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内蒙古部分盟市旗名称由来

●呼和浩特市: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阿拉坦汗建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明万历年间定名“归化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四年又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即新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化县。1913改为归绥县。1950年撤县设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这里,并设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简称:呼市。

●包头市:“包头”系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又有“鹿城”的别称。1927年设包头市。
●乌海市:1976年由乌达、渤海湾两市合并而成。为自治区直辖市之一。
●呼伦贝尔盟:得名于呼伦池、贝尔湖的合称。1954年称呼伦贝尔盟,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海拉尔市:因海拉尔河穿越市区而得名。1940年设海拉尔市。简称“海市”。
●满洲里市:古称“霍尔津布拉格”,蒙语“泉水兴旺”之意。中东铁路通车建站时,俄国人将站称为“满洲里”也是从这里开始进入中国东北地区首站,故名“满洲里站”。
●扎兰屯市:“扎兰”是满语,又书“甲喇”,即“参领”,清时是官职名称。扎兰即是扎兰所住的屯。1983年设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市以边境的额尔古纳河而得名。“额尔古纳”为蒙语,含以手递物、捧呈、递献之意,可引伸为“抬举、奉献”等义。1994年设额尔古纳市。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因境内有莫力达瓦山而得名。“莫力达瓦”为达斡尔语,直译为“马岭”,意为“只有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岭”。1958年成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是民族自称。通古斯语系,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1958年8月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简称:鄂温克旗。
●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是民族自称,通古斯语支。其意有两种解译;一是“使用驯鹿的人们”;二是“住在山岭上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亲切关怀下,走出原始森林,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于1951年10月1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简称:鄂伦春旗。
●兴安盟:“兴安”系蒙古语,“高山峻岭”之意。另有一种说法“兴安岭”是满洲语,意为“金阿林”(金山)的音译。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的盟之一。盟行署设乌兰浩特市。
●哲里木盟:“哲里木盟”得名于今科右中旗境内王府北的哲里木山。古文献上称“者林目”。蒙古人称马鞍扯肚为“哲里木”。此山形同马鞍吊带,所以蒙古人称为哲里木山。此地背靠峻山野林,面临一马平川,当时是“会盟出征围猎”的天然练兵场。清代内扎萨克会盟,原定有科尔沁六旗、郭尔罗斯等共十旗于哲里木地方会盟,故称哲里木盟。现盟公署设在通辽市。
●霍林郭勒市:因地处霍林河(郭勒)得名、霍林郭勒,原蒙古语“霍林”含有“饭食,给养、休生养息”等多种意思;“郭勒”意为河流。即为饮食一样美的河。1985年11月设霍林郭勒市。
●库伦旗:“库伦”系蒙语,意为“家园”或“占地区域”。1947年3月设库伦旗,名称沿用至今。
●赤峰市:系蒙古语“乌兰哈达”,即“红色的山峰”。因城东有一座挺拔秀美的红色石头山而得名。清乾隆年间设置乌兰哈达厅,光绪年间升赤峰县为直隶州,1912年改赤峰县,1958年设市。1983年11月昭乌达盟实行市管县(旗)的体制,盟改赤峰市(地级市),原赤峰市区更名为红山区。
●敖汉旗:“敖汉”,系蒙古语,为“老大”之意,清崇德元年(1636年)始建敖汉旗,1948年合并新东、新惠二县改称新惠县,1949年复称敖汉旗至今。
●巴林右旗:“巴林”系蒙古语,意为“要塞”、“哨所”、“军寨”。新中国成立后,称巴林右旗。
●乌兰察布盟:得名于乌兰察布地名。该地在今呼和浩特市北红山口下。此地背靠奇峰险峻的大青山,面临水草丰美的土默特川,是具有天然屏障的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塞。清代内扎萨克会盟于此。是茂明安旗,四子部落旗等九个旗于乌兰察布地方会盟,故称乌兰察布盟。现乌盟行署设在集宁市。
●集宁市:俗称“老鸹嘴子”,又称平地泉。“集宁”源于古地名,意为“集市安宁”而得名。1905年京绥铁路通车,将原平地泉站北移老鸹嘴子。从此平地泉站得名。1956年设集宁市。
●四子王旗:系汉语,即四个贵族统辖的区域。清封温宝为郡王,从此,温宝及其后代就开始世袭四子部落王位,称四子部落,后置四子王旗,名称至今沿用。
●锡林郭勒盟:“锡林”蒙古语指高原上的平野,“郭勒”蒙古语河川。锡林郭勒盟得名于锡林河(郭勒)。该河发源于克什克腾旗西海尔奇克山的俄伦泊,西流百余公里入阿巴哈纳尔旗,称为锡林河(郭勒)。该河流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河水清澈,是牛马羊悠悠饱食的天然牧场。清代内扎萨克会盟,原定乌珠穆沁二旗,阿巴嘎二旗,苏尼特二旗,共十旗于锡林郭勒地方会盟,故称锡林郭勒盟。现在盟府设在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二连浩特系蒙古语,二连是额仁的音译变异,意为“幻景”、“斑斓”,“浩特”为城。以市区附近的盐湖得名。集二线建成通车后,1956年,设二连浩特镇,1966年,改为县级市。

