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星期六

整理了一下反对中共的党团工会学联等组织 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

整理了一下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成立的反对中共的党团工会学联等组织,政治倾向包括托洛茨基主义,自由主义,联邦主义等等,在海内外建立的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

满洲国协和会(1931,2018复建)

中国革命共产党(1948)

中国国际主义工人党(1949)

西藏青年大会(1970)

复醒社(1974)

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1977)

自由西藏运动(1987)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1988)

首都工人自治联合会(1989)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1989)

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1989)

民主中国阵线(1989)

南蒙古民主联盟(1992)

西藏全国民主党(1994)

自由西藏学生运动(1994)

国际西藏独立运动(1995)

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1996)

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1996)

东突厥斯坦信息中心(1996)

突厥斯坦伊斯兰党(1997)

内蒙古人民党(1997)

中国民主党(1998)

天安门母亲运动(2000)

中国宪政协进会(2002)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2004)

中国泛蓝联盟(2004)

蒙古自由联盟党(2006)

中国社会民主党(2007)

中国毛泽东主义共产党(2009)中国联邦革命党(2011)

新公民运动(2012)

中国至宪党(2013)

香港民族党(2016)

上海民族党(2018)

转自: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475

谈中国的教育制度 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

 ——《商君书》驭民五术:

1愚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

五者若不灵,杀之。

作者怀着被欺骗的痛苦,以及唤醒世人的决心,写了这本批驳当代中国教育的书。

本书大量引用王尔德的语录,显示作者对王尔德思想的热爱。说来惭愧,但我也大方地承认,我并不认识王尔德,不过从书中的引用来看,也倒是字字珠玑。但作者的这份热情确实是一种鼓舞,给了我去了解他的动力。或许未来会接触他的一些著作,不过那是后话了。作者在写此书的时候就读大三,和我目前的处境十分类似,所以读起来十分有共鸣。通俗贴近青年生活的有趣用语,也推动着我一口气将他读下去。

书中所提到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情况,所描绘的各种场景,可以说是过于真实。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写于2012年,而书中所述至今仍没有过时,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半天读下来感觉畅快淋漓,意识到我也是受骗者,随着往下读和作者一起发泄。一阵畅快过后,也忍不住引人思索。这也是作者的目的。

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中国人的创造力总是不足?原先我总把原因归结于大学没有学术自由。按照作者的描述我才发现远没有这样简单。原来我们的创造力,早从小学开始就逐渐被扼杀了。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会呈现出书中所描绘的,或者当前这样的乱象?其实说乱也不乱,如果你知道驭民五术,也就是最上面那一段,你会发现,中国教育制度的目的,和驭民五术高度结合。愚民是灌输相同的思想和标准答案,抹杀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弱民则是用游戏和影视作品的各种审查,连血都不能是红色的,不让青少年们接触到任何与暴力和反抗有关的元素让人们无力反抗;疲民则是用大量的学业压力压制他们;辱民则是书中提到现在仍非常普遍的孩子们的横向比较使他们自卑,还有在学校中鼓励检举的风气,搞文革复辟;贫民则是等他们彻底成为僵尸再毕业以后用房子,教育和养老三座大山压倒他们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为什么要驭民五术呢?答案显而易见——为统治阶级服务。纵观历史,专制集权越是强的时代,教育制度就越是接近于驭民五术。因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是听话的羔羊,是没有意见的机器,是任人宰割的韭菜。

纵观中国的教育制度有这样那样的弊病,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核心——绝对服从。按照书中所述,从小学起老师和家长就使劲浑身解数夺去学生的自我,训练他们绝对服从权威。这事实上就是民众服从政府权威的缩影。随着倒车的进行,这样的趋势不减反增。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掀起风波的“复旦大学修改章程事件”,将“思想自由”给删除了。其实从另一种角度讲,也没有必要,因为事实上,思想自由,早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删除了。我想作者可能也想不到,往后的发展反而会更糟糕吧。

事实上中国的教育制度并不是一向如此。按照作者的分析,春秋,唐,乃至民国都有中国教育璀璨发光的时刻。然而自从1949年共产党建国起,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反右运动的时候对大学的学术自由进行了极大的摧残,文革的时候教育制度几乎完全被摧毁,检举的风气在那时达到了顶峰。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教育又迎来了春天,八十年代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学术最自由的时候,但并没有好多久。当时的小学生还具有初步的人文主义情怀,会支持学生运动,打出“反官倒”的横幅。六四以后,共产党就在教育方面全面加强控制,限制教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们能够有思想,延续至今。学校变党校,检举的风气再度复活。实用主义至上,学生们追求厚黑学和成功学,变得精致利己。

