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漠北旅蒙商走迹

一、漠北旅蒙商源起
漠北旅蒙商始于清康熙西征噶尔丹时。其时,在平定噶尔丹部叛乱战争中,大军云集,所有采运粮饷以及购办各种军需之事均需借助商人,所以曾组织了一部分商人,跟随清军征战,深入到漠北蒙古高原地区,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物资。同时,由理藩院另设一营,随军商人即在营中与牧民进行贸易。清军每营派一名官员,专门负责贸易之事。随军商人从蒙古各部各旗收购来的物品,也大多作为军需物资供给军队。征讨噶尔丹清军中的这种随军贸易,后来逐步扩大到清朝驻扎在蒙古地区的驻军中,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贩运马匹和供给其他军需物资、生活用品外,还和当地的蒙古王公贵族、广大牧民开展贸易。这些进行随军贸易的商人,被当时的清廷命名为“皇商”。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山西帮的“官商”,即“龙票商人”,也有一部分是“民商”。迨后军事逐渐平息,清军虽退回内地,而一些商人则仍留旧土,行商贸易,于是,在漠北的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等处遂成旅蒙商商贾云集的商业城镇。

  二、旅蒙商在漠北经商情况
  漠北商业繁盛的地方,主要在库伦、恰克图、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等五处。在各蒙旗经商者不在其内。这些旅蒙商籍贯主要为京晋两帮。京帮以饶汤、献县人数为最多;晋帮以汾阳、祁县、汶水、孝义人数为最多。两帮比较,晋帮占十分之七,京帮占十分之三。仅库伦一地的旅蒙商即约有一万余人。运来货物以砖茶、生烟、粗洋布、褡裢布、爱国布、绸缎等为大宗。运回货物为老羊皮、羊毛、羔皮、马皮、狼皮、狐皮、蘑菇、鹿茸、羚羊角等。

  旅蒙商在乌里雅苏台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四种,一为通事业;二为居间业;三为杂货业;四为谷蔬业。所谓通事业即指专为各旗王公、扎萨克采办物品,包括吃穿所需,均靠从事此业者。王公需用钱款,也由此业者先予以借垫,月息三分。一年之内,还本概不取息;一年之外,则须偿还息金。若遇三年,则利上加利。凡由从事此业者借出之款,每到偿还期,各旗王公均以牛羊马匹、骆驼等作价抵充。通事业者便将这些牲畜贩回归绥,以此获得厚利。经营此项业务的主要有大盛魁和天义德两家,均为山西人。而尤以大盛魁为最。由乌里雅苏台至归绥之间,大盛魁商号的牲畜成群,仅骆驼就数以万计,牛马羊则不计其数。成为漠北最大的旅蒙商号。居间业者是指各路贩商的屯转处。所有古城子及肃州一带的行粮贾客,均依赖居间业者给予介绍,然后按照买卖物价,酌抽佣金,与内地的行栈性质相同。杂货业者是指专事贩运各种杂货,即米、面、茶、烟、布匹等,并再将所获皮毛及其他零件贩往归绥等地。谷蔬业者即指在乌里雅苏台种地数十亩或百余亩不等,以所产谷蔬售销蒙人。谷食为主,菜蔬为辅,均有字号,为农商兼顾。

  科布多的旅蒙商在清末曾有一定规模,到辛亥年间,因战事频仍,一些商人或避趋他处,或转回漠南,当地商人已不足三百。所有货物均由乌里雅苏台分销,而一切饮食则售往新疆的古城子、哈密和甘肃的肃州等处。这些商人每年来科布多均有定时,秋贩瓜果,冬售肉食,并夹销米面等项。

  唐努乌梁海是漠北的精华之地,此地森林茂盛,兽畜繁多,所出皮毛均属佳品。如貂皮、狐皮、猞猁皮、灰鼠皮、兔皮、白狼皮等,每年产出甚多。矿产亦很丰富。此地多为山东绸商,到莫斯科等地贸易为业,获利甚巨。这些商人均出满洲里,经恰克图,走西伯利亚铁路。而返回满洲里、恰克图时,俄国收取关税甚苛,不论什么绸缎,每分得抽入境税十卢布,所以大多商人只得绕道库伦或乌里雅苏台。

  三、漠北的物产
  漠北地大物博,资源丰厚。旅蒙商经营物品几乎无所不包,主要有:

