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阿嘉仁波切讲座:谈《菩提道次第广论》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佛初转法轮的日子,也就是四月十五了,今天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谈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我觉得非常的殊胜,我们先讲《朗润》(《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藏文音)之前,我讲一下佛三转法轮的情况。

  佛得道之后,原来不想传法,他得道的宝,是什么样的佛道?他说他看到了这个世间的痛苦,也知道怎么去解脱这个痛苦,他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他说这个很深奥,我不准备传法了,那这样他就准备自己去修,这样四十九天之后,就有人请佛传法,佛就开始初转法轮讲法,第一次他讲的法是“四谛”,苦集灭道,从那以后,在时间上,这里各教派有自己的说法,有的说隔了一年之后,有的说隔了几年之后,第一次传法的地方是“瓦蓝拉西”,“瓦蓝拉西”不知道汉文怎么讲,就是印度的“瓦蓝拉西”(注:汉文译作“鹿野苑”),在这个地方传法,讲的是“苦集灭道”,听法的人是“五比丘”。

  第二次传法是在“灵鹫山”,在这个地方传的是“波罗密多经”,波罗密多经有中的,广的,都在这个不同的时间里讲了,主要意思讲的是空性。

  第三次传法在“样八件”,“样八件”汉语叫什么,我还叫不上,有一个名字我现在想不起来了,在这个地方传的是“三法印”,这就是传法大概的一个结果。

  为什么把佛的传法教“转法轮”呢?就是印度有一种轮子,我想肯定是一种武器,每个国王他有一个轮子,他的这个轮子就是说显示一种权威的,他的这个轮子很大,就是他统治这个地区(大),他的轮子小呢,就是他统治这个地区很小,用这个来打比喻。

  法轮也有特点,跟轮子一样,中间有轴心,有辐条,还有车辋,就是轮子的网,所以它讲的是“八正道”,八正道跟轮子象,八正道里的两个“正见”和“正思维”,是行动,所以跟辐条相似;我这里“八正道”汉语里没有资料,我现在还讲不来。

  八正道是跟“三学”相称的,“三学”里开始有“戒学”,完了以后是“禅定”,还有“智慧”慧学。八正道里的慧学,跟辐条相似;八正道里的“定学”,跟外面的车辋相似,八正道里还有一个是“戒学”。戒学是基础,是中间的轴心,所以,八正道和车轮的样子相似,所以,把它比成是法轮。

  所以说,佛讲法,就叫做“转法轮”。是这个意思。而且佛法的法轮,是最伟大的,国王的法轮,用武力来统治人,佛法用道理来说服人,所以这个法轮是最优秀的法轮。“法”为什么比喻成“法轮”,是这个意思。

  今天,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很多的朋友提出来,用汉语来讨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我感觉这是个非常殊胜的机会,就答应作这事,对我来说,压力也是很大,为什么呢?我的汉语不是正规去学的,我自己从小自学一些,当然也去过学校。(对于)汉语,其他民族讲第二种语言,肯定讲不好,所以,这个“斯”音,我总是发不准,“斯”声发不准,有很多时候,很多字,单独的一个音代表一个字,发不准时,大家都说“究竟说的是哪一个啊?”这肯定是有一些问题。那么,这个我们可以考虑,可以讨论,这也不是大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意思还要学得透彻,所以这个是对我的第二种压力。

  《广论》,我自己在师傅前面学过一次,非常彻底的学过一次;另外,还有一个《广论》的版本,它是用四种解释的,这个我全部读过一遍,读了一遍,是自己读的,读到最后《止观》那块,就比较难理解了,所以我大概读了一下,以后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一次,正好我也拜了大家都认识的格西洋文为老师,我们以后有很好的(学习)机会,他是一个活字典,我可以随时请教他了。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讨论机会。这方面压力有是有,但不是很大,主要的问题(学习和讲课)的时间之长,我想要怎么坚持。

  我也想,在国外学习,大家在生活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学习)要跟工作联合起来,你有工作,给人家打工,你跑到这里来学习,有时这不太可能,我们想在学的时候,尽量给大家提供方便,大家都很忙,不一定说大家都来这里学,来这里有多少人就算多少人,但是磁带,最后我们尽可能把它作好,把服务工作作好。这样,我要求大家,不能来的时候呢,就在家里,或者什么时候电脑联网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听听,不要把这一段漏掉,去听一下,有一个连续性,这是我的一个希望啊。

