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日星期日

蒙古人傅莹成为中共人大女发言人

 
60岁的傅莹是中共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第一位女发言人。
傅莹星期一(3月4日)在本届中共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亮相,并公布了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等会议议程。

傅莹还说,本届大会秘书处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其中包括简化会场布置和严格执行会议伙食标准等。

傅莹1978年加入中国外交部,先后担任过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和英国大使。

中国国务院于2010年1月公布,傅莹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等,包括处理南海和东海主权争议。

人大首场记者会傅莹避谈军费问题
中国副外长傅莹星期一(3月4日)首次以人大发言人身份主持十二届全国人大首场记者会。
如同往年一样,记者们的提问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对中国年度军费开支的关注。

但与以往李肇星通常会利用这一机会公布中国当年军费开支具体数额做法不同,傅莹没有交代今年的军费开支具体数据。

有关问题今年由路透社记者提出,记者希望了解中国2013年国防支出的规模以及都将被用于哪些方面。

傅莹对此表示:“好象中国每年都需要向外界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为什么我们要增加军费。”

她承认以往历位发言人都会给出数据,但她并没有在答问中效仿前辈们的先例。

傅莹表示,中国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安全对世界不会是一个好消息,而中国国防的加强则有利于地区稳定以及世界和平。

她强调:“我们所坚持的国防政策是和平的,是防御性的,我们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保卫自己,为了保卫安全、和平,而不是为了威胁其他的国家。”

傅莹称,中国将继续长期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而在作出这一系列表态后,傅莹对提问的路透社记者说:“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国防预算也包含在国家总预算的草案内,是这次开幕的16项议程之一。我记得应该是在第一单元里,所以在大会审查批准之后你就知道了。”
————————————————————
傅莹(1953年1月-),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是继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

傅莹1953年1月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她的父亲阿民,是内蒙古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中共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16岁时,傅莹就响应号召,到内蒙古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工作,并开始自修高中课程。三年后,她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并选择第二外语为法语,后又学习罗马尼亚语。

进入外交部1977年大学毕业后,傅莹就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曾先后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和外交部翻译室工作;1985年被派赴英国肯特大学进修,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回国后,傅莹又回到翻译室工作,并逐步获得提拔;历任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培训处副处长、英文处副处长等职。在此期间,她还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担任翻译工作、陪同出访、参加重要会议等。

她于1992年至1993年间,赴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的维和工作。从柬埔寨回国后,傅莹继续在亚洲司工作,先后担任综合处处长、亚洲司参赞,并主管综合调研、东盟事务和亚太安全等工作。1997年,她调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任首席馆员公使衔参赞。

1998年11月,江泽民颁布主席令,任命傅莹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这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一年后,傅莹升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是该司成立以来的第二位女司长。2004年,她再次出使,任中国驻澳大利亚第十任大使;三年任期结束后,又改任中国驻英国大使。2007年6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见了傅莹。

2010年1月,傅莹升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中国第二位女性副外长。2013年傅莹被十二届全国人大主席团任命为大会副秘书长兼大会发言人,是全国人大第一位女性发言人。

重要外交经历:
1992至1993年间,傅莹参与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就有关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谈判工作。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期间,经历了东帝汶危机、阿富汗战争、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事件,并参与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积极推动六方会谈。

在澳大利亚担任大使期间,经历了悉尼领事馆政治参赞陈用林、以及原天津市国安局工作人员郝凤军等人的叛逃事件,努力消减这两起事件给中国造成的负面政治影响,并积极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

在2008年西藏骚乱发生后,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英国受阻,傅莹以中国驻英大使的身份在英国《每日电讯报》撰文,对示威者试图夺取火炬的暴力行为加以谴责,并抨击西方传媒企图把中国“妖魔化”;同时,她还警告“中西间了解的鸿沟愈来愈大”;而中国则更需要“保持耐性”,“等候世界了解”。

2009年4月,傅莹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以及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一同参加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访谈节目,就中国对2009年伦敦金融峰会的看法和期待进行阐述,并为中国的立场进行了辩解。她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西方用‘富裕’、‘有钱’和有大量外汇储备等此来描绘中国时候,中国的民众感到这是在吹捧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

2010年10月17日傅莹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出席世界政策会议(World Policy Conference)时,评论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为“怪人”。

2011年5月12日,第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结束后,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回答记者关于艾未未事件提问时,称“艾未未在欧洲是有一些声誉的,认为他是艺术家,甚至有人以为他设计了北京的鸟巢,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她并没有解释这样说的原因。她还说提问记者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缺乏信任”。

家庭
傅莹的丈夫郝时远是内蒙古武川人,曾任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是位民族问题专家。两人育有一女。

4 条评论 :

  1. 她会说蒙古语吗?她丈夫郝时远会说蒙古语吗?他研究的名族问题具体研究什么了?

    回复删除
  2. 别那末极端,人家不比你差,很多犹太人也不会希伯来语,李守信还是汉族呢,能容乃大。

    回复删除
  3. 犹太人不会希伯来语,有犹太教,有信仰,归属于犹太民族。再说这是人家名族的事情,和蒙古人没多大关系。想我这样比不上那些忘本的那些所谓名族精英的普通蒙古人们想维持这个名族的语言文化。傅莹和你的官儿大,但已经被同化了,和汉人没什么两样。蒙古人已经不承认这类人为蒙古人。更不会以这类人自豪。你们白扯,不必讨好我们,荣耀自己。

    回复删除
  4. 你们是谁?你凭什么就可以代表蒙古人?你说谁是蒙古人谁就是?太霸道了吧?关键是人家自己认不认为是蒙古人。日本人种族意识够偏激,但也没说那些在巴西,秘鲁只能讲西班牙语的日本人不是大和民族吧?

    回复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