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仔细观看,人们就会发现,这个著名的印度建筑并没有传统的印度风格它的圆屋顶和尖塔都来源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这是融汇了阿拉伯和波斯等地的建筑而形成的独特的风格这使人自然想到,怪不得莫卧儿帝国的莫卧儿这个词原意就是蒙古人,它的始祖一定是从国外来到印度。
实际情况正是这样,莫卧儿帝国的创立者巴布尔可汗来自中亚细亚地方的人中亚细亚,包括今天苏联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等地区和阿富汗北部。13世纪初,当时中亚细亚已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到了14世纪后期,和蒙古人有亲属关系的突厥人帖木儿又在这一带起兵,建立了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巴布尔就是帖木儿的第六代子孙。
巴布尔幼年的时候就善于骑马射箭,喜欢学习文化11岁那年,他开始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很细致地记录下来,终生未曾中断后来,他率领自己的军队南下,占领了喀布尔(现在阿富汗的首都),并且以喀布尔作为根据地,不断扩充人马,势力日渐壮大他20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王公了,不仅擅长指挥作战,对于如何统治和扩展自己的国土,也有着精明的盘算。
那时的印度没有统一,境内分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王国有的信奉伊斯兰教,有的信奉印度教这些王国不仅互相混战,内部互相倾轧,对人民的统治也非常残暴当时北印度最重要的势力是德里的罗地王朝它的君主名叫伊伯拉欣·罗地这个人性情非常暴虐,差不多把他手下的大臣都杀光了有一位总督眼看自身难保,就求救于巴布尔这对巴布尔可汗说来正是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他立即下令东进,直奔德里。
1526年,巴布尔可汗的军队和伊伯拉欣的军队在德里北面的帕尼帕特决战伊伯拉欣拥有10万人的队伍和1000只大象,而巴布尔的军队只有25000人,能不能在这次决战中以少胜多,对巴布尔可汗说来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考验。巴布尔可汗是个善于用兵的人,战争一开始,他首先抢占了帕尼帕特城堡,又把军队布置在城堡和城边的沟壕森林之间,中央则安排了700架载着臼炮(口径大炮身短的大炮)的战车。伊伯拉欣的军队和大象旋风般地朝这边压过来,真有要摧垮一切的气势。巴布尔可汗沉着地命令左右两翼凭险固守,自己指挥炮车集中火力反攻当敌军临近的时候,700门臼炮轰然雷鸣,战场上弹丸纷飞烟火弥漫,伊伯拉欣的1000只大象立即乱成一团,四散逃奔。巴布尔可汗又命令骑兵从两侧抄袭敌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在这样前后夹击下,伊伯拉欣的军队完全溃败了,有15000多人被打死,伊伯拉欣本人也死在战场上。巴布尔可汗在印度土地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统一了印度北部。因为巴布尔可汗的母亲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便自称莫卧儿(莫卧儿是蒙古一词的变音)人们就把他建立的帝国叫做莫卧儿蒙古帝国。
可是,巴布尔要在印度建立国家的想法还没有被他的部下理解,很多大臣和将领对巴布尔可汗说:印度既没有良马驯狗,又没有葡萄甜瓜,也没有清水泉,好面包,甚至连蜡烛都没有,我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思呢?原来,由中亚地区的突厥蒙古人和波斯蒙古人,阿富汗蒙古人组成的士兵,习惯了入侵以后劫掠一番就返回原地,不想在印度安家。当时印度又饱受战争蹂躏,城乡都很残破,所以大家才这样说。
巴布尔可汗在48岁时升天了。到他的孙子阿克巴可汗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达到全盛,帝国的疆域大大扩展了除南印度外,整个印度大陆几乎完全统一。亚格拉就是当时的帝国首都(后来迁到德里)阿克巴可汗很注意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他改进了水利灌溉,整顿了财政管理,取消像寡妇殉葬之类的落后风俗。他既注意引进波斯和阿拉伯的文化,也尊重印度的民族文化因此,在他的统治下,帝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首都亚格拉成为一个世界名城。当时有一位欧洲人到亚格拉游览,对它的繁盛感到惊奇他说:亚格拉比伦敦大得多,而且人民富裕,市面繁荣在这种情况下,阿克巴可汗的孙子沙杰汗时期能够建造起那样壮丽精美的玛哈尔陵,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卧儿帝国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期这期间,印度封建文化在蒙古,阿拉伯和波斯的风格影响下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和音乐上,在印度人的生活习惯中也有不少。现在印度官员穿的上衣排扣紧密,下身窄裤绑腿的正式礼服,就不是传统的印度热带装束,而是莫卧儿蒙古帝国时期形成的礼服。它是从中亚,蒙古统治时期的波斯的服装改变过来的。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