  羊毛,蒙人畜羊者占最多数,所产羊毛分为抓毛、奎毛、羔羊毛等。每年所出约一千余万斤。分东西两路,东路为车臣汗部属,西路指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科布多等地。东路产毛粗而短,仅能织粗呢、毛毡等;西路产毛细而长,配以适量澳洲羊毛,可织细呢。东路毛一般由张家口入口,西路毛多由归绥入口。

  山羊皮,漠北各部皆产山羊皮,每年产额约二百余万张,每张价值约一元二三角不等。南部所产其色青,极厚;西路产色淡;东北两部所产其色虽青却显暗色。

  羔子皮,漠北各部皆有,每年所出约二百余万张。以西部所产为佳,花样极好。东南北三部产量不多,毛粗花笨。猛子皮(山羊羔子皮)各部均有,亦以西路为多,每年所产约百万张以上。

  牛皮、马皮,漠北各处皆有,每年约产五六十万张。牛皮每张价值约四五元不等。

  骆驼绒,以西南两部最多,东北西部次之。每年所产约六百万斤。

  灰鼠皮,产地分东西两路,西路产地为唐努乌梁海乌梁公大亲王旗下达赖王旗、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东路产地为顶代、黄代、东西跌令计等处,仅跌令计每年所产约二百余万张。

  黄狐皮,也分东西两路,西路所产最多,色黄毛细,品位最高;东路所产色淡毛粗,品位稍次。

  沙狐皮,产地为东路的顶代、黄代、沙林庆等处;西路则为三音纳彦大亲王府各旗。东路货佳,西路次之。每年产量与黄狐皮相等。

  猞猁皮,该皮俄国产量最多,漠北产量较少,其产地东路有跌令计、顶黄代等处;西路有唐努乌梁海、科布多等地。东路所产质量最佳,但产量甚少,西路产量较多,却质量稍次。每年可产数千张。

  白狼皮,其产地与沙狐皮同,惟西路所产毛细,东路所产毛粗,其产量也与沙狐皮相同。

  貂皮,以唐努乌梁海为最多,货稍次,东路的跌令计、合纳尔所产较佳,但产量极少。

  旱獭皮,东西两路所产量高,北部次之。

  马鬃,各部皆有,每张马皮可收马鬓半斤。

  鹿茸,东路的顶黄代、跌令计、沙林庆等地所产较佳,西王府、车臣汗、三音纳彦等处所产次之,而尤以唐努乌梁海所产量最富。

  蘑菇,南部的贝土,西部的三音纳彦等处皆产,每年约产四五十万斤。

  黄芪,各部皆有,惟北部车臣汗所产最佳,产量也多。

  上述各类物品,每年由旅蒙商经归绥及张家口两处入口。经归绥入口的数目虽多,因无可靠调查,很难知其准确数据,但从张家口税务监督署的报告,可看出每年经张家口入口的各类物资。

漠北所产各种毛类皮张,均无买卖集合地点,也无一定行市,全由商人用以货易货的方法,载货到各盟旗地方收买,然后集中在乌里雅苏台和库伦两地,再行运至口内。

四、张家口至库伦的商业交通
清初康熙平定蒙古、新疆、西藏等地时,首要之举是开辟道理,发展交通。自京城起,开通前往上述地区的驿路,并且在沿途设置军台、驿站、卡伦、哨所,构成布满西北的交通网络。康熙三十一年,根据对噶尔丹战役的需要,从北京到蒙古的5路驿站(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安设完毕。这是中央政府最先开通内蒙古地区的5条主干道,可以通过内蒙古6盟49旗,又是喀尔喀、厄鲁特蒙古各部进京的必由之路。平定噶尔丹战役开始后,清政府又开通了漠北古北路军台及卡伦站道。漠北古北路军台主要包括北京到库伦和北京到科布多。这些道路是以库伦南路和阿尔泰军台为主干道,从北京出发,经过张家口以北的察哈尔、内蒙古乌兰察布,在漠北古赛尔乌苏分道,到达喀尔喀蒙古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库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此后,这一道路便成为旅蒙商的商贸交通。

张家口至库伦的商路为:
由张家口起程,经察审托罗海、坡罗台托、波罗巴尔嘎孙、察哈巴尔嘎孙、楚马呼图哈、巴甸、珊铁、戈尔奔图尔嘎、乌亦尔哈都塔、慕克尔门硕列井、察罕鄂博、匝梅音乌苏、库库得列苏奎通进、阿对克井、盏达、乌兰呼图克井、塔尔子井、鄂科克井、欲蒙鄂尔各些、乘尔什硕伦井、哈沙图、沙尔石尔井。

