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中國“少數民族”的分離主義運動
今日中國版圖奠基於清朝,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承續。但中俄邊界領土之爭長達三百年至今才「劃上句號」,清朝遺傳的版圖是否具有萬古長青的永恆價值?恐怕無人敢下此斷言。翻開譚其驤權威著作《中國歷史地圖集》,誰都可以看到清朝之疆域,乃是中國歷代王朝版圖變遷系列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只具一定歷史時空的相對穩定性與合法性。證諸上述四類國家領土演變方式,近三百年中國領土的潛在變數,昭然若揭。
秦以來的中國以漢民族為主體,聚居於黃河長江的中原沿海地域——這是兩千多年來不變的基本史實。秦朝到清朝,歷十五個王朝,其間合多分少,華夏主體為漢族從來不變。人口迄乾隆十八世紀末達三億之眾,至今日共產中國人口十三億,稱五十六個民族,漢族仍佔百分之九十一點八。但有一個舉世無雙的特徵,即佔人口九成的漢族聚居的地區,只佔國土不到一半,另一半以上國土為幾個人口僅數百萬的民族所居:蒙族、維族、藏族。
正是這三個民族的分離主義運動,挑戰了滿清以來的大一統主義。首先是蒙古族,在二十世紀成功地脫離清朝版圖,(在蘇聯支持下)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一九六一年加入聯合國。藏族獨立建國運動步履維艱,但在國際社會已得到許多同情,而且,在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已近五十年。維吾爾族建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運動更陷於困境。現已被定為「恐怖主義」,最近奧運期間,中國政府聲稱,境內發生的多宗爆炸和暴力襲擊案,與「東突」有關。
一九九八年,我曾經訪問CTN記者梁冬,他詳談過採訪中亞一帶的東土活動和土耳其「世界泛突厥族大會」的情況,說維族人九成八都主張獨立,境外的東土組織設想二○○五年是發動聖戰建國的適當時機。BBC報導「東突解放組織」二○○五年九月已向中國宣戰。
台灣獨立運動則是另一種性質,不以民族自決而以民主自由人權「反中國霸權」為訴求。顯然,台獨是北京當局處理國家統一問題的首要之務,其中包含「兩個中國」的政治因素。世界許多國家和台灣保持非政府關係。
和台獨、藏獨、疆獨相比,中國的邊界糾紛就淪為次要,尤其是擺平中俄邊界之後,現在最大的邊界爭端是和印度的麥克馬洪線分歧,涉及九萬平方公里領土。看來中國並不急於解決,雖然那不是西伯利亞式的無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