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因为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复杂多样,便于沟通。因为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几大河流,如黄河、长江、恒河和不远的两河流域。产生了几大文明古国。因为大陆中部有地球上最坦荡的干旱区,蕴育了最强大的游牧文化。为什么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历史的主宰,就因为游牧民族的冲击,把一个个成熟封闭的农耕文明激活并串连起来,实现了文化的大交流。为什么先进了几千年的亚洲,被后起之秀欧洲代替?就因为亚洲生态环境恶化,河流泛滥和孔孟之道的发明,成为最集权,最牢固最具同化力农耕文明的代表。而游牧文明在欧洲长期占上风,推动了文艺复兴,演变并升华为同样具移动性、冒险性的商业文明。下了马上了船,使世界步入现代化。
为什么先进的欧美国家目前对环保更加重视?因为资本主义前期掠夺破坏环境得到了严惩,不得不重温游牧文明的教诲。为什么最发达的游牧文明产生在干旱区草原和荒漠?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不适于农耕,脆弱而不稳定,由于强大的蒸发使物质呈聚集状态,而形成元素分布不均,经常出现元素缺乏。这里没有百货大楼,都是专卖店。而想获得稳定而全面的物质需求,必须大范围移动,进行游牧畜牧业。所以说游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游牧不仅是高效合理的草原经营方式,还造就了开放进取所向无敌的游牧民族,以及推动世界历史快速发展的游牧文化。为什么如今草原环境恶化来的这样猛烈,就因为游牧文化遭到空前的摧残。
最发达的游牧文明产生于蒙古高原。最强悍的游牧民族是蒙古族。游牧文明除了上述所做的推动作用外,还保护了世界上最大的干旱区脆弱带。另外,游牧民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理念,正是现代人类的最高追求。他们在最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用最小的投入,对土地最轻的压力,单位面积最少的索取,使得世界上从来也没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当然游牧民族的冲击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的开放进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仍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半点原始落后。自然之子永远是胜利者,背判自然最终会受到严惩。
蒙古人先祖认为山脉弯曲处有生育能力,山谷是生命的子宫。天是父亲,大地是母亲。水土是大地母亲身上的血液和肉体。蒙古人不掘土。古代曾有过因掘草根引起战争的事件,成吉思汗的母亲,曾祈求上天允许她用草根喂将要饿死的孩子,之后只用木棍挖了一点。中药大都用根煮汤,而蒙药多用地上部分研粉。蒙古人不许向河中倒脏物或洗东西。禁止用金属器具去河中取水。黑夜取水要说明理由,并向河施礼。送葬远离水源。河边湿地不许动,连晾晒衣服都认为会招来雷电。为了节约水,曾立法不许洗衣服。歌中唱道:“山是父亲,水是母亲,山水相连,幸福美满!”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金色的草原,牛羊满坡”,“奔流不息的伊敏河,给我希望和力量的世上只有你一个!”蒙古人把水草放在第一位,进行轻牧。把牲畜放在第二位,让牲畜就近吃到新鲜牧草,把自己放在最后,进行艰苦的游牧。蒙古语中对环境的描述从不用恶劣一词,戈壁,荒漠,即使外人认为极为荒凉的地方,也都用白音(富裕)、赛汉(美好)命名。蒙古人感谢沙漠,沙漠是干渴中的清泉,阴雨中的阳光,是力量,是欢乐,是温情,是倾吐不完的思念。沙漠和沙地一次次救了蒙古人。
沙漠和沙地是干旱区的地下水库,是众多河流和湖泊的源头,埋藏着大地的血液和能量。沙地和沙漠具有复杂的地形,时空多变的地貌,是干旱区生物多样性表现最充分之地。沙地和沙漠是牧民,牲畜,野生动植物冬季最温暖的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游牧文化的避难所,是世界几大宗教的发源地。治沙,治沙,算了吧!划分地界时蒙古人首先争沙地。歌中唱道:“在高高的沙丘上,有两颗干枯的老榆树。那弯弯曲曲的身体,就像年迈的父母。任凭风雨寒热,他们都一动不动,望着儿子归来的路!”
