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日星期六
蒙古国一个大矿与国家的命运
在经济方面,这个小国因为人口规模和地理因素,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际投资;然而在社会和政治层面,蒙古的成熟程度让人惊讶。富饶的资源往往会诱发政客和商业势力的贪婪。蒙古的挑战在于,如何抑止自己滑向腐败的深渊。
还没到蒙古,我们就听说奥云陶勒盖(Oyu Tolgoi)这个拗口的名字。抵达乌兰巴托后,翻开当地的中英文报纸,奥云陶勒盖频频出现。这个大矿的名字,也出现在许多采访对象的言谈中。更让人吃惊的是,蒙古议会议长的下台、外资在蒙古的前景,都和它密切相联。
倾国大项目
奥云陶勒盖可以说是蒙古国已探明储量的第一大矿。它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距乌兰巴托直线距离650公里。离中蒙边界仅80公里。根据勘探,该矿铜品位平均为0.6%,铜含量达到2660万吨,金含量达到2570万盎司,商业价值约为1700亿美元。这是怎样的天文数字,要知道,蒙古的GDP,按官方汇率计算,2006年才15.4亿美元。
说到奥云陶勒盖,就不能不提埃芬浩。加拿大埃芬浩矿业(Ivanhoe Mines)公司于2003年12月获得该矿全部开采权,期限为30年。用农业银行CEO彼得·摩罗的话说,“如果奥云陶勒盖项目开工的话,埃芬浩公司将以每月1亿美元、连续25个月为蒙古投资。投资总额相当于目前蒙古的GDP水平。”
由于过节放假,我们拿到的报纸都是那达慕之前的。《蒙古消息报》一直在追踪报道奥云陶勒盖项目的进展。6月26日,财政部长纳·巴亚尔赛汗(N. Bayartsaikhan)在政府会议上介绍,经过5年讨论和艰苦努力,政府终于完成了一份投资合同草案,并决定将合同提交给议会,等待批准。这份合同的签约双方,正是蒙古政府与埃芬浩矿业蒙古公司。
埃芬浩矿业总裁、CEO约翰·马肯(John Macken)和副主席Peter Meredith对该报记者说,他们很高兴,蒙古政府终于完成了投资合同草稿。这个合作项目将给几代蒙古人带来投资收益,他还认为,“合同草案在商业上是公正和平衡的。”
一切尘埃落定,皆大欢喜。但消息后面接着有条小新闻:蒙古的公民组织和一些政治家对这个合同草案表达了不满。随着采访的收入,我们发现,这个大矿、这家大型跨国公司,正在蒙古社会掀起一个政治大漩涡。
异议
贡达莱(L.Gundalai)是我们在蒙古碰到的第一个政治人物。有7年议员经历的他,把自己比作“罗宾汉”,还组建了自己的党——蒙古人民党(Popular Party)。“我正在筹备参加明年的议会大选。我想改变现状,解决贫穷、失业问题。我要让普通人有机会做生意、得到土地。现在土地都被富人占了。”
为民请命,是贡达莱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身材敦实的汉子,家乡是库苏古尔(Hovsgol)省,那里有蒙古最大的内陆湖。他曾在德国留学13年,在东德西德合并的动荡岁月,从医生变为跨国商人,在乌兰巴托做过医疗设备、旅游和贸易等生意。有了经济基础,他转向政界,还在06年担任卫生部长。至于为什么成为此届政府第一位下台的部长,他没有向我们解释。不管怎样,在当地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批评政府的声音。
“对于奥云陶勒盖项目,我有自己的观点。宪法规定,资源属于蒙古人民,我们在该矿的权益应该超过50%。”这是他的主张。在目前公布的合同草案中,蒙古国政府直接免费持有奥云陶勒盖矿的34%的股权。如果建立铜精粉厂并投产的话,蒙古国政府持有该厂34%的股权。
这个34%和50%究竟是怎么定的呢?扎娜(Jurmed.Zanaa)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扎娜是蒙古公民联盟中心(Center for Citizen’s Alliance)的主任,立场和干达莱基本一致。针对最近公布的投资合同草案,她正与当地17个非政府组织一起发布声明,不认可这份合同,要求政府7月5日前给出答复,但政府一直没有反应。
56岁的扎娜仪态优雅,语速不急不徐,表达观点有理有据,一看就是历练丰富的人。20年前,她还在蒙古外国语大学教俄语。在社会转型的90年代初,她参加过激烈的社会活动。短暂经商后,她回到公民社会领域,为妇女地位、性别平而努力工作。目前她还是蒙古广电委员会的成员,代表公民社会,提醒电视台关注外资动向,特别是矿产公司在蒙古的活动。
扎娜的矛头首先对准了腐败。埃芬浩矿业的一份材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该公司为奥云陶勒盖项目投入5250亿图(4.5亿美元)。但扎娜认为,这4.5亿美元的用途并不详细。“职工工资的开销、在当地建设一些小医院等社区设施,这都是小资金。”扎娜称,这笔钱也许还包括给当地省长、行政机关、警署买房、买车的钱。她拿出一张照片告诉我们,“上面这栋房子在乌兰巴托东部,是当地一个居民带我们去拍的。省长的收入,不可能拥有价值7万美金的房子,我们认为这是受贿。他还有一辆豪华吉普,日本的巡洋舰。当然,谁也无法证实这是埃芬浩给的钱。”此外,她还指出当地警方的豪华吉普车、县长的欧洲旅游,都存在疑点。
扎娜的下一个观点,则把我们引入更大的政治游戏。“这合同是依据蒙古《矿产资源法》撰写的,而《矿产法》本身就是违法的。”
立法博弈
2006年7月8日,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即议会)通过了新的《矿产法》,对97年通过的《矿产法》进行了许多修改。修改期间共有三个草案,法律审议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新法规定,“对于使用国家预算资金进行了勘探的矿,国家最高可持有其50%的股份;对于使用私人资金进行了勘探的矿,国家最高可持有其34%的股份。”正是这一条,指出了34%的来历。
