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对内蒙古城市的环境综合调查中,有9个城市是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最差的,其中就有内蒙古乌海市,而在这9个城市中,第一个提到环境治理最差的就是内蒙古乌海市。
看了新闻的我再听到领导们的讲话,就觉的无比的刺耳,讲话稿中有称赞乌海市经济发展快的句子,说乌海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令人瞠目,在内蒙古自治区数一数二,可这种片面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污染环境的速度同样令人瞠目,在内蒙古自治区在破坏环境的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
讲话稿中同样称赞乌海市委领导高瞻远瞩坚持科学发展观,难道科学发展观就意味着通过污染环境来发展吗?如果经济发展的评估中加入环境的因素的话,内蒙古乌海市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在历届的人大会议中多次提到绿色GDP这个概念,本人对引入这个指标来评价地方官的政绩持支持态度,可很遗憾的是,人大代表们也仅仅是提了提而已,只要提出来代表就完成任务了,实不实行,并没有人去关心。想关心的人没有权力和能力去推行环保,有权力和能力的又没把环保的事放在心上。使的乌海市的能源粗放经济在牺牲环境的惊人速度下惊人的发展。没有人去真正关心民众的健康,官员们只沉迷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只醉心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已。
俗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乌海市的领导之所以只片面的追求数字的政绩,和自治区一级领导一味拍马屁,眼光的短视是分不开的。
所谓“自治区”一级的领导都如此鼠目寸光,就无怪乎下一级的领导急功近利,忽视环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政绩而牺牲环境。
内蒙古乌海市做为所谓“内蒙古自治区”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一直都是某些中共官员升官的跳板,早以前的市长搞了乌珠慕节(蒙语,葡萄节的意思)大张旗鼓的耗费了几十亿人民币,最后折腾了半天吸引的投资只有可怜的不到2亿元,还都是“区内”的企业,可谓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以至于后几任的市政府和地方牧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好几年财政都缓不过劲来,而某人却一拍屁股因为乌珠慕节的影响升官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后任的几任市长都是干个一两年,折腾点儿钱,然后升职走人,那几年,每新来一个领导都要修一次路,公路就没有好的时候,年年修,修好了再扒开,扒开了再铺上,街道两边的地砖,上半年是花面的,下半年就换成了大理石。
公用设施的建设成了官员们的淘金的聚宝盆。而中国腐败最严重的方面就是政府公用设施的投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一块是最好捞钱的肥肉。所以每任官员上任伊始便是修路,搞市政。搞起来得心应手就象套方程一样便利,折腾完了抹抹嘴拍拍屁股就再去换另一家。
再看看政府吸引的那些工厂,无一例外都是别处不让开设的重污染企业,而乌海市却当宝贝引进来。鳞次栉比的化工厂和滚滚的浓烟成了乌海市的特色。我在内蒙宁夏的污染情况时,政府早早通知污染企业停工停产,工业园区都静悄悄的看不见滚滚的浓烟,然后我便驱车入了宁夏,后来我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工业园区滚滚的浓烟让他们瞠目结舌。
冒烟也便算了,最起码一时半会儿还要不了命,乌海市最可怕的就是那些氯化工的工厂,比如泰达制钠有限公司,海吉氯碱有限公司,每天的凌晨这些企业就会偷偷的排废气,一到早上,人们就能闻见类似芥子气的烂白菜的味道,几乎每年这些氯化工企业都要有几次大的泄露,2009年最严重的一次导致数千人次去医院就诊,有些猪一类的家畜被活活熏死。
环保局只管收污染费,收了钱就对污染排放不闻不问。执法力度不严是造成现在这种局面最直接的原因。
现在如果寄希望于环保局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寄希望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政府无疑是与虎谋皮,蒙古人只能自求多福或移居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