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BBC研讨会探讨中文国际广播未来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部和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Chatham House)6月3日在伦敦举行专题研讨会,探讨中国新闻自由和海外中文国际广播前景。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包括国际广播媒体、海外中文媒体、国际新闻自由组织和传媒学术界的代表。与会者深入探讨了中国媒体现状、国际对华广播面临的挑战、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可能带来的机遇以及国际对华广播的未来。

*国际广播仍有市场*

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艾德琳(Madeline Earp)发言说,中国当局目前对新闻自由的打压是十年来最严重的,特别是在2010年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媒体环境日益恶化。

她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人民起义和中共高层面临权力交接可能是中国当局加强对媒体控制的原因。艾德琳表示,这样的媒体环境增加了收听、收看国际广播内容的难度,但对国际广播的需求仍在。“虽然收听或者收看国际广播内容可能更加困难,但对其需求仍然很高。”

*海外中文国际广播面临多重挑战*

美国之音远东部执行主编张晶发言表示,尽管中国媒体环境仍然恶劣,但中国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众多。他说,中国媒体在某些问题的报导上,比如民生问题上有相当的自由度。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些先锋媒体比如《财经》杂志和《南方都市报》都在不断挑战和试探政府底线。

在谈到中国媒体环境给国际对华广播构成的影响时张晶说,始于二战期间的由外国政府资助的外语广播在冷战结束后面信息渠道多元化、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等挑战。同时,对华国际广播也受到资源紧缺、资金不足的压力。

*海外中文国际广播应扮演新角色*

他表示,在这种环境下国际广播媒体应该寻找并尝试扮演一种新的角色。张晶说:“我们应该能够扮演一种为中国国内出现的自由(派)媒体、先锋媒体放大它们声音的作用,或者是接力棒的作用。比如在传统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上报导的一些新闻消息,往往很快被政府打压下去,这时候我们应该很快把它接过来,把故事做得更完全。”

他还说,国际广播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像,以及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

*中文国际广播应走出“对华广播”模式*

BBC中文总监李文也提出,中文国际广播机构必须进行战略性重新定位才能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和市场环境。他说:“从二十多年甚至更早的时期来说,中文国际广播媒体可能更像是一个对华广播,而不是一个定位于国际的广播或媒体。所以我提的一个建议是我们是不是考虑从一个单纯的对华广播,我们也要开始走一个国际的媒体(路线)。”

李文还指出,中文国际广播应该努力把受众从中国大陆扩大到包括港、台在内的广大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同时,中文国际广播机构可以通过与中国媒体合作的方式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

本文来源:美国之音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