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从人口结构及分布看内蒙古草原的沙化问题-- “山羊”变“人羊”

很多记者为了突出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他们相关内蒙古蒙古族人的宣传报道中,大多主要描写了那古老的游牧生活景象,全国人民很难看到真实的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所以没有来过内蒙古的人,大部分人都认为在内蒙古生活的人们都是蒙古族人,他们身穿的是蒙古袍,骑坐的是蒙古马和勒勒车,居住的是蒙古包,出了家门是一望无际的辽阔的草原,一年四季逐水草而游牧生活。所以20世纪90年代初,西部沙尘暴突然袭来的时候,有一个北京记者语出惊人,编造出了更大的笑话:“那里的人过渡放牧了,主要是养了太多的山羊!”

大家坐火车就可以亲历内蒙古大草原生态的目前的实际情况,从北京到呼和浩特的路上,也许你可能看不到那传说里的山羊,我说你连一只也看不到的,可你一路上看到的全是农田、城镇、工厂、采矿厂、建筑物、人群和垃圾……. 你说“山羊”不如说是“人羊”。

草原的沙化和退化,主要还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内蒙古地区属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部分地区是不适合开垦和定居的。可现在到处都是农田和矿场,城市和工厂。有人说“过渡放牧造成了草原的沙化”,可实际上是过渡开垦和过渡开发自然资源才是真正破坏草原的真实原因。说过渡放牧吧,那是因为牧民失去了大片草场,为了远离城市和农区,退居了沙漠地带造成的。而且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牧人和草场了,牧区人口只占全区人口的0.025%了。根据可靠资料,本人在下面统计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概况和分布情况。智者可以从中自己准确判断。

据史料记载,从蒙古帝国至清朝末期,内蒙古的人口一直徘徊在200万人左右。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内蒙古的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内蒙古地区总人口有561.7万人,其中蒙古族只有83.2万人。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达到2145.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达337.97万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达2375.5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达402.92万人。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的急速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在逐步减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日趋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市镇人口较少,乡村人口较多。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内蒙古城镇人口只有68.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2%,而乡村人口高达493.3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7.8%。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这个数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区城镇人口的总数达77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36.1%;乡村人口总数达1370.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63.9%。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达到1013.8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42.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61.6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57.32%。 目前内蒙古镇人口比重较高的是乌海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近几年的盟改市使得内蒙古的通辽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的城镇人口比重有了明显的增长。

有资料记载的1971年,全区农(牧)业人口为1178.1万人,非农(牧)业人口为376.9万,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75.76%和24.24%。据1990年公安年报统计,199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人口为1487.76万,非农(牧)业人口增加到661.6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9.22%和30.78%。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农(牧)业人口增至1505.4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65.30%,10年间增加了17.66万人;全区非农(牧)业人口增至799.8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34.70%,非农(牧)业人口正在逐年增加。

内蒙古历来是人口迁移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初期,曾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调入大批建设者;此外,也有一定数量的盲目流动人口流人内蒙古。从1950~1960年间,由于人口迁移,使全区净增人口346.27万,人口机械增长率达94.1‰。1961~ 1990年间,全区净迁出人口达近100万人,同时,流动人口逐年增加。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自治区流动人口为104.59万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区流动人口已达到389.53万人,流动人口的数量有了快速增长。区内人口迁移中,农村人口迁移量最大,所占比重最高,迁移流向主要是由农村向城镇迁移。迁移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围绕着内蒙古的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的。

内蒙古人口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密度较小,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其特点为地区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农村、牧区人口多于城市;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0年,全区总人口为2375.54万人,土地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人。在全区12个盟市中,人口在50万以下30万以上的旗县(市、区)有20个。人口在3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旗县(市、区)有42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旗县(市、区)有32个。

1.呼和浩特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总数为144.2万(不包括此后划入的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三县人口),比1949年增长2.37倍;其中市区人口94.8万,市辖旗县人口49.4万;全市少数民族人口18.77万,其中蒙古族13.27万人。1982年的年均递增速度低8.6个千分点。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人口达到239.79万人(包括此前划入的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三县人口)。在总人口中,蒙古族20.8万,汉族215.8万,其他民族7.2万;城镇人口124.5万,乡村人口119.3万。

⒉包头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为177.9万(不包括此后划入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口),其中市区人口124.8万,市辖两个旗县人口53.1万;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8万,其中蒙古族人口3.5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包头市人口为229.7万人(包括此前划入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人口),全市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67%,在总人口中,蒙古族6.8万,汉族216.6万,其他民族6.3万,城镇人口157.9万,乡村人口71.9万。

⒊呼伦贝尔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已达255.18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8.54万。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呼伦贝尔市人口发展到273.65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23.5万,汉族224.2万,其他民族26.0万,城镇人口178.3万,乡村人口95.4万。

⒋兴安盟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盟人口152.41万,其中蒙古族人口58.79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兴安盟人口为161.89万人。全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81%。在总人口中,蒙古族65.9万,汉族86.9万,其他民族9.1万,城镇人口54.8万,乡村人口107.1万。

⒌通辽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市人口275.37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16.09万。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通辽市人口已发展到308.35万人。全市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2.98%。在总人口中,蒙古族138.4万,汉族157.9万,其他民族12.0万,城镇人口87.7万,乡村人口220.6万。

⒍赤峰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总数为410.58万,其中市区人口为98.73万,市辖旗县的人口为311.85万。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82.44万人,其中蒙古族67.7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赤峰市人口为451.8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83.9万,汉族350.6万,其他民族17.3万;城镇人口121.3万,乡村人口330.5万。

⒎锡林郭勒盟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盟总人口达88.8万,其中蒙古族人口为25.48万,比1947年增长2.8倍,占总人口的28.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锡林郭勒盟人口增至99.34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增加了10.53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28.7万,汉族66.4万,其他民族4.2万,城镇人口45.8万,乡村人口53.5万。

⒏乌兰察布市人口
  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市总人口为317.1万(包括此后划出归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三县和划出归包头市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4.8%。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乌兰察布市人口为232.63万人(不包括此前已划入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和林格尔、武川三县和已划入包头市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人口),全市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79%。在总人口中,蒙古族6.0万,汉族224.5万,其他民族2.1万;城镇人口66.0万,乡村人口166.6万。

⒐鄂尔多斯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市人口119.9万,其中蒙古族14.1万。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鄂尔多斯市人口发展到139.54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15.8万,汉族123.2万,其他民族0.5万;城镇人口60.7万,乡村人口78.8万。

⒑巴彦淖尔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达到156.3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巴彦淖尔市人口为171.38万,全市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21%,在总人口中,蒙古族7.6万,汉族161.1万,其他民族2.7万,城镇人口63.2万,乡村人口108.1万。

⒒乌海市人口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乌海市人口总数为31.41万,其中蒙古族人口0.86万。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乌海市人口达到43.49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1.4万,汉族40.8万,其他民族1.3万;城镇人口40.5万,乡村人口3.0万。

⒓阿拉善盟人口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盟人口发展到16.6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拉善盟人口为19.93万人,在总人口中,蒙古族4.4万,汉族14.4万,其他民族1.1万,城镇人口13.4万,乡村人口6.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