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美蒙关系因素

注:此类文章不代表本博客之立场,只是转贴那些汉人极端民族主义者们的小脚动作以及意淫,让世人有个清醒的认识!)

中国在分析自身安全形势时,应该警惕美国打蒙古牌。因为苏联东欧巨变后,美蒙关系不断升温,美国通过对蒙古的力量渗透,日益缩紧对华战略包围圈。美国势力向蒙古的渗透势必会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插入一个“楔子”,避免两国进行强强联合,对抗美国。另外,还存在“泛蒙古主义”的潜在威胁。因此,中国对蒙古应采取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积极加强经贸合作等外交战略

  关键词:中国国家安全 美蒙关系 泛蒙古主义

  小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越发强硬。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加剧了人们对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忧虑。但我们在分析中国周边环境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小国,它就是草原之国蒙古。自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一直在图谋打蒙古牌。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一、不断升温的美蒙关系
  蒙古国土面积有15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617,379人(根据1999年7月的统计数字)。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东、南、西三面与中国相邻,处于亚欧大陆的腹地,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方国际战略学家早就提出过,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所以,美国不遗余力地向蒙古进行力量渗透,以此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多事之秋,原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大厦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坍塌。蒙古国内也于1990年春天发生了剧变。这给美国插手蒙古事务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冷战时期,蒙古一直扮演着苏联“卫星国”的角色,在外交政策上表现为向苏联“一边倒”、唯苏联马首是瞻。当时,在政治上,蒙古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小兄弟;在经济上,蒙古每年都要从苏联那里得到4-6亿卢布的贷款;在军事上,蒙古军队是苏联驻蒙集团军所辖的一个兵团;在文化上,俄语是蒙古的第二语言。有人戏称蒙古是“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其中也不乏道理。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转折点,俄蒙关系的发展步入了停滞时期。昔日的“同志加兄弟”一下子变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俄蒙两国经贸关系急转直下,贸易额在短短的十年间下降了80%。自1993年以来,蒙古总统和总理为恢复两国的传统关系曾经多次访俄。但是,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却始终没有回访蒙古。这让蒙古感到被冷落的滋味,从而更加接近美国。

  美国于1987年1月27日与蒙古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在乌兰巴托设立大使馆。1989年3月,蒙古向美国派驻大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1991年,蒙古总统访美,美国国务卿访蒙;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访蒙;1998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蒙。美国支持蒙古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改革。原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盛赞蒙古是政治自由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楷模,还称蒙古的改革证明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普遍的,而不只是西方的价值观。
  蒙古经济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持续滑坡,而美国却向蒙古提供诸多优惠政策和慷慨的援助。1991年给予蒙古最惠国待遇。同年,两国签定了关于贸易和商业的双边条约。1994年10月,两国签定了双边投资条约,这是美国首次与亚洲国家签署的投资条约。这使蒙古成为美国投资商的心仪之地。到1996年底,美国向蒙古的能源部门提供了价值3500万美元的援助,美国农业部向蒙古提供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农产品。美蒙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为美国把蒙古变为欧亚大陆上的一颗棋子埋下了伏笔。“衣人之褐,怀人之忧;乘人之车,载人之虞”,这是惯用“胡罗卜加大棒”政策的美国所烂熟于心的道理。

  另外,美蒙两国在军事领域内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1996年底,蒙古国家大呼拉尔批准了《美蒙政府间军事交流协定》,为双方在工程、医务、救灾、特种空运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还约定互派军事人员,加强在维持和平行动中的配合。美军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临时使用蒙古的军事设施。蒙古则为美军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1998年5月2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蒙古,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军事领域合作。此后不久,美国国会两度通过有关决议案,坚决支持蒙古,并为蒙古培训军事指挥员,向蒙古出口先进的武器装备。2000年12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一行访问乌兰巴托,双方讨论了亚太、中亚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在加强两国军事合作方面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协议,美国承诺将在2001年向蒙古提供价值35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不仅如此,美国近年来还积极向蒙古进行军事渗透,试图拉蒙古入伙。蒙古也表现积极,参加了由北约组织的“中亚维和营—2000”军事演习等行动。

  唯利是图的美国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在其大力支持蒙古的背后,有着十分险恶的用心。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日益缩紧的对华战略包围圈

  蒙古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毗邻,两国边界线长达4670公里,是与我国有着最长边界线的近邻。中蒙边境城市扎门乌德距离中国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600多公里,而且其间多为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坦克、机械化部队能够做到朝发夕至。早在冷战时期,我们就切身感受到了蒙古对于中国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苏关系破裂后,亲苏“一边倒”的蒙古加入了苏联指挥的“反华大合唱”。一时间,中蒙、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这对我国北方边陲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果蒙古有朝一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我国的北疆安全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威胁。

