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花了300年 蒙古30年即可成功

蒙古国最近提出要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想法,有报道称,该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等人正在外交层面协调,并推进国内相关立法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瑞士一直是永久中立国的典型代表。回顾历史,瑞士用了300年才最终获得永久中立国身份。

1291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和乌里3个城邦性质的州签署《联邦宪章》,旧瑞士联邦宣告成立。1353年,瑞士联邦扩张到8个州,这引起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警觉。1386年,哈布斯堡王朝与瑞士联邦爆发战争。奥地利大公利奥普奥德及大量贵族战死沙场。两年后,哈布斯堡王朝卷土重来,纠集重兵与瑞士对阵。瑞士兵力只有对方的1/6,最终却大获全胜。

1499年,在斯瓦比亚战役中,瑞士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其独立身份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承认。瑞士军队不但打仗勇猛,而且拒收俘虏,投降者都被在战场上处死。这种做法更令许多人胆寒。因瑞士人骁勇善战,许多国家喜欢使用瑞士雇佣兵来替自己打仗。

16世纪上半叶,瑞士将扩张的矛头指向意大利北部,与法国产生冲突。在起先的交锋中,瑞士军队将法国打得连连败退。但在1515年的马里格拉诺战役中,瑞士同盟军被法国、威尼斯联军击败。此后,瑞士放弃领土扩张政策而宣布中立。

瑞士从“铁血扩张”转为“中立柔和”,动机令人好奇。历史学家对此莫衷一是,大致有几种观点:16世纪20年代,瑞士宗教改革引发内乱,宗教内战绵延十余年,无力对外扩张;瑞士军队早期独步欧洲的利器是长枪兵,但在马里格拉诺战役中,法军凶猛的炮火让瑞士人意识到,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逝去。

1618年-164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席卷整个欧洲,唯独瑞士免受战火摧残。当时瑞士的政策就是军队中立,拒绝加入任何一方作战。由于各国都要依赖瑞士雇佣兵,因此都不愿得罪瑞士,瑞士因此在“三十年战争”中成为相对“和平与繁荣的绿洲”。在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瑞士第一次正式获得中立国的地位。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让瑞士“太平”了不到200年。1792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乘势而起的拿破仑帝国入侵瑞士,并且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拿破仑帝国倒台后,法国人才撤出瑞士。

1815年,在拿破仑战争中获胜的各国在维也纳举行和会,《维也纳会议宣言》最终宣布瑞士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1860年加埃塔保卫战后,瑞士雇佣兵彻底告别战场。这个以武开国的联邦国家,从此开始崇尚和平中立。

此后,比利时和卢森堡也谋求“永久中立国”地位,并且分别根据1831年的《伦敦协约》和1867年的《伦敦协约》先后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两国在一战中遭到德军入侵,它们的永久中立国地位被破坏,后经1919年《凡尔赛和约》废除。但瑞士在一战中保住了“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位于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各国对瑞士的影响力十分认可,因此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度确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国际联盟的总部也设在瑞士。

二战中,一向无视国际法的希特勒并没有吞并瑞士,有史学家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瑞士在军事上保持高度警惕,另外也是因为当时的瑞士向希特勒做出过巨大妥协。

蒙古外长:蒙古成“永久中立国”不变外交政策
蒙古国外交部长普日布苏伦20日表示,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并不会改变该国当前的外交政策。

普日布苏伦在蒙古国外交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包括与中俄两个邻国的外交政策,不会产生影响。

普日布苏伦表示:“蒙古国位于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我们一直保持了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还会继续下去。”

他说,中立原则一直反映在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中,蒙古国一直在积极地实践中立政策,只不过最近才公开宣布了“永久中立国”而已。

今年9月7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公开提出蒙古国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想法。9月8日,蒙古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总理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组成)讨论并支持额勒贝格道尔吉的这一提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同意,蒙古国应该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实行和平的、多支柱的外交政策,构建平衡的外交关系,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维护本国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

对于“永久中立国”,国际法定义为“它的独立和完整完全是由条约担保的,条件是它承诺不参加军事同盟(除抵抗攻击外),而且也不承担可以间接 地使它卷入战争的义务”。目前,除“永久中立国”的典型代表瑞士外,奥地利、芬兰、瑞典、土库曼斯坦等一些国家也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

