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3日星期四

所谓的“围风转移”与“乌拉盖开发区”

救活蒙古语言的颓势可能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蒙古人自居占蒙古族指标的公务员国营企业干部必须要通过蒙古语四级,六级考试。帮助外国人推广英语,考英语四六级都很积极不是吗?,自己的语言为什么要让他消亡。

这个治根不治本,语言必须是生活当中经常使用才能保证延续和发展。很多新一代蒙授的孩子都有很强的蒙语和蒙文能力,关键是一进社会就颓废掉了,就是因为没有环境。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必须有使用民族语言的大环境,所以必须在蒙古族聚居区,蒙古族占一定的人口比例才行。呼市蒙古人使用蒙语的情况大为改观就是在于,呼市蒙古人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35%。

为什么说蒙汉分治是出路,汉人不用在以生态移民村为幌子来驱赶当地蒙古人来开采矿产。蒙古族的畜牧经济却能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生存。以蒙古族畜牧业为主的经济,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想避免民族矛盾,只有一个出路,就是保证各族群人口聚居区的民族有自治权限,比如瑞士和比利时就是很好的例子。

通过禁牧政策,内蒙古蒙古族35%的人只能被迫生活在城镇,如果不算镇只算城的话,只有20%,占内蒙古蒙古族多数的东部区蒙古人,基本还是都在乡下的。按现在的草原生产力状况看,承载不了那样多的人口。而其那么多的人口,蒙古人传统的畜牧业也不可能保持草原环境。
总体上说,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从太阳转化过来共给人群社区正常运行的能量就那么多。

内蒙古南部地区养不了那么多人,在东乌,西苏等地开发区,进去的移民全是汉民,你不让400万蒙古人去那,那就会有400万汉人去。归根结底,还是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这个虚拟的想象体,倒在90年代以后的民族主义暗流里,打倒费孝通小儿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民族主义者。90年代后民族主义兴起,因为他们认为传统马列不再能凝聚大家,“复兴、和谐”代替了“共产主义”。“国家主义”不能只是没有灵魂的一个空壳。所以,民族关系处于一个新的时代。

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这是民族关系的一个重点,民族关系中,处在弱者地位的是总是具有这滞后性的特点的。

内蒙古东部南部地区沙化严重,很多地区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了。那些生活在科尔沁大沙漠的穷困蒙古人,你政府没政策,照样往那里移民汉人。

第一伦北部蒙旗的开发已经结束,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谓的“围风转移”,不知道犹如星星一样多的“乌拉盖开发区”,从兴安盟到呼盟北部的林草过渡带开垦了多少土地,弄进来了多少汉人移民,这是第二轮内蒙古蒙旗要被大规模开发的信号。

那些配套服务业会促进蒙古人的就业吗?呼盟的伊敏镇,那就是最典型的开发型企业,以电厂为中心形成的镇,有蒙古人的影子么?连当地人都不是蒙古人。

内蒙地区的情况,应当需要做大手术才能改变命运的地步!内蒙从来不是一个在军政领域长期甘于平庸的地区。

90年代,内蒙古蒙古族还有84%的人会母语(不同程度上),居然不到十年这个比例就下降到了68%,1987年的资料显示:在蒙古族母语使用的抽样调查里,有将近72%的人表示生活交际语主要是蒙语,2004年的资料是这个数字下降到了46%.在年轻一代的蒙古孩子里这个数字居然勉强不到35%。等真有一天都成“中华民族了”,就算“内蒙古自治区”还在有啥用啊.还不如不叫内蒙古自治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