上述各地均在直隶北边外察哈尔境内。之后,进入东西盟境内的苏治井、阿善呼都克、法音井、阿明乌苏井、合不尔井、霍求井、沙洛呼图井、札明呼都克、札明叶列斯特井、明安(滂江)、萨木铺力克果勒、霍里太庙、博罗里治、察罕呼图克。

然后,经土谢图汗部的伊林达巴斯、碧留克、呼图尔、舍林图古里克、阿曼乌苏、夷格尔海拉苏台、阿尔善治井、海拉斯井、嘎顺井、额尔德鄂捋井、乌得、乌得特勒山口、活波尔井、察罕图古里井、当金切列山口、塔赖青硕列山、塔赖青呼都克、穆市伦井、乌朗、石伦山口、韩音、察嘎特呼都克、三番呼勒井、推尔格推克井、呼呼登呼都克、云斜布呼都克、乌苏呼都克、霍皮扎尔井、伊林伊亨呼都井、乌叶珊达井、察罕井、布危音朝鲁、租哈、嘎顺井、沙剌沙尔图、哈洼尔海、瑞比图、鄂博贝伦山口,进入车臣汗部的博罗呼济尔、巴彦呼都克、博穆博图、穆克图、哈勒咱山口、吉尔特根台、车拉台布尔台、吉尔嘎兰图,再经套鲁台山谷地方、扎克扎呼图克、布鲁尔杭爱山、那赖哈、图拉河,即抵买卖城(东营子)、库伦。

此条商路又称硕达尔军大道,沿途水草便利,商旅络绎不绝。漠北来京者,亦多行此道。凡有笨重货物通常利用牛马骆驼为运输工具,所以赴库伦贸易的旅蒙商均结队而行,或车或驼,满载货物,每驼载两包约四百斤,价值四千余元。一般夏秋时,需三四十日抵达库伦;若遇隆冬,大雪塞途,则需七八十日才能抵达库伦。

  五、库伦的商会组织
  旅蒙商在库伦经商始于清康熙年间。最初仅十二家,均为晋商。无商会组织。初由十二家各推举一商董,故称十二甲首,在东营子建屋设号。随着商业的繁盛,逐渐扩展到西库伦,再及各外路。至清咸丰年间,京帮商号始来库伦,商务遂日渐发达。此后,京晋两帮商人来库伦者日益增加,清廷驻库伦办事大臣便令各商组织商会。但京晋两帮因意见分歧,相持不下,经各方调停,库伦商会始告成立。商会分东西两事务所。东事务所设在买卖城,以正会长司其事,西帮商人属之;西事务所设在西库伦,以副会长司其事,京帮商人属之。各办各事,两不相谋。两事务所之各项经费由各事务所的会员及入会各商担任。所以在库伦仅有商会之名。而商会应办的各项事项及一切设备,均付缺如。

  六、库伦的税务及金融状况
  旅蒙商运货至漠北,沿途概不征税,只有抵达库伦后,须缴纳所设的各项货捐。按照当地买卖估价征收,每一百两抽银五两。运往外路的货物,也需在库伦拆验完税,再行包装后运至落货地点,验明单货相符,不再完税。

  从前旅蒙商习惯以砖茶、生烟、哈达等品为市面交易的媒介,而辅之以生银。到清光绪年间,中俄互市,俄币输入,蒙汉人便大量使用,使得俄币充斥,几乎左右市面,维持俄币市价高至八九钱之间,致使漠北财政半入俄人掌握。清廷有鉴于此,在库伦东营子设立大清银行,以图补救。

  七、库伦商务状况
  库伦的商务可分为两个区,即东营子和西库伦。两处相隔十余里,其营业性质也不相同。东营子为大宗批发,西库伦为门市零售。东营子均为西帮,则以茶庄为多,运来货物也以砖茶、生烟、绸缎、布匹为大宗,其余日用饮食之物及蒙古人宗教、社会需用物品,不分贵贱,凡有可用之物,几乎网罗殆尽,甚至舶来的纸烟、牙粉、胰皂、手巾等,亦为出口货物的附属品。

  运销漠北的茶叶以华茶为最多,红茶次之,绿茶则无。

  年售数目如下:

  红梅茶,此茶上等年销一千六百箱,中等七千箱,下等八千箱。一箱重量为十一两。

  末砖茶,此茶装箱分为八十片装和七十片装两种,前者年销售一千五百箱,后者年销售四千箱。

  斤砖茶,与末砖茶同类,箱装为六十四片,年销售一千八百箱。

  谨改泽装红茶,每箱装九十分,年销售二千八百箱。

  谨改华箱二五红茶,每箱八十分,年销售一千箱。

  译楼岗砖茶,每箱分为四十五片、三十九片、三十六片、二十七片、二十四片装五种。四十五片箱装年销售一千六百箱,三十九片箱装年销售一万四千箱,三十六片箱装年销售一万箱,二十七片箱装年销售二万箱,二十四片箱装年销售七千箱。

  咸宁砖茶,有三十六片装箱和二十七片装箱两种,三十六片装箱年销售一千六百箱,二十七片装箱年销售一万五千箱。

  洋楼司砖茶,分为三十六片装箱和二十片装箱两种,三十六片装箱年销售一千二百箱,二十片装箱年销售八千箱。

  宗家市砖茶,分为三十六片装箱和二十片装箱两种,三十六片装箱年销售二千箱,二十片装箱年销售一万四千箱。

  沙坪砖茶,分为三十六片装箱和二十七片装箱两种,三十六片装箱年销售一千四百箱,二十七片装箱年销售一千箱。

  上述十种,前者五种称为细茶,专售俄国,后五者称为粗茶,均销蒙人。茶之外,销售较多的有山西产的曲沃、生烟,每年在一万四千篓左右,每篓装一百八十包,每包重一分,专售蒙人,另有布匹,以爱国布为多,洋布次之。爱国布尤以斜纹为畅销,每年销售约五万匹。

  旅蒙商从漠北进口的货物,以牲畜皮毛为大宗,但均非产自库伦,而是库伦各商家均在外路设有分号,用以货易货的方法,收买各种皮毛载运到库伦,再行输送到张家口或归绥售卖。其每年进口张家口的数目如前表所列。

  库伦旅蒙商铺规极严,学徒十至十二岁由其父母带到库伦,在学习期间概无工资,四五年出师后,始行给予。虽经出师,但仍为劳工,掌柜可随意使唤。历年稍久,则以店员待遇,有分红利的资格。其红利单位为二厘,即买卖总数的千分之一。凡有分红利一厘至五厘资格者,每隔三年可归省一次。分红利五厘以上者,二年归省一次,分红利一分者,可常居故乡,或有要事轮流来库伦。归省路费则由店中支给。取得这种资格者必为可分红利的店员。随时往来库伦的店员可在北京或山西本省执行商务,不必常驻库伦。

  清季在库伦的西帮旅蒙商,其开始营业资本均不超过三千两以上者,至民国初年已集资累万。大的商号有兴隆魁、又合全、双舜全、林盛元、锦泉涌、锦泰亨、裕源、永裕盛、合长盛、蔚万利等十家。京庄后起,势力较逊,其大者有通和福、来人和、厚隆和、玉永盛、德永盛、合隆兴、和协和、公同和、义隆茂等十家,几乎与西庄抗衡。

  据民国十二年统计,当时在西库伦的旅蒙商商号有699家,其中,经营杂货的279家,洋行7家,面庄2家,面铺20家,面包2家,饽饽11家,木厂76家,木铺11家,靴铺17家,坐客20家,斜皮2家,皮房34家,皮条10家,鞍铺20家,油房6家,药铺16家,玉器2家,银匠3家,银楼39家,铜楼10家,铁匠4家,汇票6家,画铺15家,蜡铺2家,罗铺2家,醋铺5家,饭馆19家,成衣25家,肉铺18家,客栈8家,剃头6家,染房1家,澡堂2家,洗衣1家。

  以上各商号,京帮占多数,西帮甚少。因西库伦汉蒙杂居,人烟繁盛,易于门市零售。上述商号初时资本均甚微弱,五万以上者仅十余家;万元以上者有三十余家;万元以下千元以上者则甚多。大抵从前有资产五万两以上者,至民国初年已发展到资产三五十万两上下。

  西帮大商号均在东营子方面,共有333家。且多为大宗批发,所运货物以茶烟酒为主。以前资本均甚微薄,至民国初年已拥资累万。西帮各商号多半于天津、河南、北京、张家口等处设有分号。如公合全、庆和达两家,总行在张家口,分行则在北京、上海、恰克图及莫斯科、乌金斯克、赤塔、伊尔库茨克等地。又如璧光发一家,本行在恰克图,分行则在库伦、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乌金斯克、莫斯科等处。