  美国对蒙古的力量渗透是其对华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奉行“接触——遏制战略”,无论是民主党人执政还是共和党人上台都概莫能外。“去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2020年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未来20年增长及对美国的潜在威胁作了全面的评估,认为中国是20年后对美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最大潜在对手。”①在小布什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之前,美国就宣称中国是美国的竞争者和潜在的地区对手。2001年1月22日,也就是小布什宣誓就职的第三天,美国军方在科罗拉多空军基地进行了一次以中国为假想敌人的电子战模拟演习。其假想背景是美国的亚洲盟国因受到中国的威胁而向美国求援,时间是2017年。同时,美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利用其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军事存在,加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联盟关系,近年来又拉拢朝鲜、越南等国,企图形成一个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东北亚,美国继续巩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尤其是为了让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大国,美日于1997年9月签定了“新防卫合作指针”。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计划将台湾纳入TMD系统,并不断地向台湾出售高新技术武器,帮助台军实现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最近,小布什政府又向台湾当局提供了价值30亿美元的高科技武器,为陈水扁搞“台独”撑腰打气。在南中国海,美国也是频频插手,致使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侵犯我国领海主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使美军能够卷土重来,菲律宾议会批准了《来访部队协议》。去年春天,美菲军队还在南海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今年春天,在美国支持下,菲律宾政府竟然称“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并派军舰前往南中国海强行搜查,驱赶中国渔船。美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资深成员罗拉巴克在今年2月23日访菲时大肆鼓吹,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军事扩张”对美国及其盟国的贸易和军事航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表示将建议美国政府继续保持在南海的强大军事存在,以便与东南亚国家一道“遏制中国”。不仅如此,美国还派遣侦察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导致了撞机事件的发生。在南亚,美国试图将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积极加强与蒙古的联系,其目的之一就是将其锻造成高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认为,一个对华不友好的蒙古政府将使对华战略包围圈进一步收缩。

  2000年10月5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联合发表声明,对蒙古提供安全保证。在当天召开的第五十五届联大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会议上,美国负责军控与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约翰·霍勒姆宣读了这项声明。该声明称对蒙古在其全境设立无核武器区的决定表示欢迎,五国愿意向蒙古提供积极和消极两种安全保证。消极的保证是五国重申将继续履行各自国家与蒙古达成的有关双边协议和声明,不对蒙古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积极的保证是如果蒙古成为核武器侵略的受害者或受核武器威胁的目标时,五国将立即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根据有关决议采取行动,向蒙古提供援助。估计随着该声明的发表,蒙古将更加有恃无恐地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关系,甚至有可能向它们提供进攻中国的军事基地。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妥谋对策以应突变。

  三、蒙古:美国插入中俄之间的一个“楔子”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硕果仅存的超级大国。它逆多极化的潮流而动,妄图建立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把全球战略由两洋战略转变为欧亚大陆战略。这个战略有两个支点,在亚洲以美日军事同盟为支点,在欧洲以北约为支点。一方面,为了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限制其重新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遗余力地推行东扩战略。这严重地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随着捷克、波兰和匈牙利的加盟,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大大缩小。如果北约势力再进一步推进到乌克兰,莫斯科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打击范围之内。按照美国的设想,俄罗斯永远只能是美国监视下的一头病熊。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大力扶植下,日本的安保体制已经由“对付威胁型”转为“地区安保型”,其企图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争做军事大国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国的全球战略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和俄罗斯。这促使中俄两国进一步密切关系、加强合作。

  1991年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确立了两国“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7年11月,两国又确定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方向。中俄两国同是核大国及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对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战略意图构成了严重的扼制。美国势力向蒙古的渗透势必会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插入一个“楔子”,避免它们进行强强联合,对抗美国。而蒙古经济落后,国力和军力有限,是一个在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小国,而且没有一个出海口,它对中俄两国也是心存疑虑。蒙古曾经对危及国家安全的情况做出过假想,认为大部分危险来源于中国和俄罗斯。所以,蒙古本身为换取美国的保护,也情愿充当“楔子”的角色。
  客观地说,在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蒙古作为一个缓冲地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避免亚欧两个大国迎头相撞的危险。同理,倘若美国势力进一步扩张到可以与中国、俄罗斯相向而视的程度,中美和中俄之间爆发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由此看来,巩固与蒙古的关系,防止蒙古外交向美国过分倾斜,是中俄两国确保国家安全的共同需要。