“前议会议长,以个人意志修改了很多法律。”扎娜告诉我们,《矿产法》的最终版本不是全体议员一起讨论通过的,而是议长指使议会办事处修改了个别词语。“有蒙古公民提出要他下台,这份起诉提交给蒙古宪法法院。议长因此在6月份提出辞职。这是蒙古第一次由普通公民起诉导致高级政府人员下台的事件。”
在《蒙古消息报》上,我们找到了相关新闻。5月下旬,蒙古宪法法院做出了第3号决定,指出国家大呼拉尔主席策·尼玛道尔吉(Ts. Nyamdorj)多次损害国家大呼拉尔利益,并且违反宪法规定,对《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以及《反腐败法》进行修改,导致这些法律的原内容遗失。这些行为已构成主席免职的依据。6月14日,议长尼玛道尔吉正式提出辞职。
不过,议长到底是如何修改《矿产法》的,我们并没有找到确凿资料。另一位议员Batj. Batbayar告诉我们,“前议长没有改动34%这个数字,只是把应当改成了可以。”
不管怎样,扎娜的逻辑依然成立:如果《矿产法》、《所得税法》都是违法的;那么,依据这些法律签署的投资合同,也是无效的。
稳定协议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1997年的《矿产资源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与政府签订“稳定协议”,确保其在蒙投资项目不受法律变动影响。投资额200万美元以上的矿主可与政府签订为期10年的“稳定协议”,投资额2000万美元以上者可签订为期15年的“稳定协议”。
显然,埃芬浩矿业公司的投资额完全可以保证他们通过“稳定协议”来维护利益。我们在中国的《经济参考报》上还发现一个线索:“06年3月,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访问蒙古国,明确提出蒙古国政府应尽快与埃芬浩矿业公司签订‘稳定协议’。有分析指出,贝克此举是给在埃芬浩矿业任法律顾问的儿子帮忙。蒙古国内媒体对此提出了强烈批评。美国驻蒙使馆表示,贝克此行纯属私人访问,他们并没有负责安排相关事宜。”
针对这个凌驾于《矿产法》之上的稳定协议,扎娜也在采取对策。他们准备向伦敦的国际法庭提出审察,也在向加拿大的公民社会发出呼吁。“蒙古已经加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提出的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EITI) 。发展中国家与跨国大公司签合同时,不能只考虑大公司的利益,也要保护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的利益。”
那么,奥云陶勒盖到底该如何开采?什么是最佳解决方案呢?扎娜也提不出合理方案,她只是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们并不反对外资,但要求公开、公正、公平的商业。他们签署的合同要公开,每个蒙古公民都要知道。蒙古《宪法》指出,蒙古地下矿产属于全体公民,受政府保护。”
经济发展VS透明公正
倾听民间声音,或是全力推进合同?蒙古国政府有点进退两难。如果奥云陶勒盖项目推迟,就意味着丧失巨大的发展机会。而且,如果投资合同被推翻,那也会动摇外国资本的投资信心。
针对奥云陶勒盖项目,美国银行家Morrow的观点非常实用,甚至有些冷酷。他对我们说,“政府应该以蒙古经济发展为决策标准,而不是蒙古人民的情绪。我们的民意调查显示,就在两年多前,蒙古人还很欢迎外国人到蒙古来采掘矿藏,这两年民意的风向变了而已。目前蒙古人对采矿业、什么是负责任的采矿有严重的误解。外国公司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科技都是值得蒙古学习的。而让Rio,BHP、埃芬浩等世界知名的采矿公司能到蒙古来经营世界级的矿藏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蒙古本地无法筹集到那么多资金、管理经验以及科技来操作,他们的经验完全不够,全世界也只有五到十家公司有几十年的采矿经验,能够胜任。”
在离开乌兰巴托前几个小时,我们火速采访了另一位议员Batj. Batbayar,他是民主党党员。风度翩翩的他,也是从1989年开始做生意,4个儿子目前都在美国上学。在分析了蒙古的政治格局后,他也谈到了奥云陶勒盖项目。
“埃芬浩和政府的投资合同,应该会被议会通过的。蒙古经济需要大量投资,个人、政府、公司,各部门都需要资金。而矿产业是最能吸引外资的,所以奥云陶勒盖的项目要尽快通过。” Batj.Batbayar显然认为经济发展更重要。他说自己97年时去过哈萨克斯坦,当时那里比蒙古贫穷,人均GDP才300多美元。而2005年,他再去哈萨克斯坦,发现当地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了,而蒙古还在1000美元徘徊。“关键原因,是哈萨克斯坦在合理开采他们的矿产。所以,蒙古的最大任务是发展经济。我希望,俄罗斯、中国这两个大国都应该加大对蒙古的投资。”
“蒙古会不会变成另一个科威特,或者尼日利亚?”在6月18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寇恩(Michael Kohn)写道。他是Lonely Planet蒙古分册的作者。在这篇题为“处于十字路口的蒙古民主”一文中,他说,“富饶的资源往往会诱发政客和商业势力的贪婪。蒙古的挑战在于,如何抑止自己滑向腐败的深渊。”
8月1日,《蒙古消息报》网站有了事件的最新进展:合同草案由政府提交给议会,本应是7月24日的议程内容。不过议会将讨论推迟到10月。议长称,事情必须仔细研究和调查,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蒙古的未来,仍在不同力量的博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