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在内蒙古,蒙古民族教育却日益衰败,民族语言文字越来越被遗弃,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2010年7月28日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院法庭外拥挤着部分记者,法庭内审理着有关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纠纷案。原告是呼和浩特三联化工厂退休干部孟和达赖;被告是呼和浩特市农业银行金桥支行法人代表王凡。

2010年6月25日,孟和达赖前往呼市农行金桥支行石西路分理处换取存折时在记帐凭证和旧存折上用蒙古文字签了名。农行工作人员当场强迫用汉字签名。因没有用汉字签名,他们就扣押存折,从而引起了这场诉讼。

孟和达赖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文字工作条例》,信心十足的坐在原告席上。整个法庭审理过程都是按照孟和达赖的要求用蒙古语言进行的。农行代表也被动地请了一个蒙语翻译。这样的案件和这种审理过程不仅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是第一次,全内蒙古也许是除二连浩特额尔登图起诉的蒙古文字书写邮政地址案、赤峰市的高•赛音巴雅尔起诉的各类行政凭证使用蒙古文字案以外的第三起案件吧。

法庭审理很顺利。理亏的被告——农业银行请求和解。孟和达赖原本也不是和农行过意不去,而只是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方面想制造出影响力。既然认错就行,他提出了公开承认和纠正错误、给予一定经济赔偿要求后调解终结了此案。

孟和达赖起诉农业银行这个案件也不是一时的冲动。远在2006年,他在县府街支行领取工资时就遭遇到类似的经过。他到处告状,都无处受理。后经市民委协调,农行当事负责人认错,答应今后可用蒙古文签名,并承诺单据上逐步添加蒙古文字而了结了此事。这次顺路来到金桥支行办理手续又遇到了类似事情。倔犟的孟和达赖又到处去告状,终于所属管辖地的赛罕区法院答应受理此案,他非常高兴,当场就交付了诉讼费。

诉状胜利了,但孟和达赖的心中还是有不满足之处。此次审理过程没有让呼和浩特电视台等好多媒体进入法庭现场采访,只是让全区影响力大的蒙文报纸的文字记者进入了法庭。事后这位女记者写了一份采访报道,报社领导却未批准发表;呼和浩特电视台非现场形式简单报道两次。这样影响力就大大削弱了。更不可接受的现实是,农业银行曾公开承诺:“2010年7月28日以后,全内蒙古范围内实行蒙古文签名有效”(可能发过内部文件)。但2011年3月14日孟和达赖到中国农业银行呼和浩特市农行新华支行领取存款时工作人员又把蒙文签字的单据扔进垃圾筒,拒绝付给存款。为此事孟和达赖又到处去告状,没地方受理。这期间他不在家时银行工作人员把取款送到他家而草草了事。承诺承认蒙文签字的农业银行是如此,更何况其它银行和单位。可见,真正实行民族语言文字平等使用的艰难。

孟和达赖 1944年8月出生于伊克昭盟达拉特旗。1962年,台湾国民党要反攻大陆的政治气氛下,高中未毕业的他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从学校开了一个证明,应征入伍。他在当时的内蒙古骑兵十五团服役,努力学习,吃苦耐劳,几年间入了党,当了班长、副排长。1968年,正当将要提干部的时候,挖肃运动席卷了全内蒙古,受到不明不白牵连的一大批蒙古族青年被清出了部队。复员回到五原县老家不久,他托熟人的关系招进了呼和浩特三联化工厂。勤奋工作,认真负责的习惯赢得了回报。到1981年的时候,他从最初的一名工人被提拔为厂保卫科科长。在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时候,孟和达赖经过考试合格,有幸进了呼和浩特市党校举办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目的的两年期的大专进修班。到党校不久,呼和浩特暴发了各大院校学生反对28号文件集会游行事件。拨乱反正的年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堵绝盲流人员大批涌入内蒙古,要求恢复党的民族优良政策的诉求,无疑是大得蒙古族民众的拥护。当时呼和浩特市党校少数民族进修班的学员虽然按照上级指示不许上街参加游行,但还是踊跃捐钱捐款,支持了学生运动。孟和达赖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和组织者。事后有关人员还找他谈话,询问过细节。

