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

乌兰夫与保护牧场政策

乌兰夫为我们制定和实施的“保护牧场”政策,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万代的千秋大计,是留给内蒙古极其珍贵的物质财富。

1952年11月,乌兰夫在中共政务院159次政务会议上作《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三年来的工作报告》,提出:内蒙古草原实施“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早在1947年5月1日起施行、由乌兰夫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施政纲领》,也提出过“保护牧场”的要求。乌兰夫对于实施“保护牧场”的政策,是坚定明确的。

内蒙古草原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保护牧场,就是维护草原的生态环境,积极稳步地发展牧业生产,尊重草原上数百万蒙古族人民的切身利益;而垦殖草原,则是破坏生态环境,把从事牧业生产的蒙古族牧民群众驱赶出家园,使他们流落异乡,遭受苦难。这是一道极其鲜明的分水岭,是从古至今、颠扑不破的道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历史上,内蒙古的许多地方是林木茂盛、水草丰美、风景宜人的草原。“四大沙漠”出现于什么时候,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考证;而“五大沙地”①则是没有的。公元413年,匈奴大夏王赫连勃勃巡游到鄂尔多斯高原的纳林河(当时称黑水)、无定河(当时称朔方水),赞美这里的风光说:“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②。北宋诗人欧阳修奉使契丹,路经赤峰地区,作有“深山闻鹿鸣,林里有生风”的诗句。据《职方图考》和《中堂纪事》载:十三世纪,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生长着大面积松林,“山多林木,水鱼虾”。

内蒙古草原遭到破坏,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清代初,清朝政府有“口内居住旗民人等,不准出边在蒙古地方垦殖,违者照私人开垦牧场例治罪”的规定。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代表与美、日、英、奥、法、意、俄、西、荷、比、德十一国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多万两。清朝政府为搜刮钱财,同年11月26日任命兵部左侍郎贻谷为“钦命督办蒙旗垦务大臣”,来内蒙古地区进行历史上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草原垦殖。清朝政府夺占草原广大蒙古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牧场,直接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迫使牧民群众离开家园,流离失所。贻谷在《蒙垦陈诉供状》中承认:“不垦牧地,则无可垦矣”,“不垦蒙地则已,垦则蒙人必有怨者。”

此后,北洋军阀袁世凯、东北军阀张作霖、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等,都在内蒙古草原上大规模放垦。

有压迫就有反抗,蒙古族人民反抗垦殖的正义斗争风起云涌,同我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融汇在一起。其中,伊克昭盟以席尼喇嘛为首的“独贵龙”运动,科尔沁草原嘎达梅林领导的牧民抗垦起义运动,都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反垦荒、图生存的愿望,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1943年,国民党伊盟警备总司令陈长捷大兴军垦,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大批被驱赶出家园,背井离乡地流离失所。鄂尔多斯蒙古民歌有一段悲凄的字句,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情景:
绿色的草原啊,
被犁铧头尖尖把胸膛挑破;
背枪的人过来了,
踏着牧民的血泪把种子撒播;
他们不是种粮食,
是在播种饥饿………

由于陈长捷的倒行逆施,爆发了震惊世人的“伊克昭盟事变”⑧。毛在《论联合政府》中说:国民党反动派“对于各少数民族,完全继承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政策,压迫剥削,无所不至,一九四三年对于伊克昭盟蒙族人民的屠杀事件,………就是明证。这是大汉族主义错误的民族思想和错误的民族政策”。

乌兰夫制定、实施保护牧场的政策,不仅以史为鉴,而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内蒙古草原的土质不适宜耕种,如果在草原上搞种植业,极易造成土地的沙化,而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内蒙古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也存在着脆弱的生态劣势。内蒙古横亘祖国的北部边疆,处于西伯利亚冷空气侵入的要冲,冬季漫长、严寒,无霜期短;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贫瘠土壤多,土层薄,土壤多为砂质壤土和砂土,抗风蚀能力弱,土壤缺乏水分,养分含量低,水资源贫乏;天然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冬春雨水少、风沙大。全自治区的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其中: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年降水量为37毫米,仅为东部鄂伦春自治旗年降水量486毫米的1/13。内蒙古的生态条件脆弱,存在着发生土地荒漠化的潜在因素。如果把内蒙古草原的沙土地辟为农田,破坏沙质草地的天然植被,肥土在风力作用下被吹失,沙物质移位,土地被沙土所覆盖,沙质土地就会逐渐变为沙丘,造成草原荒漠化。

