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东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毗邻,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长达380千米。全州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所属11个团场分布于境内。全州2007 年总人口47.29万(含兵团农五师)。有35个民族,超过万人的有蒙、汉、维、哈、回等五个民族,博乐市为自治州首府和农五师师部所在地。 博尔塔拉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枢纽,现在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312国道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对外可直达荷兰的鹿特丹,有中亚、欧洲庞大的市场,对内可直达连云港,有广阔的内陆腹地。
州人民政府住所地:博乐市青得里大街201号,邮政编码:833400,电话区号:0909 。
二、行政区划:博乐市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距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24公里,是闻名世界的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辖区内有五个乡镇和两个国营农牧场及农五师的六个农业团场,生活着汉、蒙、维、哈等31个民族,总人口25万(含兵团)。总面积7956平方公里。
精河县
精河县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东大门,东连乌苏,西接伊犁,南依天山西段婆罗科努山,北邻塔城地区,它以"精河河"得名,是一个蒙、汉、维、哈、回等2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现辖二镇、三乡、二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的3个团场。总人口13万人(含兵团),总面积11280平方公里。
温泉县
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南邻伊犁地区,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83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总面积5893平方公里,因境内有多处温泉而得名。温泉县是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县,辖二镇、四乡、三个国营农牧场,另驻兵团农五师两个团场,居住着蒙、汉、哈、维等19个民族,总人口7.18万人。
阿拉山口口岸
北临哈萨克斯坦,东临塔城地区,介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素有"准噶尔山门"之称,是我国唯一的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口岸辖区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口岸现有常住人口近万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阿拉山口自1991年开办铁路临时货运以来,过货量以平均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6年,阿拉山口口岸全年完成过货1462.73万吨。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通讯、文化娱乐、旅馆、饮食、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渐趋齐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人气聚集、工贸兴旺的景象。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兵团农五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1953年进驻哈密垦区,1960年挥师西移博尔塔拉垦区。农五师总面积3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30公顷,总人口11万,下辖11个农牧团场。
三、地理环境
“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美誉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自治州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枢纽地段,312国道横贯全境,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贯道和国内西桥头堡一一阿拉山口口岸的兴起,使博尔塔拉成为连接中亚和欧洲各国及向西开放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前沿基地。
阿拉套山西端的厄尔格图尔格山海拔高度4569米,是全州最高点。东北部的艾比湖海拔仅189米,是全州最低处。地貌特征大致由南北两侧山地、中部博尔塔拉谷地和东部艾比湖盆地三大单元组成。
博尔塔拉河谷北侧为阿拉套山,其东端最高处海拔2000多米,向西渐次增至4000米。南侧东部为岗吉格山,自西向东,海拔自400多米升到2000多米;南侧西部为别珍套山,海拔由东端3000多米逐渐升高到西部的4000多米。艾比湖盆地东北部为麻依拉山,海拔在2000米左右;南侧为婆罗科努山及其支脉,海拔自精河黑山头的300米渐升至3500米以上。
博尔塔拉谷地由西向东扩展,海拔自西部的2300多米逐渐降到东部的400-600米左右,由山前洪积平原、坡积-洪积平原及冲积平原组成。该谷地由干草原经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带,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已开辟的农田是温泉县和博乐市的主要农区。
通过阿拉山口口岸的中哈输油管道已全线贯通,年输油能力可达1000万吨,二期工程完工后年输油量可达2000万吨。
萨帕乐牌细羊毛
博州是新疆细毛羊生产基地之一。细毛羊是博州畜牧业的主体特色产业,主要依托"萨帕乐"品牌闯市场。2006年末,博州细毛羊存栏25万余只,个体平均单产3.2公斤,平均净毛率54%以上,细度在66支以上的羊毛占细毛总量的60%以上,其中70支羊毛占细毛总量的15%以上。
民风民俗
博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
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从元朝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语把僧人尊称"喇嘛"(意为上人、师傅),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弹唱时使用一种叫"托布秀儿"的弹拨乐器,发音独特,声调悠扬。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最具特色。
地域文化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明显。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外,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古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蒙古族的服装华丽、美观,别具一格。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组成部分。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牧民多住宜于拆装搬迁的蒙古包,形成草原风情浓郁的独特居住景观。
蒙古族牧民的主食是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奶制品主要有酸奶、乳酪、奶干、奶皮子、酥油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茶,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蒙古葬礼较为简单,葬式以土葬为主。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过大年,也称过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历史沿革
"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汉语译为"青色的草原"。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博尔塔拉曾为塞种人的游牧地。博尔塔拉相继为月氏、匈奴、乌孙等的游牧地。
公元1124年,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葛逻禄遂隶西辽,并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藉中称作"不刺")。 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1587年,瓦剌人进入博尔塔拉游牧。1643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征服阿拉套山的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蒙古准噶尔部所辖。 1644,瓦刺部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史称厄鲁特四部或卫拉特四部。1671年之后,准噶尔贵族内部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内战持续不断。
1884年把西域改称新疆。
1763--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从张家口征调察哈尔蒙古族官兵2000名西迁戍边,其中1800名携眷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赛里木湖一带。察哈尔蒙古族移驻博尔塔拉后,轮换驻守21个卡伦(边境哨所)。蒙古族察哈尔八旗骁勇善战,英勇抵御外侮。
1771年,年轻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之众,在沙俄围追堵截下,只有七万多人回到博尔塔拉。其西路默门图一旗约四百户三千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牧,隶伊犁将军节制。1864年2月,沙俄侵入精河,逼迫驻牧精河的土尔扈特贝勒归附,但其誓不相从,率众奋勇迎敌。
1913年--1942年,博尔塔拉境内的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相继设立,隶属伊犁行政长公署管辖。1950年1月,解放军进驻精河、博乐两县。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那达慕草原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