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乌克兰战争时期:布里亚特人是俄罗斯军队的主要兵源之一

蒙古国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曾经发表讲话,指出克林姆林宫“不成比例”地让少数民族充当炮灰,尤其是布里亚特、图瓦和卡尔梅克人,他呼吁这些民族不要再参与俄乌战争,如果要逃脱兵役,蒙古国将“敞开手臂和胸怀”接受他们。

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在沙俄时期,因为贫穷大量当兵从而成为俄军里的蒙古人,算是俄罗斯帝国扩张后才成为俄国国民的。

布里亚特人所在地区,在俄罗斯一直是属于“少边穷”地区,比其他俄罗斯地区经济落后,因此这里的人才会有很多青年为了改变命运而参军。

随着俄罗斯帝国逐步东扩,布里亚特人与他们的宗主土谢图汗部一起对俄国的征服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抵抗,使得俄罗斯始终无法在贝加尔湖地区建立稳固统治。

直到清朝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所居住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土地划归俄罗斯。从此,布里亚特地区完全并入俄罗斯,生活在那里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彻底成为了俄罗斯的附庸。 

布里亚特人和达吉斯坦人的高损失率是由俄罗斯在对乌克兰战争中使用的军事单位的领土位置造成的。此外,俄罗斯军队也是这两个地区人民最有吸引力的“雇主”。

最初,入侵部队是由远东、乌拉尔、布里亚特和图瓦的部队组成的,因此他们的损失程度要高出许多倍。也有可能是普京政权的阳谋,尽可能的使用亚洲人种部队而不是白色人种部队。

在入侵开始时,梁赞和坦波夫伞兵也参与其中,其中也有人员伤亡。这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有收入的莫斯科人或圣彼得堡居民不会去参加军队。如果情况恶化,俄罗斯中部的军事单位开始出动,当地的伤亡人数将立即增加。

布里亚特人和达吉斯坦人大规模损失的原因,是军方从边远地区招募兵员而不触及“首都”的“苏联”原则,这样做是为了不助长抗议情绪,普京的方法继承了苏联做法。

这是“苏联”的传统,比如阿富汗时期,有命令从边远和贫困地区、村庄和一些厂区招募人员,但不是在基辅、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普京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例如,当战争爆发时,卡德罗夫立即提出了他的选择。他派出越来越多的车臣部队参加大屠杀。这样,他就展示了对普京的忠诚。

车臣和布里亚特发生的过程是相似的。布里亚特领导人可能决定通过组建不同的志愿者、动员或合同兵来表达对普京的忠诚。

根据信息抵抗门户网站协调员尤里卡林的说法,不能说普京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中故意使用某个民族。我们对达吉斯坦占领者葬礼数量最多的调查所掌握的数据只能表明,在一个宗教和部落关系密切的地区,当局很难“拧紧”审查的螺丝钉。独裁者只报告了少量的“蒙眼阵亡事件”。

据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一周内在北顿涅茨克清除了近 30 名“卡德罗夫派”(车臣军队)。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 - 杉山正明

世界史的誕生並非海洋,而是在「歐亞大陸」!

跳脫以西方為主體的思想,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

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

──「大蒙古國」

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帝國都繼承了蒙古血脈!

蒙古帝國統合歐亞大陸才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蒙古帝國和其時代總括了在此之前的歐亞歷史,以及整個歐亞非大陸上的營生方式。然而,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從這一階段開始的歷史,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的事物,和對之後留下的各種影響和遺緒還不甚了解。以至於要了解現今歐亞大陸的局勢時,還是採用以西歐為中心創造的世界史架構,而忽略了「陸地」串聯起世界的時間實際上早於海洋。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世界各地仍在「蒙古帝國的陰影」壟罩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消失的帝國,都是在蒙古帝國之中所誕生。

回顧二十世紀初期幾乎一起消失的各個帝國,每一個的起源實際上都與蒙古帝國和其時代有著某種關聯。蒙古人在東歐、中亞、印度、中國都留下了「帝國」,這些帝國直接鑲嵌進了當地的歷史,影響持續至今。

羅曼諾夫王朝的俄羅斯帝國是因為抵抗朮赤兀魯思(欽察汗國)而建立;鄂圖曼帝國的形成與位在伊朗中東地域的旭烈兀兀魯思(伊兒汗國)有關;帖木兒帝國是從中亞的察合台兀魯思中誕生,並於十六世紀南下,進入印度次大陸建立蒙兀兒帝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抵達為止。位在歐亞大陸東方的中國更不用說,在大元兀魯思被消滅後二百五十年,出現了性質上是滿蒙聯合政權的大清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幾年,這些帝國不約而同相繼崩潰,蒙古之後的「帝國史」,在這個時候算了一次總帳。此時才是漫長「近世」的最終結局。

不是只有進入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後,才可以完整敘述世界史。

世界史除了「海洋觀點」,「陸地理論」也不可少!

至今為止對於世界史的敘述,傾向以「海洋觀點」為主軸。事實上,此種「世界史」的形象不僅是以歐洲為本位,更是以西歐為本位的產物。好像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歷史都是分段且地域上破碎,接著則忽然轉變成僅以歐洲為中心、開始透過海洋朝全球擴張。

全球化不是直到十五世紀之後才開始大幅發展,其實在相當於「後蒙古時代」的「大航海時代」時,「海進」和「陸進」幾乎同時發展。除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積極前往海外發展,在陸地上,這時也是大蒙古國分解成幾個新型地域帝國的時代。

以西歐中心主義為主的歷史形象,欠缺對於歐亞大陸應有的分析視角。結果變成,世界史的整體架構只要能夠將最終目標落在西歐勢力的擴大和因此帶來的「世界統合」就好,這是在距今約一百年前的歐洲經過體系化的認知所架構。可以說現今我們熟悉的世界史脈絡,正是歐洲最充滿自信的十九世紀末的產物。

「蒙古人」是好戰、野蠻,帶來巨大破壞的東方民族嗎?

摘除東西方傳統史觀中,對於「蒙古人」的刻板印象!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的歷史敘述之中,蒙古人都被塑造成對文明帶來破壞的野蠻形象。十三世紀拔都西征時,打倒了強大的匈牙利王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呼籲歐洲團結一致對抗東方蒙古的恐怖威脅。另外,在俄羅斯的傳統歷史敘述中,蒙古人更被寫成侵略羅斯諸國、嗜血好戰的民族。

然而實際情況完全不是如此。蒙古人並非強大的暴力集團,蒙古軍團與他們的對手相比,破壞力並沒有特別強大,只是較為團結,不會出現陣前倒戈、互相內鬥的情況。蒙古也從來不做無謀的進攻,總是在蒐集情報、擬定縝密戰略後才會出擊。蒙古作戰不是毫無保留地侵略,而是在盡量降低自身傷亡、有十足把握時才會發動攻擊。

蒙古帝國幾乎沒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只要有過人之處就會受到重用。蒙古是各種人群共生的「開明帝國」,「蒙古人」也不是依靠血緣來定義,願意成為「伊利」(夥伴)的人群皆是蒙古的一分子。真正不受國境、族群限制的大蒙古國,正是現今立足亞洲、從基礎知識開始重新構築世界史時的關鍵。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按:蒙古对俄罗斯的意义,早成一句俗语:“揭开一个俄罗斯人的脸,后面其实是一个蒙古人”;而蒙古和俄罗斯对中国的意义,大约就是戳穿“大中国”幻觉,对解构当下疯狂的汉族民族主义,是一副醒药。但是,蒙古的历史意义要大得多,它是上一次“全球化”,看看它留下的遗产,颇可启迪我们对这一次“全球化”后果的想象。】

“全球化”,实际上在讲一个关于“世界系统”的问题,很冷僻,新近出现了一个“蒙古风暴”的概念,是其论说之一。十三世纪,来自蒙古草原的铁甲骑兵,在欧亚大草原横冲直撞,即一场世界性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打碎了古典世界的边界,重播了旧大陆广袤地域的人种,改变了三大宗教的势力范围,警破了欧洲人的自我中心,留下了现在亚洲的框架。以致2000年千禧年前夕,《华盛顿邮报》选出“本千年第一人”,不是哥仑布,不是牛顿,而是野蛮人成吉思汗。因为“他和他的子孙缔造了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横跨欧亚大陆,大大地促进了东西文明的连接。”

华裔史学家孙隆基关于“蒙古大帝国,全球史第一个‘世界系统’”的论述,更重视“蒙古风暴”的遗产:

第一、蒙古人所为,促进欧洲的兴起,导致亚洲的落伍。回教是西方基督教的死敌,蒙古摧毁了前大食帝国的核心地带伊朗,令西亚地区变成荒漠,无疑帮了西欧一个大忙,而它征服中国之后,不重视儒家文官体制,中断科举制度,使宋代中国已达的文治水平倒退;

第二、蒙古军西征把中国的“高科技”西传。尤其是火药武器来到欧洲,其水平又往上翻了一番,从此欧洲在这方面领先。至十六世纪初,西欧人将最新型的火炮装在战舰上,配合中国发明的罗盘,开始征服海洋;

第三、西欧通过丝绸之路,从欧亚大陆一端旅行到另一端,首次与中国接触,目睹中国的富庶,从此令西方的视野总有一股东向的欲望。哥仑布就是看了马可波罗的游记,想从大西洋另辟新航路到达中国,而无意中发现新大陆。

这是一个中世纪的“全球化”,孙隆基的历史评估是:

1、在西方人用海洋贯通全球之前,沟通旧大陆只有一个辽阔的欧亚大草原,谁是这个场地的主人?不是农耕民族而是游牧人,所以突厥人的后裔蒙古人才会创造历史;

2、中国文官制度,娴熟于庞大人口中维持“太平”、憧憬“大同”,却是不可能创造“世界汇通”的;

3、因为游牧民族的的四处劫掠,“世界汇通”,即中世纪的“全球化”,仅是野蛮武力利用文明资源的创造后果,偶然性极大;

4、蒙古帝国为整个欧亚大陆创造了一个世纪的“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保持陆上国际贸易干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也使从西欧经中东、再经印度洋经东南亚到东亚的海上贸易空前蓬勃;

5、除了东亚之外,蒙古还征服中亚、西亚与俄罗斯。南亚是蒙古人不感兴趣才幸免:1222年曾侵入北印度,但因气候太热而回师。西欧也只是幸运而已,1241年蒙古人已征服今波兰、匈牙利等地,因窝阔台汗去世而班师,才没有侵略日尔曼和意大利。 

“蒙古风暴”的现代意义,则需要勾连当下的意识形态做诠释,比如:

——中国人在当代形成的“国家认同”,囊括西域,自豪于“地大物博”、自古如何如何,然而这一切,乃是十三世纪由蒙古奠定的,其血腥征服,摧毁华北,“千里无鸡鸣”,导致了中国文明“北衰南盛”的转型,“衣冠南渡”,文明重心才移到江南,开发华南以致南洋;蒙古消宋之前先灭了大理国,使云南变成中国的一部分;西藏也于元时内附,并非传统中原疆域;

——从元代开始,“回民”成为华夏五族之一,集中在西北与西南。他们多是随蒙古人入主中国的“色目人”之后代,信奉伊斯兰。今日新疆,既是蒙古时代的察合台汗国,改信了回教的蒙古统治者,在十四世纪末又强迫最后一批回讫人改奉回教,才是今日中国境内回民之大宗的维吾尔族; 

——蒙古人入主中原,最终摧毁华夏第二帝国(隋唐宋),却为第三帝国(明清)打下基础,但是元朝并非一个华夏的朝代,大汗除了是中原“天子”之外,还是蒙古世界帝国的名义共主,因此中国是借由了蒙古,才进入“全球化”,与印度洋和西亚的联系加深,并与西欧首度接触,这就是说,华夏要“亡国”之后才得汇通世界;

——蒙古人驾驭突厥人征服俄罗斯,建立“钦察汗国”,统治二百年,使得俄罗斯民族的许多特征,如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农奴制、军事上的扩张好战、宗教上对世俗的屈从等等,都可以从蒙古那里找到源头。2006年普京作“国情咨文”称俄罗斯面临人口减少的危机,一是大量移民,二是婴儿出生死亡率高,两者都是某种信号:俄罗斯大地经过七十年暴政,已成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

孙隆基有一个感慨:“综观第二千年的前五百年,可以说是中国遥遥领先,但中国的高度发展结果是替别人作嫁衣。这种观察即使确实,仍失诸狭窄。中国的贡献如果成全了蒙古,后者的业绩又何尝不是替第三、第四者作嫁衣。今日蒙古人局促于内亚洲的一个小国内,人口只有两百万,而突厥人的国家至少有五个。至于受益于蒙古旋风的欧洲人则在后五百年代之而兴,成为世界的新主人。世界史似乎有它自己的逻辑,不为狭窄的民族主义思维所框范。中国在后五百年重演这场戏,也当作如是观。”

作者:杉山正明 ---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著作《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八旗文化,二○一四)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並在二○○七年以《蒙古帝國與大元兀魯思》(京都大學,二○○四)一書獲日本學士院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其他主要著作有《蒙古帝國的興亡》(講談社,一九九六)、《大蒙古的世界》(角川學藝,二○一四)、《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八旗文化,二○一四)、《疾馳的草原征服者:遼、西夏、金、元》(台灣商務,二○一七)、《遊牧民的世界史》(廣場,二○一八)等。



习近平突然下令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校强推汉语教学 - 中共的“民族互嵌”民族政策

习近平早在2014年的治疆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民族互嵌"的少数民族治理手段"法制化"的开端。而这个"民族互嵌"的要害是"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说白了就是要把单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变成多民族的混居、杂居区!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共当局把这里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地方法规”形式强制推行“各民族相互嵌入社会结构”的首选样板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立法目的,涉及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助、环境优化、完善设施等措施,逐步推动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所谓的民族交融促进条例,旨在为中共宣扬的少数民族政策确立“行为规范”,以建设所谓的“民族互嵌式社会”。法学家表示,这实际上是中共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性种族灭绝的新思想阴谋。

的确,强推所谓的“民族互嵌”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就是“种族灭绝”,只不过这一阴谋早已经不新,被胡联合等“体制内学者”先以理论探讨和政策设计形式引发当权者注意可以追索到十五、六年前,而开始成为实施习近平新时期民族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已经是近10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所谓“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成为中共少数民族政策内容的首次对外公布,是新华社2014年05月26日播发的新闻稿,标题就是《政治局: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社会结构》。该新闻稿的副标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其中提道:“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紧接着,4天之后由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两次将此“最新提法”对外宣讲。

中共“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习近平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敬请注意,到此为止,这个“民族互嵌”还只是局限在中共治疆新理念范围。习近平当时的设计是把“互嵌”解释成双向,即在新疆当地推动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同时,还要把新疆的少数民族移民到内地居住、就业并接受(汉化)教育。

紧接着,就是在几个月之后,“民族互嵌”就被当成中共整个民族政策的新内容了。

还是发生在2014年年内的事情,当年9月28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开了两天,习近平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2014年年底,习近平当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形式,将这个“民族互嵌”正式官宣为其整个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中具体要求说:“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推广经验,树立典型,营造浓厚氛围。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该政策文件下达次日,《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了评论员文章《为民族工作注入新动力》,说是“ 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创新载体和方法,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也要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致此,习近平当局的对“民族互嵌”政策的宣传造势达到了最高潮,而且是明白说明要将其由单一的治疆手段扩展成对所有少数民族的治理手段。但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一政策曾一度给外界以“雷声大,雨点小”,“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感觉,而“理论界”时有讨论文章的零星发布,反而给人政策不成熟,还在进行理论评估的感觉。直到习近平突然下令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校强推汉语教学事件的发生。

据一个叫郝亚明的“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教授撰文介绍:“深刻认识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言,这一指导性原则在2010年被提出后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政策设计阶段,而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提出使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实践抓手”。

内蒙古教育厅印发的《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中所体现中的“党和国家意志”,成为整个内蒙古地区一浪高过一浪的保护母语运动的导火索。

自2020年8月底开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民众为抗议当局强推汉语教学,各地暴发学生、家长与老师上街抗议运动。蒙古族家长和学生在学校外唱歌、喊口号的照片与影片在社群媒体疯传,内蒙古电视台的300位工作人员公开按手印签名呼吁保护蒙语、师范学院老师集体签名抵制新政策,十几岁的学生、家长、知识分子、公职人员联合起来抵抗这个政策。

当时的习近平当局立刻将此次抗议定为“受境外势力煽动”,在内蒙古切断通讯软件微信、解散微信群组,派警察和政府公职人员挨家挨户要求蒙古人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否则要开除公职,公安、武警及各级公职人员抓捕参与抗议民众,甚至出现内蒙古女官员反中共暴政而坠楼身亡的惨剧……。

对于该事件更多的介绍和分析内容,详见笔者在2020年9月7日发表的《原来内蒙强推汉语教学是习皇诏令》及此前此后的系列文章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在内蒙古自治区强推汉语教学引发的强烈反弹虽然被习近平当局镇压下去了,但习近平当局由此对所谓的“民族问题”有了更强的危机感。于是,于2021年8月27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民族互嵌”的必要性和强制推行的紧迫性。

习近平的这份讲话已经收录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取标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当局的宣传文章说它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学习时报》上刊登的相关文章称习近平的这份讲话“科学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划定‘路线图’”。

文中具体解释说:要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交往交流交融基础。加强空间嵌入,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加强文化嵌入,促进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让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加强经济嵌入,让各族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相互照顾,在产业链上相互关联,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强社会嵌入,营造各族群众日常接触、共同居住的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乐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加强心理嵌入,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

读罢如上内容,就不难明白所谓的“民族互嵌”,首先是“空间嵌入”,把“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这句官话翻译成老百姓一听就懂的人话,就是实行所谓的“掺砂子”, 让各民族混居、杂居!