1960年,中央农垦部的一支机耕队伍,盲目地搬套中原农村地区的经验,把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视为“荒地”,在大兴安岭以北牧区开垦十多万公顷草原,其中:不适宜种植的沙地2万多公顷,牧场和打草场9万多公顷,引发了牧场纠纷,直接侵犯了当地蒙古族牧民群众的利益。当时的中央农垦部长王震,曾经来海拉尔处理问题。以乌兰大为第一书记的内蒙古党委,提出了《关于调整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以北牧业区农牧关系的报告》。中共中央于1963年8月批复同意,将已垦殖的十多万公顷土地,除少量留作饲料地外,大部分封闭,妥善解决了在牧区错误地进行垦殖的问题。中共中央在同年还批转了《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草案)》,指出: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不要把草场看作荒地”。中共中央在上述两个文件中,纠正了垦殖草原的错误做法,批驳了那种把草原视作“荒地”的荒谬认识,从而明确地支持了乌兰夫制定和施行的保护牧场政策。

乌兰夫在实施保护牧场政策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旧的习惯势力的重重阻碍。长期以来,一些人既不考察内蒙古草原历经沧桑的发展史,也不实地观察草原生态的敏感性和环境的脆弱性,而是顽固地鼓吹“草原垦殖”的歪理邪说。他们胡说:从狩猎到养畜,是生产手段的一大进步;草原上从养畜到农业种植,是生产手段“进化”的必然趋势。他们的目的是:消灭草原,妄图彻底取消畜牧业生产。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当时苏联赫鲁晓夫在西伯利亚大面积垦荒所取得的“成就”。事实证明:垦殖草原,是一条草地资源退化、沙化,草原生态恶化、荒漠化的危险之路。原苏联的赫鲁晓夫在西伯利亚大面积放垦,造成土地大范围荒漠化,后果极其严重。

然而,一些人不愿意看到内蒙古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华北局书记李雪峰趁乌兰夫出访东欧之机,于1964年冬来到内蒙古。李雪峰歪曲内蒙古是“一潭死水”,攻击内蒙古党政领导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行尸走肉”,并公然咒骂蒙古族人民,胡说“蒙”,就是“糊涂的意思”⑤。他还指派一些人去科尔沁草原进行所谓的“调查”,荒谬地提出什么在科尔沁草原大面积垦殖的“意见”。李雪峰等人垦殖草原的错误论调,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实施保护牧场政策的恶意挑衅,是对中共中央关于保护牧场方针的肆意攻击,是对广大牧区蒙古族人民合法权益的故意侵犯,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蓄意破坏。乌兰夫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科尔沁草原放牧着百万头(只)牲畜,如果在这里垦殖,那么多牲畜安置到什么地方?乌兰夫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李雪峰等人关于垦殖草原的错误论调,坚定地维护了由中共中央批准、草原人民坚决拥护、经实践检验完全正确的保护牧场政策。

“文革”开始后,乌兰夫坚持的保护牧场政策,被当做“黑线”、“流毒”揭批,垦殖草原的错误做法则肆无忌惮地疯狂进行。仅数万知青在锡林郭勒草原种地,破坏草原植被,使相当多的耕地成为亩产不足百斤的低产田,60多万亩耕地弃耕。

“文革”中,内蒙古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已固定的沙丘活化,一些村庄被沙漠吞没,成为不毛之地。群众痛心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据测算,开垦一亩牧场,会引起三亩草地退化。伊克昭盟在全国解放后开垦草地600万亩,造成沙化面积1800万亩。草原风蚀荒漠化的危害,是沙进人退。伊盟鄂托克旗2203间房屋、3312间棚圈和1438眼水井被流沙埋压,698户农牧民不得不离开他们世世代代久居的家园。

飓风使沙漠掩埋铁路,乌达至吉兰泰的火车多次脱轨;从乌海至托克托县的黄河干流段,每年风力输沙达三亿多吨,使黄河航运受到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大面积退化,成为贫瘠土地、低劣或有毒的草场,鼠害、虫害频频发生,草原的生产力下降,家畜品种退化,商品率低,死亡率高。

1970年,内蒙古仍然盲目地继续搞草原垦殖,并提出什么牧区“社队粮食自给”、“牧民不吃亏心粮”等错误口号。

1970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北方农业会议”,内蒙古革委会一负责人汇报:内蒙古牧区正在垦殖,并提“牧民不吃亏心粮”口号时,主持会议的周恩来立刻插话严肃地批评说:
“内蒙古怎么能提‘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呢?牧区发展畜牧业就是对国家的贡献。”⑥

