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的蒙古族云南的蒙古族是公元1253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下级士兵后裔。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万余人,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
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现以农耕为主。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有团结互助的风尚,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众人围成一圈,一边舞蹈,一边击掌高歌。近几年与内蒙古的亲戚来往增多,开始举办“那达慕”盛会,吸引四方之客前往参加。
四川省的蒙古族
四川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盐源、木里两县。四川现约有两万七千余人。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世居的俞姓,分布在姜坡、高枧、川兴、河西及城区一带,现逾千人。据《西昌市志》记载,境内蒙古族主要是明初来建昌(今西昌)征战留守的蒙古族官兵的后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
新疆的蒙古族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个支系,是蒙古族的组成部分。根据文字记载,其先祖可追溯到十二世纪以前的“斡亦剌惕”。“斡亦剌惕”蒙语为“近亲、亲近的人、邻居、同盟者”之意,另一种解释为“森林中的百姓”,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新疆蒙古族.明朝末年,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其中漠西蒙古就是新疆蒙古族.提新疆蒙古族,就不能不提赫赫有名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和清朝对抗一百五十余年之久.准噶尔蒙古族现在在新疆叫厄鲁特,主要居住在伊犁.清朝灭准噶尔汗国后,察哈尔蒙古族从内蒙古迁到新疆,察哈尔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乾隆年间,土尔扈特蒙古族和和硕特蒙古族从俄罗斯迁回,土尔扈特蒙古族和和硕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目前,新疆有巴音郭楞和博尔塔拉两个蒙古自治州,有一个和布克塞尔蒙古族自治县,在伊犁还有许多蒙古族乡。
西藏自治区的蒙古族
西藏的蒙古族—达木蒙古.蒙藏联盟掌权的噶丹颇章政权建立后,逐步消除各地僧俗割据势力的反抗。1681 年固始汗的曾孙噶丹策旺率当雄二千五百人的队伍,平定了拉达克五森格朗吉的反叛,安定边界,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西藏社会局势发生了变化,常年驻扎在当雄的蒙古骑兵逐渐失去用武之地,但是蒙古部落首领仍常备不懈,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战争,驻扎在当雄的蒙古军队一方面在当雄草原上牧养军马,另一方面进行军事训练,并规定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公历8月份)在当雄草原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骑兵检阅式。最初蒙古骑兵检阅式的内容和形式已无法细考,但是检阅式的主要内容之一的赛马活动一直沿袭下来。
藏语中,“达木”作为动词可以理解为挑选,作为名词可以理解为沼泽地,这里指地名,即指当雄;“吉仁”是为公众诵经的意思。“达木吉仁”就是为当雄公众诵经的意思。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诵经以求消灾祈福;
2.征收一年的牧业生产税;
3.举行阅兵式活动;在阅兵式上由官员念兵册,清核人数、兵器、马匹数量并进行赛马等活动。
4.开展农牧物资交流会。在西藏众多
传统节日中,“达木吉仁”即当雄赛马节最具民族和地区特色。每年藏历七月初起,来自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成千上万的群众,企业人士、文艺团体都纷纷前往当雄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赛马节。大家提前数日带上行李和足够的食品,来到当雄贡堆唐草原上搭起帐篷及灶台,安起临时的家。短短几天时间里,搭建起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帐篷,星罗棋布地盖满了贡堆唐草原。炊烟从帐篷顶上袅袅飘向蓝天,美味佳肴的香味从帐篷内散发出来,人们品尝着牧区特产奶渣、酸奶及手抓羊肉等食品,体验牧区的生活。说是赛马节,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饮食文化节。
赛马节的重头戏当然是赛马活动。赛马项目包括长跑赛、小跑赛(又称碎步跑)和马上竞技赛。
长跑赛:参加长跑赛的骑士均为少年,他们从小在马背上成长,炼就了一身善骑的本领。他们身穿鲜艳的服装(不穿藏袍),参赛的马不备鞍具,一是可以减轻马的负重,二是一旦骑手被摔下来不会被马拖走,避免重大伤亡。由十几岁的少年充当骑士仍为减轻马的负重,使参赛的马能够保持充足的体力跑完全程,并争取拿到好名次。
小跑赛:参加小跑赛(也称碎步跑)的马和参加长跑赛的马装扮有很大的区别。参加小跑赛的马装扮十分讲究。首先,马的全身用特制细齿铁刷梳理干净,再用五颜六色的绸布彩条把马鬃梳成许多的细辫子,并用同样的彩条将马的尾巴打成各种形状漂亮的结,看起来马匹显得格外精神抖擞。马垫、马鞍、嚼子等马具也十分讲究,经济条件好的主人在马具的购置上舍得花钱,在赛马会上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参加小跑赛的骑士多为身着节日盛装的中年人,他们有丰富的赛马经验,既不让马狂奔乱跑,又要保持领先的速度。骑士勒紧缰绳,身体尽力后仰,马和骑士在跑动当中要求有优美的姿势,还要避免大的颠簸,小跑赛最讲究的是平稳,稳中求快,最后由裁判员给予打分。
马上竞技比赛:包括马上射击、马上射箭、马上拾哈达以及各种骑术表演。听一些当地老人讲,今天的马上拾哈达根本算不上什么高超的技艺,过去表演者的肘关节要擦着地面跑,也就是说骑马人的身体倾斜度比现在表演者难度大得多。除了上述项目之外,还举行抱举石头比赛。在数万名观众当中腾出一块地方,中央放上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各地选出的壮汉陆续出场,将石头抱举起并掠过肩膀抛到身后,有力气的甚至将石头扛在肩上绕场一圈。观众也可自告奋勇参加比赛,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可大显身手。
随着时光流逝,当年的蒙古骑兵,最终与当地的藏族牧民融为一体,变成了今天藏北牧民的先辈,并被称之为“霍尔”。“霍尔”早期泛指北方民族,在藏区对当雄以北的所有牧民包括蒙古族统称为“霍尔”。而今能够证明当年蒙古骑兵曾经生活在当雄一带的,除了赛马节的存在以外就是当雄一带一些老人们仍在使用着的少量蒙语,比如,过年的时候互相拜年时说:“阿玛司,桑贝那”(藏语为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当雄北部西藏第一大湖——纳木错,蒙语称作“腾格里诺尔”,是天湖的意思;由于蒙古人特别崇拜天,他们往往说“向蓝天发誓”,表示庄严的发誓,这些词汇至今仍在沿用。
青海省的蒙古族
青海蒙古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的海西都兰、乌兰县、德令哈、格尔木市、大柴旦镇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较为发达的一个民族。青海的蒙古族原来居住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13世纪初,即公元1206年前后,雄极一时的蒙古王成吉思汗统兵西进,葬占据了青海胡周围及柴达木东部等广大地区,并在此留兵屯牧。蒙古族每年七八月间,都要选择依山傍水、平坦开阔、水草丰美的草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是那达慕盛会的主要活动。
