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蒙古国驱逐两万中国人

蒙古国总理乔巴山曾因国内劳动力短缺,向中国首任驻蒙大使吉雅泰提出,希望“帮助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1954年11月16日,乌兰夫参加蒙古人民共和国30周年国庆活动前表示:“希望了解蒙古在轻工业、手工业和劳动力方面的需要,以及我们可能给予何种沟通。”

蒙古副外长伊丹布递交了蒙古需要的劳动力总数以及详细名单。总数共计12250人,其中建筑工人9220人,农业工人2305 人,工业工人725人。其中包括粗细木匠、泥瓦匠、制砖瓦、烧石灰、谷物蔬菜树木花卉种植、家具制造、厨师、裁缝、制靴、印染、桶匠等近四十个工种。蒙古国希望这些中国工人“能随身携带手工工具及某些急需的工具”,并希望4月1日就先来四千人帮助蒙古。蒙古方面提醒这只是1955年所需要的数字,以后年份的数字将另行提出。 劳务人员的工资全部由蒙古政府承担。

1955年4月,蒙中经过谈判,签订了《关于派遣中国员工到蒙古帮助建设的协定》,当年,首批8200名劳务工人赴蒙。中国劳务人员半数以上在乌兰巴托,其余遍及蒙古各省,在二百多个企业里劳务。

1960年9月,根据协定,向蒙古派遣第二批赴蒙劳务人员,前后两次,中国向蒙古派出了两万多名劳务人员,他们在蒙古的火柴厂、砖厂、水泥厂、木材加工厂参加劳务,还参与了修建公路、桥梁、运动场、体育馆、三十万平方米的住宅等的劳务。

当中苏关系紧张后,蒙古政府将中方劳务人员全部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