此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居住在一起往往会引发矛盾。他说,这种矛盾有助于中共挑动群众斗群众,特别是挑起汉族与维族之间的斗争,从而方便中共实施控制,这是中共最擅长的手段。这种杂居的方式也使中共能够更便捷地组织特工,加强对蒙族人的监控。

只不过把习近平当局的“民族互嵌”简单理解成了对付和“瓦解”新疆少数族人的手段,其实不然。所谓的“民族互嵌”被深入推广肯定是要假以时日,但习近平当局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全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区域逐步扩展和深入。而且,别忘了这“民族互嵌”说的是“各民族互嵌”,也就是说,不但是人让汉族与维族,或者让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互嵌”---以汉制“夷”,也还要让不同少数民族“互嵌”---“以夷制夷”。比如让信奉不同宗教和哈萨克族与蒙古族“互嵌”。

日前刚刚通过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中明白强调的就是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涉及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本文前面已经强调过,这个新疆伊犁州,说是“哈萨克自治州”,是因为哈族人口居多,但该州境内也还有包括汉族、维族、蒙族、回族等在内的40多个大小民族的人群。而中共当地政权用“地方法规”要求县以政府以“经济补助、环境优化、完善设施”等手段强推的“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无疑是包括了让汉族人“嵌入”少数民族居住区,和人为打乱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形成的的单一族群聚居状态。用中共当局御用文人的话说就是“民族互嵌型社区是新时期我党增强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推进族际和谐的新举措”,此举“并非单纯强调少数民族嵌入到多数民族之中,也包括多数民族嵌入到少数民族之中,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嵌入”。

更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内容,本专栏日后还会有文章跟进。

以上节选自 - "民族互嵌"不仅是以汉制"夷",还有"以夷制夷" 

【蒙古环境专题】进退两难:蒙古大量开采煤矿,付出沉重代价


蒙古国南戈壁省

蒙古牧民鄂尔浑图亚·奥云(Orkhontuya Oyun)和她的丈夫带着牲畜在偏远的戈壁草原上不断地寻找雨水。

“去年冬天我们就损失了600头山羊和绵羊,即使我们把羊群带进蒙古包里,他们还是太虚弱,撑不过去,“ 鄂尓浑图亚在蒙古南戈壁省离他家300公里(185英里)的地方接受本台记者访问。

在前些年,鄂尓浑图亚放牧时不需要把牲口赶离超过40-50公里(18-25英里)的范围。然而,蒙古知名的大草原在面临了一次酷寒的冬季后,紧接着而来的是炽热难捱的夏天。

“我们现在是积极的逐雨水而居,只要听说哪儿可能下雨我们就往那里去,” 鄂尔浑图亚一边给她的山羊顺着长长的羊毛,一边告诉我们。

蒙古国被中国和俄罗斯二国包夹,素以壮观的景致闻名,山顶白雪皑皑,溪流和湖泊清澈静谧,大草原连绵到天际。然而,成吉思汗的故乡如今面临了环境危机。 

蒙古国环境部长巴特额尔登 (Bat-ulzii Bat-Erdene) 表示,过去80多年来,蒙古国的平均气温已经因气候变迁上升了2至2.25摄氏度,比全球平均高了两倍多。

蒙古国的永冻土目前在快速融化中, 根据蒙古环境部资料显示,过去十年里,超过一千二百条河流、溪流、湖泊和山泉已然消失无踪。

对于占了蒙古国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总计一百多万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而言,气候的变迁并不是什么好消息。畜牧占全蒙古国经济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

千百万牲口没活下来

43岁的鄂尔浑图亚说,今年是她所遇过最艰难的一年。戈壁是 “气候变化的最前线,而我们深受其害。”

放眼四周,正说明了环境有多恶劣。四周的土壤已然干涸。牲口四散各地。在地平线远方,蒙古国境内大规模开采煤矿的车辆扬起一片黑尘。


天气正变得越来越极端

被称为“严冬”(dzud)的气候现象结合了酷寒和干旱,现在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冬季气温跌至零下40摄氏度(等同零下104华氏度)。

上一回的严重“严冬”在2010年导致850万头牲口死亡,相当于蒙古国总牲口数的20%。2016年,“严冬”导致超过一百万头牲口死亡。以前严冬每十年才出现一、二次,但现在每年因严冬而死亡的牲口大约有五十万。

蒙古国立大学气象、水文学和永久冻土研究实验室主任蒙赫采策格 (E. Munkhtsetseg)表示,气候变化对蒙古牧区经济和游牧民族生计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戈壁沙尘暴席卷中国

在鄂尔浑图亚的牧区,已经连续三年没有降雨。她大多数的家人、亲友和邻居都已经放弃游牧生活。

“戈壁不能住人了。再也不能住人了。“鄂尔浑图亚说她“想放弃,离开放牧的生活,到城里找活。”

“但要抛下一切走人实在很难。”站在现今许多牧民惯用的机动露营车旁,她说:“我们就只知道放牧,也只做过放牧这行。”比起传统蒙古包,机动露营车在蒙古大草原间活动更灵活方便。

但是,即使是城市里也感受得到极端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就在七月,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遭遇了50年以来最高的降雨量,导致超过2万人流离失所。在二十年内,此类事件已经增加了十倍。

其影响也超越了蒙古国边界

今年5月,中国环境部表示,来自蒙古国的沙尘是中国今年第一季度12次大型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今年沙尘暴频率之高居五年之冠,而北京高达70%的沙尘源于蒙古。 

牧民也造成问题

蒙古国的面积是法国的三倍大,也是全世界人口散布最稀疏的国家。蒙古国境内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都是草原。

在1920年代至1990年间,蒙古属于苏联的附庸国,国家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来管理这些牲口,而且限制牲口的数量。

自1990年以后,由于畜牧业私有化以及自由市场的发展,蒙古人民能自行决定所拥有的牲口数量,即便游牧型牧民的人数已经减少超过一半。

蒙古国环境部长巴特额尔登说,“蒙古国牲畜存栏量突破7100万头,造成过度放牧的问题。”

官员称这是蒙古草原环境所能负荷的三倍。每一年,牲口的数量增加三百万头。


政府提出了牧民定居牲畜的想法,但专家们普遍反对,他们认为和永续性畜牧做法相比较,牧民传统的迁徙生活方式其实对环境更好。

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蒙古政府计划于2030年前种植10亿棵树,但蒙古缺乏林业专家和苗圃来生产所需的树苗。

全国牧民牧场使用者团体联合会顾问理事会理事布尔加马·登萨姆布(BulgamaaDensambuu)表示,尝试让草原再生才更有意义。

“蒙古不再是森林国家。这里三分之二都是草原,”她说。“所以蒙古最主要的景观应该是草原。”

布尔加玛也表示,目前的情况并非无法修复。根据全国牧民牧场使用者团体联合会顾问委员会的研究,蒙古国内65%的牧场正在退化,但并非完全毁损。

布尔加玛说:“只要我们解决问题并减少牲口数量,就有可能恢复毁损土地的百分之九十。”

矿业公司知道煤矿终有开采告罄之日,但在那天到来之前,采矿业仍然持续蓬勃发展。蒙古国塔温陶勒盖(Tavan Tolgoi)煤矿矿区

如果有选择,巴尔卡斯·布扬达瓦(Barkhas Buyandavaa)情愿去别的地方工作。打着赤膊,身上满是黑灰,布扬达瓦在蒙古东部的南戈壁草原路边修理42轮大卡车。

“我也知道煤炭不好,但我没别的选择,这是我唯一能挣得像样工资的活,”为矿业公司运送煤炭的独立卡车司机布扬达瓦说。

这份活的工资是其他工作的三到四倍多。32岁的布扬达瓦说, “我做这份工只是想多挣点钱好出国,赚够了我就辞了工作。”“最可能的是去欧洲。”

自1990年以来,蒙古国已经从苏联共产体制国家转型为民主蓬勃发展的政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长了三倍,减贫过半,这样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蒙古的农业、畜牧业和矿产资源。

正当举世纷纷消减煤炭 -- 污染力最大、全球单一最大碳排放来源的化石燃料 -- 的使用量,蒙古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增产。

2021 年, 蒙古国的煤炭矿产量是3230万公吨。根据世界银行在四月公布的数字,去年(2022年),蒙古煤炭产量增加了22%,追上新冠疫情前的产量水平。

能源研究机构Ember的报告指出,地处内陆的蒙古国有90%以上的电力需求是靠煤炭火力发电,使用率高居全球前几名。煤炭也占蒙古国外销的30%。

蒙古官员从不讳言他们需要把握“这个大好机会……尽可能出口更多的煤炭,”时任蒙古国矿业部副部长的巴特奈拉姆达尔·奥特贡沙尔 (Batnairamdal Otgonshar) 去年曾经表示。

就连蒙古国的环境部长也表示,蒙古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仍需要煤炭。

“你也明白,乌克兰与俄罗斯战争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甚至连德国这些先进国家也重新开始使用煤炭,”蒙古国环境部长巴特厄尔登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蒙古完全依赖煤炭来获取收入和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在短期内要完全不用煤炭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蒙古成了“煤古”

蒙古与中国相邻的边界长达 4,700 公里长(近 3,000 英里),中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先全球,但中国燃烧的煤炭量却远高过全球其他国家的使用总量。中国在2022年使用的煤碳总量创下高达45亿公吨的新纪录,预计在2023年中国燃烧的煤碳量将会再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蒙古的煤炭外销量在2022年骤升 135%,高达65亿美元,其中有94%的煤炭是出口到中国。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七月时明白表示,中国会按自己的日程表减少碳排放量,不会受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的碳排放量预计在2023年达到高峰后逐渐减缓, 直到2060年达成净零目标。

与此同时,被戏称为“煤古”(Mine-Golia)的蒙古国预计将会面临新的需求。蒙古国幅员辽阔的国土已探勘的煤炭矿藏有332.7亿公吨-- 相当于蒙古国年产量的千分之一左右。

蒙古国在约 5% 的土地发出了 2,700 多张有效的采矿许可证。蒙古是目前世上少数仍继续筹备开发大型火力发电项目的国家。

根据多项政府与民间企业估计,蒙古的煤炭出口量将于2025年达7千公吨。

蒙古计划设立更多全天候边境检查哨和运输链,以扩大外销量。蒙古国最近开通了全长233公里(145英里)的铁道路线,从塔温陶勒盖煤矿矿区直达嘎顺苏海特,跨过边境,直入中国内蒙古地区。

露天矿坑的矿工们没有选择

蒙古南部塔旺陶勒盖的露天矿坑有数万名矿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煤和动力煤矿床之一,矿藏量达 75 亿吨。 

当地一家省政府拥有的矿山的主管达瓦多吉·桑达格多吉 (Davaadorj Sandagdorj) 表示,塔旺陶勒盖矿山为当地人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机会。

“我们并不是出于选择而去采矿,而是因为缺乏选择才去采矿。开采煤炭帮助我们改善了生活处境。”父母都是矿工的达瓦多吉说。

尽管他们也担心环境问题,“但我们没有太多选择,”45 岁的达瓦多吉在约有 300 名矿工工作的露天矿坑顶上说。

去年,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大规模反腐败示威行动迫使政府对在塔温陶勒盖矿场运作的国有煤炭公司采取整肃行动。据称,高级官员涉嫌非法走私煤炭到中国。

蒙古反对党匈奴党估计,走私可能造成的收入损失约莫在400亿图格里克(tugriks), 相当于130亿美元。 

专家表示,采矿是蒙古国水源、土壤和空气受严重污染和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半干旱草原的牧民的生计。

四月份一项发自二个矿场所完成的个案研究发现,在矿场和临近工业地区的土壤侵蚀率更高。

公路上的艰苦生活

前面提到的卡车司机巴尔卡斯所行经的路径大多是没有铺柏油的沙漠路线,循着每次可运载 100吨煤炭的重型卡车轮胎留下的胎痕前进。每次发车就是好几个星期的路途。卡车载重量大、路况不理想,意味着他只能以每小时最高60公里(35英里)的速度行驶。

“这样讨生活并不容易。最糟的状况是卡车在沙漠中抛锚了,” 他也说他担心会失去工作。

“如果停止出口煤炭,成千上万人都会丢掉饭碗,”他说。“城里的工作岗位数量不够,特别是要能赚到我们这个收入水平的工作。”

另一个从塔温陶勒盖矿场载运煤炭到边境的卡车司机说,如果他能有选择,他会去选择对环境危害较少的职业。

“在此时此刻,大多数年轻人只有二个选择:采矿或是去韩国干体力活。”“我们当然会担心对环境造成的创伤。这曾是一片美丽的土地,现在丑陋无比。”

然而,这位 57 岁的司机表示,实际上,他的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中国。由于他的运输公司禁止接受媒体采访,他要求匿名。

他说:“中国太强大了。他们希望用最便宜的价钱买到所有东西。他承认蒙古对此无能为力。

“他们在玩弄我们,我们的工资依赖中国。”

内蒙四部门下发文件:全国招聘汉语教师 任教民族学校


中国当局在内蒙古强推汉语教学引发当地公众抗议后,内蒙古自治区多个部门近日又下发文件,计划在全国其他省份招聘300名汉语教师,派往内蒙古民族学校任教。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今年9月1日在全区推行所谓双语教育模式,即从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开始,民族学校学生要接受汉语教育,比以往三年级学生才接受汉语教育提前了两年,此举引发数十万蒙古族人以罢课、罢工、集会等形式抗议。

两个月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等四个部门又联合下发文件,推出《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国家统编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根据该措施内容,当局着手在全国招聘“特设岗位教师”。换言之,就是请汉族教师教蒙古族学生汉语。

当局这一举动再度引发海内外蒙古族人的担忧。他们担心,中国政府正在逐步灭绝蒙古文化。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现旅居日本的大学教授杨海英本周二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当局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消除蒙古族母语教育:“第一,它面向全国招生,等于不在内蒙古招生,肯定招的都是汉人。到了内蒙古之后取代蒙古人老师,进一步加强同化政策,它就是这个目的。”


当局在招聘特设岗位计划中说,今年将招聘300名“特岗教师”,报名年龄在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表现证明。笔试时间为本月12日,成绩12月19日后公布。

杨海英教授说,当局称首批招聘300名教师,实际应不止此数:“300人是一个小小的数字,肯定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移民。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这样打着开发边疆、支援边疆的口号,然后从内地招聘很多农民、知识青年等等,是欺骗蒙古人的说法。”

内蒙古公安大抓捕行动仍未停止

八月底九月初,内蒙古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地,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学生和家长罢课集会,反对当局自小学一年级起强推汉语教学政策。但以学生家长身份参与维权的蒙古族律师胡宝龙及维权人士杨金都丽玛等人被捕至今,已近三个月。

旅居美国的蒙古人诺民对本台说,约七十人至今没有消息:“巴林右旗和翁牛特旗 各有三十多名蒙古族人士被逮捕。巴林右旗30多个被逮捕的牧民全是女性,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被释放的准确消息。另外,政府强迫当地官员在电视台上表明自己支持政府实施的通用语言政策, 但是有的官员拒绝后被辞去职务。这样的例子很多。”

诺民说,克什克腾旗三个苏木的书记、苏木长和学校校长总共6人被迫辞职:“当初在内蒙古电视台蒙语组的工作人员反对通用语言政策后,警察给7人带上手铐和脚镣带到警察局。他们认为这七人是带头反对, 在中国只有重型刑事犯罪人才带脚镣和手铐。”

