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蒙古盟旗

1、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四部十旗])
科尔沁部: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后旗。
扎赉特部:扎赉特旗。
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旗。
郭尔罗斯部: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
在盟内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哲里木乌拉(乌拉:蒙古语,山,下同)会盟,因此得名。

2、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八部十二旗])
敖汉部:敖汉右翼旗;敖汉左翼旗。
奈曼部:奈曼旗。
巴林部: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
扎鲁特部:扎鲁特右翼旗;扎鲁特左翼旗。
阿鲁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旗。
翁牛特部:翁牛特右翼旗;翁牛特左翼旗。
克什克腾部:克什克腾旗。
喀尔喀左翼部:喀尔喀左翼旗。
在本盟翁牛特右翼旗境内会盟。

3、卓索图盟(今辽宁省局部[二部五旗])
喀喇沁部: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左翼旗;喀喇沁中翼旗。
土默特部: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
该盟在土默特右翼旗境内会盟.

4、锡林郭勒盟(五部十旗)
乌珠穆沁部:乌珠穆沁右翼旗;乌珠穆沁左翼旗。
浩齐特部:浩齐特右翼旗;浩齐特左翼旗。
苏尼特部:苏尼特右翼旗;苏尼特左翼旗。
阿巴噶部:阿巴噶右翼旗;阿巴噶左翼旗。
阿巴哈纳尔部: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
该盟前四部于崇德二年至四年归顺清朝,阿巴哈纳尔部于康熙四年归顺清朝。该盟得名于锡林郭勒(蒙古语:锡林河),在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会盟。

5、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四部六旗])
四子部落:四子王旗。
茂明安部:茂明安旗。
乌喇特部:乌喇特后旗;乌喇特前旗;乌喇特中旗。
喀尔喀右翼部:喀尔喀右翼旗。
该盟在四子部落境内乌兰花大道之东会盟,故以乌兰察布为盟名。

6、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一部七旗])
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鄂尔多斯左翼后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与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接壤处的王爱昭会盟,俗称大昭,故称伊克(蒙古语,大)昭盟。

外蒙古(外札萨克)102旗简录
喀尔喀车臣汗部(一部二十三旗),会盟于车臣汗部境内克鲁伦巴尔和屯,故称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一部二十旗),会盟于土谢图汗部境内汗阿林地方,故称汗阿林盟,简称汗山盟。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一部十九旗),会盟于札萨克图汗部境内札克毕赖色钦毕都哩雅诺尔,故称札克毕赖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

喀尔喀赛因诺颜汗部(一部二十四旗),会盟于赛因诺颜汗部境内齐齐尔里克,故称齐齐尔里克盟。

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一部[杜尔伯特部,与内札萨克之隶一旗杜尔伯特部同名异族,为绰罗斯种]十二旗),乾隆十九年四月,上赐赛因济雅哈图盟名,十月分左右两翼。

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一部[同上]四旗),乾隆十九年四月,上赐赛因济雅哈图盟名,十月分左右两翼后之右翼。

青海蒙古29旗简录
青海左翼盟(二部十二旗):青海厄鲁特部十旗;土尔扈特部二旗。

青海右翼盟(五部十二旗,附五个独立翼旗):青海绰罗斯部二旗;青海厄鲁特部七旗;青海辉特部一旗;青海土尔扈特部一旗;青海喀尔喀部一旗。独立翼旗五旗(厄鲁特部四旗,土尔扈特部一旗)。

青海厄鲁特部(厄鲁特旧设四卫拉特,杜尔伯特其一,辉特隶之,后并称卫拉特[详见青海厄鲁特部总传])于康熙三十七年归顺清朝,道光三年,其中的二十四个旗分为左、右翼,另附五个独立翼旗,会盟于查干多罗达来(蒙古语:白色七海)。

新疆蒙古17旗简录

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四盟十旗):南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四旗会盟于喀喇沙尔;北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三旗会盟于博克萨里;东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二旗会盟于库尔喀喇乌苏;西路乌纳恩素珠克图盟一旗会盟于精河。

青赛特奇勒图新土尔扈特部(二盟七旗):巴图赛特奇勒图盟四旗(辖:中路和硕特部中右左三旗,珠勒都斯和硕特旗),会盟于左翼;青赛特奇勒图盟三旗(辖:新土尔扈特部右左二旗,哈毕察克和硕特旗)。

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自沙皇俄罗斯帝国东归,归顺清朝,诏分新旧二部,即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青赛特奇勒图新土尔扈特部;乾隆三十七年,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又分为南路、北路、东路、西路四个盟;青赛特奇勒图新土尔扈特部又分为左、右翼两个盟。乾隆四十年,始设盟长。

宁夏蒙古2旗
厄鲁特部:阿拉善厄鲁特札萨克旗(今阿拉善盟阿拉善右左二旗)。
土尔扈特部: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札萨克旗(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康熙二十五年,阿拉善厄鲁特部归顺清朝,赐牧阿拉善,建旗一,不设盟。康熙三十六年,授札萨克(领主)。康熙四十三年,土尔扈特部内属,赐牧色尔腾,建旗一,不设盟。乾隆十八年,授札萨克。

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1912-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10月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1948年1月1日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1945年10月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1946年6月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年5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简称东部行署,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尔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
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于海拉尔市,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利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8月1日,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年7月,恢复1969年前的区划,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区管辖。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1954年4月前的区划。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市辖原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族、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新设立的海拉尔区;代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

如今的蒙古族聚居除内外蒙古地还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赛尔蒙古自治县,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