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酒泉市,全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辖区分南北两部分,南部祁连山地区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北部马鬃山地区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距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党城湾500公里。分别位于酒泉西南和西北部。自治县成立于1950年7月29日,当时总户数504户,其中牧业户487户。总人口2304人,其中汉族8户,31人,藏族1户,4人。肃北蒙古族的渊源,大部分是在清朝中后期从青海和硕特部北左翼右旗牧民迁徒发展而来,少部分来自新疆土尔扈特部和蒙古国喀尔喀部。据统计总人口11395人(2009年户籍室登记),其中蒙古族有4368人。蒙古族集中在盐池湾、鱼儿红、别盖、石包城四个纯牧业乡和马鬃山镇一个纯牧业镇,随着撤乡并镇的政策,2008年改为两镇一乡。据2009统计全县有1334个农牧户,3850人,其中牧民有613户,1705人。牧区交通不便,蒙古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冲击量小,保留着剪胎发、蒙古式婚礼、祝寿、春节等节日穿蒙古袍,唱蒙古长调的传统习俗。也保留着祭敖包会上进行赛马、博克赛、跳舞等。现已形成了本地独有的蒙古文化小宝库。
保护民族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蒙古文化的宝库保留在牧区,失去了牧民就等于失去了文化。基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一章第九条“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护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的规定。2009年10月1日起我自愿发启捐书活动,捐书给本地牧民和学生。据2009年12月的统计在肃北县蒙古族学校蒙古语授课的小学生有161人,中学生有88人,在马鬃山镇小学有5人。开启其活动以来,本人购买了《圣山神韵》、《故乡的天》、《锡林河之水》、《三天的牧羊人》、《重色季节》、《肃北蒙古族名人录》、《记叙文,叙事》、《元史故事》(故事画册)等一百五多本书和报刊杂志。通过向社会各界宣传该活动,现有爱心人士四面八方伸出了援助之手,继续着其活动。部分捐书组织和个人有:青海省《花的柴达木》杂志社捐了杂志200本,该社至今继续着捐赠活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牧民民俗文学协会捐了《阿巴嘎查干乌拉》书和杂志80本。肃北县《孟克海尔汗》书屋捐了报刊杂志和书75本。肃北县达林其其格、高娃,青海省达来夫、道布拉等个人捐来了2本书,11份杂志、70份报纸。目前我们已经捐出了82本书、 183份杂志和114份报纸。捐给了蒙古族学校高中生45人,小学生64人和部分牧民.
一、“书是最好的老师”,给乡里的孩子送去“家庭老师”。2001年撤销了盐池湾乡小学、鱼儿红乡小学;2004年因地制宜地将原蒙古族中学和蒙古族小学合并为肃北县蒙古族学校;2008年撤销了石包城小学,乡小学陆续被撤销,乡距县几百公里。孩子们从小就离开踏上求学之路,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他们容易受网络游戏等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照管在外生活的孩子,大大分散了牧民的劳动力。成了“牧区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捐书给乡里的孩子,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减少牧民的负担。
二、知识引路,强国强民。沙尘暴、干旱、沙化、大雪等日益增加的恶劣气候,每年有几万头只牲畜死亡。牧民每年遭遇种种灾情,买草料、买饲料花费大量的钱财。执行“退牧还草”政策以来,网围拦中大畜无法适应气候而死亡,无奈中有的人家卖掉了大畜只靠养小畜,有的人家无奈把羊群全部卖掉,生活极其困难。据统计有的村每年10个牧户中有8个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用贷款来维持生计。相信知识能引导物质和精神贫乏的牧民们走出困境。
三、人人懂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未成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宪法》、《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懂了各种法安全就在身边。自治县草原宽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金、白银、铜、菱镁、钨、煤、铁、铬等。随着矿产业的发展,草场逐渐缩小,增加了牧主与矿产业老板之间的纠纷。送法律到每一个角落,用法律来巩固民族团结。
滴水成大海,希望各方爱心人士捐自己的蒙文旧报刊、杂志和书等。让这种爱心接力继续下去,让肃北蒙古文化继续下去,让肃北地区繁荣昌盛!
四、捐书内容相关提示:
(一)中学、小学水平能够阅读的蒙文书籍。
(二)文学、畜牧业技术、历史、法律政策等类的蒙文书籍。
(三)蒙文旧书、旧报刊、杂志和资料均可。
(四)拒绝捐赠非法出版的书籍。
五、倡议人及地址:甘肃省肃北县蒙古族自治县残联 乌仁花 邮编:736300 电子邮箱:wrh302@163.com QQ:350869468
二O一O年三月二十八日
------------------
请加入爱心捐书组织吧!
2011年4月30日星期六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