡᠷᠡᠵᠡᠢ 中国催生政策不敌经济下滑现实,今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较去年同比下降 (蒙古语版)

为对抗少子化,中国政府祭出各种措施,积极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但根据中国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的前九个月登记结婚的人数较去年同比减少94.3万对,显示中国政府的催婚政策仍不敌经济下滑、前景堪忧的现实。

根据中国民政部周五(11月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结婚的夫妻共474.7万对,比去年同比减少94.3万对。2023年1至9月的结婚登记数为596对,数据较2022年增加。

中国经济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生活开销越来越大,让中国年轻人的结婚规划不断延后,这个现象进一步让中国的生育政策受挫。中国近期着手一项修法草案,打算简化结婚手续,同时加深办离婚手续的难度。2024第一季,共有196.7万对夫妻离婚,比去年同期微幅减少约6,000对。

今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下降的相关话题跃上社群平台微博的热搜榜。多数网民对此结果并不感到意外,甚至还有人认为结婚数量太多了,“这么多人结婚,还是太多了”、 “离婚减少,说明社会越来越理性”。也有网民反讽,“没有车贷房贷后代的人生谁不想追求一下”。

针对民间对婚育态度不积极,欲解决人口衰退问题的中国官方频频祭出手段催婚又催生。今年稍早官方曾公布报告,称全国出生率已连续两年下滑,于是决定在重点城市制定计划,鼓励年轻人新型婚育文化。

去年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提到,中共官员有责任“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念、家庭观的引导”,并称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在刺激生育率方面,除了生育补贴、托育政策等等,各地方政府甚至还祭出“打电话催生”的杀手锏,细问民众月经经期、是否有打算生孩子。然而此举已引起不少中国网民反感。

习近平向女性“传统美德”的呼唤,以及政府实施的政策,似乎未能让年轻人有信心进入婚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徐舫今年初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在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受到女性就要相夫教子这样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过去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社会始终未解决男女地位平等问题,包括天价彩礼、买房成为“结婚入场券”等畸形文化,让年轻世代更难走入婚姻。此外,经济形势差,年轻人面临减薪、遭裁员,或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完全没有结婚的欲望,因为婚后还得面临双方老人与孩子的经济负担,压力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