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蒙古:恶劣气候催生巨大“棚户区”

蒙古的冬季寒冷而漫长,持续超过半年,牧民们难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全球变暖以及过度放牧造成的蒙古大草原荒漠化又进一步加剧了牧民生存困难。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估计,该国目前有高达90%的国土成了脆弱的旱地。

  蒙古全国仅有275万人,其中牧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几乎40%的人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在过去20年间,不断有牧民被迫放弃以前的游牧生活,迁居首都乌兰巴托。如今,在乌兰巴托以北数英里的区域已经崛起一个巨大的“棚户区”,包括许多前牧民在内的70多万人扎堆拥挤在破旧不堪的蒙古包中。“棚户区”人口已占蒙古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由于“棚户区”居民受教育水平低,那里的失业率高达62%。蒙古政府已正式宣布2011年为“就业扶持年”。不过,到目前为止,那里的就业情况仍没有出现改善的迹象。人们已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世界银行的一个新项目以及国家的矿产开发上。

  30年来最冷  两万牧民迁居

  从首都乌兰巴托向北,一连串破旧的边界标志板纵横交错地延伸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远方。这是蒙古政府划定的一个绵延数英里的巨大的“棚户区”,如今这里已成为蒙古全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家园。

  在过去20年间,已有超过70万人拥挤到这个地区。其中许多人从前都是牧民――因冬季寒冷而漫长被迫迁居于此;还有更多的人是全球变暖和过度放牧造成蒙古大草原荒漠化的受害者。

  去年底至今年初这个冬季,是30年以来蒙古及其80万牧民经过的最寒冷冬季。近9000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整个畜群冻死或饿死,另外3.3万户失去了一半的牲畜。死亡牲畜近1000万头,占全国牲畜总量近二成,价值2.5亿英镑。许多牧民家庭收到的唯一钱款是联合国支付的牲畜埋葬费。

  据联合国救灾官员灾后统计,近1000万头牛、牦牛、骆驼、马、山羊和绵羊死亡,约占全国牲畜的17%。据联合国估计,1000万头牲畜被冻死后,已有2万牧民涌入城市谋生。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阿克巴尔 乌斯马尼坦言,“这不仅是牧民的灾难,更是整个蒙古经济的灭顶之灾,我们预计连锁反应会在未来数月和未来几年显现。”

  在1999年和2002年之间,蒙古曾经连续3年遭遇严酷的寒冬,大量遭受重创的牧民前往乌兰巴托谋生。10年来,不断有牧民因同样的原因加入前者的行列。

  “棚户区”失业率达62%  取暖用掉四分之一收入

  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就业技能单一,往往没有正式的文件(上岗证),“棚户区”里的绝大多数居民很难找到工作,失业率高达62%,而首都较发达地区的失业率是21%。坐吃山空的人们因此对政府产生了怨言,还有许多人因空虚而沉溺于酗酒。一到深夜,酗酒打架的事情越来越多。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而且几乎找不到工作可做,”52岁的居民达瓦桑布说。

  “我们家有12口人,只有两个人有工作,”50岁的达什科霍德介绍说。5年前,一个严冬夺走了她家全部的羊――100只羊之后,一家人被迫离开农村,迁居至此。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只是在“棚户区”的边上搭起一顶简易帐篷。“第一年真的很困难,我花了一年多才找到第一份工作。前两个月,我只能捡拾塑料瓶换点钱艰难度日。”她说。现在,达什科霍德在一家超市清洁工,每月可挣60英镑。

  在过去几年里,示威抗议者中很多人来自“棚户区”,他们曾多次冲击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去年4月就发生过一起大的抗议活动,要求更好地分配国家的采矿财富。蒙古政府已正式宣布2011年为“就业扶持年”,力争创造7万个新就业岗位。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见到改善的迹象。

  联合国报告称,在漫长的冬季,气温骤降到零下的时间长达8个月,较贫困的居民被迫花费其40%以上收入购买取暖用的木炭或煤炭,这既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又对城市造成了重度污染。

  每年居民人口还在增加  基本生活设施严重匮乏

  据联合国估计,蒙古有27%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农村地区,近50%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世界银行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重点列举了蒙古“棚户区”的生活困境,指出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限电、没有自来水和暖气以及污水遍地、垃圾成堆的恶劣环境之中。即使在“棚户区”的中心区域,许多居民已经生活了10多年,并且建起了可长期居住的木制房或砖瓦房,生存环境同样没有得到改善。

  “那里的道路很简陋,全是没有柏油的小泥道;街道没有任何标识,没有路灯,甚至没有街名;所谓的街道仅仅是两排帐篷或新移民新建的窝棚自然留出的间隙,看不到政府规划的任何痕迹。”资深世界银行城市专家麦思琪 博拉哈尼参与起草了报告,他指出,“基础设施的匮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显然因政府没有改善基础设施而感到沮丧。”

  “棚户区”的基础设施难以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但即使这样,每年还在以几万人的规模在扩大。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蒙古包中。蒙古包是他们从农村带来的,蒙古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样的圆顶帐篷中。

  达瓦桑布家周围的房子年久失修,破烂堆得很高。虽然他的生活过得不轻松,但至少令他感到安慰的是,不像很多邻居,他现在有一份工作,可以养活他的家人。

  他排队30分钟后,才接到全家一天用饮用水。在这个棚户区,一共遍布着500个水站。“自从2009年5月的大选到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没有出现过新的就业机会,生活状况也没有任何改善。在过去的4年里,只修建了一座小桥。仅此而已。”他说。

  “不是每个住在"棚户区"的人都是一贫如洗,有些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总体而言,这里的生活很艰苦。”特洛伊 特弗尔迪克在该地区成立了非政府组织“繁荣的未来”,专门为“棚户区”的居民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他透露说,“即使是零下40度,你还是要出门去取水。”

  “棚户区”状况引世行关注  民生改善寄托于矿产开发

  蒙古虽然人口只有275万,面积只有6个英国大,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勘探项目。蒙古黄金、铜、铀、铅、萤石和煤等矿藏储量极其丰富,因此,国家新的希望和开始就在地下。塔万陶勒盖已探明煤炭储藏量为64亿吨,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矿床,也是世界最大的焦煤矿。据专家称,“该煤矿一旦开发,将有可能使蒙古的GDP翻番。”人们希望,随着政府在自然资源开采方面收入的增加,能够加大对“棚户区”的投入。

  2009年10月,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蒙古同意开采奥尤陶勒盖铜金矿,这应该带来33亿英镑的外商投资,略高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据一家投资银行分析家预测它可能引发一个不可阻挡的变革,创造一个“蒙古狼”经济发展模式。

  奥尤陶勒盖铜金矿的加拿大联合开发公司的执行董事长近日放言:“当生产开始,蒙古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上升30%,未来30年就业率每年增长10%。”

  在过去20年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很不理想。即使该国最近的年增长率达到8%左右,仍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月收入不足50英镑。

  博拉哈尼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棚户区"的经济活动很少,每个人都必须离开这里到外地去打工。世界银行正在运作一个新的项目,想方设法发展地方经济,让人们工作生活不分家。这将极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http://roll.sohu.com/20110523/n308283369.shtml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