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

内蒙古四子王旗牧民吉亚图的敖包祭祀

最近一周,住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牧民吉亚图每天早出晚归,来到离家50公里外的天然敖包山“安营扎帐”、布置场地,为每年一度的敖包祭祀活动做准备。

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是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的圆锥形堆积物,多由石块堆砌垒成,有的用干柴、柳枝捆扎而成。敖包最初被草原牧民当作路标和界标,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祈求丰收、平安的象征物。

“今年的敖包祭祀由我和苏尼特右旗一户牧民筹备,我们出了2万多元,扎好蒙古包,准备了贡品,并为人们提供奶茶、炸果条和手把肉。”吉亚图说,当地牧民每年轮流筹备敖包祭祀活动,今年他能出一份力,感到十分荣幸。

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三,太阳刚刚升起,吉亚图就和400多名来自不同地方的牧民,齐聚在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宝日花嘎查境内的脑木更山敖包前,开始一年一度的敖包祭祀活动。

祭祀仪式上,他们将羊肉、奶酒、奶食品等祭品汇集于敖包前,敬献蓝色和白色的哈达,并由藏传佛教僧人绕敖包诵经,人们随行,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安康。“神舟九号飞船过几天就要在四子王旗着陆,我们祭敖包时也为宇航员们祝福、祈愿。”宝日花嘎查牧民阿拉腾斯庆说。

仪式结束后,由赛马、蒙古式摔跤等文体项目组成的小型“那达慕”盛会开始了。敖包山下,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身着搏克手(蒙古式摔跤选手)服装,以雄鹰飞跃状姿态进入场地,开始一轮轮淘汰赛。百米开外,10多匹骏马排成一行,跃跃欲试,骑手稳坐马背,准备踏马扬鞭,一决快慢。

吉亚图则在自己扎好的2个蒙古包里忙个不停,用奶茶、手把肉招待参加祭祀活动并想歇歇脚的牧民。吉亚图说,他和许多牧民都住在50公里以外的地方,但一直以来,大家遵循当地习俗,坚持轮流筹备祭祀活动,人们参与的热情丝毫不减。

“每年的祭祀活动,除了筹备者精心准备外,其他人还会主动出钱、出力。我们都想把这个草原特色文化活动办得更加精彩,让它永远流传下去。”他说。

敖包山下,活跃在赛马和蒙古式摔跤比赛场地的牧民,也用他们的热情和参与,保护着草原文化。

许多年轻的搏克手虽在城镇上学、工作,但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学习蒙古式摔跤的历史内涵和竞技技巧,积极参加相关比赛,并准备传授给下一代。而对于在家饲养两三匹骏马的牧民来说,养马虽出于“天性和爱好”,但同时保护了草原上“马背民族”的传统习俗。

“我现在开上了小汽车,但还是喜欢养马,有空时骑马兜风、跑马比赛,就感觉自己还是"马背民族"的一员,许多传统的东西还在身边。”牧民满都说。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