诺民说,目前内蒙古已全面噤声,当局随时监听或跟踪 每一个试图去当地采访的记者。

旅居日本的蒙古族学者忽必斯说,在微信聊天群,蒙古族农牧民不敢讨论时局:“很多群里,没有人谈语言问题。我一直在观察,如果谈语言,马上就被警告或马上就抓捕。学生家长群必须加一个协警。”

因反对政府“双语教育”,面临起诉的有蒙古族维权律师胡宝龙、网络大v杨金都丽玛及一位微信群主。

内蒙民族学校将名存实亡? 小学三年级起全汉语教学

继中国教育部门在内蒙古强推汉语教学引发民众抗议后,当局再次下令各蒙古族小学自三年级提前结束蒙古语授课,改为“全汉语”课程。据海外蒙古族人士披露,明年起,内蒙所有文化单位及学校党委书记等将一律由汉族人出任,而内蒙电视台的蒙语频道也将增加中共党史等节目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再度强推汉语教育。旅居日本的南蒙古大呼拉尔议会成员铁木伦告诉本台,近期内蒙古当局向各文化单位、蒙古族学校下达通知,提出将于2021年起实施各项强制性推行汉文化的计划。他说,当局要求少数民族干部相互揭发:“蒙古族干部年底开民主生活会议,蒙古族干部互相揭发、互相批评。元旦后或者到三月份,蒙古族学校的书记要全是汉族,校长的民族身份未定。现在所有蒙古族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大都是蒙古族人,现在每一天蒙古学校都要升国旗”。

巴林右旗蒙古学校将收五成汉人

据来自巴林右旗的消息,当地教育部门正在各个学校部署强化汉语教育工作。铁木伦说:“巴林右旗的纯蒙古学校就要消失了,因为蒙古中学要融入一半汉族学生、一半蒙族学生,参杂在一起上课。”

 今年9月1日,内蒙古教育厅启动汉语教育模式,规定所有蒙古族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在蒙古语教学中加插汉语课程,第二年加入汉语政治课,第三年加入汉语历史。当局此举,引发数以十万计的海内外蒙古族人和学生集会、罢课抗议。

不过,当局最近更进一步改变九月份的教育模式,决定要蒙古族学校学生在第三年起就全部使用国家统编的汉语教学课程。除此之外,内蒙古电视台的蒙古语频道也将被汉化,包括增加汉族历史、中共党史宣传及停播蒙古国新闻等。铁木伦说:“内蒙古电视台的节目要改变,蒙古语节目可能要逐渐消失,说是不适合内蒙古。”

现旅居日本国的蒙古族大学教授杨海英一周前已得到相关消息,对于内蒙古当局取消蒙语教育,杨海英感到愤怒与无奈。他对本台说:“这表明中共是典型的大汉族主义,进一步恶化,也就是要在任何单位都要让汉族当中共党的书记。以前在行政单位是这样,但是现在把汉人当书记,当第一把手落实到所有的中小学、所有的单位。这表明(中共)完全不信任各个民族。”

回顾中共建政史,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杨海英说,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称为“蒙古王”的乌兰夫曾委派蒙古族人担任各部门高官:“乌兰夫倒台以后,全国所有各个民族自治区域都要由汉人当党政军第一把手。但是在教育机构,不见得全是这样。但是他们现在全面否定了所标榜的民族区域自治。”

政策指向最终取消所有蒙古族学校

蒙古族人阿日查对本台说,内蒙古很多蒙古族学校将在明年与汉族学校合并,最终取消蒙古族学校:“很多旗里的蒙古族学校都要跟汉族学校合并,因为每一个旗政府所在地都有蒙古族的初中、高中及小学。估计明年开始慢慢取消,跟汉族学生混合办学。”

现旅居德国的南蒙古议会主席席海明认为,中国当局现在做事无须掩饰,比以往更直接:“这是一个非常野蛮的民族同化政策,就是说,不需要蒙古人做点缀、做一个花瓶,而是证明中国是一个汉人国家,我们是被占领的殖民地。”

据海外蒙古人组织披露,自反汉语教育模式以来,内蒙已有数千人被抓,其中多人被刑事拘留、面临起诉,包括维权律师胡宝龙、维权人士杨金都丽玛等人。

内蒙中小学蒙古语教学被削六成 高考生明年录取优惠分减半


内蒙各中小学今年秋季开学,蒙古族母语教学课程由原来的一周7节削减至3节或更少,幼儿园全部取消母语教学。另外,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通报,明、后两年,内蒙所有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分,由加送10分改为5分。

数个月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内部会议决定,该市中、小学从9月1日起,实施国家通用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授课。蒙语文课从一周7堂课减至1到3堂不等。据知情人士告诉本台,受到各方压力,当局缩减蒙古语课时未能“赶尽杀绝”。

蒙语文大学高考已被取消

鄂尔多斯市一学校教师乌云琪木格,本周三(4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披露,如锡林郭勒盟等部分地区蒙古语授课时间被大幅度削减:“蒙语文课是一个星期三节课,但是取消了蒙语文的高考,今年是最后一次(蒙古语文考试)。蒙古语教学也不是全部都取消,可能是逐步取消,最终目的肯定是全部取消,因为高考已经取消蒙语文。”

据内蒙不愿公开姓名的蒙古族人说,2025年中学考试和2028年高考,将使用汉字考卷。未来的趋势是蒙语文逐渐退出中国学生教材,不过,目前中国高等院校尚存蒙语系。这名蒙古族人说:“未来很难判断。”

乌云琪木格还披露,目前,蒙古族幼儿园已停止老师的母语教学:“据我了解,幼儿园现在不教蒙语儿歌,全改成中文儿歌,有些地方是这样的,但所有的地方不一定都是这样。在有些地方,蒙古语老师只能教别的课程,因为蒙语文课明显少了。”

旅居日本的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告诉本台,两年前,内蒙当局已在策划用汉语取代蒙古语课程,遭到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人反对,有人因抗议而被捕。如今这一计划正在付诸实施。他说:“今年9月份已经开始按照2020年6月份出笼的取消双语课程政策,开始推行他们的汉语课程。蒙古语课程很少,只是学写自己的名字,问候语等。”

另外,近日,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发消息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2024年至2025年,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等五个少数民族考生,由原来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5分投档。

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送10分减至5分,据官方的新规定,上述五个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10分减少至5分。2026年全面实施。

对此,杨海英说,官方以前是以考分“优惠”政策所谓照顾少数民族,但是汉族为何不尊重蒙古民族:“有一点必须明确,中国政府一直说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是优待,其实这不是优待,比如藏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在自己的家乡成了绝对少数,也就是用汉语考试给你加分。你汉族来我们自治区用蒙古语考试,我可以给你加100分。”

现旅居德国的南蒙古议会主席席海明认为,中国在内蒙古地区实施的所谓汉语和蒙古语教育,现在成了汉语教学,蒙古族人在学校本不能学习蒙文,所以遭到蒙古族人反对。他对本台说,当局的这些要求带有强制性:“你如果把孩子送到有蒙语教学的学校,父母就会被公司开除,这对父母的压力很大。如果父母被开除公职,怎么能负担孩子上学?现在当局对蒙古人采取的强行汉语教学办法,非常不人道。”

根据官方规定,2026年起,内蒙古自治区103个旗县(市、区)划分为A、B两类,A类地区五个少数民族考生如满足高中阶段在同一旗县(市、区)内具有完整户籍、学籍、实际就读均满三年的“三统一”要求,保留加5分投档政策,B类地区考生不再加分。海外蒙古族人阿日查对本台说,近期,不少蒙古族家长因此把孩子送往暂缓扣考生分数的内蒙A区居住,力争考上大学。

内蒙古牧民阻止草场被卖 一人被推土机撞伤送医

内蒙古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牧民不满该镇种畜场官员将草场出售给商人,本周二在草场上抗议。买家雇佣的工程人员开着推土机直接冲撞抗议者,导致一名牧民受伤被送医院救治。 

草场遭强占 内蒙乌拉特牧民旗政府抗议 牧民抗议草原遭破坏 政府雇黑大打出手

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本周一(12日)发生牧民抗议集体草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官员非法出让,一牧民被汉族工程人员撞伤事件。现场视频中,一辆推土机快速冲向牧场人群,现场不断传出牧民的喊叫声音。

旅居日本的蒙古族维权人士忽必斯本周二晚间告诉本台事发的大概情况。他说:6月12日,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发生了蒙古族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草场,受到重击、镇压的事件。事件的缘由是该镇的种畜场领导班子,未与牧民协商及获得同意,单方面将草场卖给了汉人。当这些自称已经买下牧场的汉人要强行进入牧场的时候,牧民们反对,遭到买方用重型机器撞压牧民事件,导致一人重伤。”

现场视频显示,一辆黄色推土机冲开人群,撞向前方的多辆摩托车,骑在摩托车上的人慌忙弃车逃离,其中一人被推土机前置的铲斗撞倒,在众人大声呼叫下,推土机停下,十多人上前围住受伤的牧民,并致电急救车将伤者送医院。

种畜厂未与牧民协商出售草场

据牧民发消息说,属于集体所有制的镇种畜场将其中一片草场,以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出让给内地的汉族商人,但是遭到牧民们强烈反对。本台记者周二及周三连续两天致电当地两位知情牧民,但对方始终未接电话。

记者致电阿日昆都楞镇政府官员,对方并未否认此事,要求记者向该镇宣传部查询,但拒绝提供相关电话:

记者:“被推土机撞伤的牧民,现在伤势怎么样?

官员:“我不清楚,你去问管宣传的”

记者:你们去现场了吗?你们在处理这件事吗?

对方立即挂断电话,记者转向阿日昆都楞派出所查询,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海外“南蒙古大呼拉尔泰”组织主席席海明对本台表示,内蒙古牧民为保护草场与政府一方曾发生多次纠纷,包括引发大规模抗议,其中十年前的莫日根事件最引人关注。他说,重型车辆在草场上行驶可造成数十年寸草不生:“这对蒙古牧业民族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他们说压死蒙古族人,无非给个几十万元赔偿,当时(莫日根被压死)蒙古人愤怒了。今天报道的这件事,长期以来,陆陆续续的不断在发生,这次不同的是中国官方说放牧,令草场负荷太大,加速了草原的退化,甚至沙化。”

蒙古族人数千年放羊为生如今被禁

席海明说,蒙古族人在那片土地上有数千年的放牧历史,但被当局禁止。最近几年,当局在内蒙古大兴养猪,大量污水渗入地下,严重污染草场。

2016年4月9日,阿日昆都楞镇相邻的霍林河铝厂十余年来,持续排放毒水、毒气污染周边环境,导致牧民饲养的牛羊大量生病死亡。数百名牧民聚集阿日昆都楞镇准备游行前往霍林河铝厂,要求该厂立即停止污染。示威活动随即遭到大批警察的拦截和镇压。4月11日, 一百多位牧民前往旗政府抗议。

教宗方济各结束蒙古行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今天抵达蒙古国展开访问,这是首次有教宗访问这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广袤内陆国家。

法新社报导,蒙古国以佛教徒居多;全国330万人口中,天主教徒仅约1400人,规模极小。86岁的方济各今天到访,展现对这些天主教徒的支持。

不过这趟访问也具有地缘政治战略意义。这是教宗去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后,1年内第2度访问相关区域,被视为鼓舞蒙古国脆弱的民主,且访问蒙古可能有助教廷推进与中、俄间关系。

现居亚洲的天主教学者陈立邦(Michel Chambon)告诉法新社:「这显然是罗马教廷关照中亚、不弃之于俄中不顾的行动。」

此行对促进梵蒂冈与中俄关系方面也至关重要。俄国至今仍未对教宗发出邀请。

陈立邦表示:「这是不离不弃,借此提醒他们『我来了』!这也代表不只是在罗马坐等事情发生,而是主动应对。」

教宗从罗马出发,飞9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9月1日上午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Ulaanbaatar),休息一天后,明天行程包括参加欢迎仪式、会晤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Ukhnaa Khurelsukh)和总理奥云额尔登(Luvsannamsrai Oyun-Erdene)。

另教宗2日也会首度向当地有关当局、外交官员和民间社会人士发表演说,并于2日稍晚会见天主教徒。


梵蒂冈说,蒙古是教宗一直以来都很想去的地方,也是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90年代初基督教社区在该国复兴后曾考虑过的访问计划。在访问期间,教宗方济各将会会见该国1500名天主教徒,并与主要信奉佛教的蒙古人民进行交流。

观察人士说, 教宗方济各访问蒙古也有助于梵蒂冈改善跟蒙古的邻国中国的关系。梵蒂冈与中国的关系因北京在今年4月单方面任命了一名没有得到教宗首先首肯的主教而陷入紧张,尽管教宗在三个月后处于长远考虑而接受了这一任命。

教宗对蒙古的这一历史性访问可以说是完成了800年前由教宗英诺森四世发起的使命。

蒙古当地的天主教神父桑贾巴·仁钦汗(Sangajav Rentsenhand)告诉美国之音:“在13世纪, 贵由可汗写信给当时的教宗,请求他来蒙古。在我们21世纪的今天,这封信的回应终于实现了。”

梵蒂冈和蒙古在1992年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仅仅两年后,蒙古就摆脱了共产党的独裁统治而变成了民主国家。1995年该国只有14名天主教徒,现在也仅有1500名天主教徒。

乌兰巴托宗座代牧、红衣主教乔治·马伦戈(Giorgio Marengo)在今年7月谈到这次访问的时候表示,这次访问是一年多前就计划好的,而教宗访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蒙古人数不多的天主教会以喜乐、简朴的方式传播自己的信仰。”

奥德巴亚尔·吉吉(Odbayar Jijgee)信奉天主教已经30多年了。吉吉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教宗到访蒙古不会让所有蒙古人都立刻成为天主教徒。但是,教宗的到访将有助于让蒙古人了解天主教的存在,并知道在蒙古有一小群天主教信徒。而教宗来访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他爱我们,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教宗的访问可能不会像达赖喇嘛那样引起当地蒙古人的太多关注,达赖喇嘛在该国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蒙古是一个有着深厚佛教传统的国家,对达赖喇嘛非常尊重。达赖喇嘛最后一次访问蒙古是在2016年,但他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因为与之前的访问不同,中国政府在达赖喇嘛的那次访问之后不仅推迟了向蒙古提供42亿美元贷款的谈判,还大幅提高了对蒙古货物的进口关税,并且关闭了两国之间的一段边界。

教宗方济各将在访问期间会见蒙古官员、外交人员和宗教代表,并将在乌兰巴托的“草原竞技场”举行弥撒。

除了一千多名蒙古天主教徒外,教会也欢迎来自邻国的天主教徒参加这次弥撒。这将是蒙古再次成为调解人,帮助关系紧张的国家建立联系,并充当中间人的又一个机会。

此前,蒙古曾为朝鲜和日本就日本国民被绑架问题进行谈判提供了场地。蒙古作为一个民主国家,但是却被夹在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独裁政权之间,这给了乌兰巴托一个十分独特的地位。

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额尔登巴特曾表示,中立是“蒙古的机会”,中立能使蒙古成为一个更为严肃的区域和全球调解平台。

前外交部长丹金·索特巴亚尔在2018年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强调了宗教在加强全球团结与和平中的重要性,并指出蒙古重视宗教自由。

索特巴亚尔在会见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际宗教自由问题的无任所大使萨缪尔·戴尔·布朗巴克的时候,特别讨论了蒙古成为宗教宽容热点的想法,正如该国过去所做的那样。

即使如此,教宗的到来也给访问的组织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蒙古的一位天主教神父告诉媒体,安排这次访问的官员们并不知道教宗在访问期间如何举行弥撒,他们甚至连什么是弥撒都不明白。换句话说,蒙古政府邀请教宗方济各,完全是把他看作梵蒂冈的国家元首,而不是宗教领袖。不过,他们还是认为,这次访问对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天主教至关重要。


中国是与蒙古接壤的大国,也是教宗方济各非常关注的一个国家。当被问到教宗是否正在考虑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梵蒂冈国务卿伯多禄·帕洛林枢机回答说:“大家都知道教宗方济各对中国的兴趣。关于您的问题,我可以说,在圣父的心中有这个强烈的愿望,这是一个完全可以理解的愿望,他已经多次公开表示希望去这个高贵的国家,既是为了探访天主教会团体,鼓励他们走信仰与合一的道路,也是为了与政府当局会晤。圣座许久以来已经与中国政府建立了对话,相信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障碍重重,但正是通过这种对话和接触,而不是意识形态冲突,才能为所有人带来美好的成果。”

由于担心遭到报复,一小群越过国境觐见教宗方济各的中国天主教徒遮住了他们的面部。教会官员批评中共政府阻止中国大陆主教面见教宗的行为。而外交官们则表示,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教宗的活动,并保持着警惕。

