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1939年成陵迁移

根据史籍记载可以确知,成吉思汗死后被安葬于漠北蒙古本部之地。蒙古的习俗是汗的安葬之地极为秘密,无坟冢可寻,但祭祀的仪式则公开进行并承袭下来。“八白室”即成吉思汗的祭祀之地。负责守护和供奉“八白室”的鄂尔多斯部于十五世纪入居河套,“八白室”也随部众而行,先是供奉于黄河南岸的王爱召,清初移至郡王旗,命名伊金霍洛(意为帝王之陵寝)。“八白室”演变而成的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园,实际上是陵寝的象征。但长久以来,在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伊金霍洛成陵即是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地,是极为崇高神圣的地方,所以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每年举行隆重祭祀活动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仪式和制度。

日本军进入内蒙古的1939年六、七月间,成陵曾由伊金霍洛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安放于东山大佛殿达十年。

1949年夏,马步芳所盘踞的甘肃、迫近榆中县,马步芳将成吉思汗“灵柩”等物劫至青海,存放在塔尔寺。1954年4月,重又移回伊金霍洛,以后在伊金霍洛修建了新的陵园。

沙王签请移陵

以沙王为首的伊盟蒙古上层人士,自日本人乌吉达的伊盟之行后,深刻地感到了形势的紧迫严峻。乌吉达借身后大兵压境之势,来到伊盟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胁迫伊盟王公将成陵迁往日寇已经占领的归绥,以便在他们控制的德王这块招牌上,再加上能够号召整个蒙古民族的旗号。

在这样的形势下,沙王首先提出了将成陵向抗13后方安全地区迁移的主张。约在1939年初,沙王在重庆向蒙藏委员会并转总裁、行政院提出了移陵签请。兹将档案中沙王的签请书抄录如下:

查伊克昭盟,位于黄河,地接绥包,久为日寇垂涎之区,去年虽经敌伪数度进攻,幸赖军队精诚团结,迭次予以重大打击,卒未能使其越雷池一步。将来演变至何程度?殊未敢逆料。兹拟转移整个蒙族观念,保护祖先,杜绝敌人利用,以策安全起见,拟将伊金霍洛成吉思汗灵榇及豪伦哈腾伊金(即成祖第三福晋)、哈拉苏力德格根(即成祖御用之矛),迁移于后方,其地点暂择定青海西北部,柯尔洛果贝子旗柴达木,“该部左右两翼八旗,该管左翼盟长索诺木旺济勒,为成吉思汗第十四世孙古什汗之后裔。”较为适宜;至其他尚有祭品数种,统由筹备专员设法移运,一俟战争结束,时局奠定之后,仍请迁回!如蒙裁纳施行,事前尚须派专员筹备一切,所拟是否有当?用特签请

贵会代呈

总裁行政院核示祗遵!
伊克昭盟盟长兼吉农沙克都尔扎布谨签

国民党政府的决定

沙王的请求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促使国民党政府考虑这一建议的更主要的原因,是日寇和德王劫持成陵的企图一旦变为现实,这将会给整个内蒙古地区的抗战形势带来更大的不利。民国28年2月22日,设在榆林的绥蒙指导长官公署向重庆的蒙藏委员会发电密报(第249号):“据报德逆已得日方同意,派人潜伏,拟乘隙企劫成吉思汗灵寝,藉资号召。”蒙藏委员会对这一电报消息十分重视,该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于27日即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上报此电(常字第346号),并转知伊盟沙盟长(常字第347号)。3月13日,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签发渝密字第21号训令(吕字2503号)称,“据蒙藏委员会吴委员长密呈,以据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签请将成吉思汗及其福晋之灵榇暂移青海西北部柯尔洛果贝子旗,免被敌人窃据利用”,“经陈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一次常务会议决议:可先准备于必要时迁移青海,其办法由蒙藏委员会商沙王拟定”。这一训令表明,1939年3月,国民党政府同意沙王的建议,决定将成陵迁移青海。

蒙藏委员会根据行政院长的这一训令,因“于军事政治两方面俱有关系”,事关重大,立即与军事委员会共同商讨了移陵的具体方案。于3月18日呈报行政院院长孔祥熙。报告中“遵拟成吉思汗灵榇迁移办法”共九项,以后的移陵基本上照此进行。兹将档案中“迁移办法”抄录如下:

遵拟成吉思汗灵榇迁移办法

一、地点:遵照国防最高委员会决议必要时迁移青海但拟第一步暂移甘肃榆中县兴隆山相机再行迁移以免运迁青西且便移还原地。

二、路线:由伊金霍洛用驼轿到榆林换汽车抵西安再转榆中。

三、起灵致祭由中央令派沙王图王傅主席邓军团长高军长荣总管石参赞等为起灵致祭官以沙王为主祭其余陪祭①。

四、护送:由蒙藏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及沙王各派一人为护送专员并由中央指定一人为主任由天水行营酌派得力宪兵一连沿途护送。

五、沿途迎祭由行政院军委会通过沿途军政当局迎送及致祭保护。

六、安灵:令该管省府筹备安灵处所。

七、护陵:由军委会酌派驻防部队一连常以守卫。

八、通令:起灵时由沙王通令乌伊两盟各旗明示移灵之意义安灵后由中央通令蒙古各盟旗晓示抗战结束后仍将成灵移回原地。

九、经费:移灵经费由军委会之战务费内支出原有守陵人员及诵经喇嘛之俸给及其他关于灵榇之经常费用由蒙藏委员会开列预算呈请行政院核发。

4月8日,行政院院长孔祥熙向蒙藏委员会发出训令(吕字第3450号):“所拟成吉思汗灵榇迁移办法,业经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三次常务会议:‘如拟办理”。4月26日,又向蒙藏委员会发出训令(吕字第4108号),转达军事委员会同意沙王等七人为起灵致祭官,并以沙王为主祭官,同时任楚明善、唐井然、贡布扎布为移灵护送专员,楚为主任专员。

顺利完成移陵

1939年6月10日前,国民党中央政府委派的起灵致祭大员邓宝珊、高双成、石华岩、荣祥及傅作义的代表袁庆曾陆续到达伊盟札萨克旗会齐。图布升吉尔格勒(图王)因病未到。6月11日由沙王主祭起灵南运。护送移陵主任专员楚明善及专员唐井然向蒙藏委员会发回的电报说:“当地蒙族各机关高级人员参加致祭者约二百余人,军队民众参加者三千余人,一切可称佳顺。”

据中统局第一组于6月8日自榆林发至重庆并转蒙藏委员会的电称:“查成吉思汗之遗骸在外蒙,葬处无人确知,此次所移者仅为蒙古包即幌幡及一银箱,……裹一黄缎包袱,袱内有数寸大小之方式木盒,盒内何物无有知者,此外并无他物”。

6月15日成陵到达榆林,榆林各界在南门外致祭,参加者达五、六万人。沙王护送至榆林后返回札萨克旗。次日,护送移陵队伍从榆林出发,改乘汽车南运,经米脂、绥德、清涧等县,沿途军民根据行政院和军事委员会令,均组织迎送。6月21日,当成陵途经延安时,中共中央代表及延安各界百余单位,约一万余人,举行了盛大祭典。中共中央、毛泽东、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等,为成吉思汗灵堂献了花圈。6月22日,延安备机关、学校代表和蒙民同胞,列队瞻仰,恭送成陵南下。②G月25日抵达西安。据楚明善向行政院呈移陵经过的报告,西安各界在鼓楼礼堂举行公祭,“沿街香案罗列,鞭炮齐鸣,参加致祭欢迎者近20万人,次日如仪欢送。成陵经过陕西,国民党陕西省执委会李贻燕写了《中华民族英雄成吉思汗》小册子,由省党部印行。这本近万字的小册子叙述了成吉思汗家世及其功业,对成吉思汗备加赞扬。

6月26日护送成陵队伍离西安后,于28日到达甘肃泾川,后经平凉,于7月1日抵达甘肃榆中县。榆中县各界参加欢迎致祭者近4万人。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及甘肃省政府官员自兰州前往榆中迎祭,并随陵至榆中县城西南的兴隆山,朱绍良率领扶挽灵榇登山,至东山大佛殿安灵。从6月11日伊金霍洛起为至7月。1日兴隆山安灵,前后共21天,途经数十县,按照预定方案,顺利完成了成陵的迁移。

(摘自《伊克昭文史资料》第3辑)

注:
①傅主席——傅作义,邓军团长——邓宝珊,
高军长——高双成,荣总管——荣祥,
石参赞一一石华岩。
②《新中华报》1939年6月27日第3版报道。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