专制集权时代的统治阶级不会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人文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因为这样他们就会思考,有自己的意见,渐渐的便不再相信统治阶级灌输给他们的那一套。作者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呼吁是真诚的,但可能也是天真的,因为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那样简单。我认为,教育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其中一部分,政治制度没有改变,想要进行教育改革就是做梦。所以总是有人不断呼吁教育改革,可改来改去总是那样,换汤不换药。许多大学宁愿把教育经费花在表面工程上,也不愿将其投入真正的教育。外国的大学制度没有引进,外国的留学生倒是引进了不少。

当代的学校教育除了绝对服从这一核心外,还有一个重要点就是“集体主义”。但与作者不同的是,我认为集体主义并不是老师为了扼杀个人意识的发明创造,而是社会主义重集体轻个人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而美式的教育风格,与其民主人权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认为家长是中国教育制度弊病的很大一部分,这确实没错。但如果以此推及从古至今的家长都是如此高高在上,我觉得有所偏颇。因为当代的家长,当初也是受着那样的灌输和服从教育长大的,所以他们会把他们所学到的一套,再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所谓的家长,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作者据儒家思想中的例子来说明从古代就已经确立了师生或亲子的等级和权威的关系。他有他的论据,不过我也有我的看法。我个人的前提是不承认荀子,董仲舒以及朱熹中年学说为正统儒学,认为这些是他们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篡改的儒家思想,我承认的是孔子,孟子,朱熹晚年的学说以及王阳明的心学为正统儒学。孔子的因材施教,批判性思维,对话式教学与西式教育有许多相同之处。作者认为孝是服从,失去自我的体现,而按照阳明学的观点,这反而使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良知的自然体现。并不是外界的灌输硬要我忠孝,而是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良知之后自然会尊敬人,而又不会低人一等。古代的师也非绝对权威。虽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但也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身边的人也能成为老师,大家算是平起平坐,区别只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而且我认为尊敬与服从是有区别,尊敬是我认可你,能给予你必要的礼遇,但不是你说什么我都会听从,而是可以辩驳讨论。古代的学生对老师是尊敬为主,而现在的学生对老师是服从为主,有本质的不同。

顺带提一句,当代许多人在批驳朱熹,包括作者本人认为朱熹是“死记硬背和迂腐教育的罪魁祸首”。而事实上在朱子晚年定论中,朱熹在晚年对自己原来的学说进行了根本性的反思和修正,可无奈他在中年时期的各种学说已经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力,连他自己都无法挽救了,于是就此遗臭万年。

作者批驳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方面是“不把学生当人”。他最渴望的就是对学生的“人道主义”。我也同样有这样的理想。然而,这样的教育制度,注定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冲突而极其难以实现的。那么作为我们个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按照作者所说的,能出国就尽量出国,这当然也是最好的出路。但是没有条件出国的我们要怎么办呢?虽然我们大可冲动一把跳出这个框架,可总是无法长久。因为你身边所有的人或者机构,几乎都吃现行的这一套,现实的角度讲,国内很多公司认大学文凭,而且和统治阶级一样需要听话的羔羊,而不是你会不会思想(如果你会思想,反而会受到排斥)。很多人需要以此谋生。如果你不进一次工厂把自己打造成模子一样的样子,将自己尽量磨好,或许连立足的空间都没有,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抛开一切,追逐梦想。

如何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保持自我或者寻回自我?被剥夺了自我以后,许多人就安于那样了,而还是有不少人即使被磨得方方正正,里面自我的火苗却一直没有熄灭,一直在寻找机会找回自我。首先学校无法给我们足够的人文教育,我们就要自己去找。多看看文史哲类的书,从学会思考开始。说实在的,当我看到作者在书中所举例的各式各样的美国中学开放性人文类问题时,我竟惊慌失措,才发现我什么时候变得不会思考了。要学会思考,也只能多阅读了,但是也要防止走入另一个极端,对所读的内容又“绝对服从”,结果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写写手注或者随想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其次如果我们所选择的空间有限,有一个方法是尝试在你不得不做的事情中寻找乐趣,找寻心流(具体可见我另一篇文章《浅谈心流》),这样即便是你原本不喜欢做的,你也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像僵尸一样浑浑噩噩每天做过什么浑然不觉。