歌颂母亲是世界永恒的主题,最感人至深的是蒙古族民歌中的母亲。蒙古歌中地母亲是草原,是江河大地,是阳光雨露。蒙古歌把家乡、草原都融入母亲之身,蒙古人是自然之子。
在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在孤立的大树上挂满了彩带,前面放着供品,这就是神树,相当于重点保护植物。蒙古人以牛粪做燃料,从不砍树。以草记年,草一青为一年。农耕民族常把水、土、草贬低。如土包子、土里土气、水货、掺水份、草包、草寇、了了草草。说老牛吃得是草,挤出的是奶,还是把草贬低了。当你出钱买牧民的奶食品时,他们会不高兴,认为钱是脏的,牛奶是洁净的,是因为用圣洁的草换来的。甚至认为吃草的牛粪也是干净的。他们常把家乡取个植物名字,如海日苏(榆)、德里斯(岌岌草)。姑娘的名字最多的也是花草,你只要喊几声其其格(花),那日苏(松)、那德玛(牡丹),就会有姑娘向你微笑着走来。草原上的一颗草,就是一个文字,它们经过千万年的磨合组成篇篇文章,使草原成为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名战士,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坚不可摧的部队,是经过千万年严酷环境考验的幸存者,是捍卫脆弱生态环境的最后一班岗。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老师,给人们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草原就是众多专家学者的母校。草原上的一棵草,就是一位朋友和亲人,草原就是友谊的海洋,爱的大家庭。
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根源是奉天命而生的苍狼和白鹿。因此狼图腾广泛流传。牧民认为狼是天狗。“狼在草原上走动,能提高牲畜的警觉,有利健康”。每年的围狼活动,实际上起到了战术演练作用。狼是大恨大爱的动物,狼实行儿女共有,即使是人类丢弃的孩子也精心养大,蒙古人不仅向狼学习狩猎和打仗,还十分敬仰狼勇于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幼子的品德。草原上不存在实际上的孤儿和孤老。二战后蒙古人同时收养了俄罗斯和日本的孤儿。抗美援朝战争后五千朝鲜孤儿来到了草原的怀抱。六十年代三千上海孤儿已在草原上长大成人。他们把千百知青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蒙古人珍重生命,歌中唱道:“天上的风啊,永远不停,世人的生命难以久存,什么人也没喝过长生的甘泉,珍惜生命,努力吧,我们!”
蒙古人爱鸟,敬鸟,连麻雀都列入保护动物。说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是不可能的。传说燕子给人类带来了火种。蒙古人原先也用鹰打猎,闲时放回大自然。有一蒙古人在山中昏倒,有一老鹰给他喂食。他回来劝说人们不要再用鹰打猎。古代有一国王,派儿子了解南方的宗教,因路远儿子变成了鹰。蒙古人向百灵鸟学习坚贞,向鸿雁学习适应环境四季游牧(人雁对话)。在遥远的草原上,有户贫苦牧民,儿子已长大成人,可是没人来提亲。后来天天有七位漂亮姑娘来池塘洗澡。小伙子藏了一位姑娘的衣裳,那姑娘化做天鹅飞走了,剩下的嫁给了小伙子,生下九个像天神一样的儿子,天鹅母亲要回了衣裳飞上了天空。父子们把新鲜牛奶撒向蓝天。“我们的妈妈是白天鹅,我们的拴马桩是白桦树,我们是草原蒙古人”。
由此蒙古人就有了每年敬天鹅的习俗。在天鹅飞经有人的地方时,就在天上叫“蒙代,蒙代!”人们就回应“蒙代,蒙代!”相互问候。“每株芦苇旁都有友爱,每片草地上都有关怀,这里有成千上万对鸟相爱,成千上万个鸟家庭,草原上的湖泊,是鸟的海洋,爱的海洋。观鸟吧,快来草原上。想听最动听的音乐吗?想看最美的舞蹈吗?不要花钱去歌剧院了,草原有天然大舞台,大明星,鸟类的演出最精彩。快来草原上观鸟吧。大天鹅有性暴力吗?没有,有第三者插足吗?没有!雄鸟为了获得雌鸟的欢心,无不尽情展示自己艳丽的羽毛,嘹亮的歌喉,优美的舞姿,以及无比的毅力和耐心,婚后更是一如既往。人类还搞什么和睦家庭,模范丈夫,算了吧!快来草原上观鸟吧!”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做到环保的全方位,那就是蒙古族。从法律到习俗,从信仰到思维,从家教到宣传,从文化艺术到生产生活。他们有古老的自然保护区,即神圣之地。有明文规定的保护动物和神树。他们几百年前做的,有的比我们现在还全面,还仔细,还实在。