  《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有几个关于法特点,等下就要讲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根据阿底峡大师的《道炬论》著的,等于说是《道炬论》的解释。《道炬论》里提了三个特点,这三个优点,后天就会学到,我今天就不阐述了。《朗润》(藏文音,即《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头呢,提了四个条件,它的四个特点,(在这里)这些都不提,我今天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也等于三个特点吧,我想在这里提一下:

  第一个要求是:中文版是法尊法师翻译的,翻译的非常好,他(翻译时)考虑了很多因素,如果用方言,对一个地区虽然非常有利,但对全部讲汉语的人(却听不懂)。讲汉语的人实际很多,数字是最高的了,即使用汉语,可能仍无法顾及全面。如果说他讲北方话,南方人听不懂,所以他采用了古文,如果学得好古文,什么人都能看得懂,法尊法师用文言文来翻译,可能是这个原因。

  再一个就是尽可能考虑藏文的原文。他用字对字的方法翻译,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困扰,就是(我)看不懂。所以说在这里,我讲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根据藏文的原本,汉文的本子,咱们大家都读法尊法师的中文版,同时,我用白话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是最大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书里没有提到,藏文里也没有提到,就是“口传部分”,这个我想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可能拖得时间长一些,另外,我讲的时候,我不想把话题拉得太长太长,因为什么原因呢?话题拖得太长了,我们没有时间解释那么多,另外,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去拉出很多书的内容来解释,我们尽可能这里讲什么,我们就讲什么,但是有些口传,我记下来的,我必须要给传,这个可能是话题拉得长一点,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菩提道次第广论》从头到尾,是三个部分,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这三个部分里面,又分为很多小的部分,一共可能是四五十个吧。关于怎么去修行这四五十个部分,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想在这要说一下。

  另外,那天有人也提出来说:在我解释之前,是否用藏文把一天所讲的很快的念一下?我看这个建议很好,藏文里头叫作“陇”,“口传”是有这个传承的。每天我很快的把需要讲的念一下,念完以后,我们就准备解释了。

  大家手头上都有讲义了,开始我想,我(如果)把需要的(解释)都写起来,要花费时间很长,还要改,(速度)也跟不上,我花了几天时间去写,写了半天,那天试验了一下,很快就讲完了,赶不上,我打算今天就是先看一下,看完以后,就不用写了,大家作一些笔记,我写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作一下笔记,整理出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本子,这样,这个本子就对大家学习比较有益。

  我先很快用藏文先念一下。。。。。。

  现在就开始看我们印的(讲义),开始讲。开始的时候,有诗的形式,一句一句的,这个中文怎么讲啊?“颂”,有一些“偈颂”,这个“偈颂”,它是很短暂的,它的内容比较丰富,我想把这部分解释一下。《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以后就讲它的内容,我不需要解释了。

  “宗喀巴大师造”,宗喀巴大师法名是“洛桑扎巴”,他是1357年到1419年圆寂,他是安多的恭布(就是塔尔寺)地方的人,是格鲁巴的创始人,这个大家都知道。

  法尊法师是1902年生1980年圆寂,他是哪里人呢?你们知道吗?我都不知道。好像是河北什么地方人吧,他小的时候,好像是三四十年代去西藏,在三大寺的哲蚌寺,好像是哲蚌寺学习藏文,他的藏文名字叫“洛桑琼巴”,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法师,我呢,几乎见到他了,但可惜没有见到,就是1980年他圆寂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就(佛教)中断好多年后,开全国的佛教会,他非常高兴,太激动了,得病了,那么这样以后呢,他在医院,正好开会之前,他就圆寂了。所以会上我们还给他作法啊,都还纪念悼念,对我还记忆犹新。所以,这是法尊法师的一些历史。

  (书里)第一段写的是“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用汉文已经译好了,这里写的是藏文(音),其实这是梵文,但是为什么是藏语的发音呢?我看有道理。

  梵文,经过了两千多年以后啊,在我们的藏文里头,仍然会出现。它是用藏文的字体来代替写,音也是藏文字体,但是意思是梵文的意思了,念出来,讲藏文的人也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要解释。(讲义)里已经有这个解释了。

