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能乃扎布与蒙古国昆虫的“半生情缘”

“蒙古国刚发现了一种森林害虫,这种害虫吃掉了11%的蒙古国森林,一旦这种害虫进入中国,兴安岭的落叶松就完蛋了。我要去蒙古国,和那里的专家一起研究防治这种害虫的方法,阻止虫害进入中国。”能乃扎布对记者说。

  28日,能乃扎布,这位74岁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昆虫学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能乃扎布是新培养出来的第一代蒙古族昆虫学家,虽然年过古稀,他依然在研究一线。
  1955年,能乃扎布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1956年被学校保送到南开大学,分配到昆虫学专业。
  “当时的教育厅把我保送到南开,是为了培养内蒙古的教育人才,尤其是蒙古族的教育人才。一年以后,我慢慢就喜欢上了昆虫。从1961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了,一直在学这个。”能乃扎布告诉记者。

  能乃扎布与蒙古国昆虫们打交道的历史,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198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当时的蒙古国国立师范大学,建立了互相学习的关系。从那之后的20多年间,能乃扎布每年都会去蒙古国“搞研究”。

  “我在蒙古国主要开展两项学术研究,一是研究蒙古国的森林害虫,即雅氏落叶松尺蛾的分布和摇杆检测。中国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个虫子,只有蒙古国有,危害特别大。二是在蒙古国最西面科布多省的高山草地上,有一种蝗虫,叫脊翅蝗,危害很大,但是蒙古国对它的研究很少,而我对这个蝗虫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心分析”。

  能乃扎布告诉记者,以上两项研究结束后,他想对蒙古蝗虫的种类组成、区稀研究进行分析,对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蝗虫做系统的研究,看看哪些是蒙古国有而内蒙古没有,这能够为中国防治外来有害生物提供有力的依据。

  20多年里,能乃扎布走遍了整个蒙古国,采集了三万多个昆虫标本。

  由于能乃扎布对蒙古国昆虫研究的贡献,他也获得了很多蒙古国学界授予的头衔:蒙古国国立师大名誉博士,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蒙古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国外博士生导师,蒙古国科学院寄生虫学会名誉会员、蒙古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

  “害虫从蒙古国来内蒙古从不需要‘护照’”,能老笑着说,“蒙古高原跨越了两个国家,一些蒙古国有的害虫,内蒙古没有,我们就要进行监控和防治,一旦它进入内蒙古,我们也知道应对的方法。”

  在蒙古国研究的这20多年中,能乃扎布还发现了两种世界上的新昆虫,一种叫蒙古赤须盲蝽;另一种在库布苏尔省发现的蝗虫,能老起名为朝氏蛛蝗。后者是为了纪念蒙古国已故的著名昆虫学专家朝格孙扎布及他为蝗虫的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

  “无论是从学术意义、理论意义,还是实际应用,都有必要研究蒙古国的昆虫。”能乃扎布坚定地说。

  虽然已过古稀之年,能乃扎布依然保持着对于科研的热情和严谨,“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研究下去。”他笑着说。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