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竹成(政治大學教授)蒙 藏現況雙月報第十四卷第二期
摘要
蒙古的對外政策與外交關係時,如果以多層次的結構現象來看,蒙古的對外關係的操作對象中,第一順位必然是俄羅斯與中國。其中又以俄羅斯的角色最為關係到蒙古的國家利益。但是,現實性才應是蒙古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中的核心價值,這其中又以經貿課題最為實際。
以東北亞情勢來看東北亞各國面臨的問題,順著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來觀察,與週邊國家進行經濟合作是一個重要方向。尤其在對外經濟合作的方向上,具有內部與對外的雙重價值。本文希望就這個角度,來看經濟課題在蒙俄關係上的作用。
關鍵詞:蒙古,俄羅斯
前言
如果以蒙古的角度來觀察其週邊的國際情勢,如果再加上中亞(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的角色,同時考慮這個區域在地緣政治與歷史文明之間不同條件等因素,明顯的,在國際互動過程中會出現兩個不同層次的交互作用圈:一種是古典而傳統的三角互動關係:俄羅斯、蒙古、中國;第二種是一種新的層次,亦即中亞新興五國彼此間的合縱連橫的關係。廿世紀九○年代,在此區域,正是蒙古、俄羅斯與中國等文明在各自重整之後,再一次進行歷史的循環。
在討論蒙古的對外政策與外交關係時,如果以多層次的結構現象來看,蒙古的對外關係的操作對象中,第一順位必然是俄羅斯與中國。其中又以俄羅斯的角色最為關係到蒙古的國家利益。
俄羅斯自蘇聯瓦解後一直想要重建其全球性強權的角色,而且,至少在短時間內,俄羅斯作為區域性強權的事實一時之間亦難以改變。俄羅斯的東方學者齊塔連科(Титаренко,М.Л.)就提到,俄羅斯有很多眾所週知的問題,但是,縱然如此,俄羅斯在亞太地區仍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1
1990年代初,面對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的變化,蒙古的對俄外交政策曾出現路線上的爭論。一種看法是,就歷史經驗以及蒙古經濟對俄羅斯高度依賴度來看,蒙古必須與俄羅斯建立同盟或是特殊的外交關係,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路線。另一種則是希望採取一種類似瑞士的嚴格中立政策,以使蒙古在地緣政治的複雜關係中保有最佳的彈性。2
然而就現實面來看,無論是第一種或是第二種路線的實踐都有其困難性。因此,對蒙古而言,唯一符合蒙古國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就是在俄羅斯與中國二個大國之中保持平衡。也就是說,假設在未來,如果俄羅斯與中國雙方出現矛盾時,蒙古必須保持一種不干涉的中立政策。由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去曾出現的「泛蒙古主義」(Панмонголизм)這類的議題,在「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下,未來也不太可能成為蒙古國家政策的一個主要議題。因為,這類議題必然會造成蒙古與俄羅斯、蒙古與中國之間的衝突。現實性才應是蒙古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中的核心價值。
盱衡未來,蒙古與其二個大國鄰居之間仍然存有潛在的問題。例如,北約的東擴可能引起俄羅斯不安而導致俄羅斯必須在東北亞地區找尋同盟者,使蒙古在這種情況下面臨選擇的壓力。再者,中國在廿一世紀人口成長的壓力下,其人口的向外移民對象無可避免的會波及到蒙古。
以東北亞情勢來看東北亞各國面臨的問題,順著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來觀察,與週邊國家進行經濟合作是一個重要方向。尤其在對外經濟合作的方向上,具有內部與對外的雙重價值。本文希望就這個角度,來看經濟課題在蒙俄關係上的作用。
一、蒙古外交政策基本思維
蒙古外交政策的反應在其三個基本文件之中,包括「蒙古國家安全構想」(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Монголии ),「蒙古對外政策構想」(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Монголии)以及「蒙古軍事準則」( Военная доктрина Монголии )。3
根據「蒙古國家安全構想」,其基本內容包括:1、國家存在的安全;2、社會與政府體制的安全;3、公民權利與自由的安全;4、經濟安全;5、科技安全;6、資訊安全;7、蒙古文明的安全;8、人口、血緣基礎(генетический фонд)的安全;9、生態安全。4在此條件下,「蒙古國家安全構想」列出了所謂威脅蒙古「國家安全」的潛在性,包括了:
1、任何一個國家以武力威脅進犯蒙古;
2、以暴力改變蒙古獨立,或是分裂蒙古民族團結;
3、以國際法原則為藉口,進行施壓,以阻礙蒙古與其它國家的自由往來;
