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从巴丹吉林沙漠到科尔沁草原
进入内蒙本来想看一看与大漠不同的另外一种风光,可是却一直没有看到,在这里看到的一直还是沙漠。实际上出了河西走廊就进入了巴丹吉林沙漠,而且在这个大漠上整整跋涉了两天,多亏新修了一条路况还不错的沙漠公路,不然这里是根本无法通过的。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三的大沙漠。从甘肃的酒泉到内蒙的额济纳旗,实际上公路是沿着一条小河修建的,所以经过几个小型绿洲。而从额济纳旗往东一直到巴彦淖尔市这整整一天的路程,其中前半段基本是无人区,到了中午,遇到一个小型居民点,叫乌力吉,在这里加上油,找点饭吃。说也叫人意外,在这个远离家乡的茫茫大漠深处,本来没有几个人居住,却立着两个让人看到感到非常亲切的大牌子,一个是“老东北大饭庄”,一个是“黑龙江绥化特色大饼。”进去一打听,饭店确实是一个来自绥化的家乡人开的。可见,沙漠再大,也没有地球大,现在地球都变成地球村了,那沙漠还能算什么呢。
汽车行走在大漠上,景色变化多端。但其基本景观是布满整个戈壁上的大大小小的沙丘。远看有的像丘陵状,有的像鱼鳞状,大的像座大山,小的像个坟包。形状也千奇百怪,园的,长的,平脊的,尖脊的,什么形状都有。沙粒有以细沙为主的,有以砾石为主的,好像以砾石为主的偏多。颜色有黄色的,也有黑色的,似乎黑色的偏多。
沙漠上除了沙丘,有时也能遇到一些小溪和不大的湖泊,当地人叫海子。
沙漠上植物很少,有的地方根本是不毛之地,一颗植物也没有,大部分地方,有零零星星的、一簇一簇的、呈圆球壮的一种植物,不知叫什么名字。靠近小河和海子的地方,有一些其它植物。在额济纳旗境内,我们见到两种植物个体是最大的,一种是胡杨,一种是红柳。胡杨有成片的,植株很高大,生长很繁茂。也有已经死的,只剩下还立在沙地上的树干或树根。也有躺在沙地上但还没有腐烂的枯枝。这种树据说是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被称为沙漠神树。另一种树就是红柳,这种树叶子成红色,也很耐旱,形态很美。
沙漠上的动物已经不是牛羊,而是骆驼。零星的或是成群的骆驼,悠闲地游荡在没有什么可吃,也没有什么可喝的沙丘间。没看到有人看着他们,他们也没有被栓着。看不出他们因没有吃喝而着急出去寻找,也看不出它们为挣脱主人而逃跑,看来它们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有足够的在这里生存的本领。养骆驼究竟是为了在沙漠运输,还是为了吃肉,还是为了其它什么目的?不得而知。也有人认为这是野生骆驼,但我看不大可能。
到了巴彦淖尔,就已经出了巴丹吉林沙漠,进入河套地区。这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在车上看到很多关于穿过大型渠道的路牌,我估计是进入引黄灌区,我们没有停留,而是直奔包头宿营。
从包头到哈尔滨本来全部可以走高速路,但我们为了观光方便,又为了省钱,没有选择走高速,而是选择走国道。而且过了乌兰察布后又选择了不走大城市而走内蒙大通道,这样可以充分领略内蒙草原风光。
踏上内蒙大通道我发现,所说的内蒙大草原,从这里才逐渐看出点端倪。就是地上的植物逐渐多起来,逐渐像个草原的样子,草地上的牲畜逐渐由骆驼变成了牛羊,而且畜群越来越大。同时农区逐渐增多,所种的庄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瓜到向日葵又到玉米。也就是从西到东,生态在逐渐变化,逐渐由沙漠生态系统变化到草原生态系统。到了科尔沁草原,虽有沙化,但比西部还是好得多。据说如继续北上,到了呼伦贝尔,草原将更加繁茂,甚至偶尔可以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在内蒙境内我们是从最西端走到最东端,却没有看到一个牧民的蒙古包,只在几处旅游景点和一个县政府招待所院内看到几个给游人准备的蒙古大帐,这超出了我的预料,看来牧民定居的速度比我的想象还要快,内蒙的变化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