  “南无”就是“顶礼”的意思,“姑如”就是上师,讲义翻译写得是“尊重”,“曼殊”就是美妙的意思,“廓卡”就是“音”“声”,最后这个“耶”就是“向”,向“妙音顶礼”。这是一个习惯,我们一般写文章的时候,前面写一句梵文,就是说来源于梵文,是这个意思。

  后面开始的四句“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这是什么意思?是赞叹佛的。佛有身语意三个特点,(先)讲这个特点,再去论谈,再去敬礼,在这里要提的“圆满妙善”,就是圆满的功德,所有全部的功德;“俱胝”是什么意思?这个我还没来得及问,现在可以问。

  我学的中文是在大陆学的,大陆讲语法部分说主语、谓语、宾语;台湾是怎么讲?是主语还是主词?主词、动词、受词。就是这三个结构,藏文里的结构也同样有,但是它的结构不一样,所以(关于句子)结构,我不必要讲那么多的结构,但是稍微提一下,要不然就困扰啊,弄得糊里糊涂的。

  “俱胝”在这里是动词,“圆满妙善”就是说他的功德,佛的功德是怎么组成的呢?是积累了全部的时间去组成的。藏文里头,它是动词,一开始的这两句,“所生身”什么意思啊?就是积累了这些功德以后,结果产生佛的身,也就是说佛用了很长时间去集结的这些圆满的功德,所以产生人身。

  “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成满”是动词,“无边众生”就是说,我们是有情众生,所有的这些众生,那么,众生是多少?无边。就是无尽无穷的众生。

  “众生大家”有个希望,就是“希愿”,就是希望,希望什么呢?就是离苦得乐。不管你是一个动物,不管你是一个人,大家都有这个希望,我们都喜欢乐,不喜欢苦,这一点是大家共同的,但是各自去找离苦得乐的方法不一样,反而我们这些人,都(按照)一个错误的方法去找,往往我需要乐,把自己的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怎么讲呢?比如说,我要乐,比如说,杀一个鸡,杀了鸡后我想吃肉,吃肉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要乐。那么动物在那里痛苦,我没有了解到,不知道,我不知道它有苦啊,所以要通过佛法才知道了。离苦得乐的愿望,人人都有,无边众生都有,但是,怎么去满足?

  只有学了佛法以后才能满足,所以,佛法的特点,就是语的特点,就是“成满”满足这个要求,这个希望。佛法就是讲怎么离苦得乐的这个道理。以后会讲得很多。佛法的中心意思,就是讲菩提道,怎么发菩提心,怎么去利人。

  第三句(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讲的是佛的“意”,也就是佛的理解或了解,佛的了解怎么样?佛的意怎么样?究竟了解得多不多?这里,“如实观见”,“观见”是动词,就是“他能如实的看到”。我们随便一个人,去看一件事物,就能有一个认识,但是我们的认识不是透彻的,举例子,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笑,我们就下定论他是一个好人,为什么他笑啊?他朝着我笑?那么我看到一个人,他板着脸,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他板着脸,这是我们最基础判断人和物质的一种判断方法。佛不是这样,佛是“如实的观见”,他能如实的知道,不是说一个人一个事物,什么东西都能如实的观见,这是佛的意的特点。

  这里所讲的是“无余所知”,这个“无余所知”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所知”,藏文里也不是动词,指一个“物质”,藏文里讲得很多,“所知”和“已知”,比如说这个黑板,白板,白板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那么这就是“所知”了,这是白板,是塑料作的,这是“已知”。所以,“所知”和“已知”是这样一种关系。这个地方的“所知”,“无余所知”就是所有的所知。所有的一切东西,也就是白话说的,世间所有的一切东西,佛来观察的话呢,能如实的观察到,这就是佛意的特点。这是讲佛的身语意的特点。

  最后一句就是敬礼。这里就没有什么多大解释了,这里有个“尊主”,为什么说“释迦尊主”,就是释迦师主里最高的,他因为是王子啊,所以就加了这么一句。加这个意思,也不是说他是佛,我们在“尊主”,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是“释迦尊主里,你是第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人人可以得道,人人可以成佛,释迦族里你是第一个成佛,所以你是释迦族的尊主,是这个意思,所以要敬礼。这里有一些解释,能起到作用的,大家看一下。

