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习近平突然下令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校强推汉语教学 - 中共的“民族互嵌”民族政策

习近平早在2014年的治疆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民族互嵌"的少数民族治理手段"法制化"的开端。而这个"民族互嵌"的要害是"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说白了就是要把单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变成多民族的混居、杂居区!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共当局把这里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地方法规”形式强制推行“各民族相互嵌入社会结构”的首选样板区。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立法目的,涉及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助、环境优化、完善设施等措施,逐步推动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所谓的民族交融促进条例,旨在为中共宣扬的少数民族政策确立“行为规范”,以建设所谓的“民族互嵌式社会”。法学家表示,这实际上是中共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性种族灭绝的新思想阴谋。

的确,强推所谓的“民族互嵌”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就是“种族灭绝”,只不过这一阴谋早已经不新,被胡联合等“体制内学者”先以理论探讨和政策设计形式引发当权者注意可以追索到十五、六年前,而开始成为实施习近平新时期民族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已经是近10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所谓“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成为中共少数民族政策内容的首次对外公布,是新华社2014年05月26日播发的新闻稿,标题就是《政治局: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社会结构》。该新闻稿的副标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其中提道:“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紧接着,4天之后由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两次将此“最新提法”对外宣讲。

中共“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习近平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敬请注意,到此为止,这个“民族互嵌”还只是局限在中共治疆新理念范围。习近平当时的设计是把“互嵌”解释成双向,即在新疆当地推动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同时,还要把新疆的少数民族移民到内地居住、就业并接受(汉化)教育。

紧接着,就是在几个月之后,“民族互嵌”就被当成中共整个民族政策的新内容了。

还是发生在2014年年内的事情,当年9月28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开了两天,习近平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关键是要抓住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2014年年底,习近平当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形式,将这个“民族互嵌”正式官宣为其整个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中具体要求说:“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推广经验,树立典型,营造浓厚氛围。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该政策文件下达次日,《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了评论员文章《为民族工作注入新动力》,说是“ 新形势下,我们既要创新载体和方法,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也要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致此,习近平当局的对“民族互嵌”政策的宣传造势达到了最高潮,而且是明白说明要将其由单一的治疆手段扩展成对所有少数民族的治理手段。但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一政策曾一度给外界以“雷声大,雨点小”,“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感觉,而“理论界”时有讨论文章的零星发布,反而给人政策不成熟,还在进行理论评估的感觉。直到习近平突然下令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学校强推汉语教学事件的发生。

据一个叫郝亚明的“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教授撰文介绍:“深刻认识民族互嵌与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言,这一指导性原则在2010年被提出后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政策设计阶段,而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提出使其具备了可操作性的实践抓手”。

内蒙古教育厅印发的《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中所体现中的“党和国家意志”,成为整个内蒙古地区一浪高过一浪的保护母语运动的导火索。

自2020年8月底开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民众为抗议当局强推汉语教学,各地暴发学生、家长与老师上街抗议运动。蒙古族家长和学生在学校外唱歌、喊口号的照片与影片在社群媒体疯传,内蒙古电视台的300位工作人员公开按手印签名呼吁保护蒙语、师范学院老师集体签名抵制新政策,十几岁的学生、家长、知识分子、公职人员联合起来抵抗这个政策。

当时的习近平当局立刻将此次抗议定为“受境外势力煽动”,在内蒙古切断通讯软件微信、解散微信群组,派警察和政府公职人员挨家挨户要求蒙古人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否则要开除公职,公安、武警及各级公职人员抓捕参与抗议民众,甚至出现内蒙古女官员反中共暴政而坠楼身亡的惨剧……。

对于该事件更多的介绍和分析内容,详见笔者在2020年9月7日发表的《原来内蒙强推汉语教学是习皇诏令》及此前此后的系列文章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在内蒙古自治区强推汉语教学引发的强烈反弹虽然被习近平当局镇压下去了,但习近平当局由此对所谓的“民族问题”有了更强的危机感。于是,于2021年8月27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民族互嵌”的必要性和强制推行的紧迫性。

习近平的这份讲话已经收录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取标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当局的宣传文章说它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学习时报》上刊登的相关文章称习近平的这份讲话“科学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划定‘路线图’”。

文中具体解释说:要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交往交流交融基础。加强空间嵌入,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加强文化嵌入,促进相互理解、相互欣赏, 让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互鉴;加强经济嵌入,让各族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相互照顾,在产业链上相互关联,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加强社会嵌入,营造各族群众日常接触、共同居住的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乐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加强心理嵌入,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

读罢如上内容,就不难明白所谓的“民族互嵌”,首先是“空间嵌入”,把“让各族人口在空间地理上合理布局”这句官话翻译成老百姓一听就懂的人话,就是实行所谓的“掺砂子”, 让各民族混居、杂居!

此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居住在一起往往会引发矛盾。他说,这种矛盾有助于中共挑动群众斗群众,特别是挑起汉族与维族之间的斗争,从而方便中共实施控制,这是中共最擅长的手段。这种杂居的方式也使中共能够更便捷地组织特工,加强对蒙族人的监控。

只不过把习近平当局的“民族互嵌”简单理解成了对付和“瓦解”新疆少数族人的手段,其实不然。所谓的“民族互嵌”被深入推广肯定是要假以时日,但习近平当局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全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区域逐步扩展和深入。而且,别忘了这“民族互嵌”说的是“各民族互嵌”,也就是说,不但是人让汉族与维族,或者让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互嵌”---以汉制“夷”,也还要让不同少数民族“互嵌”---“以夷制夷”。比如让信奉不同宗教和哈萨克族与蒙古族“互嵌”。

日前刚刚通过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条例》中明白强调的就是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规”,涉及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本文前面已经强调过,这个新疆伊犁州,说是“哈萨克自治州”,是因为哈族人口居多,但该州境内也还有包括汉族、维族、蒙族、回族等在内的40多个大小民族的人群。而中共当地政权用“地方法规”要求县以政府以“经济补助、环境优化、完善设施”等手段强推的“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无疑是包括了让汉族人“嵌入”少数民族居住区,和人为打乱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形成的的单一族群聚居状态。用中共当局御用文人的话说就是“民族互嵌型社区是新时期我党增强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推进族际和谐的新举措”,此举“并非单纯强调少数民族嵌入到多数民族之中,也包括多数民族嵌入到少数民族之中,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嵌入”。

更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内容,本专栏日后还会有文章跟进。

以上节选自 - "民族互嵌"不仅是以汉制"夷",还有"以夷制夷"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