1983年5月,孟和达赖毕业回到原厂,却被降职副科安排。按常例,党校培养是提拔干部的阶梯。他不仅没有提拔,反而降职是什么原因呢?他质问领导。领导的回答却是当时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的口头禅:“是马是骡溜溜看!”已经拉磨几十年了,还要溜多少年?孟和达赖当然不同意领导的答复。最后他们也没有充足理由,只好安排管三四个党员的保卫科党支部书记的“正科”职务。坐了几年冷板凳,1986年厂领导换人,他又被任命为保卫科科长。在八年多的保卫科科长、派出所所长的岗位上,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呼和浩特市政法系统先进人物等荣誉。尽管这样,再也没有遇到提升的机会。1994年新任领导把他调到厂劳动服务公司,2002年他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休后身体安康的孟和达赖闲呆家里不习惯,到市郊区与他人合作养了几年羊。二十一世纪的养羊,远不是草原上的放牧。他常常回味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内蒙古变化和蒙古族的兴衰。回到家里以后,他自费订阅《民族理论》、《蒙古学研究》等蒙汉文杂志,阅读报刊来消磨休闲时光。

2008年《蒙古学研究》杂志上看到“内蒙古自治区自1992年订小学一年级蒙古语文课本68600册,到2006年逐年下降到22500册”的一览表,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灵。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我们的民族教育却日益衰败,民族语言文字越来越被遗弃,这是进步还是倒退?这个责任在谁?还是我们自己!!不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就是放弃自己的工作岗位!十几亿人口争夺生存权的激烈竞争中,自己不维护自己的利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孟和达赖倔强地找各级有关部门反映民族政策问题的动力。

他列举了蒙古族学校锐减、入蒙幼、蒙校难、蒙汉文牌匾不同用、公交车不用蒙语报站名、居民身份证上不著蒙古文名字等问题曾多次找有关部门反映过。有的部门很客气地接待他们,表扬他的所作所为,还赠送有关法律文献,诉说自己权限。但也有遭到粗暴谩骂和侮辱的时候。

2010年11月1日,孟和达赖向呼和浩特回民区纪委反映情况。纪委书记一听有关民族语言文字内容,用食指指着他大声吼叫:“滚!滚!”孟和达赖回话:“我是来共产党纪委书记办公室反映情况,不是到你家无理闹事。”这位书记从坐位上暴跳起来,边喊:“滚!滚!”,边猛力推他,差点被推倒。幸亏当时跟前有两位女同志,她俩把孟和达赖扶进了另一位姓赵的副书记办公室。

也是2010年11月8日,孟和达赖先后两次到呼和浩特市政府民委反映情况。第一次遭到推托,第二次如约去的时候,上次见到他的姓王的副主任开口就骂他:“老圪泡(意为野种的骂人话),不要脸!内蒙古就你是个蒙古人?无事生非……”

如果,不懂民族政策的汉族干部,不理解有关民族语言文字的诉求还有情可原。然而,市民委副主任、所谓蒙古族干部,有如此的水平和素质,实在使人又气愤又可怜。有些被同化了的所谓“民族干部”,处于一官半职、蝇头利益,伤害民族利益的言行,远远超出汉族干部。他们自以为“民族干部”,敢说敢干汉族干部所顾忌的言行。这也是民族政策形同虚设的根本原因之一。

孟和达赖是硬骨气的汉子。他的这个骨气是他的人生经历历练出来的。他尽管遭到部分人的白眼和冷遇,但年近古稀的他凡是看到违背民族政策的事就牢记心头,尽管这类事在人们的眼中早已习以为常,他仍然骑着自行车,找有关部门反映、告状。他认为,民族政策的落实和民族利益的维护上,必须要有二连市的额尔登图和赤峰市的高•赛音巴雅尔式的带头雁。他坚定地表白,为了民族的尊严、平等、繁荣,为了维护法律授予的权益,将有生之年为此奋斗到底!

1 条评论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