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住着几位哈扎拉留学生。跟他们聊了几次有了些初步了解。下面是一些谈话内容。哈扎拉族是操波斯语族哈扎拉吉语拥有蒙古人血统的民族。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阿富汗中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哈扎拉族大多信奉什叶派伊斯兰教,是阿富汗的人口第三多的民族,人口占全阿人口的9%。哈扎拉人还有些以难民的身份居住在伊朗以及世界各地。(HAZARA语里有20%左右的蒙语词汇,而且大多保留着13世纪蒙语的发音特点,比如TULGA头ALGA手掌KGABARGA手掌HURUUD干奶酪AARUUL等,还有20%左右的TURK语词汇,剩下的是波斯语词汇。)
(他们说TO BE MONGOL(用哈扎拉语)代表TO BE STRONG ,BEAUTIFUL,POWERFUL,NICE等众美好的引申意义,而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世图族说某个人是MOGOL意思是这个人疯了或者傻了,带有明显的贬义。所以可以看出哈扎拉人的民族认同是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并引以为傲。也有一些人曾因蒙古人的身份带来的痛苦经历而感到SHAMED,但是现在已经普遍认同蒙古并开始跟各地蒙古人展开交流了。上个月澳洲、美国等地的HAZAAR蒙古跟蒙古国去的蒙古人都有聚会。)
“哈扎拉”这个名字来自波斯语的“哈扎尔”,意思是“一千”,原指蒙古帝国的“千夫长”麾下的部队。但后来这就成了一个民族的名称。从人种学的角度讲,哈扎拉人是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混血后代。基因研究表明他们和蒙古族以及维吾尔族血缘最接近。
至少有三种哈扎拉人如何形成的理论:蒙古人的后裔、当地的中亚人、以及混血。这些说法都被学者和哈扎拉人自己普遍接受。一些哈扎拉人自认为是成吉思汗的男性直系后代。不管这是否正确,因为哈扎拉人确实有部分的蒙古人的外貌特征、语言、文化的共同之处,哈扎拉人有蒙古人的血统的说法是普遍被接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哈扎拉男性的Y染色体携带一种蒙古人特有的基因。同时,在阿富汗大部分其他民族都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同时,哈扎拉人信奉什叶派,这和蒙古帝国的伊儿汗国自完者都开始信奉什叶派不无关系。
自16世纪晚期,哈扎拉人在波斯萨非王朝的史书中和印度莫卧儿帝国开国主巴卑尔的回忆录中开始出现,被描述为居住在喀布尔以西到古尔省,南到加兹尼省这个地区。
自从18世纪中叶现代阿富汗国家形成,哈扎拉人就屡屡受到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普什图族的迫害,很多人从各个地方被迫逃到阿富汗中部山区[11]。这个地区现在被叫做“哈扎拉贾特”。哈扎拉贾特山区以巴米扬为中心,横跨阿富汗的多个省份,占阿富汗领土的三成。
在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统治的巴拉克宰王朝里,居住在哈扎拉加特的哈扎拉人被课以重税。但这段时期哈扎拉人还得以部分的地方自治。到了他的孙子阿卜杜尔·拉赫曼·汗任埃米尔的时期,由于一些哈扎拉支持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叔父,被阿卜杜尔·拉赫曼用军事手段镇压。在1888年和1892年哈扎拉人两次反叛,被配有大英帝国军事顾问的阿卜杜尔·拉赫曼的大军镇压,并遭到血腥屠杀。1893年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并出其不意收复了哈扎拉贾特的大部分地方,但因弹尽粮绝最终再次被阿卜杜尔·拉赫曼镇压。这段时期,半数的哈扎拉人被杀死,很多哈扎拉人的财产被普什图人抢走,以至于被迫流落在各个大城市内寻找谋生之路。阿卜杜尔·拉赫曼对哈扎拉人的残酷统治造成了后世哈扎拉人和普什图人之间长期的民族仇恨。(近60%的哈扎拉人在这段时期遭到屠杀)
多斯特·穆罕默德儿子哈比卜拉·汗在1901年继位,大赦所有被迫害的人。但长期的民族隔离政策造成哈扎拉人几乎在整个20世纪都被歧视。
1940年在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的统治下,阿富汗政府对哈扎拉人加税,同时普什图人免税并可以从政府拿到补助,这使得哈扎拉人再次反叛。在政府镇压了这个反叛之后,去掉了这个新税。
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之后,哈扎拉人没有像其他民族一样强烈抵抗,而是自己内部各派互相争斗。最终受到伊朗支持的教会武装战胜了世俗武装,取得了哈扎拉贾特的控制权。在苏军撤退之后,哈扎拉人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和反对拉巴尼政府。在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哈扎拉人团结一致,和北方联盟联合。但在1998年哈扎拉贾特被塔利班占领,大量哈扎拉人被普什图人为主的塔利班杀害。
哈扎拉人司玛·萨马尔Sima Samar,阿富汗独立人权委员会主席2001年美国遭到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后,因为认为塔利班庇护基地组织,美国出兵阿富汗,打败了塔利班。哈扎拉人得到前所未有的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参军等[12]。哈扎拉人哈吉·默罕默德·马哈吉吉还参加了2004年的阿富汗总统选举。
(在18世纪中期以前他们是独立的一个国家,后被周围的普世图族侵略并被划入阿富汗。阿富汗一词内容同普世图一词相同。而从此直到1970年代的苏维埃阿富汗时期,哈扎拉人不可接受教育的KING`S LAW才被废除。但是没过几年苏联入侵,后又塔利班时期的压迫,导致直到2002年他们的教育才真正开始。哈布尔大学是阿富汗最好的大学,全校共一千左右的女生,里面HAZAAR蒙古姑娘占了700左右。而且各专业的TOP STUDENTS里HAZAAR蒙古占大多数。我的这几位朋友英语都非常好。直接阅读英文文章。)
哈扎拉人使用哈扎拉吉语,这是一种接近阿富汗人使用的波斯语的波斯语方言。和其他波斯语相比,哈扎拉语有很多蒙古语和突厥语的词汇。尤其是戴孔迪省等地的哈扎拉语有大量的蒙古语影响。在喀布尔和马扎里沙里夫的哈扎拉人很少使用哈扎拉语,而是操喀布尔方言。在西部赫拉特等地的哈扎拉人则是使用科拉撒尼语。在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经常使用乌尔都语和英语。
哈扎拉人大多数信奉十二伊玛目什叶派。但也有少数逊尼派穆斯林。(这也是长期跟普世图族斗争的一个原因,普世图族为逊尼派穆斯林,他们不承认什叶派的哈扎拉人。另一个原因是历史原因和土地原因:蒙古人曾经侵略过那里。尤其伊朗,对蒙古人恨之入骨,一些有学识的有能力的哈扎拉人都从伊朗又回到阿富汗或者巴基斯坦。)
哈扎拉人的总数大约有350万到400万,其中在阿富汗有287万,伊朗有28万(不包括近年的难民),巴基斯坦18万。
阿富汗旅美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孩子》通过主人公少年时期和一个哈扎拉少年的经历,反映了阿富汗1970年代以来的变迁和哈扎拉人被歧视的境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2007年上映,并获得多项大奖。
目前,从哈扎拉人的生活习俗上,仍然可以窥见其蒙古族的遗风。首先,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衣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衣穿灯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已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其次,哈扎拉人的饮食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与草原蒙古人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几乎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再次,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家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彩礼题。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还要协商几次,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交表婚。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装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看母亲和姐妹唱。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析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座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