4、組織、遂行恐怖活動或利用其他相關手段攻擊蒙古及其公民;
5、透過暴力方式在解決爭議時強迫蒙古接受其意識與利益;
6、在世界、區域或其他地區發生戰爭、矛盾與危機以致於影響到蒙古,甚至使蒙古捲入其中;
7、利用蒙古當做進行暗殺,或者推翻其它國家政府的前進基地;
8、變更國土,非法出入境,破壞邊防安全;
9、由於內部衝突而故意引起與蒙古鄰國之衝突;
10、由鄰國引進大規模移民;
11、引發自然災難以及大規模人畜傳染病。5
俄國的蒙古學學者格萊伏倫斯基(В.Грайворонский)認為,蒙古的國家安全政策最大的目的是在於,擺脫以往七十年來蘇聯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之的舊制關係。6再由前述的安全政策關於「威脅」所下的定義來看,蒙古意欲將其在實質上定位為一個中立國家的睦鄰政策的涵意相當明顯。
第二個重要文件是「蒙古軍事準則」(Военная доктрина Монголии)。
蒙古國防部戰略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所長莫洛札姆次(Л. Молормжамц)曾提到:直到九○年代,蒙古的國防政策仍然依靠集體防衛原則,以及受蘇聯軍事操作的管制。因此,現代化的蒙古軍事準則必須擺脫此種現象,而採取自主的國防政策。7
莫洛札姆次的觀點反映在「蒙古軍事準則」上所顯出的特點在於:1、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而強調以政治、外交手段解決衝突及爭議的優先性;2、建立自主性國防,其所有作為是依國際法的一般原則為之;3、在國防自主的原則下,蒙古不允許外國軍隊進入,駐紮在蒙古;4、蒙古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願意協助聯合國進行國際維和任務。
在「蒙古軍事準則」中把「侵略」做了一個精確的定義:「侵略」包括了:
1、任何國家以武裝力量侵入
2、由境外武裝侵入蒙古
3、任何國家攻擊蒙古軍隊
4、外國軍隊駐紮及過境時違反、破壞蒙古法律
5、任何國家利用依法屬於蒙古之領土進行侵略
6、自其他國家利用非法的武力在蒙古製造混亂,搶劫與恐怖主義8
至於「蒙古對外政策概念」(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Монголии-КВПМ )其內容基本上來自於前項的「蒙古國家安全概念」。因為,外交政策的目的在於維護其國家安全,並透過外交手段與方法完成此目的。比較特別的是,不同於「蒙古國家安全概念」,「蒙古對外政策概念」中有很大部份著墨於經濟合作層面,因為經濟安全是一個國家理想的實踐。因為,就算是在經濟高度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國家,經濟體系仍與政治體制的穩定有著必然的聯動關係。在此原則之下,依蒙古的情形來看,經濟發展必然與其外交、國家安全兩者間有著必然的相關可能性,而就一個必須進行體質轉換,回應人民意志的新興民主國家而言,經濟的優先性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若論蒙古在經濟、外交與國家安全三者間的關聯,則可以有下列的可能:
1、蒙古的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際經濟合作緊緊相關,特別是區域的經濟合作。
2、蒙古的國家安全有賴於更廣泛的國際性經濟安全範疇。
因此,蒙古的對外經濟合作應該有二個基本原則,一是要降低意識型態的影響力,弭平社會經濟與政治上的差異以便與外國發展合作,再者,在經濟合作的基礎上,同時發展與擴大文化及人權上的交流對話。9
二、蒙俄外交簡述
俄羅斯做為獨立國協的領導者,又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中介,在廿一世紀無論如何都在地緣政治中扮演一個中心的角色。俄羅斯的這種角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由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在與蒙古的外交關係互動中大致上仍循著蘇聯時期的原則:與蒙古發展外交關係的同時,儘可能的在各方面對蒙古提供援助及進行合作。
1990年代開始,這種情形出現根本的改變。一方面蘇聯瓦解,俄羅斯聯邦成立,蒙古亦在1992年更改國名,拋棄社會主義的意識型態。
但是,俄羅斯聯邦隨著內部社經,政治問題的嚴重性,把焦點放在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建立工作上,幾乎放棄對蒙古的注意。而在冷戰時期在經濟發展上完全要靠蘇聯協助的蒙古,與古巴、越南一樣立刻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短時間內,蒙古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面臨嚴重的危機。如果要解決紛至沓來的各種問題,就必須積極而主動的向外界進行聯繫,尤其是保持並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但是這種國家發展的必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會受到政治意識型態因素的干擾。例如,在蒙古直到1996年,仍然有一些政治團體試圖避免與俄羅斯過於接近。這種概念以「蒙古社會民主黨」(Монголь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及其主席巴特巴雅爾(Бат-Эрдэнийн Батбаяр)為其中代表。巴特巴雅爾認為,自蘇聯時代以來的蘇、蒙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而主張蒙古更應加強與西方與日本的關係。10