蒙古为何想做“永久中立国” 能否获认可需观察
9月29日,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突然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予以认可和支持。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国地缘地位重要,其举动无疑会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这是它外交政策的战略调整,还是策略上的变化?其实,蒙古国的中立设想已有不少年头,而对于是否该实行“永久中立政策”,蒙古国内部是存在分歧的。蒙古国科学院一名学者告诉《环球时报》,实行“永久中立”对蒙古国现行的邻国政策和“第三邻国”战略没有影响。不少分析认为,夹在中俄两大国之间的蒙古希望借中立政策提升国际地位,但一名瑞士学者对《环球时报》说,蒙古要想成为瑞士那样的“永久中立国”,恐怕没那么简单。

“三巨头”明确分工,“中立”法律程序已启动

10月20日,蒙古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就永久中立政策是否影响邻国政策和“第三邻国”战略提问,蒙古国外交部长普日布苏伦亲自做出解释。他说,作为外交部长,他认为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普日布苏伦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25年,蒙古一直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而现在只是在法律层面上宣布了“永久中立国”而已。蒙古国位于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我们一直保持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还会继续下去”。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舒日呼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额勒贝格道尔吉总统在重要场所发表的公开讲话,指明了蒙古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方向,是和平、均衡、等距离、多支点外交政策的拓展和延伸,对现行邻国政策和“第三邻国”战略没有影响。

蒙古国这一轮有关“永久中立国”的提议始于9月7日,当天,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公开提出做“永久中立国”的想法。8日,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核心成员是总统、国家大呼拉尔主席和总理)讨论并支持额勒贝格道尔吉的提议。“三巨头”明确分工,总统倡议制定中立国法草案,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负责审议批准,总理则采取措施,通过外交渠道争取更多国家认可和支持。

同时,蒙古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对内加强对民众的宣传与理解,召集外交、国防和安全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与交流。对外重点加强与其他中立国家的沟通与学习,派遣代表现场“取经”。总统9月底在联大上的演讲内容除翻译成英文外,还译成俄、汉、法、朝鲜、日本、阿拉伯语等,通过驻外使领馆向相关国家广泛宣传。

10月20日,蒙总统人权及法律政策顾问欧挪尔巴亚尔向国家大呼拉尔主席恩赫包勒德提交《蒙古国永久中立法》草案。草案共3章11条,结合了《蒙古国宪法》《蒙古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蒙古国家安全指导思想》《蒙古国家军事政策》等法律法规。为适应中立国的法律地位,蒙古将对《蒙古国外交政策指导思想》和《蒙古国家安全指导思想》进行修改,并准备加入《陆军海牙第五公约》即《中立国和人民在陆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和《海军海牙第十三公约》即《中立国在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

另据日本共同社10月16日报道,蒙古国外长普日布苏伦表示,该国政府为缔结有关永久中立的协议正在与中俄两国进行磋商,并表示“两国都对蒙古国的立场表示理解”。

“宣布中立的绝佳时机”

对于要不要“永久中立”,蒙古国内部存在两派意见。反对派认为,蒙古国是小国,只有在大国庇护下才能生存。中俄两国对蒙古没有威胁意图,蒙古国也与中俄开展等距离、均衡的外交政策,蒙古国没有必要实行中立政策,这会限制蒙古的对外交往,束缚蒙古的外交空间,得不偿失。

支持的一方则认为,虽然目前蒙古国处在和平的安全环境,但仍需做好保障自身安全的必要准备。当前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领土争端产生的武装冲突不断。大国往往是通过武力来解决领土纠纷问题,比如已经发生的俄格和俄乌冲突。蒙古地处亚洲中部,作为东亚地区的国家,中日、俄日都存在领土争议,朝鲜半岛南北尚未签署停战协议,若是上述国家间出现战争,蒙古很难独善其身。既不敢站队,更怕站错了队。