  第二段是讲这个佛的弟子,菩萨的。第一句是赞佛的颂,第二句是赞菩萨的颂。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及妙音

  “是”全部,这几句里头都管用,可以从“无等师”这个地方开始讲。“无等师”是什么意思啊?这个不是上师,可以说是一个宗教领袖。“无等师”不是一般的师,是无以伦比的没办法比的这样一种师傅。

  师傅的“最胜子”的意思,就是师傅最了不起的弟子,是谁呢?指的是最后一句“阿逸多和妙音”两大弟子,就是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这两大弟子。这三句都讲它的特点,它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是释迦牟尼佛最了不起的弟子,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句为什么了不起呢?他能负荷佛的一切重担。佛要作的事,就是普度众生,他们担起这些责任去作,担负佛的一切事业的担子,是这个意思。

  “现化游戏无量土”,“现化”,就是说他能化出各种各样的化身,有时候在人间,有时候在动物间,可能很多的化身都能化出来,是这个意思。

  “游戏”在藏文里是“琼却”,“琼却”就是神通,“神通、游戏”都是一个字,所以这个地方翻译成游戏,也就是神通的意思,就是在某个地方都显神通。一提起神通,我们汉语里头好像有点深不可测,这个神通看怎么解释的问题了。你比如说有一个人,他是很生气,大家去劝一下说一下他也不听,那么,有一个菩萨,比如说他装作一个人的样子,他去给这个人讲道理,唉,他一下想通了,这个也叫做神通。“神通”的意思不是说“一下子变成一个孙悟空”那样的解释,这里神通的意思是:你化现出什么样子的人,也看不出来,显什么神通也不知道,去度这些无量土的众生,“无量土”指大千世界,在各个地方。

  “敬礼阿逸多”汉文里头说的是“弥勒”,弥勒和妙音,这是赞菩萨的一句。

   如极无量圣者教,造释密意瞻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我礼龙猛无著足

  再往下,是赞“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龙猛”菩萨有的书翻译成“龙树”菩萨。

  为什么要赞这两个呢?因为他们两个人是两个传承的创始人,传承总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祖,为什么说他们两个传承呢?他们两人把两种不同的见解都解释出来了。解释的根源是从弥勒和文殊那里出来的,他们的时间隔得很远,龙树菩萨是佛圆寂以后四百多年诞生的,无著菩萨更长了,佛圆寂后大概九百多年后才诞生的,所以呢,他们这两个人,一个是大乘中观论的创始人,一个是唯识论的创始人。

  这以后呢,有很多其他的传承,对此有怀疑,到底是不是佛教?佛诞生的时候,你们还没有,最后你们一下子出来,编了很多的书,说你们是大乘,你们是唯识论,这个到底是不是佛教?有怀疑。

  关于这点,我刚才提了一下,佛三转法轮时候,都讲了这些道理,但是根据当时的要求和大家的因缘,没有详细解释。听格西温得华说,当时佛诞生时,已经有大乘了。但大乘不是那么太发达,比较弱一些。后来到了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时候,弘扬光大了,所以这时就解释得更清楚了,大家学习得更透彻了,可能是因缘到时候了吧。所以这时一个原因。

  这几句里,就是赞他们两位话,“如极难量圣者教”,这个“教”,藏文里就是“经和书”这类的词,讲的是什么?就是“波罗密多”。这个“波罗密多”非常难于去理解,这里讲非常殊胜的“波罗密多”,藏文里因为能把这个词缩写,汉文里没办法缩写,只能这样写,要不然拉得很长,就不是“颂”了,那么,非常难懂的非常殊胜的“波罗密多”的意思,就是他们“能造”而且能解释它的密意,所以在“瞻部洲”,他成为一庄严,是这个意思。“瞻部洲”就是咱们的这个世界,在咱们这个地球上,他们两个非常出名,为什么出名呢?你们两个人就能把“波罗密多”的深意解释,而且还能著书,是这个意思。

  “名称遍扬于三地”就是“大千世界”的意思,我敬礼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汉文里头为什么说无著菩萨,我不懂,很早以前就翻译成无著菩萨了是吗?但藏文里是“措灭”,汉文的“无著”是什么意思?是没有执著的意思,藏文里说比如你要走,前面有个坦克你走不了,没有主张了,就是“托华每把”(藏音),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是“无著”,所以,这个地方是赞这两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