自俄羅斯的立場來看,俄羅斯根據其對外政策綱領,要採取自主的及建設性的外交政策,這種外交政策是建立在連續性,預防性,互利性。實際上,此種政策要儘最大可能,在考慮其他國家的合法利益下,尋求共同解決的方案11。這種外交政策的最終目的在於確認俄羅斯國家長期的戰略目標,而強化與其週邊政府的友好關係。
因此到1991年2月12日,雙方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俄蒙友好睦鄰合作宣言」(Декларация о дружбе и добрососедском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между РСФСР с МНР)。提到雙方要在全新的國際情勢之下進行接觸合作。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中要擴大在貿易、工業、農業與科技的合作範疇,接著在1993年元月20日,當蒙古第一任總統歐契爾巴特(О.Очирбат)訪問莫斯科時雙方簽訂「俄蒙友好合作條約」(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ы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Монголией)。
在此條約中,俄羅斯聯邦與蒙古彼此以主權獨立國家的身份根據尊重主權,獨立及主權平等的原則,不採取威脅力量,傷害領士之完整,不干涉內政,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12基本上,俄羅斯與蒙古的關係可以做以下的簡要分析。蘇聯的解體對蒙古的經濟帶來深刻的危機並且加快了以往未曾有過政治與社會生活的民主化過程。就結果來看,俄羅斯的蒙古政策與蒙古俄羅斯政策開始進行新的階段,雖然在進程上有時會有緩慢的跡象,但總體上來看仍然是朝著正面的方向行進。自1990年代開始,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政策在獲致政略目標的達成上出現很多困死,因此這些政策不同於傳統的歐洲中心主義(евроцентризм),其特點在儘速地在短期內完成任務,這種情形可以透露出蒙古在九十年代初期在剛剛脫離蘇聯體系時,一方面在與俄羅斯維持其傳統外交關係時,也悄悄地出現西方路線的跡象(атлантическое направление)。13
雖然曾有如「蒙古社會民主黨」的政治意見,但是大抵而言,俄羅斯與蒙古的雙邊關係仍然是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俄羅斯總統普丁(Путин,В.В.)在2000年訪問蒙古,正意味著俄羅斯互惠平等外交政策的推動,這也是當時蒙古恩赫巴雅爾(Н.Энхбаяр)政府在其對外政策上的調整的結果。因此,在蒙古,如果仍然有政治勢力嘗試利用過去不愉快來遂行自已的政治目的,則在蒙古政治生態中不可能會發生太大的作用。烏蘭巴托會繼續堅持一種務實的政策,全面的與俄國進行合作,而莫斯科亦會把蒙古視為其外交體系中特別的一環。
自1990年代初,俄羅斯與蒙古兩國在歷史轉變過程中都在建立政治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的機制。俄羅斯與蒙古的關係在這段時間不只是以目標的共同性來確定,也要視俄羅斯與蒙古經濟發展的穩定程度而定,因為雙方的經濟發展此時都不具有穩定性。因此,當俄羅斯發生經濟危機時,就在同的時間削減了對蒙古的在實際上的財政與物資的供應。在此情形下,蒙古在社會經濟層面上快速的損壞,但是,當俄羅斯與蒙古在經濟況趨於穩定的時候,又會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尋找對雙方有利的互助模式。
三、蒙俄外交中的經濟因素
1993年的「俄蒙友好合作條約」基本上仍根基於1991年簽訂的「俄蒙友互助宣言」的精神,亦即雙方根據長久以來的歷史情誼,保持並鞏固兩國的人民的和平與安定,並在亞太地區營造互信與合作的氣氛,開展更進一步在政治、經濟與人文方面的合作與接觸。