甘肃省的蒙古族
甘肃的蒙古族主要分布于酒泉地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兰州市、武威地区和张掖地区,甘肃陇东南地区也有零星蒙古族人散居。
酒泉地区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我省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蒙古族人口占全省蒙古族总人口的61.6%。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于1950年7月29日,蒙古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0.3%。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西侧,由祁连山西缘的南山地区和马鬃山所在的北山地区两部分组成,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具有高寒的半干旱气候,草原分布广阔,为蒙古族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提供有有利条件。
蒙古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及汉族文化之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深受萨满族和黄教的影响,其文化为藏文化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初,成吉思汗在征服了花刺子模后的返回途中,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进行了射箭比赛。后来,射箭、骑马和摔跤三技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传统“那达慕”的固定形式。伴随着虔诚的祝颂词,膀圆腰宽的青壮年先进行激烈的三艺角逐,然后又有田径赛、球类赛、文艺演出、物资交流、展览、表彰等内容。“那达慕”已成为蒙古族牧民盛大的综合性集会。
吉林省的蒙古族
吉林蒙古族:蒙古族与中国古代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等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为唐代“室韦”的一支。居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公元8世纪中叶后迁居鄂嫩河、克鲁伦河、上拉河上游肯特山游牧为生。公元13世纪初,驻牧于松花江、嫩江两岸的郭尔罗斯等部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的世袭领地。明洪熙元年(1425年)哈布图哈萨尔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从呼伦贝尔沿洮儿河、绰尔河向东转移,游牧松花江、嫩江流域,兼并兀良哈三部之地,号称科尔沁,占郭尔罗斯、扎赉特等部。今吉林省大安县原奈属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安县为科尔沁右翼前旗,通榆县南部属科尔沁左翼中旗,通榆县北部属科尔沁右翼中旗。至哈布图哈萨尔16世孙乌巴什时,奈属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分为前后两旗,长春、农安、德惠、乾安等地时为郭尔罗斯前旗的牧区。这是当今吉林省蒙古族的主体。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驻防吉林乌拉的蒙古八旗和伯都讷蒙古族佐领的后裔,也是吉林蒙古族的重要来源。同时,在清末民国初年,随着放垦蒙荒,内蒙、辽宁等地的许多蒙古族人移居吉林省境内。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蒙古族93038人,占全省人口的0.41%。吉林省蒙古族主要是清代郭尔罗斯部和科尔沁部的原居民,主要生息于西部草原和松嫩平原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通榆、镇赉、洮安、白城、双辽等市县,其它地方亦有零星分布。2000年,吉林省有蒙古族人口172026人。
1956年9月1日建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并相继成立10个民族乡。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传统的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射箭、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黑龙江的蒙古族
黑龙江省的蒙古族:黑龙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中部。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辽阔,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
蒙古族在这里从事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洪熙年间,成吉思汗次弟哈布图哈撒尔的14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就游牧在这里,15世纪中期,奎孟克塔斯哈喇的孙子爱嘎析产分牧来到嫩江东岸,以其分牧次序为四而称为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蒙语“四”之意)。千百年来,骠悍的蒙古族人民,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衍。现在,全省蒙古族有9.8万多人,其中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就有3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左右。蒙古族人口较多的还有肇源、泰来等县。他们主要以牧业为主,或农牧结合。
辽宁省的蒙古族
辽宁的蒙古族辽宁省蒙古族人口58万多,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共有2个蒙古族自治县和22个蒙古族自治乡镇,从地域上属于东蒙。生活在辽宁省的蒙古族人民很早就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各部落之间为了掠夺人口、牲畜、财富经常发生的残酷的部落战争,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统一后的蒙古族于公元1234年灭亡金朝;1279年,灭亡了南宋小朝廷,从而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元朝,开始了在中原大地上长达89年的统治。
元朝期间,我国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天文历算、文化艺术、医学等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比如北京城市建设的雏形——元大都的规划和建造、历法的改革、蒙医蒙药的发展及突出的艺术成就散曲和杂剧。所以说,元朝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乌日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17143e0100usn5.html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