传说有两兄弟打猎,当打到第三百六十一只黄羊时。看到是一只受了伤正在产羔的母羊,母羊奋不顾身的抱住羔子,眼睛直瞪着眼前的猎人。把正在吃奶的羔子紧紧抱在怀里,直到最后闭上了眼睛。兄弟俩被这一幕惊呆了,跪在地上请求上天饶恕。他们折断了猎物,埋葬了母羊,把羔子抱回家。从此就传出了关于三百六十一只黄羊的多种歌曲。大致内容是:带着羔的母黄羊,落在后面受了伤。母子俩一边跑一边对话。“妈妈 ,好妈妈,您为什么流眼泪?”“孩子呀,快快跑吧,那不是眼泪,是因为狂风吹。”“妈妈,好妈妈,您的大腿为什么一片红,是不是受伤流的血?”“孩子呀,快快跑吧,那不是血,草原上白花开,是因为沾满了花粉。”后来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招呼羔子快快吃口妈妈的奶,好有力气快快跑。“东山坡青草嫩,吃草时要当心,别贪玩,别贪睡,处处留心不离群。”
三、 家畜的亲人
农耕民族常说狼心狗肺,可是狗是蒙古人的朋友和帮手,成吉思汗四位名将被称为四狗。蒙古人从不打骂牲畜,打马面部犯法,以情服畜,以畜管畜。放牧呈半野状态,任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草。为了牲畜少走路,能挑食清洁的优良牧草,采取四季游牧,六、七天就搬迁的游牧方式。即使牲畜犯了错误,如年轻母羊不要羔子,不处罚,而用歌曲感化,有时一唱就是半天,直唱得母羊流着眼泪给羔子喂奶。牧民非常熟悉自己的牲畜,有时一天下了上百只羔子,几乎一样的羔子牧民就能一一分辨清。关于马的名词不下千条,只要听到马官的三言两语,就能从马群中准确地找出所要的马。
吉雅奇是牧民崇拜的牧业神,在牧业节上有位老人扮演吉雅奇,询问牧业情况,考问牧业知识,若答不对就受罚。传说吉雅奇是位放牧的奴隶,他放的成千上万头牲畜个个膘肥马壮,不管什么恶厉天气,人们都能看到吉雅奇骑马吆喝牲畜的身影。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葬在东山坡上,能时刻看到心爱的牲畜。可是主人没有照办。因此,放心不下的吉雅奇经常在夜间显灵。假如看见骑马持套马杆吉雅奇老人显灵的身影后,牧民就唱道:“今年的牧草长得高,牲畜肥又壮,吉雅奇!今年的牧民生活好,放心吧,吉雅奇!”
俗话说,对牛弹琴。可是牧民天天和牲畜谈笑,唱歌,还经常举行各种仪式,如在阉割牲畜的仪式上唱到:“骑上是主人的友伴,拴在门外是牧户的装点,列祖列宗的规矩,都有去势一关,成吉思汗的八俊宝马,也要把这公事办完。”
傍晚,留在家的羊羔,伸长脖子叫着,焦急地等待妈妈的到来,归牧的母羊群当听到羔子叫声后,再也不听看管,老远就直冲羔子群,那母子相互寻找的焦急样子,让人可怜,相见的亲热场面,又让人宽心。牧区的春天,每天都演出这激动人心的母子相会的一幕。
一个失去妈妈地小羊羔,被小女孩抱大,女孩上学后,小山羊天天早晨准时钻进蒙古包叫醒小女孩,并送上一程。当出售这些牲畜时牧民怎么不难过,为解脱心中地悲痛,从前还经常举行放生仪式,指定某些牲畜任其老死。牧业劳动不仅艰辛,还要付出感情。因为他们面向有感情地家畜和野生动物,而不是谷物。
马更是牧民的朋友、战友和亲人。草原是马的故乡,出产马无疑是草原的最大贡献。马是草原五畜之首,牧民骑着马放牧其他牲畜。蒙古马踏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踏出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设有蒙古马祖国的疆土就没有现在这么大。没有蒙古马,就没有欧亚大陆以致世界历史的重要章节就要重新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个冲进柏林的苏联红军,是骑着蒙古马的布利雅特蒙古人。最强大的冲击力,最快信息的传递,都曾归功于蒙古马。当初的蒙古马,就是现在的飞机,坦克和电脑。马使蒙古人拥有了世界,也拥有了自身。马背孕育了游牧人的英雄主义和开放精神,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多的词汇,谚语,史诗,歌舞都来自蒙古马。马是蒙古人生产、生活、战斗、交流、信仰、精神、情感的依托。是倾吐理想、喜忧、真情的亲人。正如马背民族自己所说:“没有了蒙古马,蒙古人还有什么作为?”