但当教宗方济各在周一结束为期四天的蒙古之行返回罗马时,他对中国全是正面评价。

“(教会)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友好——我个人十分钦佩中国文化。这么说吧,他们是非常开放的,”方济各在教宗专机上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他表示,希望在中国有更多人接触罗马天主教,这样中国公民就不会以为教会有意影响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或者认为它“依赖于另一个势力”。

在担任教宗的十年间,方济各严厉谴责了他所认为的西方民族主义者的威权主义倾向、美国教会保守派的反动思想,以及华盛顿和欧洲领导人有违教义的冷漠无情,因为他们拒绝向移民开放边境,也不愿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但在中国的问题上,希望教会能在那里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方济各则要宽容得多。

教宗在该地区谨小慎微的外交策略——批评者称其为“受气包”——在访问蒙古期间得到了突出体现。蒙古夹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统治这两个大国的强人领袖让梵蒂冈为难不已,但方济各一直不愿批评他们。

例如,方济各从未点名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的行为。在动身前往蒙古之前,他赞美了18世纪的俄国统治者及其建立的俄罗斯帝国,这进一步激怒了乌克兰人,因为普京正是以此为名发动了对乌克兰的侵略。

“我讲的大俄罗斯不是地理名词,更多是其历史上的伟大文化,”方济各在教宗专机上解释称,并表示发生这样的情况“令人遗憾”。

但在返程的飞机上,他谈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随后又澄清自己从未打算颂扬帝国主义,后者“总是在意识形态中得到巩固”。他说,文化“从来不是帝国主义,而是对话”。

方济各表示,蒙古就体现了这种对话精神,他对蒙古记者表示,“可以说贵国领土毗邻俄中两个大国,因此,贵国的奥秘在于尝试与‘第三邻国’对话,避免冒犯邦交友好的两国。”


“第三邻国”一词并非方济各首创,这是蒙古的官方外交政策。虽然蒙古经济严重依赖两个巨大的邻国,尤其是中国,但蒙古奉行“第三邻国”的外交战略,旨在加强其政治独立地位,并跟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建立同盟和投资伙伴关系。

“这是非常受重视的政策,”蒙古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奥德巴亚尔·额尔德尼朝格特表示。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即蒙古的首要目标还是与这两个真正接壤的邻国尽可能保持最佳关系:“我国总统与普京是很好的朋友。他与习近平是非常亲密友好的朋友。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联系。”

当被问及这种关系是否有助于推动梵蒂冈与中俄两国的外交,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时,额尔德尼朝格特提到了外交上的艰难现实。

“我不知道它是否能帮助任何人,我们在非常积极地发声,但要遵循正确的方式,”他说。“我们不能太大声,也不能太急于求成。”

和蒙古人一样,方济各也认为自己需要谨慎行事。

在乌兰巴托欢迎教宗的信众,该国总共只有大约1400名天主教徒。有数名中国的天主教徒来到蒙古。

在乌兰巴托欢迎教宗的信众,该国总共只有大约1400名天主教徒。有数名中国的天主教徒来到蒙古。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2018年,为了得到中国的更多接纳,方济各与中国政府达成了一项基本上未公开的协议,确保在主教提名的问题上进行更多合作。主教通常由教宗任命,但中共政府长期以来都坚持自行任命,以便更严密地控制由国家掌控的教会。中国单方面任命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该协议。

周日,方济各在草原竞技场结束弥撒时,邀请了两名中国主教——香港荣休主教汤汉枢机和香港教区主教、候任枢机周守仁登台。

方济各握着他们的手说道:“我想借此机会向高贵的中国人民致以热烈的问候。我向所有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奋发向上,不断迈进。”在向信众发出的信息中,或许也是为了减轻中国政府的忌惮,他总结道,“希望中国的教友都成为好教徒、好公民。”

周守仁主教在今年年初访问了中国大陆,试图在中国与梵蒂冈和解的坎坷道路上架起桥梁,促进交流。

当被问及中国大陆主教缺席的情况时,他说,“我很想在这里见到他们,”但他又表示,“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他们缺席的原因。”

“他们就是来不了,”他说,“但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在被问到为什么对缺席的情况遮遮掩掩时,主教表示:“他们就是觉得没必要解释。不同的政府,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向所有人解释?这种情况是会发生的。你不会向全世界解释自己家庭、公司里的问题,不是吗?”

在其他主教看来,中国大陆主教缺席的原因没那么难以理解。

“我对此没有发言权,”曼谷总教区总主教江萨·戈威瓦尼表示,“因为这是中国政府做出的决定。”

周六,在蒙古首都宽阔的苏赫巴托广场,人们对中国政府的谨慎态度显而易见,官员们在这里为教宗举行了一场极尽尊贵的欢迎仪式,而在规模不大的人群中(该国总共只有大约1400名天主教徒),还是可以看到几名手持小幅中国国旗的中国天主教徒。

“距离那么近,我们必须要来,”其中一名教徒说,由于担心遭到报复,他拒绝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愿留影。

在返程飞机上举行的近40分钟的发布会中,方济各还谈到了其他话题。如今经常靠轮椅出行的他透露,月底将前往马赛参加一个会议,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访问一个欧洲小国。但他表示,“说句实话”,这种行程“没有(教宗任期)之初那么轻松了”。“再说吧。”

与中国的协商大约也是如此。

但周守仁主教仍然保持乐观,并支持教宗不带任何冒犯的攻势。

“其实我们都在寻找相向而行的办法,你也知道,信任是需要建立的,”他说,还表示他已经看到了“更多开放,更多对话”。

他呼吁进行更多面对面会谈,让谈判代表建立更好的默契。“我不能说是中国不愿谈判,因为那并不中肯,”他说。“如果他们不肯谈,那一切活动都会停止。”

教皇方济各访问蒙古


罗马教皇方济各今天8月31日傍晚启程前往蒙古访问。这是首次有教皇到访这个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幅员辽阔、与世隔绝的中亚国家。

今天8月31日教皇方济各将于罗马时间下午18:30 离开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飞往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他的飞机将于9月1日周五上午10点在成吉思汗国际机场降落。

9月3日周日上午10 点,教皇方济各将在匈奴剧院举行普世教会和跨宗教会议,届时他将发表讲话。随后将于下午 4 点在草原竞技场举行圣餐礼。本次对蒙古的访问将持续到9月4 日。

这次长途旅行对86岁的教皇将是健康状况的一次考验,他在6月份接受了全身麻醉下的腹部大手术,走路很吃力。

但方济各在周日说,他”很高兴”能去和”一个高尚和智慧的民族”,以及一个”人数不多但信仰充满活力的教会”见面。

蒙古曾是苏联的卫星国,1992年成为民主国家,是世界上天主教团体最小的国家之一,在该国大约300万总人口中估计约有1400 名天主教徒。蒙古有25名神父(其中两名蒙古人)和 33 名修女,并拥有天主教会中最年轻的红衣主教。

战略地位

方济各对乌兰巴托的访问表明,他希望把教会的信息带到远离罗马的世界边缘,同时促进宗教间的对话。

不可否认,方济各此行还涉及地缘政治层面。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宗教、和平与全球事务中心的保罗-埃利(Paul Elie)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梵蒂冈的长期愿景是”在一些不一定是理所当然的国家派驻人员(……)”。

他还说:“如果(教皇方济各)去蒙古能为整个地区敞开大门,那么这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而且缺点相对较少”。

蒙古曾是征服者成吉思汗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积是法国本土的三倍,地处俄罗斯和中国两个巨人之间,能源供应依赖莫斯科,矿产资源出口(主要是煤炭)依赖北京。

蒙古正寻求在两个邻国之间保持中立,同时发展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第三国的关系。

2022 年,罗马教廷将与中国政府续签 2018 年就中国主教任命这一棘手问题签署的历史性协议。

在俄罗斯方面,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教皇一直在努力开辟和平解决的前景,但迄今未果。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蒙古问题专家朱利安-迪尔克斯(Julian Dierkes)告诉法新社,蒙古与朝鲜保持双边关系,并”与邻国没有任何争端,这在亚洲非常罕见”。

作为首位访蒙古的教皇,方济各周五上午抵达蒙古后将休息24小时。然后他从周六开始正式活动,特别是与总理卢布桑纳姆斯赖-奥云-额尔登、民间社会成员、外交官、牧师和传教士的会晤。

2023年12月30日星期六

俄罗斯的蒙古化:蒙古统治俄罗斯200年的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不过在历史上,俄罗斯曾长期遭到蒙古人的统治,蒙古人曾统治俄罗斯200多年。在蒙古人统治的200多年里,蒙古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蒙古人的痕迹。据说,俄罗斯贵族大部分都流淌着蒙古人的血脉。

近代蒙古的“独立”,是俄罗斯一手扶植的结果。可以说是俄罗斯塑造了蒙古这个国家。反之,在历史中,蒙古人对俄罗斯国家的塑造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甚至是深刻的、久远的。

蒙古在俄罗斯人的历史和感情中的分量是相当重的,在俄罗斯独立之前,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政治上,还有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近世俄国的种子是在蒙古统治时期播种的,并塑造了近代俄罗斯文明,一种既不同于东方、也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文明。

蒙古代理人

1243年,蒙古人建立金帐汗国,统治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地区,此后下令清查统治区内的户口和土地,作为直接征税和派役的依据,还任命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建立了“八思哈”制度,形成了统治俄罗斯人的严密组织方式。但是,想征服俄罗斯,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俄罗斯人的反抗此起彼伏,这让金帐大汗非常挠头,不得不把直接征税改为间接征税,只得把征税事务委托俄罗斯王公代管。

为了强化统治,金帐汗国还设立了一个“全罗斯大公”的职位,作为全俄罗斯的代理人。金帐汗设立这个职位用意深远。当时俄罗斯各王公为了大公职位角逐,在这个过程中相互竞争,即使是获胜者,也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以达到分化反对力量、监控政局、获取财富目的,可谓一石多鸟。但是,俄罗斯人也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蒙古人的统治。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们也想出了对策,来对付蒙古人。其中,莫斯科公国的对策是最成功的。在获得大公称号后,凭借征税权,不断壮大自己的经济力量,将所得财富贿赂蒙古王公获得宠信,收买国内人心削弱对手。

到了14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已经脱颖而出,一家独大。这引起金帐汗国的警觉。于是,蒙古人想方设法遏制力量的增长,但是始终没有奏效。

14世纪下半期,莫斯科基本上统一了东北罗斯,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而金帐汗国的力量却政局动荡,内外交困,日趋衰落,走向解体。15世纪,金帐汗国分裂为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等封建汗国。

至此,一个由分裂衰弱走向统一强大,另一个则由统一强大走向分裂衰弱,双方已经完成了角色互换。1480年,俄罗斯彻底摆脱了长达200余年的蒙古统治,重新获得独立自由。

统一的外力

面对蒙古人的征服和统治,俄罗斯人逐渐意识到,国家分裂是国家沦丧的最大原因。蒙古人的统治,正是上帝对俄罗斯人的惩罚。基辅罗斯后期近200年的的分裂,导致俄罗斯无力制敌。因此,建立强有力的统一国家才是国家的复兴之路。

1480年,俄罗斯重新独立。1521年,完全统一,并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究其原因,俄罗斯的统一是在蒙古统治的外部压力下完成的。因此,蒙古人的统治在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同时在蒙古统治时期,俄罗斯原有、民主的市民代表会议——“谓彻”被摧毁。既然俄罗斯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那么“谓彻”当然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加之与西方的交往被割断,俄罗斯无法接触到西方先进思潮,于是民主进程夭折,俄罗斯采用了东方的政治体制。

正因蒙古的统治,俄罗斯打开了与亚洲交往的大门,注意力由西转向东,并深受到亚洲的吸引。另外,蒙古人在治国等方面的经验,使俄罗斯统治者大开眼界,俄罗斯一直沿用借鉴了很多蒙古治国策略。

独特的文化

蒙古的统治中断了俄罗斯与西欧的往来,强化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差异,使俄罗斯迥异于西方世界。早在蒙古入侵以前,宗教分歧已经使俄罗斯开始与西方疏远。公元980年,基辅大公开始信仰拜占廷的东正教。受其宗教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东正教的东欧,开始与天主教的西欧针锋相对,水火不容。蒙古人的到来,使这种对抗继续加强。

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蒙古人却在无意之中割断了俄罗斯和欧洲的原有交往联系。直到200年后,伊凡三世时,俄罗斯才重新恢复了与欧洲国家的交往,开始融入欧洲。

这一时期,正是西方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正处于上升时期,文艺复兴如火如荼,商业革命也将接踵而至。相比之下,俄罗斯显然落伍了,而且差距还非常大。

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了拜占廷,莫斯科成为东正教的唯一中心,这使得俄罗斯人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更加排斥西欧。由于藐视和忽视欧洲,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天主教徒所污染。

1472 年,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廷公主索菲娅为皇后,表明自己是拜占廷的合法继承人。俄罗斯自称“第三罗马”,改称帝国,大公改称沙皇。俄罗斯与东欧更加亲近了,进一步疏远了西欧。

当1480 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文化差异非常明显。此刻,俄罗斯错过了200多年的黄金时间,没有与西方同步,而是自成一体,在各方面都比西方差了一大截。尽管此后,俄罗斯努力地追赶学习,但是差距却一直存在,以至于在数个世纪里,被西欧列强所鄙夷。

师法与继承

俄罗斯吸收了蒙古的草原军事文化,包括特务制度、扩张主义和作战技术等。蒙古人每战必胜,间谍功不可没,战前,他们都会派出间谍,尽量收集有关敌人各个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关于蒙古势力强大、抵抗无济于事的谣言,摧毁敌人士气。因为他们极其重视间谍的作用。

俄罗斯人师法蒙古人,把间谍作为服务君主的工具,曾一度实行特务恐怖统治,组建了“特辖军”,负责抓捕和处决沙皇的反对者。彼得一世时期也设立了“秘密办公厅”,负责抓捕和审查政治犯,形成了秘密侦探和警察制度。“秘密办公厅”与蒙古的间谍和苏联的“克格勃”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俄罗斯人也学到了蒙古人的扩张主义。原来的征服者变成被征服者,原来的被征服者则成了征服者。

从15世纪末开始,俄罗斯的扩张持续了数世纪,自西向东,最终建成世界上面积第一大国。这只是蒙古西征的重演,不过方向相反了。最后,蒙古一度被沙皇俄国和苏联所控制。此外,俄罗斯人还学会了蒙古人的战略战术,包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略以及攻城战术等,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亦仇亦师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蒙古人是俄罗斯人的仇人。他们曾经大肆屠杀俄罗斯人,阻碍了俄罗斯与西方的文化交往,强化了双方的宗教差异,迫使使俄罗斯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蒙古人又是俄罗斯人的恩师。没有强迫俄罗斯人改变信仰,只是间接统治,宗教政策非常宽容。在蒙古人治下,俄罗斯人不仅没有丧失希望,而是团结和统一,有了希望和动力,逐渐成为一个强国。当然,蒙古人对俄罗斯的长期统治在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俄罗斯人没有改变。他们依然是俄罗斯人,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从这一点上而论,俄罗斯人更幸运和优秀。俄罗斯人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在与蒙古人的较量中,俄罗斯人先输后赢,笑到了最后,并征服了对手。

另一方面,俄罗斯人确实变了很多。尽管他们尝试与蒙古人保持距离。然而,在许多方面还是蒙古化了,他们继承了蒙古人的衣钵,开始变得暴烈、懒散、喜欢扩张,但也有保守、专制、封闭的一面。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经历了这番过程后,近代俄罗斯便应运而生了,也逐渐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国。

然而,这个帝国有着非常多的蒙古人制度影子,中央集权、扩张好战、政教合一等等,这都与蒙古人的统治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传承。是蒙古的统治加速了俄罗斯的统一,特别是“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大汗”。

乌克兰战争中,很多布里亚特人在战场上丧命,被认为是普京对少数民族的清洗


俄罗斯士兵的死亡人数是一个被严密保护的秘密,也是一个被莫斯科广泛低估的秘密。专家说,在乌克兰战争死亡的数千名俄罗斯士兵中,有许多人非常年轻,来自该国最贫穷的地区,而且往往来自少数民族。许多被提及年龄的人在21至23岁之间,来自西伯利亚布里亚特省的蒙古少数民族布里亚特人。

俄罗斯反战组织称普京征召大量少数民族士兵参与对乌战争,俄罗斯的民间社会组织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Free Buryatia Foundation)对此发起了专项调查。近日该组织的副主席维多利亚·马拉达耶娃(Victoria Maladaeva)在接受半岛电台的采访中称,俄罗斯军队中少数民族士兵的死亡率远高于俄罗斯族士兵。