除了上述现实因素,历史原因也不能回避。蒙古国防部国务秘书包勒德巴特尔上校日前在媒体上撰文解释说,从近200—300年历史看,蒙古一直奉行服从中俄的政策。上世纪20年代初,蒙古依赖满清,让满清军队入境。不久受到俄国影响,跟中国关系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古又与中国和苏联关系好起来。可是当中苏关系恶化后,蒙古选择站在苏联阵营中,其后果是苏联军队进入蒙古。1960年到1990年间蒙古实行追苏反华政策,结果没有获得任何实际利益。多亏1990年实行的民主革命,使蒙古有机会独立地解决自身问题。25年来,蒙古国与中俄两大邻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蒙古外交政策上反映的与邻国保持均衡等距离的友好关系,实质上就是中立政策。

据共同社报道,对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苏对立,蒙古国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米亚格尔表示,对不想卷入大规模纷争的蒙古来说,“那是一段再也不想重演的历史”。他认为,中俄关系良好的现在正是“宣布中立的绝佳时机”。

据蒙古媒体报道,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一个叫策翁的人提出蒙古要效仿瑞士建立中立国的设想。但蒙古在苏联70多年的统治和打压下,该设想根本无法实现。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民主革命后,实行中立政策的说法再次出现。

此外,瑞士的中立外交为其换来了几百年和平发展的环境。二战以后,瑞士以中立为名吸引了很多外国资金投入。蒙古国内一些人士认为,尽管东亚地区局势复杂,但蒙古与相关国家均保持了很好的外交关系,也不存在领土纠纷和政治难题。蒙古具备各国在蒙开展对话谈判的硬件及软件条件,希望能像瑞士那样,通过提升软实力,将自身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国家,扩大国际影响力。

对于蒙古国的新政策,俄罗斯国内有不少关注。有评论称,蒙古有成为中立国的天然条件,因为它位于中俄之间,强大的俄中无疑将成为其安全与发展的最可靠保障。与此同时,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也是蒙古选择中立的主要原因,它想摆脱受控于他国的危险,获取更大外部空间。还有俄评论家认为,寻求“永久中立”,意味着蒙古不想在中俄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这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都有好处,至少可以避免俄中在发展对蒙关系上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但俄罗斯也十分清楚,选择中立意味着蒙古不愿重返历史,不愿重新进入莫斯科的势力范围。

蒙古国专家:愿意慢慢等待,先获得邻国认可最理想

永久中立国的形成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愿承担永久中立义务;二是其他国家承认并保证该国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宣布中立是一国权利,但是否得到他国或国际社会认可并接受是另外一个问题。目前被视为永久中立国的有7个国家:瑞士、土库曼斯坦、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和哥斯达黎加。其中,瑞士是典型代表,是多国承认并集体担保的。土库曼斯坦则是通过联合国决议承认中立国地位的唯一国家。

舒日呼博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不管他国承认与否,蒙古已经宣布实行中立国政策,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蒙古最早提出无核地位时,并没有获得及时响应,直到20年后,才得到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认可和保证。蒙古可以慢慢等,当然能首先获得邻国认可和接受是最理想的结果。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米亚格尔表示,蒙古选择永久中立,并准备效仿瑞士模式,继续保留国防和武装力量,实现全民皆兵。

但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研究员安东尼奥·多尼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跟瑞士相差悬殊的蒙古,要想成为像瑞士那样的永久中立国,恐怕没那么简单。至于可行性有多大,还是未知之数。

据了解,中立权在1907年签署的《海牙公约》里面首次得到国际社会的书面承认。要成为中立国,这意味着一个国家不得参与其他国家的战争,允许以自卫为目的拥有军备,但不得主动发动战争,不能签署战争同盟条约,同时也不能参与对别国的经济制裁。曾是中立国的比利时和卢森堡就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失去中立国地位。

多尼尼对《环球时报》说,为保持“中立”,瑞士多年来一直游离于联合国外,一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大家庭的第190个成员。加入联合国以后,瑞士也以联合国的决议为标杆去衡量自己该参加多少联合国授权的军事行动,例如联合国的维和行动。2012年瑞士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外界谴责其违背中立原则。

瑞士历史学家奥利维尔·莫乌利日前对瑞士资讯网站表示,所谓的中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长久而不是永久的。“永久中立”概念肯定会遭到现实的冲击。目前,国际经济大趋势处于低潮期,蒙古因其经济产业结构因素,经济困境在短期内无法摆脱,急需国外大量的投资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援助。蒙古如何在经济发展和保持中立间取得再平衡,将会是个难题。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