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向家坝蒙古族遗址

位于鹿鸣乡政府驻地西5公里,在木棕河左岸东2公里,是官度到牛岍铺的必经之地,海拔380主,地形平坦,槽坝多丘,古木围坝,稻浪千层,十九间宅基屋,马道,箭池,练功磴,八角庙宇建坪丘,八个坝上住蒙人,八斗冲上放牛羊,八井是名泉。铁木贞子孙到此地,生息繁衡到如今天池村铁窑遗址原下塘乡天池村乌江西岸二级台地上有4个窑包,面积450平方米。窑壁用砂子砌成,券拱形门,周围散有大量炉渣。为明、清炼铁遗址。箭池箭池为蒙古族承袭其民族特性练习骑射所建之遗址,亦系我县现有蒙古族聚居之地,位于鹿鸣乡场西八公里之向家村,距县城西北五十三公里。其池形似新月,底长25米,圆孤半径为7米,以条石镶边,板石铺底而成。圆孤正中置跑道一条,宽1米,一直向外延伸,于1000米处设靶场。族属男女即于此练习骑射。三百多年来,蒙古族谭、张二姓,世世代代聚居于此,生息繁衍以至于今,现有一百余户人家,八百余口。两姓彼此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然而互不通婚,两姓之字辈亦完全相同,即:“永登孝友,远近同亲……”寻其源,则为同一祖矣。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元王朝崩溃,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朱元璋于殄灭北汉陈友谅之后,问鼎北京,寄渥温氏,元皇室成员见大厦已倾,遂各自逃生,流落四方。斯时也,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遣其弟兄八人,外出割据,企图苟延残喘。其中五人率残率逃至西涯(即今川东),江津一役,全军覆灭,幸存者仅一人,乃潜往夔州,伏处山林,改姓谭氏,始免屠戮。历经二百六十余年,凡八代至明末,其后裔谭起鸾以军封武侯,守卫夔州。此时清王朝崛起于东北,虎视眈眈;李自成、张献忠举义旗于西南,攻城夺地,明王朝遂处于内外夹击之下,旋即土崩瓦解,政权由清王朝所取代,谭起鸾此时既不愿清,又无力抗拒,十六世纪四十年代,由夔州遁逃至我县下塘乡张邦墨家,易名张攀桂,并娶陈氏为妻,生二子,长曰张经,次曰谭纶,以期延续宗嗣,并教子练习骑射技术。起鸾殁,即葬于下塘口。其妻以鹿鸣乡一带土沃田肥,山水秀丽,乃率子迁居于鹿鸣乡向家村,与其子兴修箭池及靶场,举家操拣,即为传统。陈氏曾受南明朝延诰封为夫人,殁后葬于鹿鸣乡梅子坝。蒙古族谭、姓二姓,由此即长期于此定居,渐与苗、土、汉等兄弟民族同化。而今,居住该乡之蒙古族,骑射之习俗已不复有,而原有箭池,跑道及靶场遗址犹存。其池原镶边之条石,大多已被取作它用,所余甚少;池中已填上泥土改作藕田。池上及附近之房舍建筑,仍保持其原有了民族风格,皆为半圆形。其它风俗习惯,与当地人民趋于一致。

蒙古居

向家坝蒙古居位于鹿鸣乡人民政府驻地北西280º,5.1公里,在向家村一组,海拔420米。向家坝总面积约8个平方公里。张谭二姓原本一家,据传是铁木真后裔,被朝廷追杀来此,购有土地“八坝”、“八充”,建有“八角”庙和80米长的屋场。练功手礅8孔,整石石水缸,石猪槽均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