马拉达耶娃称,少数民族聚居的达吉斯坦(Dagestan)、图瓦共和国(Tuva Republic )和布里亚特共和国(Buryat Republic)的死亡人数最高。马拉达耶娃称布里亚特士兵是俄罗斯族士兵死亡率的7.8倍,而图瓦族士兵死亡率更高,甚至达到10.4倍。

马拉达耶娃在接受半岛电台的采访中称,在普金宣布部分征兵动员后,俄罗斯的少数民族地区成为重要的征兵来源地。许多不符合征兵条件的男性也被强行征召入伍,马拉达耶娃称普京在利用少数民族在乌克兰作战实现他的帝国野心。马拉达耶娃称少数民族在俄罗斯长期处于二等公民地位,作为同样是俄罗斯帝国野心的受害者,乌克兰在指控俄罗斯战争罪过程中过于强调民族和种族身份具有种族主义色彩。

马拉达耶娃表示:“如果是俄罗斯族涉及战争罪,没有人刻意强调行凶者是俄罗斯族”。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是俄罗斯境内第一个焦距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反战非营利组织。马拉达耶娃称,2020年布里亚特共和国生活指数在85个俄罗斯地区中位居81位,俄罗斯正在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的经济状况吸引少数民族青年人参战。

外交杂志在9月份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由于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的长期扩张史,2010年的普查中俄罗斯总共有160个不同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在2002年的普查中占据俄罗斯总人口的20%。

「年轻﹑贫穷﹑边缘﹑低学历--他们当兵是为了活下去,但最后却死在异国他乡。」充满恐惧和危险的战场成为合同兵的梦魇。自战争开始以来,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Freedom For Buryatia)一直在为想要逃离战场的士兵们提供法律援助。打电话求助的这些军人想要解除和军队的合同,以此逃离战场。

俄罗斯法律规定,士兵可以在不情愿的状况下拒绝战斗,然而,在俄军面临士兵短缺的当下,这些合同兵似乎不能想走就走。“军官们会用尽一切手段,包括心理操控,不放士兵回家,因为他们急切地需要军力,”接受端传媒采访的自由布里亚特基金会首席分析师玛丽亚·维尤什科娃(Maria Vyushkova)说,“这是俄罗斯军队目前最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实际上有足够的机器、武器,有足够的车辆、火箭、大炮、导弹,但就是缺士兵。”

俄罗斯法律同时也写著:不能强迫士兵留在战场。而这也是自由布里亚特为士兵提供法律援助的突破口。据维尤什科娃估计,他们的组织自开战以来已经为约100名军人提供了相关法律援助,这项行动也还在继续。

当兵,或者挨穷

这些战死异乡的士兵,绝少有来自首都莫斯科﹑或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的--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边陲地带,大城市的繁华离他们相当遥远。根据端传媒获得的数据,在已知家乡的阵亡士兵中,最多人来自北高加索的达吉斯坦共和国(Dagestan),其次是位于东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共和国(Buryatia)。

达吉斯坦是俄罗斯联邦中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14.7%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处于贫穷线以下,近两成的人口缺乏热水供应。该地经济结构单一,45%的青年工人从事农业。工业的不发达和陈旧的经济结构,令失业率高踞不下:2022年第一季度,达吉斯坦的失业率达到14.8%,远高于俄罗斯整体的4.4%。在达吉斯坦甚至有类似奴隶制的“强制劳动”--工人被拐骗到砖厂工作,而“雇主”并不发薪,只发食物维持工人生命。

相似的情况出现在布里亚特(Buryatia)。而这个位于西伯利亚的边陲共和国,一样常年饱受贫穷之苦,据统计,近两成的布里亚特人口处于贫穷线以下,将近五成的人没有热水供应。布里亚特南邻蒙古国,人民多信奉佛教或萨满教。跟达吉斯坦一样,有八成的土地是山区。

在布里亚特长大的维尤什科娃向端传媒形容:“布里亚特(在各种数据统计中)得分很低,不仅是收入中位数、居民生活水平,还有交通、教育,失业率,甚至气候。”在俄罗斯联邦85个行政区中,布里亚特的入息中位数排名69。“而生活质素比入息中位数的排名还要更差,大概是在末尾的行列了。”

因为入息中位数低﹑家庭收入低﹑失业率高,布里亚特有很多人参军。“有很多部队在布里亚特驻紥。自苏联时代就是这样了,这些部队就是苏联政权创建的。”

“但这些部队现在还存在著……而我们都知道,他们很多都被派往乌克兰了。”维尤什科娃说。

而维尤什科娃说到的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似乎也无法通过求学解决。根据资料,布里亚特的中学生们在俄语、数学、历史三门课目上的平均得分都低于俄罗斯的平均水平。前两者是必修科目,不通过便无法从中学毕业,继而也不能参与升入大学的竞争。历史虽是选修,却也攸关升学,如果分数太低,大学便不会将你纳入可录取的范围。而达吉斯坦情况似乎更坏:2021年该地区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甚至跌到了俄罗斯官方规定的及格线以下。不合格即没有机会进入大学,也就不能通过升学摆脱贫困。根据Rosobrnadzor(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的评估,布里亚特的中学教育质量在85个地区中排名第76位,而达吉斯坦则排名倒数第二。评级低的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学校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对学生亦缺乏客观的评级标准。

俄罗斯最精英的大学,例如莫斯科国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和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几乎全都位于首都莫斯科。此外,大多数教授数学和历史这些科目的学校都在俄罗斯首都和圣彼得堡,这些学校还会为学生准备奥林匹克竞赛(Olympiad)和公开考试。全俄学校奥赛能让精英学生无需通过考试就能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每年有24个科目。奥林匹克竞赛的网站根据每年的冠军和亚军比例对俄罗斯各地区进行了排名,莫斯科排名第一,而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占据了最后两个位置。

有资源的学校的毕业生,获得高薪职位的机会自然也比较高。而如果学生需要补教或其他课外活动的话,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家庭也比较能负担起额外费用,因为这些大城市的收入中位数,动辄是贫困地区的两至三倍。结构性的收入与机会不平等,令俄罗斯边境地区长期难以脱贫。

不当兵的话能做甚么?

居住条件、就业市场以及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长期问题,将许多布里亚特的青年引向了军队。维尤什科娃向端传媒指出,“(在军队)能享受比本地许多职业更好的福利和工资,那里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更体面的薪水。这也是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因为与其他许多雇主相比,军队会一直存在,企业可能会关门,但军队不会。”达吉斯坦的每月入息中位数是23,600卢布(约港币2,914元),而布里亚特的数字是22,500卢布(约港币2,778元),远低于俄罗斯约30,000卢布的平均水平,更无法跟莫斯科或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相比。从我们的数据分析,可见位处俄罗斯边陲的,非斯拉夫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图瓦共和国(Tuva)﹑布里亚特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North-Ossetia-Alania)﹑车臣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阵亡人数比例明显更高,而这些地区的收入中位数也低于全国平均。

对这些位处边陲贫困地区的年轻人而言,参军就变得非常吸引,甚至是唯一理智的选择了--低阶军人的薪金,随时是这些贫困地区入息中位数的两倍不止。

但那不代表军人在俄罗斯是受人敬重的职业。维尤什科娃补充:“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这种大城市,所有人都逃避服役。在那里,人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如果这个人有人脉、机会、或是其他金钱方面的门路,他们会不惜一切(at all costs)逃开兵役。”她甚至强调,如果最终逃避失败、被征召入营,你会被视为“失败者(loser)”。

这大部分源于社会的整体状况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和俄罗斯政府对各行政区划的招兵人数采取配额制有关。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这样的地方因人口较少,兵役配额不多,造成了当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青年们千方百计逃脱兵役时,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的同龄人却在想尽办法成为俄军的一员的差异场景。

当后者在教育、经济上于前者存在的根本差异让他们人生轨道也越行越远时,参军这一选择之于贫穷地区的年轻人们,却不是甚么改变人生的康庄大道。

在维尤什科娃看来,其家乡布里亚特的年轻人积极参军,更像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他们想养家,参军只是因为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那才是问题所在。”她续说,“一直以来,(参军)都不被认为是一份好工作。无论他们给你发多少薪水,(当兵)仍然不是一种显达的职业。”

维尤什科娃说,当兵甚至也不会帮到年轻人铺平职业生涯的道路。“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要求你有在军队服役的经历。但那都不是高端的工作,保安、警察之类的职业,并不高端。”

工作“低端”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旦被派去打仗,他们连性命也难保。“平日里的军队和战争期间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这是一份和其他工作没什么不同的工作,没有人相信会有一场像这样的全面战争。”维尤什科娃说道,“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士兵想要解除(军队)合同,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被派去打仗,在战场上死去。”

俄罗斯政治研究员Pavel Luzin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指出:“俄军地面部队中数量最多的士兵和军官来自俄罗斯的小城镇和村庄。这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也与教育分层有关。地面部队的兵役要求相对较低,而那些受过更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们则都加入了俄军的其他部门,如空军、海军和太空部队。”

来自达吉斯坦和布里亚特的那些没法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意图通过军队“脱贫”,大多却只能进入地面部队,最终无可避免地被拉入战争的泥沼,成为最早牺牲的那部分人。

战场之后--PTSD﹑家暴﹑暴力的循环

在平常时期,诸多达吉斯坦或布里亚特的青年在挨过军旅生活回到社会后,或许能顺利赚到不参军的话,永远不可能赚到的薪水,然后过些体面一点的生活。但如果不幸被派上战场,战地的残酷却会造成延续终身的创伤,那些痛苦即使离开军营,也没法摆脱。

维尤什科娃现在还能回忆起年少时在布里亚特的邻居:“我住在一个老兵隔壁,他是布里亚特人,曾被派往车臣参战。他有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家暴问题。公寓的墙很薄,所以一切我都听得一清二楚:他喝醉了,打妻子、扔椅子和家具,诸如此类。”在1994年和1999年的那两场车臣战争,同样有无数没有经验的士兵参战。

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都同样将战争和军队的伤痛带回了家乡。阵亡士兵遗属除了失去亲人,他们当中许多还没法得到应有的赔偿。

例如来自俄罗斯马加丹周的科雷马(Kolyma)的沙舒科夫。年仅34岁的他已经是一名少校,军队中的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在外人看来,他的家庭应该不至匮乏。然而当他在5月9日命丧乌国战场后,其家庭并不宽裕的经济条件才被展露在世人面前。在他的家乡,当地人发起了一项筹款活动,想要给他树一块纪念碑的同时,也给他母亲筹集一些生活所需的资金。

维尤什科娃说,即使俄兵在乌克兰丧命,也不代表他们会得到抚裇金。“(军人)家庭经济拮据的情况并不罕见,虽然俄罗斯政府应该向阵亡士兵的家属支付大量资金,但获得这笔钱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困难的过程,在这之前,他们还要支付生活账单和葬礼费用。”

遇难士兵的家属并不总是有资格获得这些赔偿,能拿到那笔钱的人仅限于死者的配偶或父母。而没有结婚,又没有父母的军人,就不符合赔偿要求。而那些只是受伤,有幸捡回一命的士兵,也同样没有机会得到赔偿,且必须自己承担医疗费用。有俄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战斗中受伤后被乌克兰军队俘虏,最终通过战俘交换被送回俄罗斯。然而回国后,由于条件拮据,他的家人不得不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募捐,以支付他的医疗费。

维尤什科娃笃定地说,经历乌克兰战争后回到家乡的布里亚特青年,也会遭遇创伤后遗症。但她也承认,为这些人提供帮助不是其基金会现在要考虑的事,“我们的团队很小,而且我们现在面对著更紧急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把人带回家,并尽一切可能阻止这场战争。当然,这(返乡战士的心理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我希望在普京政权垮台后,会有更合理的人在俄罗斯掌权,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必须在政府层面上解决。这是唯一的办法。”

看到被派上乌克兰战场的兵役兵们回到家时,他们的家人也感觉到“他们与从前不同了,他们的幻想破灭了。”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在何时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也没有人能保证那些以已经回到家乡的俄军士兵不会被送回战场、或保证伤亡的士兵和其家属得到赔偿。而在普京的野心下,俄罗斯联邦边陲贫穷与战争暴力的循环,可见将来仍会继续下去。

蒙古有三种人,一种认为蒙古不需要佛教,蒙古只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决定一切 - 节选自唯色博客

.....另外我还想到,前不久应该是三月期间在达兰萨拉有一个很重要的法会,是嘉瓦仁波切专门给蒙古来的信徒灌顶,哲布尊丹巴的转世灵童正式出现在灌顶法会上,而且还被特别授权主持了其中关键的仪式。实际上嘉瓦仁波切在蒙古信徒的心中,还有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等蒙古地区的信徒心中也很重要。那么被污名化这个事件有没有在那些信徒当中产生什么反响呢?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布里亚特那些地区与俄罗斯这样的极权国家的关系注定也是敏感地区,而且现在处于俄乌战争中,很多人在战场上丧命,被认为是普京对少数民族的清洗。

朋友:蒙古国家及蒙古人地区我是比较了解的。也是比较复杂的,跟历史有关。他们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毕竟被共产主义苏维埃统治了七十多年,两代人没有受到佛教文化的教育。但是他们也有历史的记忆。佛教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蒙古有三种人,一种认为蒙古不需要佛教,蒙古只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决定一切。部分人认为我们是佛教徒,但我们是蒙古人,所以我们是蒙古佛教徒,而不是藏传佛教徒。蒙古人里面的藏传佛教徒的影响不大。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信仰其他宗教的。

蒙古人分布在两个国家中,一部分在俄罗斯里,一部分在蒙古,因为跟中国的关系,从经济和政治考虑,很多话不会说,不愿意说。而且,因为七八十年没有佛教,现在虽然慢慢地有了,但很多人还是困惑的,找不到自己的道路,这一点与蒙古的学者交流的话可以了解到,他们有不安全感,他们不知道该去往哪里?所以蒙古不会对尊者的事件有什么反应,这是可以理解的。...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23/05/rfa_33.html


全蒙統一運動-喀爾喀獨立的另類觀點

 

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成吉思汗的子孫在馬背上 - 节选自【1927:民國之死】第六卷 鄰人的呼吸 作者:余杰










德王的白马 苏尼特王府前 - 1930s: De Wang, Deliwa Khutughtu & “Duke Larsson”

 


2023年12月29日星期五

我爸爸是蒙古族,妈妈是汉族 - 图片


 

Mongol Soyol Mandah Boltugai

 


内蒙学校禁止使用蒙古语,书店禁止出售蒙古历史书籍 - VOA

 


华盛顿 — 内蒙古自治区书刊发行业协会最近发布通知,要求其会员停止发行《蒙古族通史》一书,引发人权活动人士对蒙古文化和语言保护的担忧。

于8月25日发布的通知还号召会员单位“坚持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各会员单位务必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尽快下架上述图书,进一步强化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工作,做好一般图书发行源头把关工作,” 通知说。“经仔细核查,建议暂停发行《蒙古族通史》。”

根据该通知,这本多卷的《蒙古族通史》由内蒙古作家泰亦赤兀惕·满昌(Mansang Taichuud)编写,并于2004年由中国官方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一名在微博上拥有270万粉丝的已验证用户,名叫习五一,发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批评《蒙古族通史》为“泛蒙古主义”,称赞暂停发行通知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五一在微博中表示:“批判泛蒙古族主义思潮,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总部位于纽约的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SMHRIC)主任恩赫巴图(Enghebatu Togochog)的说法,该组织最近从内蒙古的消息来源了解到,这本书不是唯一被撤下的蒙古书籍。

“我们得知最近蒙古书籍和出版物正被从高校图书馆的书架上撤下,而在一些情况下,蒙古语教科书甚至在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学校中被焚烧,”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看到中国政府再次强化禁止蒙古书籍和出版物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一直是中国政府自殖民占领的第一天以来,消灭蒙古语言、文化和身份的整体努力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内蒙古当局不但对蒙古书籍发出禁令,还对学校内使用蒙古语言发出了禁令。

“这一政策是以‘第二代双语教育’的名义实施的,这被全球蒙古人广泛认为是大规模文化灭绝,” 恩赫巴图说道。“对于已经失去了国家、自由和维护传统生活方式最基本权利的六百万南蒙古人来说,语言被视为民族身份的最后防线。”

恩赫巴图表示,他的组织最近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政府全面禁止学校中蒙古语言教育的当地蒙古人的讨论。

“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天,”一位名叫曼达(Mandaa)的南蒙古人在快手视频中说道。“我听到了我们当地社区无助和沮丧的蒙古父母的声音。再也没有一门课程是用蒙古语授课给蒙古学生了。”