周的明确指示,当时起到了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作用,打击了在内蒙古滥肆垦殖草原的歪风,而保护了牧场,强有力地支持了乌兰夫实施的保护牧场政策。为贯彻周总理的重要指示,内蒙古党委于1971年10月18日颁发了《关于当前农村牧区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于1985年颁布施行,第十条规定:“严格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破坏。”至此,乌兰夫制定和实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周恩来赞同和支持的保护牧场政策,就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获得了肯定。

然而有法不依、继续垦殖草原的问题仍然存在。1995年7月,全国政协调查组在呼伦贝尔盟发现,近几年垦殖草原的问题仍较严重。据估算,共开垦草原20多万公顷。

继续垦殖草原造成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是严重的。1885年,内蒙古商都县是纯草原地区,既无农田,也无沙漠化土地。从1915年开始大规模垦殖,在20世纪40年代末,沙漠化面积为8万亩,占当时耕地面积5.4%;80年代末,沙漠化土地为100万亩,占此时耕地面积的32.4%⑦。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乌拉盖开发区,一直以开垦种植为主,不仅难见经济效益,而且造成草原生态的严重破坏。⑧

1992、1993年,发生了一起破坏阿拉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恶性违法事件。我国宪法第九条明文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据《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北京青年报》载:某省在额济纳河⑨上游截流,致使额济纳河断流,造成有322平方公里水面的居延海干涸,逐渐变为沙漠,阿拉善盟举世闻名的胡杨林成片枯死;1995年,沿额济纳河水道的1548眼水井,有1018眼干枯。当地的大量蒙古族牧民被逼举家搬徙,沦为“生态难民”。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由于阿拉善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极端恶化,阿拉善盟境内的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更加逞凶肆虐,于是,阿拉善地区成为我国华北蔓延沙尘暴的源头。沙尘暴又称“黑风暴”,作用于大风天气,与土地的荒漠化密切相关。专家称:土地荒漠化是地球的“癌变”。

2000年1月1日,北京遭到了沙尘暴的袭击,是近些年遭受的最严重的沙尘暴。北京市天空阴沉,大风劲吹,沙尘滚滚,混沌一片,这一罕见的黑色风暴震动了北京。据气象部门统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5次沙尘暴,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仅2000年一年就有15次之多,几乎大半个中国都处于沙尘暴的威胁之下⑩。媒体报道,朝鲜、日本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也受到了中国沙尘暴的影响。距北京70公里北方的一个县,近几年发生一种怪现象,一座又一座大沙丘突然出现在眼前,它是从空中降下来的数十万吨黄沙,人称“飞行的沙漠”。在居民住房的近旁,沙丘同房屋一般高。

据测算,近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

沙尘暴的肆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沙尘暴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荒漠化,它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是人为活动因素导致的。为了消除沙尘暴的根源,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工程已经启动。此时此刻,草原人民更加怀念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无比敬佩他实施保护牧场政策的远见卓识和革命风范。
注释:
①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库布齐四大沙漠,毛乌素、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呼伦贝尔五大沙地。
②《太平御览》卷五五五,中华书局版。
③陈长捷以解决军粮为名,强行开垦草原,引起伊盟七旗的一致反抗。陈长捷派兵镇压,伊盟盟长沙王府的保安队在沙漠地带与国民党军队周旋。国民党军队侵入沙王府,逢入便杀,大肆抢掠,掘地挖窖,洗劫一空,并且把附近召庙的财物、神像,牧民的牛羊、马匹都掳掠而去。保安队护沙王进入陕北解放区,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蒋介石被迫停止放垦草原,并撤销了陈长捷的职务。
④《内蒙古自治区志·畜牧志》506页。
⑤塔拉:《平凡的一生》36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⑥《内蒙古地方志》1996年第2期第32页。
⑦《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第二卷第100、101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⑧《解放日报》2004年12月20日载。
⑨额济纳河为祁连山消雪、消冰和雨季洪水下泄的季节性河流。它流经某省称黑河,自南向北流入额济纳旗,称额济纳河。河宽平均150米,额济纳旗境内流程250公里,最后注入居延海天然湖泊。
⑩中国古代也发生过沙尘暴,但较罕见,《汉书》卷10《成帝纪》载: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黄雾四塞”。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