  四、“泛蒙古主义”的潜在威胁

  历史上,蒙古始终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1921年,在苏联的帮助和支持下,蒙古宣布独立。但国民党政府直到1945年8月才在《中苏友好条约》中同意由外蒙古公民投票来决定其去留。同年10月,外蒙进行公投,一致同意独立。1946年1月5日国民党正式承认外蒙独立,并于2月进行了派驻使节和勘界工作。1949年10月16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蒙两国就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先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和协定,尤其是1960年签订的《中蒙友好互助条约》,为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合作奠定了基础。后来由于中苏交恶、蒙古追随苏联的反华政策,两国关系出现波折。8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关系得到了恢复、改善与发展。但民族主义仍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世界蒙古族人口约为1亿人,分布在12个国家与地区。中蒙两国就存在着民族跨境居住问题,这与中国的社会稳定、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休戚相关。蒙古一向强调本民族的独立性,中蒙曾经为此而素有龃龉。早在1974年,蒙古指责中国的地图和编年史将蒙古划入中国境内。“近年来,随着蒙古国回归亚洲,提倡恢复民族传统和弘扬民族文化,恢复使用传统蒙文文字,重新评价成吉思汗,蒙古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复兴,国内也出现了泛蒙古主义的萌芽。”②1993年9月,蒙古前总理宾巴苏伦召集了首届蒙古人世界大会。蒙古领导人奥尔其巴特总统在大会上呼吁蒙古族人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加强民族团结,扩大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宾巴苏伦作了题为《当代世界与蒙古民族的共同命运》的基调报告,强调全世界蒙古人要同心协力,发展蒙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拓宽相互间进行经济合作的渠道,等等。这次大会还决定在蒙古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世界蒙古协会支部。我们对此动向必须予以密切关注,以防止美国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祸端,干涉中国内政。

  上个世纪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了78天的狂轰滥炸,打开了民族仇视的“潘多拉的匣子”,使民族矛盾更加有可能激化并升级为内战。科索沃战争后车臣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就说明了这一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跨境民族多达30多个。“跨境民族问题成为邻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在世界新形势下,这一事实关系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及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的问题更加突出。”③国内外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还存在着分化中国的图谋。加之借用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拿手好戏”。所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认真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惟有如此,才能捍卫主权、反对霸权,才能保证国家安全。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环境,蒙古本着灵活、务实的原则,提出了多支点、等距离、多元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蒙古国家领导人曾经在多种场合表示要着重发展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1994年,蒙古议会通过了《蒙古国外交政策构想》。这个文件指出同俄罗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友好关系是蒙古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并且主张在“均衡交往”的基础上,发展与这两个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这样,蒙古就可以左右逢源,从中国和俄罗斯进口国内急需的生活日用品和能源。同时,蒙古也加强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蒙古甚至称美国是自己的“第三邻国”。其目的就是利用大国之间的相互制衡,为蒙古国家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自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蒙古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也为中、美、俄等大国所重视,成为它们竞相结缘的外交伙伴。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大国的政要们频繁地穿梭于长期远离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蒙古,使这个北方小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1998年5月对蒙古进行了正式访问,表明了美国将继续与蒙古进行多领域合作的愿望。1999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蒙古,希望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蒙关系带入21世纪。2000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蒙古,这是自1974年勃列日涅夫访蒙以来克里姆林宫的主人首次飞抵乌兰巴托。在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中,普京与蒙古国家领导人共同签署了面向21世纪的《乌兰巴托宣言》。国际观察家认为,此举“标志着俄蒙关系从此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多月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一行带着岌岌惶惶之情来到乌兰巴托。不久,美国方面又传来消息说,更高级别的官员不日将造访乌城。

  在某种意义上,蒙古已经成了中美俄大三角关系的重心。当蒙古处于一定的均衡点时,其获取的利益最大。当任何一种力量企图使该平衡倾向于自己时,其他两种力量也必定会相应地作出调整。中国首先应该冷静观察各国对蒙古政策的细微变化,仔细分析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力量对比的改变,并及时作出回应,以免在外交上陷入被动。其次,中国应在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基础上,长期、稳定地发展与蒙古的关系,特别是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近年来,中蒙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得到了较快发展。1998年蒙古引进外资的270家公司中,中国公司占105家,主要经营畜牧业、农业、服务行业。两国边境贸易也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着。1998年,两国经贸额为1.433亿美元,占蒙出口贸易的27.9%、进口贸易的11.6%。目前,中国已成为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畜产品加工、矿业、边贸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发展。蒙古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原料市场,中国公司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使得两国优势互补,发展潜力较大。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以经贸合作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过,利益一致是国与国之间或个人之间最牢靠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斗争与合作从来是一对孪生姐妹。在分析国与国关系时,我们要摆脱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学会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虽然中蒙两国关系目前是良好的,但我们也应该警惕美国打蒙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