在保持外交,安全自主的前提下,與俄羅斯發展全方位的合作關係,自然是一種符合蒙古國家利益的作為,因此,蒙古的方向在於,第一,由於與俄羅斯的地緣關係向來構成蒙古國家安全的一環,因此,利用俄羅斯政府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確保蒙古北界的安定,是一不得不然的方向。第二、就現實面來看,蒙古在與東、西方國家建立更廣泛的不同層面關係的發展時,仍然應理性的選擇俄羅斯作為重要的夥伴,尤其是需要俄羅斯提供能源,以及其他許多民生上的必需品(如糖、食用油等等)。第三、蒙古可以利用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的角色,建立起通向歐洲極大價值。對蒙古而言,此點非常重要,特別是九○年代以後蒙古與歐盟(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以及其他國際組織建立起了穩定的聯繫後,此種角色的重要性益形明顯。
若是就經濟發展課題來看,以九○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的蒙古經濟情勢總體來看,在1997年,大致上是往樂觀的方向進行。在1997年比前一年工業產值增加了4.5%。特別是在私有化之後在資金取得上特別困難的農業部門,糧食生產在1997年比1990年增產了10%。而畜牧業在當年達到31.3百萬頭。通貨膨脹情形也由1996年的53.2%降到1997年的17.5%。
就2000年蒙古的經濟情勢來看,在2000年時,其國家生產總值和1999年比較下,只增加了1.1%15,國家統計資料也顯出,消費者物價指數(Индекс потребительских цен)增加了8.1%,包括了製造上升5.2%,家用品上升2.7%,房租、電暖氣費上升了32%16,至於其他如交通通訊、文化支出、生活保持(бытово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е)都上升增加。而外債更高達一千四百億騰格17。
就現代國際情勢的趨勢來看,區域性經濟合作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這原則下,蒙古的對外貿易活動中的對俄貿易無疑的必須做觀察。首先,原東歐集團在冷戰結束後,對蒙古的貿易額衰退的非常厲害,一方面是因為東歐各國經濟體系必須重整的結果,明顯對蒙古的國貿行為產生排擠。第二,東歐國家在退出蒙古主要貿易國行列後,西歐國家雖然得以進入蒙古市場,但是一時之間仍然無法將原來東歐國家的貿易項目進行取代,反而是中國透過地理優勢,在1999年後,取代俄羅斯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夥伴。
此外,明顯的,蒙古的經濟生產項目決定了蒙古對外貿易的進出口項目。
根據統計18,2000年時,蒙古出口大宗分別是鉬礦石3028.2公噸,大型牲畜、綿羊、針織品以及成衣。而進口的大宗則是卡車、公車、小汽車、燃油、車用汽油、電力設備。基本上,五十年冷戰時期,蒙古被定位在原料供應基地的角色,雖然經過十年的自由化過程,這種角色在短期間內恐一時無法擺脫。
俄羅斯與蒙古彼此間對外貿易水準,在2000年初時基本上反映了當時在經濟轉型過時期的共同趨勢:政治上民主化發展過程的同時,在經濟上則是走向市場自由,並逐漸的進行國際經濟與科技合作。在此大環境下,俄蒙雙邊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考慮遠東地區國際關係的發展狀況,包括了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蒙古與中國的關係,以及俄羅斯、蒙古、中國三國在此區域中關於邊界,外交與經濟安全的各種課題。
四、需要面對解決的課題
雖然蒙古與俄羅斯雙方在貿易合作方面嘗試提升其能量,以俄羅斯的角度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必須面對的問題。
首先,俄羅斯對蒙古的外貿的主力迄今仍是以地區政府為主力(州及共和國),因此其終究要受到中央政府整體經貿政策的節制,特別是仍然要了解俄羅斯外交政策中對蒙古的態度與立場;第二,俄蒙雙方經濟基本結構中間落差仍可能會造成貿易發展上的失衡;第三,俄羅斯中央與地方之間關於對蒙古貿易發展的腳步難以同調。例如,自1980年代開始,俄羅斯急劇的減少對蒙古的投資,1991年至1996年間,俄羅斯對蒙古的借款是3880萬美元,只達其承諾的4.3%,也只佔蒙古外資中的7.7%19。甚至自此以後,俄羅斯幾乎沒有再對蒙古提出投資的計劃。
由另一方面來看,經貿關係在二國之間,以區域性來看,發展的並不平衡。九○年代雙方大部份的貿易發生在布里雅特共和國,伊爾庫次克州,阿爾泰邊區以及赤塔州。這種貿易成功與否,很大部份又取決於俄羅斯內部在政治上的地方—中央關係變化,以及俄羅斯與蒙古各自的地方政府中政治的變化。
不過,一般而言,雙方經貿合作的步驟是以「雙邊經貿及科技合作委員會」(Меж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н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и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му сотрудничесву)的形式開始運作,在此架構下再設各個次級委員會或小組進行運作20。這類組織的目的大抵是以協調地方政府的行動為主。1997年6月9~10日在烏蘭烏德就啟動了「俄蒙區域及邊界合作計劃」(Программа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и приграничн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Монголией)。
