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列宁的蒙古(卡尔梅克)血统

1997年6月我应邀访问了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见其首都爱利斯塔市中心广场上,政府大厦前,高高耸立着列宁的雕像。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列宁的祖母是卡尔梅克人!”我特别吃惊。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居然与自己有这么密切的源缘关系,心情多么激动啊!

为了慎重起见,我请友人查查记载这事实的文字根据。卡尔梅克大学校长柏尔勒科夫同志从他们大学图书馆找到一本1969年莫斯科出版的《列宁传记》,并给我复印了有关列宁的出生及家族部分章节。果然不错。回国以后,我又查阅了一系列关于记载列宁家世的中俄文书籍,从蛛丝蚂迹到再清楚不过的证据,摆在眼前了。

197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列宁传》,转译苏联1936年外国工人出版社英译本,其中第一章讲到列宁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对列宁有如下的描写,请留心其外貌、发音特征。
“在体格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极像他父亲。他承继了他父亲的身材、高颧骨、脸型、蒙古型的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他有他父亲的言谈气质和同样诚恳感人的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甚至继承了他父亲发r时轻微的喉音。”

1997年5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列宁的历程》(副题:一个国际伟人震撼人类的一生),有这样的描述:“列宁的祖籍并不在辛比尔斯克,他的祖父尼古拉·互西里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个穷裁缝,过去大概是个农奴,住在位于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入口处旁边的阿斯特拉罕。这是座散发着鱼腥味的手工业小城市。当尼古拉·互西里耶维奇这个俄罗斯人50多岁时,他同一个加尔梅克人的不识字的女儿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斯米乐诺娃结了婚 。加尔梅克人是蒙古民族的一支,在苏联境内过着游牧生活,信奉佛教。他们的脸盘又大又圆又平,呈黄褐色。他们的眼睛有着蒙古人的特征。列宁那宽宽的颧骨和外斜视眼说明这是混入了亚洲血统,前苏联有关列宁的传记中,把列宁描写成从种族来讲是一个纯粹的俄罗斯人,而关于列宁的祖宗是非俄罗斯人这个事实,却加以隐瞒,……”。这足以证实,列宁的族系属于欧亚混血型。他身上具有东西方的民族特点,与蒙古族有着亲缘关系。

上文中提到的加尔梅克人即卡尔梅克人,原是突厥语对大漠之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族的称呼。土尔扈特本是统一蒙古族卫拉特四部之一,明朝末年为寻求新的生存环境,部族大部分离开原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境内)的游牧故土向西迁徙,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里开拓建置,劳动生息,创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汗庭,完善了各项典章制度,维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政权。他们爱这里的水草,用蒙古语称里海为呼克廷格斯,即蓝色的海湖,称伏尔加河为额金郭勒,即母亲河(据传,里海入口处一旁的列宁故乡阿斯特拉罕也是蒙古名字)。到后来,俄国势力迅速扩张,受排斥的土尔扈特人为摆脱俄国的控制,1771年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大部分离开伏尔加河畔返回故土,约三分之一部分仍留在那里。那时留下的土尔扈特人繁衍发展成今日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国土从前有140多万平方公里,今压缩到16成平方公里,人口35万,卡尔梅克人约占45%,占独联体全部卡尔梅克人总数的84%。卡尔梅克人在十月革命前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不懂俄语,使用的是1648年由班弟创造的托忒特蒙文。

由于斯大林扩大肃反,1943年把卡尔梅克族强制性驱逐出原住地,一部分到了西伯利亚,一部分去了欧洲各国,甚至美国。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在卡尔梅克人民的强烈呼吁下重新恢复了这个自治共和国,但从人数、面积上都无法与过去相比。而失去的和将失去的愈感弥珍。近年来民族语言文字发展迅速。去年我参观了他们的大、中、小学。在小学从一、二年级开始用双语教学,并请蒙语很好的老人给孩子讲解蒙古文化传统,讲述佛教、礼节。大学的系主任一级领导都是卡尔梅克人,而且绝大部分都有博士学位。前几天给他们大学校长打电话,准备用俄语交谈,没想到他用蒙语先讲话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仅一年时间他怎么会掌握了如此多的本民族语言,令人兴奋又佩服。这与他们国家的自立精神分不开。去年在告别宴会上,他们各省省长除了一位用俄语讲话以外,其余全部用本民族语言表达着深厚感情。总统号召全体卡尔梅克人用母语讲话。
关于列宁祖母,文献资料记载少,但在卡尔梅克人民中口头传说却不少。其一说:在十月革命期间,有位卡尔梅克同志到列宁住处拜会时,列宁用奶茶招待他。这位同志奇怪地问列宁:“您怎么会喝这种茶?”列宁兴奋地告诉他:“我奶奶是卡尔梅克人,所以我们家都有喝奶茶的习俗”。这样百十年来在卡尔梅克人中流传开了:伟大的列宁血液中流着自己民族的血。

注:作者满琳系渥巴锡汗第十二代后人,其父兄曾袭汗位,卡尔梅克人和新疆一些蒙古人尊称她为公主。1997年6月,卡尔梅克人邀请满琳,并以公主的规格隆重热烈地接待了她。满琳现为中国空军退役军官,致力于著书立说,颇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