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

匈 人


匈人(Hun)是一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在汉语中的称呼。他们在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

现代中文书籍有时也把他们称为“匈奴人”,但他们和中国古代的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

匈人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古民族的历史。据传说,匈人的个子并不高大,高鼻梁、近似黄色肤色,似中亚人种,善骑射、作战,因长时间骑在马上活动,站立于地上时双脚向外扭曲,颇重视商贸活动,可受聘为雇佣兵,收取报酬为其他国家作战。

2006年,法国和匈牙利遗传学者利用2300年前的古代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雅库特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常染色体DNA分析。结果表明,古代匈奴和当代蒙古人群为延续世系,而现代土耳其人与蒙古人更多的是文化和语言学上的交流而非基因上的交流。匈奴人和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也没有血缘关系。

出现:
东北亚的北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其后是否成了入侵欧洲的匈人尚无定论。肯定这一想法的人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河中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吐火罗斯坦),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即是白匈奴。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或者一个新兴的草原民族,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欧洲文献里他们被称为匈人(Hun),中文又译匈奴人。匈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伊朗人国度。

阿兰人的灭亡
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人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人。匈人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人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向西方进攻。

对日耳曼民族的征服:民族大迁徙
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聂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人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375年投降。

东哥特人灭国后,匈人接着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人军于半渡。匈人军队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

匈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潘诺尼亚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人之手。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民族使得民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对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进攻:
395年冬,匈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人交纳贡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断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人则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撤。

443年,匈人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人订立和约。

约于公元445年,即匈人撤向内陆地区后不久,布莱达便被阿提拉杀害。在杀害布来达后,阿提拉成为唯一统治匈人的君主,并再度将矛头指向拜占庭帝国。

阿提拉的统治时期,盛极时的匈族帝国
由448年至450年,匈族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在政的时期,他甚至派出使节团到其他国家进行外交考察,以此拉拢同盟、强化贸易活动。

对西罗马的侵略和匈族帝国的瓦解;

罗马军队在教皇良一世的率领下,打败阿提拉带领的匈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人被击退。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人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后果。

453年,阿提拉骤逝,据传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参见阿提拉)。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族帝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族帝国最终由于汪达尔人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阿提拉死后,他的后裔退至顿河口,分裂成两部,库特利格尔匈牙利,乌特利格尔匈奴(曾经与西突厥可汗达头联手围攻克里米亚的刻赤),他们互相攻击,最后存在至保加尔人到南俄时期。保加尔人被认定与库格利格尔匈奴有关,他们是楚瓦什人的祖先。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后,匈人退到匈牙利一带。后来又往东退到乌克兰的西南部。其子衣尔纳克(Ilnak)在南俄草原顿河一带活动。这时候东罗马史料中已改用保加尔国(Bulgharei)来称呼Irnak政权了。

影响;
另外,有少量的匈人邦族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族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族部落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族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匈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的帝国很快被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与楚瓦什人就是匈人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匈人君主;
君主名 西文 上任时间 退位时间 其他
巴兰比尔 约350年
乌单 Uldin 约至415年  
俄塔 Oktar 约415年 约至420年 乌单之子。在位期间与其兄弟卢阿、蒙杜克共同执政
卢阿
又作卢支拉斯 Rua, Rugu
Rugilas 约415年 约至433年 俄塔之弟
蒙杜克 Mundzuk 约415年   俄塔之弟
布雷达 Bleda 约434年 444年 蒙杜克之子。在位期间与其弟阿提拉共同执政
阿提拉 Attila 约434年 453年 布雷达之弟
爱拉克 Illak 453年 455年 阿提拉长子
邓吉西克 Dengesik 约453年 468年 爱拉克之弟,为东罗马所杀

注释;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其根据是欧洲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匈人灭阿兰国,而《北史》中说:“粟特国,......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而文中对粟特国的位置描述符合《三国志》中对奄蔡的描述,而《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 ......”。以此证明中国历史中的匈奴就是欧洲记载的匈人
^ Christine Keyser-Tracqui, et al, "Population origins in Mongolia: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NA", Am J Phys Anthropol, Vol 131 (2006), pp 27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