当自己站在教育者的视角当中时,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示。我才意识到,在教育家里的儿童时,仍然脱不开权威式家长的框架,放不下来,一时难以改变。而究其根本,还是“没有将他们当人看”,他们即便年龄小,也是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人权。如果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不注重他人的人权,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抗争我们本应得的人权呢?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信息的鱼龙混杂,虽然我们不应对孩子的选择强加干涉,但提供足够而且有裨益的选择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纵观历史你就能看到,我们骨子里总是在追求学术自由的(虽然好像与作者教育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有所偏移,但学术自由也正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基础)。春秋学术自由,秦汉禁锢教育,但我们并没有被打倒,在魏晋乃至唐朝时又有学术自由,至元明清学术自由再次被禁锢,而到了民国我们又有了学术自由。而且,即使是在专制集权高度强化时,我们偶尔也能开出教育的花朵。例如王阳明的心学和东林书院则是在明朝诞生,虽然后来仍受到了大幅度的打压。但我们始终没有投降与屈服。现如今我们面临着学术自由的最大威胁——共产党,我们仍要也仍能够保存心中的火种。

个人所学,还是十分有限的,在观点上或许仍有不足之处,但这确确实实是我自己的思想。未来若有重读,而得到新的感悟的话,可能还会更新。

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

民族和睦的融合还是霸道强加的吞并? - 魏京生

 法国的南特市博物馆取消了蒙古历史展览,因为中国内蒙古方面居然不准使用成吉思汗这个名称,甚至不准使用蒙古帝国这个名词。那你想展览什么?展览强制推行篡改了的历史语言文化吗?用中国的古代成语说:这叫指鹿为马,掩耳盗铃。

一帮马屁文人御用学者出面为没文化的习大大辩解,说这叫作民族融合。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说道说道,什么叫民族融合,怎样才能融合,民族平等和人人平等是什么关系。

现代成功的民族融合,可以说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美国文化是英国文化吗?街道名称很多不是英语,明眼人都知来自拉丁语、德语和法语等。饮食文化就更复杂了,反倒没什么英国特色。这是强制使用英语的结果吗?好像没什么关系。

日本是另一个成功 的例证。一千多年来他们先是学习中国文化,后来又学习西方文化,但始终都使用日语,甚至把汉字变换成日语读音。这妨碍了他们吸先进文化,融合成现代日本文明吗?没有。

任何大的民族都是文化融合的结果,就连现在所说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但这种融合并非强制的结果,而是在自愿和有利的前提下,互相融合的结果。这种互利自愿的结果才是最能被接受的结果,才能够继续下去。反之,强迫向一种语言文化融合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完美,而且往往不被接受。因为损害了一方或者多方的利益和尊严,牛不喝水强按头,多半不会成功。

所谓的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不断融合的结果。三千年前所谓的华夏民族,从种族和民族来说,就是戎狄蛮夷文化的大融合。区别仅仅是他们实行了不同的政治体制,这才是所谓的华夷之别。汉语是秦国的语言还是楚国的语言呢?都不是。是各国语言文化的融合,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同音字,需要用声调来区分。古代的声调比现在多得多。

中国古代的融合方法比较合理。它把文字和语言分离开来,语言至今也不统一,大家保留了自己的方言,但并不妨碍文化的融合。在一个迅速统一的大国里,这是最能被接受因此最有效的融合,当然也是最合理的融合。这说明强制语言融合根本就不重要,反而经常是引起反感和不成功的。

最不成功的要算日本占领中国时,强制同化的政策--强制学日语,吃日餐,使用日本礼节。结果日本战败就什么也没剩下。倒是中国开始开放政策学习各国先进文化,让日餐、西餐和英语开始成为时髦。甚至中国的小青年们学着日本人的崇洋媚外,也把头发染成黄色,假装白种人。这是强制能做到的吗?

其实现代的欧洲一改古代的征服和强制政策,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他们各自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字,正在形成大欧洲文化和统一的共同体,顺其自然但并不缓慢,大家都不反感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中国共产党却学习西方不成功的殖民主义文化,实行霸道的民族吞并政策。其失败可以指日而待。

我既支持独立也支持统一。独立是在被压迫和被损害的情况下的自然反应,这是美国独立的理由。统一是在互相尊重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反应,欧洲正在逐步走向统一。苏联人把哈萨克人的名字都改成俄语,强迫他们数典忘祖,但是阻止了分裂吗?美国说着变了味儿的英语,但保留了所有种族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别人还哭着喊着要加入美国呢?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吗?

