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

3000余孤儿在内蒙古

3年困难时期,全国食品严重缺乏,大家都在为如何渡过难关积极想办法。上海市、江苏省等南方地区的一些孤儿院因为粮食匮乏而陷入了困境,3000余幼小的孤儿营养不良,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指示,接受并养育了这些孤儿。
1959年末,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对正在北京开会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提出,上海和华东其他几个城市有些孤儿,由于食品不足很难办,能不能想办法帮助一下。乌兰夫说:“可以。一个办法是给他们送一些奶粉;再一个办法是把这些孩子送到内蒙古。送奶粉能解决孩子们多少时间的问题呢?我看最好的办法是把孩子们送给牧民抚养。牧民很喜欢孩子,不管谁家的孩子都喜欢,交给他们抚养,既可妥善安排这些孤儿,又能解决牧民缺孩子的问题,可说是两全其美。”康克清觉得把孩子们给牧民抚养的办法好,当即表示赞同。

乌兰夫回到呼和浩特市后,立即召开了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大家一致决定:就让草原把这些孤儿养大。当周恩来总理听说此事后,对乌兰夫说:“这很好嘛!内蒙古地广人稀,特别是牧区缺小孩子,牧民又很喜欢,多收养些南方孩儿,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并且对发展牧区人口和以后建设是有好处的,符合‘人畜两旺’的要求。但要注意把工作组织好,把孩子们安排好。”乌兰夫回答:“请总理放心,一定会安排好,准保他们吃得胖胖的长得壮壮的。”

为了接收和安排这批南方孩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以卫生厅和民政厅厅长为首的专门机构,抽调了一批医护和保育人员,负责孩子们的医疗保育工作。1960年初,内蒙古开始了接收孤儿以及安置工作。第一批近百名孤儿分别被收留在内蒙古医院和呼和浩特市医院。1960年至196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市)、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等地先后接纳了3000余名孤儿。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纷纷前来领养,有的牧民从几百里外赶来,有的牧民一家就收养了五六个孩子。这些孩子小的只有两三岁,大的不过7岁。牧民们把孩子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教孩子说蒙古话,学蒙语,骑马,打猎,还供孩子们上学读书。

1964年,全国粮食短缺情况得以缓解,北送孤儿停了下来。草原人民用心血将孤儿们养大,使他们有了温暖的家,有了疼爱他们的阿爸和额吉(妈妈),茁壮成长。这批孩子讲着流利的蒙古话,成了蒙古族牧民的后代,草原上的新一代主人,成长为工人、牧民、医生、干部、教师、科学家。他们都这样说:“我们永远是草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