  京帮自运货物,以布匹、绸缎、洋货为大宗,其余则向西帮商号盘运,分批零售。其分号仅在蒙属各盟旗地方。

  旅蒙商在漠北经商最大缺点即互相掣肘,在库伦各商家彼此均无联络,买卖货物,也无一定行市,各家货价的高下,均不相同,不论何种货物,一旦缺乏,则价格陡涨,甚至高于平常十倍左右。而且贪心太重,一见有利可图,不问其为国货、洋货,均转输代售。

  八、恰克图商务状况
  雍正五年根据中俄两国签订的《恰克图界约》,确定中俄两国商人在恰克图进行边境贸易。此后,恰克图贸易进入鼎盛时期。这一市场的开辟,对漠北牧区市场来说,不仅开辟了一个贸易窗口,而且起到了调节、活跃漠北市场的作用,促进了漠北牧区市场的发展。

  库伦至恰克图的商业交通为:出库伦,经依库、布尔格乐、博罗诺尔、呼齐、他沙尔、伯特格、勒莫格特依、库勒特那尔苏、噶萨那、努克图、库格诺尔,抵恰克图。

  嘉庆年间,恰克图有商铺六十余家。且多为晋商,18世纪末,该城商铺已达一百余家,其中较大的商家有三十七家。到民国初年才有京帮在此经营,但为数甚少。所以其商会组织全由山西人把持。在恰克图设有商业学校一所,召集各商家青年子弟入学肆业,以灌输商业知识,启发其爱国思想为宗旨。

  恰克图的商务与库伦完全不同。库伦居漠北中心,交易十分频繁,对蒙人的交易占十之七八,对俄贸易仅占十之二三。恰克图是中俄接壤地区,彼此贸易以俄人为多,蒙人为少数,所以对蒙贸易仅占十之二三,对俄贸易则占十之七八。

  据民国七年及民国八年上半年统计,在恰克图行销的各种货物如下表:

   据民国五年调查,在恰克图经商的旅蒙商只有80余家,而到民国十二年已发展到185家,其中杂货行94家,蒙货行17家,茶货行5家,杂货庄1家,蒙货庄1家,茶货庄5家,汇兑庄3家,绸缎庄4家,面醋行1家,参茸庄1家,丝水庄1家,面行2家,药材行1家,客栈1家,陈醋蜡行1家,木铺6家,皮房6家,银炉2家,靴铺7家,长靴铺1家,点心铺2家,鞍子铺2家,肉铺3家,饭馆4家,澡堂1家,磨房2家,胶房1家,画铺4家,铁炉2家,果铺1家,理发2家,豆腐房1家,成衣铺10家。

  在恰克图每年产灰鼠皮万余张,每张值银二钱四五分;鹿茸年产30余付,八叉或六叉者,计重五六斤,每斤价银十五六两;黄狐皮年产百余张,每张值银四两;蘑菇年产万余斤,每斤价四五钱。

  旅蒙商在漠北前后经营200余年,直至蒙古独立始逐渐退出漠北。

综上所述,我们可看出旅蒙商在漠北地区的商务活动,经200余年的发展,不仅已有相对严密的商会组织,并且在漠北各地已成相当规模,其所经营的物品涵盖了漠北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民国年间张家口税务监督署的报告可知,仅由漠北经张家口运往内地的羊毛、山羊皮、牛皮、马皮为漠北年产一半以上;羔子皮、驼绒、灰鼠皮为漠北年产的近一半。虽然他们利用草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段,对牧民进行高利盘剥,并利用冬春牲畜瘦弱,牧区青黄不接,向牧民高价赊销生活必需品,以低价预购牛羊和畜产品,以购小还大、购大带小等放账计息手段,牟取高额利润,造成对漠北资源的超额掠夺,使得漠北资金的大量外流,严重制约了漠北畜牧业经济的正常发展,但不可否认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以单一粗放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漠北社会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原内地出产的粮食、布帛、烟茶和手工业产品等无疑是其十分迫切需要的。旅蒙商送上门来的与内地互通有无的交换贸易,有利于促进畜牧业自然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发展,对沟通漠北与内地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往来,带动当地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饮食服务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