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5日星期四

内蒙古建立了蒙古袍地方标准

“这个标准是我们多年渴望的!”  7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蒙古人兰英专程来到锡林郭勒盟,将一本《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送到托亚手中。作为蒙古族传统服饰中察哈尔服饰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看到自己所承载的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如此尊重和保护,托亚激动得满眼泪花。

《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包含了内蒙古地区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的特征和传统款式,标准中收录的56套蒙古族服饰实物标准样品均有彩色效果图、款式图、裁剪图,并以蒙、汉两种版本发行。这也是内蒙古发布的第一个文化领域的地方标准。内蒙古民族服饰协会副主席白金昌认为:“这一标准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科学、权威的依据,为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教学、科研以及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有着8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携载着蒙古族风俗、礼仪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2008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比如奈曼部落的服饰通常绣着八宝图,而敖汉部落则是绣寿字图。然而,如今蒙古族服饰不伦不类的搭配现象很普遍,甚至一些博物馆中模特身上服装的搭配都是错误的。”做过大量民间调查的白金昌说。传统服饰文化的这种不规范应用尽管无意识,却往往产生误导,伤害民族感情。

给蒙古族服饰制定地方标准是兰英很久以来的想法,她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有着难以释怀的情结,想要借助标准化科学技术保留住蒙古族服饰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为此,从去年8月份开始,她就深入各旗县博物馆、传承人家中,进行了大量调研、挖掘、收集,对28个蒙古族部落的服饰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后经过相关专家、学者的多次讨论和严格审定,标准于今年6月发布。

民族服装设计师达斡尔蒙古人吉玛女士说:“目前我区有民族服装企业700余家,年生产民族服装几百万套。这个标准将从源头上对民族服饰制作行业起到规范引导作用。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