“鹿花背的白马,你轻轻地嘶叫,我就知道了。我心上地人儿,你轻轻地一笑,我就知道了。”
四、 草原游牧畜牧业,游牧文化的载体,生态剧目的舞台
几千年来,草原实行游牧,逐水草而居,牲畜主动找草,草少了自动离开。夏秋奔向凉爽的高原,冬春南下温暖的沙带。即满足了牲畜对草场的需求,草场也得到了恢复。人和牲畜还经常生活在新的环境里。草原畜牧业劳动,如接羔、剪毛、去势、打马鬃,都必须大家聚在一起,成为集体活动,一家一户难以完成。不象工农业那样单调和分工详细,实行简约原则。草原畜牧业的特点在于集体,在于游动,在于与大自然融合。
是蒙古包拯救了蒙古草原,固定的房子将把草原一块块吃掉。蒙古包是不动土的流动住所,是游牧民族的天才发明。是蒙古族天人合一的殿堂。蒙古包避开风寒,迎接太阳的光辉。60根乌尼就像钟表的时针,太阳的影子提醒着人们。圆圆地蒙古包把亲人和朋友紧紧围拢,成为当代的诺亚方舟。
草原游牧畜牧业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也建成了不受后勤约束,有显明游牧特色,由普通男女牧民组成赶着羊群的强大部队。草原游牧民族是真正的全民皆兵。
为适应游牧的移动生活,需要一物多用,一专多能,一职多行的简约原则。草原上活动着流动放映队,马车商店,马背教师,马背医生,骑马住蒙古包的牧区干部,还有闻名中外的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成为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一部分。
草原游牧畜牧业,是用歌曲感化不要羔子的母羊,是流着眼泪送走出售的牲畜,是跟在羊群后面和情人并肩唱着牧歌,是驱赶着畜群在暴风雪中奔驰,是追杀入侵之放,是战斗,是歌颂,是深情,是讲不完的故事。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牛羊肉,是别具一格的艺术,是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理,是游牧民族的智慧和开阔的胸怀,是纯真的爱情的花朵,是人类希望的火焰。草原畜牧业的产品,不只是皮革和绒毛,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战斗、信仰、艺术、娱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这就是草原畜牧业,一切都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当中,它并非原始落后,是祖国生态屏障牢固的基础,是草原繁荣的保障,是生态文化的载体和舞台,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首生态颂歌。
五、 生态学——充满爱的科学
蒙古族崇尚天然,他们不永远占有地球上一寸土地,是地球村最守法的普通村民。天然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磨合形成的,它不仅能表现当前,还能回味过去,预告未来。具有无穷的信息量和多样性,是一本天然史书,它是不能重复,不能搬迁,不能再造,不能进口,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最宝贵财富,是地区发展和富强的基础。天然草原种类组成清楚,结构层次分明,是进行生态学多领域研究的理想场所。草原和蒙古人一样坦诚。
生态学原则就是将强压分散减轻,游牧是最好的体现。四季歌唱到:“春天到了,草儿青青发了芽,本想留在春天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夏天到了,草原百花齐开放。本想留在夏营地,故乡荒芜,路途遥远,我们还是走吧!秋天到了……”
孩子问到:“妈妈,我们蒙古人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搬迁?”妈妈回答:“我们要是固定一地,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移动,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就会感到舒服。你给妈妈上下不停地捶背,妈妈就感到舒服,假如合并成一捶,固定在一处,那会怎样?”多么深刻的生态学道理,难怪有人说,真正地生态学专家是草原上地蒙古族牧民。
生态学主张扶持弱小。蒙古族不存在重男轻女,蒙古人家的概念,是那样宽广,家就是整个草原。草木、鸟兽、家畜都是家里的成员。你可以不带分文出入所有的蒙古包,吃遍整个草原,走时又说一句,巴牙儿太(再见)。
生态学是关系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学是系统学,生态学是门充分运用辩证法的哲学。生态学是门宽容的科学,提倡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所谓强弱,所谓优劣,所谓益害,所谓适者和不适,都具有相对意义,有的是人为强加的,天敌也是天友。“自然和世界的法则不只是竞争,不只是适者生存,而是节俭、合作和艺术性。”生态学——充满爱的科学,爱地球,爱家园,爱一草一木。生命的演化就是一部爱性史,而生态学讲的全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爱情故事。生态学是人类献给大自然的一首情歌,一部情书。生态学家不只是为某个国家、党派,以致人类本身,而是为整个地球。他们不比哪个总统小,也不比哪个虫虫大。上天为了拯救地球,开了个处方,这个处方就是生态学。
内蒙古草原是民族文化的摇篮,科研教学的乐土,生态学的温柔。生态学提倡整体、辨证、和谐、宽容。蒙古族敬重自然,纯朴真诚。游牧文化是全方位的生态文化。蒙古族——生态民族、绿色民族。一个外国人惊奇地问到:“你们的草原经营了几千年,为什么仍保持这样完好?”我骄傲地告许他:“草原上生活着一个伟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