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清代西迁新疆的察哈尔蒙古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移民实边为其一部分。北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它拥有优良的自然资源,但北疆地区却地广人稀。此时沙俄又不断向远东扩张,而且西面与哈萨克、布鲁特等强悍的游牧民族为邻,若无充分的防备,易招彼辈入侵。清政府感到现有的兵力不足,不能驾驭目前的局势。因此如何加强边防,防御外来侵略者等问题,成为清朝当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现有的驻军都是3年轮换1次,已显露出一些弊端,首先是财政负担太大,伊犁地区就有驻军17000余名。他们耗费的军事开支是正常驻防军的好几倍。

对此,在新疆的将领们深有体会,他们不断陈奏朝廷。朝廷遂决定由内地调遣大批八旗兵迁入北疆,携眷永驻,尤其是以满洲将军大臣为率。察哈尔八旗兵也就成了迁入新疆的八旗兵的一部分,而且是第一批迁入的,以后陆续又有满洲、锡伯、达斡尔、鄂伦春等八旗兵迁入。北疆的换防兵则分批撤回。

由此可见,察哈尔等八旗兵西迁新疆的缘由就是加强边防力量,防御外来侵略,他们的任务就是戍边,保家卫国。从目前的史料可知,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驻防一事最早是由副都统、乌鲁木齐办事大臣安泰提出的。

清朝统一新疆的翌年,即1760年1月21日,安泰就因乌鲁木齐马匹较多,需蒙古兵放牧为由而上奏清廷,但其奏报没有被采纳。

同年,大学士傅恒又接到了伊犁将军阿桂请求在伊犁、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的奏折,经他同有关官员反复商讨后,10月27日向乾隆皇帝呈奏了一道拣选察哈尔等官兵携眷移驻伊犁的长篇奏折,他从充实边防的角度考虑认为伊犁等地确实需要增加兵力,故提出要携眷永驻的建议,他上奏道:“臣等酌情拟定,拣选京城满洲兵2000名,黑龙江满洲、索伦兵1000名,察哈尔、厄鲁特兵1000名,其中派驻回子各城满洲兵700名,索伦兵300名;派驻伊犁满洲兵1000名,索伦兵700名,察哈尔、厄鲁特兵800名;派驻乌鲁木齐满洲兵300名,察哈尔兵200名,以更换旧班兵丁。”大学士傅恒的奏请当天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朱批。派出了1000名察哈尔兵携眷驻守伊犁、乌鲁木齐后不久,清廷仍感兵力不足,决定再派察哈尔、索伦等兵移驻伊犁。后来,傅恒经与朝廷大臣会商,就派1000名察哈尔等官兵携眷续迁新疆,永久驻防等具体方案上奏。关于西迁兵的起程问题,他们建议满洲兵先不必起程,只派索伦、察哈尔兵各500名,不携带家眷,其家眷随同后去500名兵丁及其家眷一同迁移。以上提议均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朱批。

西迁的筹备  
西迁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西迁新疆的察哈尔兵丁的挑选清政府是比较重视的,就如何挑选西迁察哈尔兵等,大学士傅恒专门上奏,提出了挑选西迁兵丁的3个主要标准,即:从察哈尔兼管厄鲁特及察哈尔单身贫困余丁;年富力强者;情愿携眷迁移者。为什么强调从兼管新旧厄鲁特内挑选兵丁呢?因为察哈尔八旗内还有厄鲁特兵。因为早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平定了察哈尔王布尔尼的反叛后,对察哈尔部甚为担心,对其八部拆散、分割,或分别并入他旗。到乾隆二十五年,编成察哈尔八旗,共计54佐,又将新疆、青海、呼伦贝尔等地归附的蒙古零散部众编成数佐,分隶察哈尔八旗左、右两翼。其中厄鲁特人占了15个佐,是外部中人数最多的部。据满文档案记载,在第一批西迁的1千名兵内有200名厄鲁特兵,其中“亦有出征效力,技艺尚好者。”