1997年蒙古的地質學機關和俄羅斯的公司「俄羅斯鑽石—薩哈」進行在蒙古開採鑽石礦的談判。最後,雙方決議在蒙古北部地區共同合作進行開採與加工21。而蒙古對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區,卡梅洛夫州、新西伯利亞、土瓦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合作都表示高度興趣。
在未來雙邊發展過程中,蒙古可以利用其優勢部份。首先,蒙古已經證實有非常豐富的礦藏,如黃金、銅、鉬(молибден)及氟石(флюорит),配合著蒙古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地位,蒙古正可以取得一種主導權以吸引外資。而在這種情形下,西伯利亞地區在地緣上與蒙古的合作開發就具有相對的優勢條件。此外,雙方可以透過勞動資源的交換,簡化出入境手續,加速資本及人力的流通22。
俄羅斯與蒙古雖然有其在關係發展上的樂觀之處,但是,仍然有待克服的歧異。首先,就是雙邊合資公司「額爾德內塔」(Эрдэнэта)的問題。
「額爾德內塔公司」一直是蒙古經濟上的主力(стержень),該公司的股份結構中政府投資占了60%23,雙方政府持有股份分配比例則是蒙古占51%,而俄羅斯占49%。該公司自1994年起進行私有化,但在1995年發生財務危機後,迫使該公司對外尋求「長期信貸」(долгосрочные кредиты)24。此事吸引了週邊國家的高度興趣,包括中國、日本、美國皆透過中介者尋求購入的行動。若以蒙古的立場做出發點,則自然是以賣掉俄羅斯所有持股,並引入中國、日本以及南韓的資本,以增加其國際投資中介機構的功能,最為有利。
第二,是蒙古的債務問題。目前蒙古積欠前蘇聯的外債約100億盧布。關於外債償付的問題,俄蒙雙方就此自1988年就開始談判,但是在短期內仍沒有辦法解決。其中,蒙古對俄羅斯到1999年仍然有1350萬美金的經常性外債部份,蒙古自1999年4月起,以貨物抵償其中的500萬美金,另外的850萬美元則由蒙古在倫敦基金股市(Лонднская фондовая биржа)購買俄羅斯的政府發行的長期債券相抵25。
第三個是關於「科維克塔計畫」(Ковыктинский проект)。
俄羅斯伊爾庫次克州北部的科維克塔區在1987年發現大量天然氣,中國總理朱鎔基於1999年2月訪問莫斯科時曾與俄羅斯簽訂天然氣輸送管到中國的雙邊協議。但是,這個計畫卻是要將天然氣管線借道蒙古,也因此,這個計劃就蒙古立場來看,對其國內經濟復甦有其正面意義。關於詳細的天然氣路線,中、俄正在密集商議。但是,參與商討的「薩哈石油天然氣公司(Саханефтьгаз),認為天然氣管路應該由雅庫特到中國境內,而不應該經過蒙古境內,中國方面亦支持此方案,這對蒙古的方案有著一定的影響。
第四,另外一個比較廣泛的課題,則是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西藏三者佛教信徒聯繫、交流的問題26。雖然宗教交流是一種文化交流的事務,但是以西藏地位的敏感性而言,達賴喇嘛與中國政府間的互動也會影響到俄蒙中之間的三邊關係27。
第五,就區域性的經濟合作來看,仍然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如由於相關各國在社會政治經濟基礎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使各國在此區域整合中是否一定有樂觀的互補效果仍待觀察。
面對全球化的局勢,區域性的經濟整合仍然面臨其位於下一層次的小規模問題。
發展雙邊貿易的時候,仍然有許多非貿易經濟問題必須面對。
例如,朝鮮半島的核武與彈導飛彈問題,俄日間關於北方四島歸屬問題,南韓必須面對由中國所引起的酸雨污染,俄羅斯聯邦與蒙古和中國間,以及中國與北韓間存在著非法與越界問題等。
這些非經濟障礙若不解決,難免衝擊到區域經濟合作的可預測性及成員間的互信。
因此,就實踐的面向而言,仍然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因為就現實情況而言,蒙古社會內部在配合其外交,國家安全政策的實踐過程中,仍有其他內在條件需要配合,例如法治化與民主化進程,社會經濟情勢的改善等等問題。
以目前的情形來看,俄羅斯在蒙古的利益主要是包括以下幾個部份:
第一,自蘇聯軍隊自蒙古撤離以後,蒙古就中止了做為蘇聯軍事戰略環節中的一個部份,但蒙古也同時不能避免的仍是俄羅斯聯邦在亞太地區最近的鄰國,雖然俄羅斯軍隊亦不會再駐進蒙古,蒙古在俄羅斯的東界上仍然是僅次於中國的大國。俄羅斯與蒙古以歷史的縱深來看仍然有著許多共同點。
第二,俄羅斯的政治藍圖將不完整,如果俄羅斯的角色被中國、日本或是美國完全取代,這種情況如果發生,意味著俄羅斯在蒙古影響力的下降,也意味著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地位不若以往。而蒙古在俄羅斯的亞太區域政策中應該保持其做為重要管道的意義,通過蒙古,俄羅斯可以不只是強化自已在亞太地區的地位,也可以成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轉型過程中的範例。