內蒙古醫院員工禁用封殺iPhone

 中國近日傳出的iPhone禁令據指範圍廣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從核電廠到內蒙古的醫院最近幾個星期都被告知停用iPhone。

英國《金融時報》(FT)8日發自北京的報導引述一名中國核工業集團不具名員工說,「我們8月時接到管理層的通知,不可將蘋果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帶進辦公大樓」。

數名來自政府部門或國營企業的員工證實了針對使用蘋果手機或電腦的禁令,其中一些非正式的限制甚至可追溯至數年前。

報導引述中核集團的員工說,8月下旬時,國營的中國電信到辦公室銷售中國自家品牌的手機,「我們被告知,美國安全機構可以透過安全漏洞控制蘋果的設備。目標不僅是軍方人士,也包括各行各業的關鍵人員」。

內蒙古一家公營醫院的護士透露,當地政府8月底通知醫院職工停止使用iPhone,並且提到iOS系統的「巨大安全風險」。

其他國營機構員工表示,非正式的限制令甚至可回溯至更久以前。一名警察表示,幾年前就被禁止使用iPhone了。

一名北京的公務員指出,與軍方有關的中央政府部門也是幾年前就開始被禁用iPhone。過去兩年,包括不敏感的各部門公務員都被鼓勵改用中國品牌手機,尤其是華為手機。

對於美國《華爾街日報》最近率先披露中國對於iPhone的禁令,北京當局或蘋果公司都未予評論,而中國政府並沒有正式發出這項禁令。

金融時報引述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林和立表示,「禁令一定來自最高層」。

林和立分析,這是一個可能影響蘋果在中國眾多員工的重大決定,它向在中國有商業利益的美企與其他跨國企業發出訊號,這個訊號就是告訴美國政府,這項非正式禁令是對美國科技業的限制。

拿鴨肉冒充牛羊肉!內蒙古大學挨轟 「內蒙不缺牛羊、缺德」

中國內蒙古大學數個飲食攤位及清真餐廳,今年3月起陸續開始以鴨肉冒充牛肉或羊肉,由於今年6月江西「鼠頭鴨脖」事件沸沸揚揚,網友打趣:鴨都變網紅了。

內蒙古呼和浩特是玉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6月接到舉報,學校餐廳疑似拿鴨肉充當牛羊,當局取樣檢測。校方當天便關閉這些攤位,7月解約。

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調查終結,對食堂涉嫌用鴨肉冒充牛羊肉提供餐飲服務案,向內蒙古大學下達行政處罰,至於商家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詐欺,除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27萬元人民幣(約118萬元台幣)。

對此大學誠懇致歉,接受廣大師生監督,承諾強化日常監管與檢查。


2024年1月28日星期日

內蒙學校成吉思汗像被拆 蒙文雜誌遭查封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在清除蒙古文雜誌及出版物,移除學校中的成吉思汗畫像和所有用蒙古語寫的標語。這種方法就像是蠶吃桑葉一樣,一點點地吃掉蒙古的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漢文化。

旅居美國的蒙古族人諾民(Nomin)周二(28日)對該台表示,中國政府在學校內不僅禁止用蒙語教學,還採用一系列方法削弱蒙古族文化,達到其同化蒙古族的目的:「今年6月末,當地教育部門以檢查衞生的名義去了哲盟(哲里木盟)科右中旗朱日和牧場蒙古族中學,勒令學校拿掉成吉思汗畫像和所有用蒙古語寫的標語、語錄等。但這個不是特例,在鄂爾多斯市的蒙古族學校也發生過。」

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宣佈多項限制蒙古語的措施,包括通遼市蒙古族中小學將於9月1日起放棄傳統蒙語教學,改用所謂雙語教學模式。

諾民說,不久前,扎魯特旗民族宗事務局查封了當地蒙古族作家創辦的兩間蒙語文雜誌《扎魯特文學》和《特格翰》。該台致電當局,但始終無人接聽。旅居日本的蒙古人忽必斯稱,中國當局限制蒙古文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消滅蒙古文化:「在內蒙古一些地方的蒙古文學雜志也在陸續被停刊,蒙古人的精神食糧被他們掐斷了。」

此外,當局還禁止網上出售蒙語圖書。諾民說:「在鄂爾多斯市,一位蒙語文圖書愛好者表示,他在微信上的交易也被警察叫停,理由是買賣蒙語文圖書違法。這些事例表明政府已經開始着手實施了, 今後此類事情也會不斷發生。但是政府的行為不僅遭到了內蒙古人的反對,他們保護自己母語的行為還得到了世界各地蒙古人的支持。」

旅居德國的南蒙古議會主席席海明表示,蒙古人應該團結起來:「共產黨現在還講不講法律?還講不講民族自治?他們已經失去了執政能力,就像一個沒有文化的流氓二流子一樣,靠威脅靠恐怖執政,但是蒙古人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自己古老的民族文化不會屈服。我們會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