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四川西昌市蒙古人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世居的俞姓,分布在姜坡、高枧、川兴、河西及城区一带,现逾千人。据《西昌市志》记载,境内蒙古族主要是明初来建昌(今西昌)征战留守的蒙古族官兵的后裔。俞姓中的一些祖先曾经长期在明代的四川行都司(辖今凉山、攀枝花地区)中担任过要职,他们的来源和元朝蒙古钦察部的玉里伯牙吾氏家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过去长期被误以为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除了《西昌市志》,至今未见任何材料对俞姓蒙古族的情况有过介绍。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研究民族历史的演变和元末明初的中国历史均有重大意义。所以笔者把他们的资料略加整理后,在此发布,希望能够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西昌姜坡俞氏《世家源流 》

尝闻书曰文王开基修祖庙以序昭穆孔圣训孝先追远而报宗亲是故问本寻源人所当执也溯我姜坡俞氏宗源实为武安城黄羊川第七渡蒙古钦察部国主后裔姓玉里佰牙吾氏大元诏封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嫡派子孙其先世飘华缨鸣佩玉累食元封厥后子孙居官为相者有燕铁木儿有撒敦有唐其势元季世臣之家鲜有比其盛者吾祖秀一公系始祖考武平王铁木耳之嫡长子大元太师太平王中书大丞相燕铁木耳之昆弟至顺元年三月吾祖以廷试得赐进士及第居官庙堂是年上皇归天顺帝践祚厥后太师伯颜恃宠而骄专权自恣结党害政诸王大臣莫不自危至元元年七月又大兴燕铁木儿宗党之狱仇杀不辜吾祖弟兄十人亦遭其诽谤黜逐离京寓居江南风阳府安丰县至正十二年值红巾势大猖獗杀戕士夫夷吾族类祖弟兄十人思维天更元运社稷不保亟去辨发胡服携家小宗族扈从窃负而逃至庐州凤锦桥取玉字谐音更姓为俞折柳为记各散一方至此兄弟异路哀动遥苍举族离散如云水飘扬我祖秀一公更名俞廷玉其名隐喻吾俞姓系出自朝廷中之玉里佰牙吾氏至正十三年匿巢湖投姥山金花姐水寨江南豪杰均来拜伏尊为主将至正十五年帅巢湖三寨水师投明太祖朱元璋定策取金陵太祖倚为左右手至正十八年进龙虎上将军上护国同知江南枢密院事九月攻安庆不克殁于阵太祖吴王元年追封河间郡公谥武烈三世祖襄烈公通渊洪武二十五年封越巂侯帅师讨建昌(今西昌)叛贼月鲁贴木耳予世守建南(今凉山地区)子孙蒙特恩世袭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清康熙八年改四川行都司为建昌监理厅废都指挥世职俞氏沦为布衣十二世祖鼐臣偕弟鼎臣卜居建昌东门外姜坡村落业........

****** 西昌姜坡俞氏历代祖考 ******
始祖大元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后裔武平王敕赠太尉知枢密院事东路蒙古不花元帅铁木耳二世祖大明开国武烈河间郡公俞廷玉 妣姜氏
三世祖大明开国襄烈越西侯俞通渊 妣计氏法名妙贞
伯祖大明开国忠烈虢国公俞通海 妣于氏
(通海无后)
伯祖大明开国南安侯俞通源 后世繁衍安徽巢县 凤台 繁昌 枞阳
四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海 字聪
叔祖明豹韬卫亲军指挥使俞靖 字辅 后世繁衍江苏
五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俊
六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达
七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镇
八世祖明俞龙
九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迁整饬建昌兵备副使俞潮
十世祖明俞承勋
十一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希鲁
十二世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俞惟良
叔祖明昭毅将军建昌都指挥兼领建南道中军及建昌卫印务俞忠良
十三世祖明儒学生员俞鼐臣
叔祖清明威将军建昌都指挥俞鼎臣
十四世祖清俞暄
十五世祖清俞腾莺
十六世祖清俞可宗
十七世祖清赐花翎俞开伦
十八世祖清振威将军云南副将俞应彪

******* 西昌姜坡蒙古族俞氏字派五十六字 ******
廷通海俊达镇龙 潮承希良臣天腾 可开学文德元启 世秉忠志立品仁
崇化正道永昌大 恒怀光显长远明 宗映相仕国嘉兆 钦恩赐禄以万荣
(目前已启用到第二十四字忠字辈)

****** 西昌姜坡俞氏故老相传存据诗一首 ******
吾本元朝宰相家 红巾作乱走天涯
庐阳岸上分携手 凤锦桥头折柳丫
否泰是天还是命 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今散归何处 如梦云游浪卷沙
俞字本无三两姓 一家分作万千家

*******《明史.俞通海.通源.通渊传》 *******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子三人,通海、通源、渊。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而赵普胜叛去。元兵以楼船扼马场河等口。濒湖惟一港可通,亦久涸。会天大雨,水深丈余,乃引舟出江,至和阳。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破海牙诸水寨,授万户。从渡江,克采石,取太平,徇下诸属县。海牙复以战舰截采石,而陈兆先合淮兵二十万屯方山,相犄角。通海与廖永安等击之,大败其众,海牙遁。进破兆先,取集庆路。从汤和拔镇江,迁秦淮翼元帅。偕诸将取丹阳、金坛、常州。迁行枢密院判官。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舟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已,偕永安等克石牌戍,夺马驮沙而还。普胜既叛归友谅,陷池州,遣别将守,而自据枞阳水寨。太祖方征浙东,以枞阳为忧。通海往攻,大破之。普胜陆走,尽获其舟,遂复池州。迁佥枢密院事。陈友谅犯龙湾,偕诸将击走之,追焚其舟于慈湖,擒七帅,逐北至采石。功最,进枢密院同知。从攻友谅,下铜陵,克九江,掠蕲、黄。从徐达击叛将祝宗、康泰,复南昌。从援安丰,败士诚兵。还攻庐州。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陆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明年从平武昌。拜中书省平章政事。总兵略刘家港,进逼通州,败士诚兵,擒其将硃琼、陈胜。进摄江淮行中书省事,镇庐州。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翼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追封豫国公,侑享太庙,肖像功臣庙。洪武三年,改封虢国公,谥忠烈。通海父廷玉官佥枢密院事,先卒,追封河间郡公。通海无子,弟通源嗣其官。
通源,字百川。从大将军征中原,偕副将军冯胜等会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台,取凤翔、巩昌、泾州,守开城。会张良臣据庆阳再叛,大将军命诸将分兵蹙之。通源自临洮疾趋至泾,略其西,顾时略其北,傅友德略其东,陈德略其南。大将军逼城下,良臣援绝粮尽,败死。遂克庆阳。征定西,克兴元,皆先登。洪武三年封南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从廖永忠伐蜀,又从徐达出塞,抚甘肃,有功。徙江南豪民十四万田凤阳。又攻云南,征广南蛮,俘斩数万。二十二年诏还乡,赐钞五万,置第于巢。未行,卒。子祖,病不能嗣。逾年,追论胡党,以通源死,不问,爵除。
渊以父兄故,充参侍舍人。从征,积功授都督佥事。通源既坐党,太祖念廷玉、通海功,二十五年封渊越巂侯,岁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帅师讨建昌叛贼,城越巂。明年坐累失侯,遣还里。建文元年召复爵。随大军征燕,战没于白沟河。次子靖嗣官。

按:斯谱为清同治年间俞文杰字积昌手抄本。西昌姜坡俞氏仍现为蒙古族(见1990年《西昌市志.少数民族.蒙古族》。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