“教育部正在传播虚假信息,洗脑蒙古人,”一位蒙古家长在一个微信群中说道。“现在所有科目都是用汉语授课的。”

“我们的自治区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治权,”微信群中的另一位成员说道。“我们南蒙古人之所以没有追求独立,是因为中国向我们承诺了自治权。我会在这里结束这个话题,因为深入讨论可能会给我惹上麻烦。”

“两天前我带女儿去幼儿园,他们告诉我们所有的课都会用汉语教授,”来自南蒙古东部通辽市的一位家长透露了新政策的严格实施。

“这不仅仅是剥夺了我们使用母语的权利。这是对我们蒙古民族和人民生存的威胁,”该微信群的一位女成员敦促蒙古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针对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最近关于蒙古语言和书籍禁令的报告,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美国之音,相关报告是“带有别有用心的政治猜测”。

“中国政府依照有关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依法保障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刘鹏宇告诉美国之音。

恩赫巴图表示,中国当局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意图。相反,他们将这一轮文化灭绝公开宣传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彻底消灭包括南蒙古、东突厥斯坦和西藏在内的被占领国家人民的语言、文化和身份,”恩赫巴图告诉美国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ban-on-mongolian-in-inner-mongolia-schools-sparks-outcry-and-concerns-20230911/7263793.html

赤潮暗涌 - 来自北京的跨国镇压

 


https://projects.voanews.com/china/transnational-repression/

蒙古史诗剧《失传玉玺》剧组被中国驱逐出境后将前往英国演出 - VOA

乌兰巴托 — 一部著名的蒙古史诗剧,原本计划上个月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隆重公演,然而却在开演之前,遭到中国当局的刁难,被迫停演。尽管剧组跟有关部门多方交涉,可是毫无结果,最后不得不离开中国。

这部蒙古音乐舞蹈剧原名为《蒙古可汗》,准备在中国上演时定名为《失传玉玺》,此前已在蒙古上演了一年多,获得了很多赞誉。《失传玉玺》讲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00年前的匈奴帝国初期,讲述了英勇的阿尔丘可汗(Archug Khan)如何努力建立一个持久的王朝。

驻蒙古的各国外交官都非常喜欢这部剧,很多大使都盛情邀请剧组到他们各自的国家演出。中国驻蒙古大使柴文睿对该剧的赞扬引起了特别关注,他在接受当地新闻网站采访时说:“我非常喜欢这部戏剧《失传玉玺》。文化交流在中蒙两国友好关系和人民友谊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未来,中方将致力于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我愿意尽我所能为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而努力。”

可是中国共产党似乎并不同意柴文睿大使的看法(柴文睿大使已于上个月卸任)。《失传玉玺》原计划于9月19-26日在呼和浩特的艺术剧院公演,可是就在上演前夕,中国方面突然通知剧组,让他们转移到300公里以外的鄂尔多斯去演出,并称这是共产党上级的指令。“‘匈奴帝国’和‘可汗’这些词看来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忧,”该剧组的女发言人说。

剧组声称,在制作过程中,演员就一直受到密切监视。最终,在首场演出即将开始前,供电突然中断,迫使观众等待在外面。最终,观众无故被拒绝入场。《失传玉玺》剧组由130人组成,其中包括六名英国公民,演出用的舞台和技术设备价值200万英镑。中国著名的蒙古族歌手腾格尔专程赶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准备参加演出。成千上万的门票已售出,粉丝们从内蒙古各地,包括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甚至新疆前来观看。

在这场灾难之后,演员和工作人员被扣留了六天。期间,中国当局禁止制作团队在公共场合穿戴传统的蒙古服饰,也不允许他们取回舞台、服装和技术设备,并且阻止他们排练,甚至不让他们回家。9月25日,中国当局将整个剧组驱逐出中国,他们在中国没能演出一场,只好沮丧地返回了蒙古。几个星期过去了,所有的协商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蒙古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大多数情况下,蒙古都会避免惹恼其南方的永久邻居,但最近的一些事件,如十世班禅的命名和蒙古总理访问美国等,都没有得到中国的好感。

德国特里尔大学的曼莱·尼亚姆多吉(Manlai Nyamdorj)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以前并没有真正对蒙古有什么敏感性,但是自从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推出新政策要加速同化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文化身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敏感话题。”

尼亚姆多吉认为,这次事件不会对蒙古和中国的双边关系产生太大影响,但最终蒙古将受到重大损失。“我认为蒙古艺术家和现在的文化部都将受到很大打击。鉴于他们所采取的方向,即将蒙古的文化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未来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许,这将是一个教训,不要过分依赖与中国的平等沟通,因为中国的文化产品可以毫无障碍地进入蒙古,而蒙古的文化产品则没有类似的机会进入中国,”他说。

不过,《蒙古可汗》(《失传玉玺》)将于11月17日至12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科利塞姆剧院(London Coliseum)上演。科利塞姆剧院在公告中说:“蒙古最著名的剧院公司首次来到英国,将带来一场豪华的制作,探索古代蒙古文化的演变。”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bans-famous-mongolian-play-mongol-khan-20231005/7298787.html

蒙古利用“一带一路”峰会为基础设施融资 民主价值恐被牺牲? - VOA


乌兰巴托 — 蒙古国将在下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论坛上获得很多收益。蒙古国主要领导人将出席论坛,其中包括蒙古国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和由经贸官员组成的代表团。

在这次论坛上,蒙古国和中国将签署多份文件,以加快推进关键项目。对于蒙古国来说,最大的交易将是签署埃尔登布伦水电站贷款协议。

蒙古国已经开始准备埃尔登布伦水电站的建设,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抗议,他们反对该电站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当这些抗议发生时,中国似乎对这种情况并不怎么关心。

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中国事务高级顾问 迈克尔·科尔(J. Michael Cole)表示,中国在为这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时并不关注环境保护:“中国为大型项目提供基础设施援助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环境保护和透明度方面不预设任何条件,这为贪污腐败和环境污染敞开了大门,而这些都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尽管中国早口头上总是说要试图解决环境问题,但这项工作远未完成。”

蒙古国把能源安全的希望寄托在这座新的水电站上,因为蒙古国13%的能源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将寻求2.53亿美元的贷款,这占埃尔登布伦水电站建设项目总成本2.66亿美元的95%。贷款期限为20年,利率为2%。贷款偿还将在七年后开始。

说到俄罗斯,自从欧洲因乌克兰战争而停止接受俄罗斯天然气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推动修建通过蒙古国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蒙古国和俄罗斯已经签署了所有启动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协议,甚至匆忙完成了一项不向公众公开的可行性研究。然而,为了建设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和中国需要就天然气管道的定价达成一致,而双方至今还没有达成最后协议。也许这次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是蒙古国促使俄罗斯和中国就天然气管道最终达成协议的好机会。

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CMREC)的一部分。除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天然气管道外,中国还准备帮助加强蒙古国的铁路建设,并帮助增加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货运贸易。

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二发布的题为《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已正式启动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央铁路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这是一个过去可能被俄罗斯拖慢的项目。

一些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组织也看到了获得关键基础设施援助的好处,但他们也看到,过度依赖两个没有民主价值观的邻国可能会阻碍蒙古国的主权。

“与邻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很重要。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度依赖我们的两个邻国,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对我们来说可能很危险,”蒙古人权倡导者、拯救蒙古语运动的佐尔佐利亚·尼亚姆多吉(Zolzolya Nyamdorj)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

在蒙古国成为民主国家的30年里,它一直设法在不屈服于两个邻国影响的情况下培养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然而,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以及中美关系的恶化,蒙古国的两个邻国公开讨论如何削弱西方对蒙古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在蒙古国的推进,蒙古国可能会获得经济利益,但也可能付出蒙古国年轻的民主价值的代价。在谈到中国影响力对蒙古国意味着什么时,国际共和研究所的科尔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更大的中国影响力加剧了蒙古社会和政府中已存在的脆弱性,如果它给蒙古国施加压力,要求其对侵犯人权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限制言论自由,或者为腐败官员提供机会——而这种情况在许多中国建立了影响力的国家都发生过——那么,是的,这是有问题的,蒙古人民应该对此感到担忧。”

https://www.voachinese.com/a/mongolia-to-seek-key-infrastructure-funding-at-belt-and-road-forum-20231013/7310023.html

每天一个馒头一杯水,内蒙古男子疑因拒绝认罪在狱中遭非人待遇 - VOA

香港 — 一名先前被定为故意伤害罪而被判囚15年的蒙古族男子,疑似在呼和浩特服刑期间拒绝认罪,遭监狱不人道对待,包括在寒冷天气下长期被关禁闭,就连日常饮食和穿着也受到严格限制,每天只能吃一个馒头,喝一杯水。这名囚犯的遭遇使外界关注中国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存在的弊病。

成为外界关注焦点的阿拉木沙目前在内蒙古高度戒备监狱,呼和浩特第三监狱服刑。

不让盖被穿鞋强迫穿释囚衣服

同样来自内蒙的杜文因被控公款行贿罪的罪名被判处12年8个月有期徒刑,今年1月才刑满出狱。他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披露,自己在第三监狱服刑期间,曾与阿拉木沙关押在同一囚室。据杜文观察,多年来,阿拉木沙一直疑似遭受监狱当局各种不人道对待。

杜文说:“他被关在黑屋子里面。每天只能吃一个馒头,非常饥饿,因为人吃得非常少,所以非常冷,热量不够,还不给他们喝水,每天只给一小杯的水,差不多100多毫升。(第三监狱)八支队禁闭室是没有暖气的,门下面有一个十几厘米宽的门缝,寒风不断往房间里灌,房间里的温度很多时候都在零度左右,而他不允许盖被子,不允许穿鞋。当局为了对被折磨的人建立剥夺感,给你穿最脏的,来路特别不明的,已经被释放的人的衣服。我听已经释放的犯人说,他(阿拉木沙)的脚现在已经冻得非常严重,走路非常困难,肿得非常严重。”

饥不择食数度企图轻生

杜文说,虽然中国《监狱法》规定,禁闭事件最长为15天,但这些规定在阿拉木沙身上形同虚设。最近一次关禁闭已历时超过一个月,他被24小时带上镣铐,无法站立。

杜文说:“他(阿拉木沙)被单独关押最长的一次是关押了七个月的时间。据说阿拉木沙饥饿到极致的时候,他把自己手臂的肉都吃掉了一大块。他曾经因为这些情况,有两三次想自杀,不想活了,把铁管掰断之后插到自己的嗓子里。我入狱以前长期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我有很多同事、朋友都在中国的司法部里。这些人如果你们能听到这个广播、报道的话,如果你们有疑问,杜文说的是否真实的话,你们可以去看、调取在线的阿拉木沙被关押的视频,以及回放前一段时间的视频,是不是像我所说的没有被子。他非常寒冷,不给他穿鞋,脚是严重冻伤的状态,而且还不给他看病。据说他目前已经奄奄一息,已经快要死掉了。”

据了解,阿拉木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士,后来考上上海戏剧学院学习。杜文说,10年前阿拉木沙回老家时参与同学聚会,同学因口角发生冲突。身为蒙古族的阿拉木沙卷入事件,更被指控为主犯,其后被法院裁定故意伤害罪成判刑15年。

杜文说:“他的一个同学吃饭的时候接到电话,说是另一同学被打了。到了现场之后,他们同学又打起来了,但是他(阿拉木沙)并没有打。事件中,对方死掉了一个人,但是大家都是有势力的人,阿拉木沙却是个孤儿,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有人能够帮到他,在这种情况下,没办法,他就变成了主犯,被判了15年徒刑。”

囚犯认罪狱警可获奖励

在服刑期间,阿拉木沙在杜文等狱友带领下成为基督徒。阿拉木沙不服判决,虽然入狱以来狱警一再要求阿拉木沙认罪,,但他一直不肯屈服,坚持自己无辜。

杜文说:“从工作需要上,他们(狱警)需要每一名犯人认罪伏法,这是他们的工作目标。如果能把他们转化为认罪伏法状态的话,会给几千块钱给警察。此外,在监狱警察眼里,犯人都不是人,他们仇视不认罪的人。‘你不认罪就是对我工作的不认可。我要虐待你’。他们有个说法:没有饥寒,不知顺服。”

阿拉木沙的姑姑日前托人在境外网站发放视频。她介绍说,近期阿拉木沙被一名姓聂的警察和一名黑社会人员打伤,直到他书面保证不再提出控告,才被狱方从禁闭室送回监区。

美国之音曾致电呼和浩特市第三监狱,但始终无人接听。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之春》主编盛雪长期关注中国人权状况。她透过美国之音呼吁国际社会向阿拉木沙和家属伸出援手。

盛雪说:“因为显然,阿拉木沙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冤案,也正因为他的正直、刚强,他不肯认罪。如果他肯屈服、认罪,肯讨好这个政权,有可能他的情况会稍有改善。他现在是以个人力量抗拒(抗衡)这个政权。在这个时候,外部世界一定要积极给予他应有的帮助。”

盛雪认为,阿拉木沙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的司法制度和监狱管理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改善。

盛雪说:“像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特别多,不光是在内蒙古地区,在藏人地区、在维吾尔地区、在其他地区,其实也很普遍。司法机构滥权、酷刑、任意对人折磨,现在在中国境内是非常普遍化的这么一种情况。”

https://www.voachinese.com/a/inner-mongolia-prisioner-reveals-repeated-abuse-in-jail-20231211/7392797.html

蒙古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在内蒙推行民族同化?- 美国之音


乌兰巴托 — 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一场文化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因为北京当局试图在那里强制推行其民族同化政策,尤其是有系统地从公共空间和历史叙述中抹去成吉思汗这位800年前蒙古帝国的创始人。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帝国曾经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并且被他的后人尊为中国元朝的太祖皇帝。无论成吉思汗在世界各地的形象如何,他作为蒙古人种族群体的象征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任何地方的蒙古人眼里,他都永远是一位给子民带来统一和繁荣的统治者。

据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主任恩赫巴图今年早些时候说:“中国在内蒙全面禁止使用蒙古语。根据这项政策,中文是唯一被认定为‘国家通用语言’的语言。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南蒙古进行更大规模的文化铲除运动。”

最近,当局不但查禁了一些关于蒙古族历史的书籍,甚至关闭了位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墓。这个政策的辩护者说,内蒙古是一个边境地区,与毗邻的独立国家蒙古有着语言、宗教和历史的联系。

然而在实行民主的蒙古国,当地的蒙古人似乎对内蒙通过抹掉蒙古文化来实现民族同化的做法并不清楚。许多蒙古人甚至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情。不过,有些蒙古国人对北京试图通过掩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身份来加强同化的努力感到厌恶。

与美国之音交谈的所有人都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这种事。他们表示,蒙古国人与他们的南方同胞心心相印,对中国当局抹杀蒙古文化的企图感到沮丧。“很难相信在二十一世纪,还有地方限制你的言论自由,”大学生乌兰毕力格·苏赫巴托(Uranbileg Sukhbaatar)在得知发生在鄂尔多斯的事情后表示。

北京当局对内蒙的蒙古族人进行压制而没有引起蒙古国人的广泛关注,这还是头一次。可是即使蒙古国人支持南边的蒙古族同胞,但却显得无能为力。蒙古国人对其旁边的两大邻国一直保持警惕,不敢轻易冒犯,他们忘不了2016年达赖喇嘛访问蒙古后,中国对乌兰巴托的惩罚给蒙古国造成的损害。蒙古人懂得,对于改善内蒙古的情况,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将永远支持蒙古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但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正在乌兰巴托的苏赫巴托广场(Sukhbaatar Square)参加抗议活动的巴亚拉(Bayaraa)对美国之音说。

蒙古国人无力援助中国的蒙古族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己在保护蒙古文化传统方面也乏善可陈。这是因为蒙古曾是前苏联的卫星国,相当于俄罗斯的殖民地。在共产党掌权的70多年里,国家对任何与蒙古遗产和文化有关的事物都不以为然,政府甚至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或举行与佛教或萨满教有关的任何活动,当然也包括对成吉思汗的纪念。只是在1990年代随着苏联的垮台,蒙古成为民主国家后,人们才逐渐开始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根源,包括成吉思汗。

全球新牧民援助基金会(Global Neonomad Aid Foundation)的主管和创始人甘巴托·拜安巴(Ganbaatar Byambaa)告诉美国之音,蒙古人对中国禁止纪念吉思汗不知情并不奇怪,因为蒙古国在失去自己的文化传承多年后还在努力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传统。“蒙古国人并不举行像鄂尔多斯那样的纪念成吉思汗的仪式,”他说。

