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星期五

让城市里的蒙古孩子长成个蒙古人

对北京蒙古语言文化学习班的随感:
城市里的蒙古孩子,根是蒙古,但每一个蒙古根上并不一定能长出一颗蒙古芽,就算长出了蒙古芽,也并不一定能长成个蒙古枝。蒙古,或者汉,藏,维,英,法。民族不是个体的属性,而是群体的属性。失去了群体,民族属性也就会随之被磨灭。长不成蒙古人,不是蒙古孩子的错误。也许我们不应该找谁的错,因为所有的怨天尤人都是多余的. 有几个让我欣赏的朋友,都是一些从小没有学到蒙古语的人。他们已经都三十好几了,甚至有的四十好几了。但他们依然执着地坚持着学习蒙古语,说蒙古语。每当跟他们说起话来,说汉话的是我,说蒙古语的是他们。比起他们,我可能缺少了什么,那就是我们很多人都缺少的东西,一种认识。

民族,或者某一个群体的属性这个东西不是光依靠觉悟存在的。其实我们都有那个觉悟,很高很高的觉悟。除了觉悟以外我们还要发现那种属性的用处。俗话说是用处,真正意义上是必要性。

蒙古根上长出的蒙古芽芽们,肯定有那个必要长成个蒙古枝吗?有必要,这个必要性我们都知道,因为我们都是大人。但是孩子不知道,他们没有那个觉悟,也不应该让民族属性变成他们的抱负,因为民族属性本来就不是谁的抱负。

学会蒙古语,有着蒙古人的性格,按着蒙古人的价值观做事,活得像个蒙古人,拥有蒙古人的情感世界。这一切都是我们这个草原民族的属性赋予给我们这些人群的宝贵遗产,我们为什么不把她遗传给孩子们呢?我认为因为我有了那个属性赋予给我的东西,所以比起别人更快乐,更懂得爱的含义。

城市里的孩子比起草原上的孩子不幸得多了。陪伴着他们童年的只有电视、游戏、做不完的作业和过早成熟的心理状态。更糟的是,他们还要面临受污染的大气、水、食品、交通和人际关系。多可怜多不幸啊?我们这些作为领头的大人们有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小小的社会,轻松的气氛,欢乐的游戏,无顾忌的人际关系等等。蒙古人本有的欢乐、轻松、大方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可以发挥充足的作用。

如果把蒙古语学习班办到这样的模式,我们就不用担心没有生源了。让孩子学习蒙古语是家长的想法,也是社会的想法,并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所以蒙古语课不应该变成他们课后作业的一部分。中国教育框架带给孩子的压力在这里不应该进一步被强调,而更应该得到缓解。

办一个蒙古语班有市场,也有需求。把我们的目的就放在孩子们的兴趣上,我们可以钻中国教育的空,其实是为我们的孩子们弥补中国教育的严重不足。正如那个家长说的那样,来了蒙古语班,孩子们不但可以学到蒙古语,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蒙古这个群体是什么样的。

飒飒他们开始做这个工作了,我真心祝福他们做的成功,也祝福每一个孩子们得到他们本该拥有的东西,那些在他们的睡梦中丢失的东西。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