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就读于内蒙古某高校的外地人,仅就我几年来的观察谈一谈这个问题:
首先,你需要明白,任何一个“民族”,或者进一步说,任何一类人群都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必然可以以一定的标准进一步分出不同的群体,譬如说咱们中国人,以地域划分,可以分成河南人、四川人、山西人等;以民族划分,可以分成汉族、满族、蒙古族等;以信仰划分,可以有基督徒、回教徒、佛教徒、无神论者还有中国特色“只要有用么都信主义”者;以阶层和职业划分,又可以分出官员、农民、工人、白领、学生等类别。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群体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利益、视角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蒙汉关系这个问题也不例外,蒙古人当中也是有许多群体的,比如蒙古人有很多部族,像什么察哈尔、科尔沁、巴尔虎、茂明安等等,一群蒙古大汉如果喝醉了酒要打群架,有时就会按这个标准分帮结派。而谈到蒙汉两族的关系时,我个人比较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区别进行分析。
按照我刚才讲的那个标准,内蒙古的蒙古族可以分成两大类:假蒙族和真蒙族。
首先来讲假蒙族。拜国家亚克西的民族政策所赐,内蒙的假蒙族多得惊人。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本来就有诸多优惠,而内蒙古又是蒙古族自治区,蒙古人可以享受到比非自治区省份的少数民族还要优厚的特殊照顾,因此不少汉族人想方设法地钻空子把自己变成蒙古人,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祖宗,只要若干代的长辈里有一个蒙古人,自己户口本上就填蒙古族。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日益规范,找关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据说前些年还清理、改正了不少,但找祖宗的情况依然很多,因为这在我国是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比如一个汉族男和一个蒙族女结婚了,为了下一代的发展,他们的孩子在户口上一定是要填蒙古族的;他们的孩子再和汉族结婚,生的孩子还是选蒙族;几代下来,这两位的后代蒙古族血统已经十分稀薄了,一句蒙语也不会讲,对蒙古族也没有什么认同感,可是身份证上写的还是蒙古族,长此以往,官方统计中“蒙古族”的比例越来越高,民间的假蒙族越来越多是必然趋势。目前内蒙的假蒙族泛滥到什么地步呢?我们班几十个人,身份证上是“蒙古族”的能占1/3,但货真价实的蒙古人只有3个人,其他汉授专业也往往是这么个情况。
有个通辽的同学跟我说,她高中班上80%的人身份证上都是“蒙古族”,但货真价实的蒙古人是个位数,高考的时候一加分,那个吓人啊~她这个身份证上也是“汉族”的“少数民族”真是吃了挺大的哑巴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蒙古族约占内蒙古总人口的17.11%,其中究竟有多少假蒙族呢?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也不太可能会有人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应该不会太少。这些在“蒙古族”中占了相当比重的假蒙族,对于蒙古民族并没有多少认同感,对蒙古族文化也往往一窍不通,货真价实的蒙古族不会把他们当成本民族的人,他们自己往往也不讳言“假蒙族”的身份(当然去了外省的话,有些人也会标榜自己是“蒙古人”,吹吹牛啥的),所以这部分人在蒙汉团结这个问题上是不含糊的——人家本来就不是蒙古人,当然没必要为极端的蒙古民族主义站台;人家本来就沾了少数民族的光,自然也没有理由替皇汉分子鼓吹大汉族主义。
真蒙族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情况。我觉得他们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城市和农区成长的蒙古族,一类是在牧区成长的蒙古族。我上面讲过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蒙古族在内蒙古总人口中只占17.11%,相比之下,汉族则占到了79.54%,考虑到官方统计的“蒙古族”中还混进了大量的假蒙族,汉族在内蒙古总人口中的真实比重只会比这个数据更高。因此毫无疑问,内蒙古的主流文化是汉文化(具体来说,东部受东北文化影响比较大,西部则在山西文化的辐射范围内,因为内蒙西部的人大多数都是走西口的山西人的后代),在城市和农村尤其如此,走在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城市的大街上,除了两边商店悬挂的蒙汉双语招牌外,你几乎感受不到什么蒙古风情。在城市和农村长大的蒙古族,从小便天天接触汉族以及汉文化,普通话说得和汉族人一样流利,他们和汉族之间的隔阂是非常小的,这部分人在维护民族团结上往往也没有什么问题。而在牧区成长的蒙古族,又可以进一步分成两类:一种是初高中甚至从小学就接受汉语授课教育成长起来的,这类人和汉族同学的关系也不错,基本都是支持民族团结的。
另一种是从小到大主要接受蒙授教育,甚至没怎么受过教育的,这部分人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我感觉,他们中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人是不少的,前面答案里讲到的什么“希望内蒙当初和外蒙一起独立”、歧视汉族、甚至殴打汉族同学的往往都是这类人,除此之外,像酗酒、斗殴、逃学一类的事情,在这些人中(主要是男生中间)也司空见惯,以前校方本着优待少数民族的原则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一再忍让,不过近些年也加大了惩治力度(但多少还会迁就一些)。在内蒙古的高校中,不少专业都有“蒙授”(蒙语授课)和“汉授”(汉语授课)之分,个别专业和民族预科班甚至只收蒙授生,我们平时谈起“蒙生”和“汉生”时,一般来说,“蒙生”就是指的这部分蒙语授课生。对于外省学生和从汉族占绝对多数的旗县来的内蒙学生来说,大学里的蒙生往往是大家了解蒙古人的一个窗口。可是这部分蒙生,往往来自我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类人,所以有些人对蒙古人的整体印象不佳也不足为奇。不过客观的讲,对这一部分人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他们中间也不缺少理性、友好、爱国的人士,但其中的一部分奇葩也着实让人难以忍受,在外人心中给蒙古人减了不少印象分。
前面讲的都是蒙古族对汉族的态度,那么汉族对蒙古人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这个也是不太统一的。对于假蒙族,因为本来他们就是汉族,所以没人把他们当外人,最多有些羡慕嫉妒恨;而对于真蒙族,尤其是对我上面介绍的最后一类蒙古族,有把他们当兄弟的,也有讨厌他们,把他们当成野蛮暴力分子的。不过我觉得多数人的态度是:不制造矛盾同时也保持距离——咱们都是中国人,是内蒙人,是老乡,但毕竟文化背景不一样,各有各的交往圈子,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有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没事儿也别找对方麻烦。
最后做一个总结吧:内蒙古的蒙汉两族存在隔阂,但多数还上升不到民族矛盾的程度,当然较为极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随着内蒙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团结共处应该会日益成为蒙汉关系的主流。同时,我也希望,国家能尽快调整民族政策中不合理的成分,不要总按民族成分给政策,诱导出这么多假蒙族,不仅对内蒙的汉族不公平,也侵占了真正需要这部分政策帮助的人的权益,国家政策人为的强调民族区分,往往是制造民族不和的重要原因。当然了,以上讲的这些,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感受,难免有不周全、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就我的回答进行讨论。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