第三,俄羅斯在蒙古的經濟利益,目前看來還不太明顯,不過這明顯的是與雙方政府在經濟上仍然有很多困難要克服的現況有關。同時,對俄羅斯比較重要的在於在蒙古建立合資企業以使在蒙古境內繼續正常運作,製造利潤及外資行為。俄羅斯方面最大的興趣是發展運輸系統以有助於俄羅斯、蒙古、中國三邊在未來經濟合作議題的展開。
五、結語
經濟作為國家目標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對蒙古這個經過民主化過程的新興民主國家而言,更是具有不同的意義。因為歷史的因素,或是因為經濟轉型發展上的困難性,就蒙古來說,保持與俄羅斯在經濟貿易範疇內一種緊密的合作是一個不得不然的方向。但是,因為俄羅斯國內的政治經濟問題亦有其很多亟待處理的項目,長遠來看,蒙古必須有一套更為主動積極的對外經濟政策才足以應付其需要。一般而言,在民主化之後,蒙古應可更積極的朝「法治國」的方向前進,形塑一個開放透明的社會環境以建立更堅強的外資條件。再者,應該積極的投入區域整合與合作計畫,在國際合作的大環境下發揮蒙古的經濟基本優勢。目前可見的東亞地區各種區域經濟組織與計畫,鮮少看見蒙古的身影,容或蒙古的地理條件有其限制,但是更積極的參與,不僅是國際成員的重要工作,也是蒙古必須走的方向。
(本文業於94年1月24日蒙藏現況研討會討論;94年2月14日修正完成)
參考資料
Fundamentаls of the Military Doctrine of Mongolia. // The Mongo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6,No.3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2000, Ulan-Bator, 2001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1997, Ulan-Bator, 1998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1995, Ulan-Bator, 1996
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ы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Монголией 1993 г.,//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1994, № 3-4
Китай в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е. 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1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2000, № 8
Монголия- акту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б.ст. Москва, 1998
Российский Дальний Восток и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ая Азия. Проблем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осква: Эдиториал УРСС
Титаренко,М.Л.,Пусто на Восток без России. //Труд, 28.10.1998
Яскина,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Москва: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АН,2002
1 Титаренко,М.Л.,Пусто на Восток без России. //Труд, 28.10.1998
2 Болд,Р., Монголын аюулгуй байдлын орчин, батлан хамгаалах бодлогын зарим асуудалд(Состояние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и некоторые проблемы оборон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Монголии). Улан-Батор,1996, С.71-73 轉引自 Яскина,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Москва: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РАН,2002, с.68
