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美蒙关系:从民主到煤炭 -- 俄罗斯之声

从民主到煤炭工业以及再生能源加工领域里的合作——美国副总统拜登对乌兰巴托为期一天的访问的会谈题目如此之广泛。
蒙古是拜登此次东亚三国行程的第二站。第一站是中国,最后一站是日本。拜登这次访问是美国副总统历史上第二次访问蒙古。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曾访问过蒙古。当时的访问之所以至今令人难忘,是因为亨利·华莱士在访问前曾表示希望拜访佛教寺院,结果间接地促成了甘丹寺的开放。据说,就是专门为客人的到来重新开放了甘丹寺。 有意思的是,在1990年前甘丹寺是蒙古唯一一个开放的寺院。

1990年不仅是蒙古复兴佛教传统的开始,而且也是蒙古民主改革的开始。在同蒙古领导人会晤时,拜登高度评价了“蒙古国家和人民在民主改革道路上所取得的胜利”。拜登试图提高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的主要对手——中国影响日益增长的今天。俄罗斯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塔季扬娜·沙克列伊娜认为,拜登着重强调民主问题,旨在让蒙古明白:华盛顿不仅是蒙古在经济领域里的合作伙伴,而且也是在民主改革道路上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不过是一个原料基地。

目前中亚和东亚国家对美国来说都很重要,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还是从经济角度看。美国想获得更大的参与,施加更大的影响和控制。美国害怕中国经济对蒙古日益增长的影响,竭力确保美国公司的利益,尤其是在原料部门。

美国副总统同蒙古总理苏赫巴托尔和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会谈时,双方都触及了在和平利用原子能领域里的合作前景这一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佳宁在“俄罗斯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强调说,不过没有触及在蒙古境内储存核废料的问题。

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两年前大选中获胜的现任民主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对筹建核废料储存项目表示反对。这一问题在专家群体内和社会上都招致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考虑到蒙古是个无核国家。

在拜登访问期间,一些生态学家和非政府人权组织举行了示威活动,他们要求政府不要让美国把蒙古变成一个“核垃圾堆”。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拜登访问期间没有宣布签署协议。

http://chinese.ruvr.ru/2011/08/23/55057948.html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