●镶黄旗:系汉语,原为清代察哈尔八旗之一,以黄边白旗的颜色命名。抗日战争时期设商都旗。1963年旗县分开,设镶黄旗,沿用至今。
●正镶白旗:系汉语,以清朝旗帜颜色得名。1956年改设正镶白旗,沿用至今。简称白旗。
●正蓝旗:名称来源于清朝八旗制。
●太仆寺旗:“太仆寺”为春秋战国时九卿之一的官名。1956年由原宝昌县与原太仆寺左、右翼旗合并为太仆寺旗。
●巴彦淖尔盟:得名于富饶的吉兰泰盐池(蒙古语“巴彦”为“富饶”,“淖尔”为“湖”)。由于巴盟地处“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素有我国“塞上粮仓”之称的缘故。1956年6月设巴彦淖尔盟,盟公署设临河市。
●杭锦后旗:蒙古语,意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清末为五原所辖。1941年设立米食县,1953年改设杭锦后旗。
●乌拉特前、中、后旗:“乌拉特”系蒙古部落名称。“乌拉”为蒙古语“乌仁”之变音,意为“能工巧匠”。清顺治五年分别设立乌拉特前、中后旗。分别于1950年、1981年,设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简称:乌前旗、乌中旗、乌后旗。
●伊克昭盟:伊克昭盟又称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系蒙古语“官帐”的意思。早在成吉思汗时,就有四大斡尔朵。成吉思汗死后,守护大汗官帐的近卫军又专职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到十四世纪时,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卫士将自己“艾马克”(部)的名称,改称鄂尔多斯部,由此得名鄂尔多斯。清顺治六年

称鄂尔多斯部,由此得名鄂尔多斯。
伊克昭盟是蒙古民族敬仰之地,因为在这里耸立着蒙古民族的古代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陵寝。清代,在伊克昭盟内专另设达尔哈特一旗,看守成吉思汗陵寝,并由鄂尔多斯各旗的贤能者担当“吉农”(旧官职名)。现在伊克昭盟公署设在东胜市。

●伊金霍洛旗:蒙古语,意为“君主的圣地”。1958年由原扎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而成,设伊金霍洛旗。
●阿拉善盟:因地处阿拉善草原而得名。阿拉善草原曾是清王朝的皇家牧马场,又名御马圈。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将这块土地封给了部落长考日勒,令其在这里建立边塞重镇,设王府,同年登座,立第一任旗王(封号为扎萨克拜拉)。从此成为中央直辖旗,迄今已有300年的历史。1985年5月由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三个旗组成了阿拉善盟。盟公署设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