3 Яскина,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63
4 там же с.64-65
5 там же с.66-67
6 Грайворонский,В.,Новая концепц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Монголия- акту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б.ст. Москва, 1998, с.38
7 Моломжамц,Л., Военные вопросы Концепй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 Монголия- Актуальные вопросы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Сб.ст. с.22
8 Fundamentаls of the Military Doctrine of Mongolia. // The Mongo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6,No.3,p.89
9 Яскина,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с.72
10 Баабар,Б., ХХ зууны Монгол. Нуудэл, суудал,гарз,олзол(Монголия ХХ века,Кочевые,оседлость,потери, приобретения). Улан-Батор, 1996,с.448轉引自Яскина,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45
11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2000, № 8,с.5
12 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ы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между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ей и Монголией 1993 г.,//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1994, № 3-4
13 Яскина, 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45
14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1997, Ulan-Bator, 1998, p.101
15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2000, Ulan-Bator, 2001 p.81
16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2000, p.83
17 Яскина, 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44
18 Mongolian Statistical Yearbook-2000, Ulan-Bator, 2001,pp.182-183
19 Яскина, 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42
20 Яскина, 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37
21 Яскина, Г.С., Монголия и внешний мир с.137
22 Яскина,Г.С., там же с.138
23 Китай в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е. Москва:РОССПЭН.2001, с.314
24 Новости Монголии,29.мая.1999,№21
25 Кимай в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е.с.315
26 俄羅斯境內藏傳佛教大抵分布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布里雅特共和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四地)
27 Китай в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е.с.316
Mongolian Economic Security Policies toward Russia, 1990 – 200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