第二批有厄鲁特34名。让他们回到天山北部的故土,正适合他们,而且他们又比较熟悉路线。之所以要从贫困单身男丁中挑选,清政府考虑到只有贫困户才肯背井离乡,因为西迁的兵丁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待遇也较一般的兵丁高。这对他们摆脱贫困也是一个机会,而且给单身者娶妻,更可激发他们西迁的积极性。年富力强者主要指曾随清军出征准噶尔汗国等战役、受过军事训练的年轻人,父子兄弟可以同往。而且要自愿报名,不得强迫,要携带家眷。察哈尔八旗兵西迁之前其驻牧地在张家口、宣化、大同边外。另外,在察哈尔地区还设有清政府直辖的商都牧群、明安牧群、太仆寺左、右翼牧群,与察哈尔八旗统称为察哈尔十二旗群,察哈尔部成了清代漠南蒙古较为特殊的部。

1760年11月10日,理藩院尚书富德等官员专程前往以上察哈尔八旗牧地,遵照傅恒挑选兵丁的标准,用了6天的时间逐一在每个旗内共挑选了1000名察哈尔兵丁。富德、内大臣巴图济尔噶勒(西蒙古杜尔伯特部人)于1761年10月26日奉命从热河起程,10月30日抵达多伦诺尔(清廷在雍正十年置多伦诺尔宣抚理事厅,属直隶省口北道,辖察哈尔左翼正白、镶白、正蓝、镶黄等四旗“逃匪、命案”事务)。

多伦诺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大库伦和内蒙古各旗的交通要冲,商业颇为殷盛。4天后当正蓝旗察哈尔游牧兵汇集后,富德一行先前往左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等4旗挑选兵丁,共选了500余名,接着又去右翼四旗挑选。报名者络绎不绝,其中共选得年轻力壮、骁勇善战的1000人。招募的这些兵要登记、编队,从中还要挑选骁骑校。第二次西迁仍由察哈尔都统巴尔品全权办理。

1763年3月初,巴尔品与副都统七十、总管乌林泰等在张家口商议选兵之事。3月4日始,他们自右翼到左翼逐旗挑选兵丁。与第一次相同,这次年轻人也是踊跃报名,共选出闲散丁683人,披甲283人,新厄鲁特人34名(新厄鲁特为新投靠的厄鲁特笔者注,这批他们报名者少)。为确保西迁兵丁的路途安全,每旗还配置了自副总管以下有能力的官员3名,均由左右两翼总管2员统带,派往护送。

护送官员抵达伊犁后,交给当地大臣,若无其他差事,则返回,往返需要2到3年。之所以要选派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驻防,因为察哈尔蒙古作为游牧民族本身具有骁勇强悍、善于骑射的特长及爱国爱邦的品质,素称“强劲”。更何况察哈尔部被编为八旗后,多次从征准噶尔、大小金川等,为清大一统立下了汗马功劳,具有一定的资历和声望。在奏折中傅恒还就西迁兵丁的待遇、盘费、交通工具乘骑、官员的配备、编队、行走路线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具体措施,均被采纳。考虑到西迁的察哈尔兵都是携眷行走,行程上万里路程,其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消耗也巨大,因此官兵丁的盘费支出均由国家负担。

清廷从决定察哈尔官兵西迁到第一批官兵踏上西迁征程,约用了7个月的时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总管巴尔品在给清廷汇报第一批西迁官兵起程时奏到:共有驼2千余峰,马7千余匹。第二批交通所用马驼比第一批略少,共用驼1004峰,马3066匹。牲畜均从察哈尔四大牧群内的商都达布逊诺尔、达里冈爱、太仆寺左右两翼挑选。从满文档案可知,两批西迁察哈尔官兵及其眷属合计用银96333两,米2740石7斗4合3升。这些花费在当时也是相当可观的。西迁的筹备工作之所以顺利,与各旗社稷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他们为本旗派驻兵娶妻,还捐助了大量牲畜和物品。由于准备工作做得较好,因此西迁兵丁士气高昂,顺利起程。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