大学生巴德拉赫扎亚·蒙克扎亚(Badrakhzaya Munkhzaya)表示,她跟甘巴托·拜安巴深有同感。

“南蒙古人似乎比我们更好地保留了蒙古文化,他们比我们更尊重蒙古文化,”蒙克扎亚在成吉思汗雕像前告诉美国之音。“我们的伏特加酒瓶上有成吉思汗的画像,我们把瓶子扔进垃圾箱,而那边的人不会容忍这种行为,”她补充道。

最近几年来,一些蒙古国人也开始试图举行类似的传统宗教仪式和纪念成吉思汗的活动。“在今后,肯特省(成吉思汗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将不可避免地会举行某种仪式,”拜安巴预测道。“在上个世纪,几乎每个人都重新接受了藏传佛教,因此我们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他接着说。

对于很多蒙古国人来说,成吉思汗也是一个宗教人物,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国现在抹杀成吉思汗就跟1990年之前共产党抹杀藏传佛教是一样的。

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楚伦巴德·登赞(Chuluunbat Denzen)认同这种观点。“中国似乎正在试图压制宗教行为,”他说。内蒙的鄂尔多斯有很多成吉思汗卫士的后人,他们都是蒙古族的基督徒。“他们的一些宗教仪式跟纪念成吉思汗的活动很相似,”登赞说。

当谈到在内蒙的蒙古族人受到打压时,蒙古国人会不会薪火相传,举行跟鄂尔多斯一样的纪念成吉思汗的仪式和活动时,信奉佛教的巴达姆达里·巴桑贾夫(Badamdari Baasanjav)表示,可能性不大,因为蒙古总是在各种外部因素影响之下,很难自行其是。

“对我来说,内蒙古是另一个独立国家,但中国在那里有影响力。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对我们蒙古人来说,以正确的方式采行这种仪式似乎是不可行的。”

https://www.voachinese.com/a/the-suppression-of-chinggis-khaan-s-honor-in-inner-mongolia-falls-on-deaf-ears-in-mongolia-20231229/7417671.html

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

中国《蒙古族通史》遭下架

在习近平提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际,内蒙古当局要求有关单位暂停发行获奖图书《蒙古族通史》,并尽快下架。有学者表示,该书符合官方论调却仍遭下架,相信当局有意向少数民族干部或知识分子发出警告。

被要求下架的《蒙古族通史》由内蒙古教育学院蒙语系学者撰写,早在2004年已出版,曾获得被视为最高荣誉的“中国国家图书奖”和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当时被形容为“填补了13世纪以前的大空白,将蒙古史从远古时代到中世纪时期连接起来”。

内蒙古自治区书刊发行业协会上月底却发通知,建议暂停发行该书,并要求各会员单位“坚持正确党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尽快把书下架”。

据了解,近日网路上有人举报说,“该书故意混淆蒙古人种和蒙古族,把蒙古族说成是中国夏王朝的缔造者,把三皇五帝说成蒙古(国)人,而非蒙古人种,宣扬蒙古人是人类第一个直立人,第一个智人”。

学者:习近平全面否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据称是宗教学者的人士在微博留言说,“批判泛蒙古族主义思潮,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但在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眼中,《蒙古族通史》并没有走出中国就少数民族制定的框架。学者杨海英认为,《蒙古族通史》未能走出中国就少数民族制定的框架。

杨海英:“很多蒙古学者和一般的蒙古(族)人都不喜欢这本书(《蒙古族通史》),因为它把蒙古人说成是中华民族。蒙古人内心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它说古代的夏和匈奴是兄弟民族。匈奴建立了夏王朝,所以匈奴也是中华民族。它完全没有走出中国所说的‘匈奴、突厥、蒙古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即便是这样,中国政府都认为这有泛蒙古主义思想。”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安所副研究员、中亚学会学者侍建宇却认为,《蒙古族通史》遭下架,问题并不在书的本身。他说,习近平上台后全面否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当局下令停止发行该书,针对的是蒙古族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干部,目的是消除蒙古族的民族认同。台湾学者侍建宇认为,当局有意向蒙古族干部及知识分子发出警号。

侍建宇:“在中共中央还有很多蒙古族的干部,很多蒙古族知识分子和官员,甚至各个中央民族学院、大学等级的学校里面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蒙古族。把这本书下架,主要是警告他们说,‘其实你们不要以为在中共政权里面还有一定的权力。你们的权力我们是随时可以拔除的,不要在背后长时的作任何抵抗。’”侍建宇相信,事件会让少数民族干部和学者引以为鉴。

习近平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发言时强调,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于首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没有关注内蒙古 - 王力雄

1991年有朋友安排我去西藏躲风,避免我刚在境外出版的小说《黄祸》惹来麻烦。那段西藏生活和旅行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中国民族问题。因为要避免《黄祸》发生,中国必须政治转型,而那时正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族冲突在转型过程首当其冲,揭示中国的政治转型会面临同样难题。本来我是当作中国政治转型研究的分支,计划用几个月时间,结果持续了二十年,写了《天葬——西藏的命运》、《我的西域,你的东土》两本书和一系列文章,以致在我被介绍身份时总是先被划进民族学领域,其次才说我是作家,而没人注意我的主业是政治转型。

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没有关注内蒙古,即使无力关注中国所有民族,内蒙古有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与西藏新疆是同级别的民族问题,我却几乎没写过什么。

我多次去过内蒙古, 二〇一四年还驱车上万公里,走遍了内蒙古所有盟市,想看看有没有写的可能。但最终没进行下去。因为如果动笔,我要写的不是游记,是民族问题,是蒙古的人。写《天葬》时,我还能在西藏收集各种文件,与不同的人交谈采访。写《我的西域,你的东土》时,收集文件成了罪,我坐了牢,但还有机会和当地的人交流。而现在的内蒙古,却既无处收集文件,也无处跟人交流,甚至连蒙古人都难看到,满目皆汉,无论是人是物还是地方,遇到的蒙古人要么汉化,要么不敢讲话,要么无话可讲。

蒙古族的失声,与文革期间的肃清“内人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直接关联。当时在中国军队主导下,主要由汉人执行刑讯逼供,中国境内整个蒙古族当时为二百万人,定为 “内人党”或被株联的近百万,几乎席卷了所有蒙古人。数以万计的蒙古人被屠杀或迫害致死。蒙古人的政治、文化、知识精英在那个过程基本被消灭殆尽。当一个民族经历过那种摧毁,即使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下也得几代人才能恢复,而在不自由的环境下持续中断,一两代人后便会永远失去恢复的可能。

在我看,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已经快像满族那样消失了。满曾是和蒙古一样强大的民族,蒙古人创立元朝,满人创立了更长久的清朝。我出生长大的中国东北是满人故土,我身边应该有不少满人后裔,但是连他们自己都失去了满的意识(更别说语言、历史和文化传统)。在现实中,满民族已经完全不存在,只留存在历史的故纸堆,假冒的景点和清廷宫斗剧中。内蒙古的蒙人除了马头琴和长调,民族意识的表达只剩在酒后感怀成吉思汗的荣光,再为蒙古人的已逝辉煌哭上一场。

不过,内蒙古的北边有蒙古国,更北还有俄罗斯的四个蒙古共和国。我曾想过那里也许可以作为了解蒙古问题的入口。当我的西藏问题文集俄译版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出版后,布里亚特大学邀我去访问。就在我将去机场飞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时,北京警察将我拦截在家,禁止前往。后来知道是俄国警察先去了布里亚特大学,禁止为我安排的所有活动。我只能猜想是因为布里亚特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俄方担心研讨中国民族问题的活动会产生官方不喜欢的影响。我怀疑拦截我出境是俄罗斯警方要求的,中国警方是配合,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各种拼图之间的关联明显。从那时至今,我的出境禁令一直没有解除。

此时,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蒙古人被驱使充当前锋,他们的伤亡率远超俄罗斯人。这情景很像一九五九年中国军队对西藏的所谓“平叛”,派去冲锋陷阵的是蒙古骑兵(见杨海英《蒙古骑兵在西藏挥舞日本刀》)。还有这样的报导更令人伤感——在布里亚特的首府乌兰乌德,几乎每天都举行葬礼。首府大会堂本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现在放满了阵亡士兵的棺材……

不知曾来我家做客的布里亚特青年摄影师格桑现在的状况怎样。二〇一五年那次我如果去成了布里亚特,学术活动结束后会去格桑在贝加尔湖畔的老家,与他家人共住几天——那是当时最吸引我的安排。而今他的家人又是什么命运?他的兄弟是否被送上了战场?是否还活着?虽然经常牵挂,我却没联系他们,一是怕俄方监控通讯对他们不利,二是不知该怎样表态。我反对战争,谴责普京,可那毕竟是他们的国家和总统。在涉及到民族问题时,分属不同民族的友人之间就会陷入这种左右为难。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的平安祈祷。

强烈呼吁各界重视鄂尔多斯煤铀拌生矿造成的“核雾霾”环境污染问题 - 自由亚洲电台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露天煤矿,采矿机械正在作业

点击这里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本次内容: 9月初内蒙、北京等地一场暴雨之后,有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的哮喘病人激增,他们被诊断为“雷暴哮喘”。

对于导致这种“雷暴哮喘”的根源,中国媒体刊登的医学专家的看法主要是说,雷电+花粉可以引发“雷暴哮喘”。中国的专家普遍提到华北地区7月至9月菊科蒿属植物花粉浓度高、气候变化等因素。

但是,美国社媒上传出不同的声音认为,这一波华北等地的“雷暴哮喘”其实跟内蒙古煤铀拌生矿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这是中国官媒完全没有提到的因素。

详细情况请原中国媒体人、现在美国的赵兰健进行分析。赵兰健曾对内蒙古鄂尔多斯煤铀拌生矿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过实地考察。最近,他强烈呼吁各界重视鄂尔多斯煤铀拌生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赵兰健了解到,鄂尔多斯煤铀矿造成的核粉尘、重金属污染严重,而这一问题是中国网络上禁止谈论的敏感话题。赵兰健还注意到,鄂尔多斯民间最近传出当地煤铀矿发生核辐射泄漏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但是没有官方来源可以证实这样的消息。

上个月中国媒体曾大肆宣扬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的危害,加上内蒙等地9月初爆发“雷暴哮喘”之后,中美社媒上都有网友转发一篇2013年发表的旧文。这篇文章认为,内蒙古煤铀矿生产的煤炭铀放射性元素高,导致“核雾霾”笼罩华北地区。这篇文章遭到中国官媒和机构多次批驳,“核雾霾”一词成为微博禁词。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近日报道,内蒙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说,“雷暴哮喘” 确实与沙蒿花粉直接相关,但真正对当地以及华北地区造成严重威胁的不是花粉,而是当地煤铀矿开采造成的辐射物质污染。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报道说,内蒙古委卫健委工作人员拒绝谈论当地煤铀核污染问题。这个报道还提到,在鄂尔多斯媒矿附近村庄,肺癌是造成当地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wangluoboyi/iwar-09202023161719.html

内蒙中小学蒙古语教学被削六成 高考生明年录取优惠分减半 - RFA

点此收听自由亚洲的音频报道:内蒙各中小学今年秋季开学,蒙古族母语教学课程由原来的一周7节削减至3节或更少,幼儿园全部取消母语教学。另外,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通报,明、后两年,内蒙所有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录取分,由加送10分改为5分。

数个月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内部会议决定,该市中、小学从9月1日起,实施国家通用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授课。蒙语文课从一周7堂课减至1到3堂不等。据知情人士告诉本台,受到各方压力,当局缩减蒙古语课时未能“赶尽杀绝”。

蒙语文大学高考已被取消

鄂尔多斯市一学校教师乌云琪木格,本周三(4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披露,如锡林郭勒盟等部分地区蒙古语授课时间被大幅度削减:“蒙语文课是一个星期三节课,但是取消了蒙语文的高考,今年是最后一次(蒙古语文考试)。蒙古语教学也不是全部都取消,可能是逐步取消,最终目的肯定是全部取消,因为高考已经取消蒙语文。”

据内蒙不愿公开姓名的蒙古族人说,2025年中学考试和2028年高考,将使用汉字考卷。未来的趋势是蒙语文逐渐退出中国学生教材,不过,目前中国高等院校尚存蒙语系。这名蒙古族人说:“未来很难判断。”

乌云琪木格还披露,目前,蒙古族幼儿园已停止老师的母语教学:“据我了解,幼儿园现在不教蒙语儿歌,全改成中文儿歌,有些地方是这样的,但所有的地方不一定都是这样。在有些地方,蒙古语老师只能教别的课程,因为蒙语文课明显少了。”

旅居日本的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告诉本台,两年前,内蒙当局已在策划用汉语取代蒙古语课程,遭到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人反对,有人因抗议而被捕。如今这一计划正在付诸实施。他说:“今年9月份已经开始按照2020年6月份出笼的取消双语课程政策,开始推行他们的汉语课程。蒙古语课程很少,只是学写自己的名字,问候语等。”

另外,近日,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发消息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2024年至2025年,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俄罗斯族等五个少数民族考生,由原来加10分投档调整为加5分投档。

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送10分减至5分

根据官方的新规定,上述五个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10分减少至5分。2026年全面实施。

对此,杨海英说,官方以前是以考分“优惠”政策所谓照顾少数民族,但是汉族为何不尊重蒙古民族:“有一点必须明确,中国政府一直说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是优待,其实这不是优待,比如藏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在自己的家乡成了绝对少数,也就是用汉语考试给你加分。你汉族来我们自治区用蒙古语考试,我可以给你加100分。”

现旅居德国的南蒙古议会主席席海明认为,中国在内蒙古地区实施的所谓汉语和蒙古语教育,现在成了汉语教学,蒙古族人在学校本不能学习蒙文,所以遭到蒙古族人反对。他对本台说,当局的这些要求带有强制性:“你如果把孩子送到有蒙语教学的学校,父母就会被公司开除,这对父母的压力很大。如果父母被开除公职,怎么能负担孩子上学?现在当局对蒙古人采取的强行汉语教学办法,非常不人道。”

根据官方规定,2026年起,内蒙古自治区103个旗县(市、区)划分为A、B两类,A类地区五个少数民族考生如满足高中阶段在同一旗县(市、区)内具有完整户籍、学籍、实际就读均满三年的“三统一”要求,保留加5分投档政策,B类地区考生不再加分。海外蒙古族人阿日查对本台说,近期,不少蒙古族家长因此把孩子送往暂缓扣考生分数的内蒙A区居住,力争考上大学。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shaoshuminzu/gt1-10042023041532.html

中国政府致力汉化内蒙古 - 变态辣椒:无言亦无语

 中国政府致力汉化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的学校被禁止使用母语教学。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民族融合运动变得越来越带有强制性:许多少数民族儿童被剥夺母语教育权,并被要求学会读写所谓的"普通话" — 中国汉语。



蒙古族青年狱中受虐 家人对外求助 (自由亚洲)

收听报道: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族男子阿拉慕斯(汉语:阿拉木沙)因参与斗殴,多年前被判刑十五年。近期,阿拉慕斯的姑姑发视频,揭发狱警虐待阿拉慕斯,每天只给一个馒头果腹,阿拉慕斯目前生命垂危。

内蒙古基督徒阿拉木沙被监狱关禁闭室 生命垂危

阿拉慕斯的姑姑日前通过友人在境外网站发布一段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政府官员的视频。这位女士用蒙古语说,阿拉慕斯被关押在呼和浩特市第三监狱,遭到狱警殴打导致严重受伤,目前危在旦夕。

锡林郭勒盟一位因个人安全原因而不愿具名的蒙古族教师本周二(5日)告诉本台,现年28岁的阿拉慕斯,早年涉“打架斗殴”被判刑15年。他在服刑期间拒绝认罪,并指控狱方人员虐待,遭到殴打和刑讯逼供。她说:“我也听说刑讯逼供,警察直接打人会有外伤,有个小孩他爸爸是通辽市公安局的,他听到他爸爸说,警察打人的时候,还用针去扎你。因为,针眼看不出来。如果直接打人有外伤,能直接看出来。他爸爸是警察,他在家听到他爸这么说之后,又把此话复述给同学听。”

据民生观察网站12月3日消息,阿拉慕斯在呼和浩特第三监狱被关禁闭室遭受折磨近两个月,目前生命垂危。近期,阿拉慕斯通过获释狱友对外发出紧急求救。报道说,阿拉慕斯一直不服,入狱十年来,始终拒绝认罪,受尽狱卒折磨。

阿拉慕斯通过获释狱友对外发出紧急求救

据阿拉慕斯的姑姑介绍,阿拉慕斯被警察聂永刚和一名黑社会人员打伤,导致耳膜穿孔。他向监狱领导提出控告,反被关进禁闭室,每天只给他一个馒头和很小的一杯水,他还带着镣铐,不给盖被子,脚严重冻伤。直到他写出不再控告的保证书,才被送回监区。

旅居德国的南蒙古议会主席席海明告诉本台,阿拉慕斯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他的姑姑说,她侄子在监狱里,被迫喝厕所里冲粪便的水。当然中国的监狱不仅对汉族人不好,对蒙古族人也不好。因为不承认那些警察或监狱管理人员对他的指控,所以对他惩罚。所以,阿拉慕斯的姑姑呼吁大家救救他。”

曾有蒙古族青年被处决二十年后沉冤得雪

席海明说,二十多年前,蒙古族青年呼格吉勒图被含冤处死后获判无罪,如果把这两个案件联系起来看,说明当地的司法机关存在严重的问题,包括对嫌疑人屈打成招,草菅人命。另外,审讯中对汉语理解能力不够的蒙古人没有足够的语言沟通帮助,使蒙古族被关押人员不能充分享受法律上保障的权利,某种程度上成了法律辩护中的二等公民。

本台记者多次致电呼和浩特市第三监狱,但始终无人接听。

毒奶粉患儿家长曾经历狱中折磨

中国出现过不少冤假错案,“毒奶粉”受害患儿父亲郭利就是著名案例。郭利被广东省潮州市公安局构陷入狱5年,出狱后向广东省高级法院提出申诉,高院终审裁定郭利无罪。

郭利告诉本台,他在服刑期间,狱方人员逼他认罪、不提出申诉,遭到拒绝后,他被迫喝下水道的水、发霉的米饭。他说,阿拉慕斯因拒绝认罪,受到狱警迫害的可能性很大:“这个可能性非常大,特别是不认罪的人。只要你认罪服法,写悔过书,你在监狱一切正常。如果你拒不认罪,那么你得到的处理一定是严厉的,包括让你饥饿,喝水沟水、地沟油,连菜都没有,也没有盐吃。”

郭利说,面对冤案,在监狱中只有承受,以死抗争,出狱后才会有申诉翻案的机会。目前,郭利正在向中国最高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据维权网站“民生观察”12月3日消息,中国蒙古族基督教青年阿拉木沙在呼和浩特第三监狱被关禁闭室,折磨近两个月,目前生命垂危。家人通过获释狱友对外发出紧急求救。

据悉,阿拉木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现年28岁。早年丧父,母亲离去,由祖母养大。2013年,阿拉木沙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寒假回家参加同学聚会。因一同学的同学被打,他一同前去查看情况,后发生集体冲突。阿拉木沙并未参与斗殴,却被定成主犯,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15年。

报道说,阿拉木沙一直不服,入狱十年来一直拒绝认罪,受尽狱卒折磨。他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高度戒备监狱(刚改名呼和浩特第三监狱)二支队服刑,目前被关押在八支队禁闭室。

报道指出,中国监狱法规定禁止连续关禁闭超过15天。阿拉木沙于10月15日被关进禁闭室,受尽折磨,至今还在继续,已经奄奄一息,仍然不放出来,只因他拒绝屈服,撤回控告。

据他的姑姑日前介绍,阿拉木沙被警察聂永刚和一名黑社会罪犯无故打伤,导致耳膜穿孔。他向监狱领导提出控告,结果不仅未让见领导,反被关进禁闭室,每天只给他一个馒头,很小的一杯水,他还带着镣铐,不给盖被子,脚严重冻伤。直到他写出不再控告的保证书,才被放回监区。后来,他拦住巡视员再次提出控告,结果仍然没有得到任何调查,只给他调换了监区。他写了很多控告信,也没有回应。

在阿拉木沙家人强烈要求控告后,当局做了象征性调查,逼迫阿拉木沙及家人撤诉,在遭到拒绝后, 他们再次将阿拉木沙关进禁闭室折磨报复。家人目前呼吁紧急救援。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gt-12052023012837.html

蒙古族基督徒青年在呼和浩特监狱被关禁闭室折磨近两个月,生命垂危,家人通过获释狱友求救】

#阿拉木沙,男,蒙古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现年28岁。早年丧父,母亲离去,由祖母养大。身高1.9米,外表高大威猛帅气,他的老师曾说他饰演大侠不用化妆。2013年,阿拉木沙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寒假回家参加同学聚会。因一同学的同学被打,他一同前去查看情况,后发生集体冲突。父母双亡的阿拉木沙并未参与斗殴,却被定成主犯,以故意伤害罪判刑15年。

阿拉木沙已入狱十年,一直拒绝认罪,受尽折磨。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高度戒备监狱(刚改名呼和浩特第三监狱)二支队服刑,目前被关押在八支队禁闭室。中国监狱法规定禁止连续关禁闭超过15天。阿拉木沙于10月15日被关进禁闭室,受尽折磨,至今还在继续,已经奄奄一息,仍然不放出来,只因他拒绝屈服,撤回控告。

视频中他姑姑介绍: 阿拉木沙被警察 #聂永刚 和一名黑社会罪犯无故打伤,导致耳膜穿孔。他向监狱领导提出控告,结果不仅未让见领导,反被关进禁闭室。在那个井一样的房间,他们每天只给他一个馒头,饿得死去活来,每天只给喝很小的一杯水,被逼得每天喝便池的水维持生命,他就这样一直关在禁闭室,带着镣铐,不给盖被子,脚严重冻伤,直到他写出不再控告的保证书,才被放回监区。后来,他拦住巡视员再次提出控告,结果仍然没有得到任何调查,只给他调换了关押的监区。他写了很多控告信,没有回应。

“我们是最无助的牧民,你们不能这么欺负人,这么可怜的孩子你们不能这么欺负吧?你们不能把人折磨死!”

在阿拉木沙家人强烈要求控告后当局做了象征性调查,逼迫阿拉木沙及家人撤诉,在遭到拒绝后他们再次将他关进禁闭室进行折磨、报复。

知情狱友介绍,监狱为了最大限度逼迫阿拉木沙屈服,对他的折磨远不止姑姑在视频中所说的那些,还包括:

1,阿拉木沙被剥夺穿内衣和穿自己囚服的权利,他只能穿一些来历不明的,毫无卫生和安全可言的其他被释放的犯人的旧囚服;

2,内蒙古的气温目前在摄氏零下15度左右,他被关在一个没有暖气的,两面漏风,室内温度接近零度的,井一样的见不到光亮的黑屋子裡,没有枕头,没有被子,没有鞋,饥寒交迫。他的脚已经严重冻伤,行走困难,还不给予就医治疗。

3,40多天以来,他被24小时带著连体重镣铐,无法站立或直腰,动不动就被殴打、被绑上老虎凳。

4,阿拉木沙太饿了,竟然吃掉了一块自己手臂上的肉⋯⋯

狱友说,阿拉木沙诚实、勇敢,还很有灵性。他在监狱服刑期间通过读圣经、基督教史、基督教思想史、《上帝、洛克与平等》等信主。

据悉,呼和浩特高度戒备监狱位于呼和浩特东郊集贤庄村,专门用于关押职务犯、死刑、死缓、重特大黑社会犯罪分子。这个监狱是内蒙古唯一一座数字化监狱,拥有先进的各类电子系统,斥资5.6亿元建设。刑满获释者说,在这座监狱里,“所有的法律都失效了”。

https://twitter.com/changchengwai/status/1731073227584049663

蒙赫巴亚尔·楚鲁恩道尔吉(Munkhbayar Chuluundorj)在獄中呼吁「世界为什么無視我们?」

蒙古逮捕一位知名反北京活动人士

蒙古作家,新闻撰稿人,南蒙古民主运动有力支持者,蒙赫巴亚尔·楚鲁恩道尔吉(Munkhbayar Chuluundorj)因涉嫌“接受外国情报组织的指示和资金”于上周五(2022年2月18日)在乌兰巴托被蒙古当局捕后被蒙古法院判刑十年。


一位知名的反对中国的蒙古活动人士在自己的母国被捕。在狱中一年后的这位活动人士称,世界不应该無視我们,世界不应该忽视受独裁政权打压而被捕入狱的新闻活动人士,这也是蒙古当局替北京“清理”中共的批评者而展开的一场替罪羊式的手段。

内陆国家蒙古依赖向其巨大邻国中国出口矿产,但首都乌兰巴托也发生过反对北京在中国内蒙古地区实施的语言政策的抗议活动。

对中国在其边境地区内蒙古实施推行汉语的政策持批评立场的人士说,这种政策与中国当局在新疆和西藏等其他地区将当地少数民族同化为占主导地位的汉族文化并根除少数民族语言的举措是一样的。

据乌兰巴托情报机构称,蒙赫巴亚尔·楚鲁恩道尔吉(Munkhbayar Chuluundorj)因涉嫌“接受外国情报组织的指示和资金”于上周五(2022年2月18日)在乌兰巴托被捕。蒙古情报总局(GIA)表示,他“参与了非法的合作活动”,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活动人士表示,他们怀疑是蒙赫巴亚尔对中国的负面评论使他被当局盯上。他最近在脸书上发帖,称蒙古总理与北京过从甚密并呼吁他辞职。他说:“我们国家的独立将不复存在,所有蒙古公民将成为中国的奴隶”。

蒙古媒体埃古尔新闻(Eguur News)发布的逮捕视频显示,一名男子被武装警察沿着一条布满商店的街道带走。

资料照片:2015年2月9日,蒙古活动人士蒙赫巴亚尔·楚鲁恩道尔吉在乌兰巴托接受采访时举着"我是特木尔"的法文标语牌。据报道,中国内蒙古牧民特木尔同年为抗议开发商和矿主侵占土地而自杀,这类事件得到蒙古国活动人士的关注。

资料照片:2015年2月9日,蒙古活动人士蒙赫巴亚尔·楚鲁恩道尔吉在乌兰巴托接受采访时举着"我是特木尔"的法文标语牌。据报道,中国内蒙古牧民特木尔同年为抗议开发商和矿主侵占土地而自杀,这类事件得到蒙古国活动人士的关注。

支持蒙古族权益的海外非政府组织“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Southern Mongolian Human Rights Information Centre)援引被捕者的兄弟蒙赫尔登(Munkh-erdene)的话说,当局拒绝让亲属探视,一场不公开的审判正在进行。

该非政府组织表示,蒙赫巴亚尔是“对蒙古政府与中国的亲密关系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之一”。

最初来自内蒙古的蒙古语言权利倡导者巴尔吉尼玛·白(Baljinima Bai)说,蒙赫巴亚尔“捍卫了内蒙古的人权、文化、历史和土地权”,“蒙古已经开始‘清理’这些反对中国的人……,”他告诉法新社说。白说,他也被情报总局传唤,就蒙赫巴亚尔的案件接受讯问。

在蒙古国境内的内蒙古活动人士说,他们面临着来自当局的威胁和恐吓。此前,在边界的另一侧,一场反对内蒙古汉语教学计划的大规模抗议运动曾遭到警方严厉镇压。

习近平暗推“蒙独” 中共就是祸乱之源

中共当局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强推汉语教学,禁用蒙语授课,被指为”灭绝蒙古族文化”,由此引发当地民众抗议,但遭遇当局强力镇压,公安部长赵克志亲自巡查内蒙,加大镇压力度。当地已传出至少四名蒙族人自杀,包括一名女官员,由于当局封锁消息,目前外界难以获得最新情况。有分析文章认为,习近平这样做,实际上是推动“蒙独”,甚至披露有传说指习本身也是蒙古族人。

《新头壳newtalk》9月5日发表政论家林保华的文章,林保华分析说,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约600万(蒙古国人口才300多万),比藏人少一些,更少过维吾尔人。因为被汉化程度比较深,所以不如上述两个民族与当局的矛盾那样深。矛盾的主要议题多在环保问题比较多,大量的草原被破坏。没有像藏维两族那样到了要被种族灭绝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程度。然而现在还是逃不了被加速汉化的命运。因而也像藏维两族那样,被迫走上街头。

事实上,外界观察家认为,在中共红色政权的压制下,当局强推汉语教育,实为便于意识形态洗脑,消灭少数民族文化 ,根本不是汉化,而是意识形态的“赤化”。

这次抗争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公务员参加抗争。其中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300多位员工集体签名反对汉语教学政策,拒绝成为中共统战的工具。这是官媒,他们拒绝姓党姓习!这在西藏、新疆没见到过。据信有汉人参与,也就是打破了民族界限。这说明反共反习的思潮在中国内部逐渐发酵。

第二,已经有人以坠楼来抗议。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府办公室的33岁蒙古族女公务员苏日娜于9月4日早晨在住所坠楼身亡。网络流传死者遗书显示,苏日娜之死与近期蒙古族人保护蒙古族语言有关;又指她因为保护本民族语言,上书请愿无果。在她之前传说已有3人坠楼。这种抗争方式与去年香港反送中运动初期发生的事件类似,以此激发运动的扩大。

在公安部长赵克志到过内蒙之后,当局的镇压力度加大,对参与游行者的大头照进行通缉。文章认为,这明显就是当敌我矛盾来处理。那就是全盘打击,连一贯的分化政策也不搞了。这势必引发更激烈的冲突。

在中共历史上,唯一当过大官的少数民族就是蒙古族的乌兰夫(云泽),他是中共建政上将,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政治局委员,担任过国家副主席(胡耀邦时代)。文革一爆发,乌兰夫就被批斗软禁,罪名是搞民族分裂与独立王国。其后牵连出来全内蒙古的肃清“内人党”(内蒙古人民革命运动党)案件。

文章说,此事后来虽然平反,其伤痛在蒙族人民中绝对不会随风而去。乌兰夫的孙女布小林(红三代)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她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在自己民族的命运?

林保华还提到,在中国有传说习近平也是蒙古族人,他的故乡陕北就毗邻内蒙,他的鼻子也是蒙古式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内蒙的朱日和军事基地,因为这是成吉思汗扬鞭扫荡欧亚的起始点。

不过,有关习是蒙古族人的说法无从印证。公开资料显示,习出生于1953年6月15日,汉族,祖籍河南邓州,籍贯陕西富平,生于北京。不过,习近平父亲习仲勋却和蒙古族有渊源,他和乌兰夫是生死之交。1941年,乌兰夫回到延安负责中共民族工作,习仲勋时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书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习仲勋住在北京后圆恩寺胡同甲6号,与之一墙之隔的6号则住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据中共官媒报导,1962年,习仲勋蒙冤后,康生指名要乌兰夫揭露习书记,乌兰夫没有从命。

习近平这项灭绝蒙古族的行动,必然也得罪邻近的蒙古国。而习近平对蒙古族的打压,必然会激发“蒙独”,也会有些人逃往蒙古国避难,以蒙古国为基地支持蒙独。

此前也有分析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自然的权利,中共用这种手法加速对蒙古族的全面控制,等于展开新一轮的“种族文化灭绝”,迫使内蒙全民起来抗命。但这等于给蒙古人一次民族自我认同和民族意识的启蒙,蒙古人被迫全民反抗,甚至“民族独立”都可能成为他们从新思索的重要议题。

没有党(中共),就没有不公和野蛮,也就没有骚乱。乱从何来?内蒙又给大家上了一课。中共就是祸乱之源。

蒙獨魅影 - 读书 (Google Books)

再議邊疆,揭示蒙獨問題!臺灣邊疆研究權威──劉學銚,震撼力作! 繼西藏、新疆專著之後,以歷史、法理剖析內蒙古。 本書作者為前蒙藏委員會主任秘書,現任中華民國邊政協會秘書長,近五十年潛心於邊疆研究。其結合學術與實務,縱貫古今,詳實剖析「蒙獨問題」,從法理、歷史觀點說明,更從民族融合角度分析,對內蒙獨立提出正面見解,闡釋蒙古宣傳獨立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喚起臺灣民眾對蒙古歸屬與歷史問題的關注!「蒙古」這個詞彙既可以作為民族稱謂,也可以作為地理詞稱。自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起,始有所謂「內蒙古」、「外蒙古」之稱謂,而且是法律名詞,可見當時的內、外蒙古均為中國領土。及至中華民國成立,對於清朝之領土也依法全面繼承,雖然日後中華民國政府曾於1946年公開宣布承認外蒙古獨立,不過就憲政層面來看,內蒙古仍為中國領土,無論這個中國是中華民國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儘管自1990年以後,有席海明等部分內蒙有心人士,頻繁遊走臺灣與各國,鼓吹「內蒙古是蒙古人的」,希望假手國際勢力,達成內蒙古獨立之目的,但是本書作者認為,即便是就法理、歷史觀點說明,抑或從民族融合角度分析,均足以證明內蒙古是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来源: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_/rVZyDwAAQBAJ?hl=en&gbpv=1&kptab=publisher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