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呼和浩特,一个所谓民族和谐的地方

蒙古族村民丁威民今年不止一次地在对媳妇说:“要不是政府帮助咱们,今年还不定是啥光景呢!”今夏,一场冰雹摧毁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西地村的庄稼。在以往大田欠收,当地村民甭指望还有什么收获。可是今年不同,市民委连续3年支持村民盖起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发挥了作用,仅此不间段地轮茬种植,春季种黄瓜,秋季种柿子,春节期间上市各种香菜、生菜等,一年下来,收入不少于3万多,加上大地里种些别的菜,丁威民家收入要超过五万元。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西地村全村98户416口人中,蒙古族占264人,是全村人口的63%。58岁的村长丁守荣是个蒙古汉子,他说:“我们用了三年时间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穷村变成人均收入超3000元的富裕村,变成当地最有活力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人不分民族,都想致富,过好日子。”
  
像这个村一样,现在的呼和浩特人,好象没有谁是哪一个民族的概念。为了共同的家园,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经济,大家日子越是过得好,就越是珍惜这种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局面。以特制胜”,各族群众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成果。

过去有人叫呼和浩特市“大嘎查”(蒙语嘎查“意为村庄”),是说这个城市土、小、落后。如今不同。走进市区转转,高耸新颖的楼群那么多,热闹繁华的商业区那么火,城市变得那么大,忙碌穿梭的人群那么时髦……当然,不管城市框架怎么拉大,城里还是堵车,原因是人们日子过好了,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一个260多万人口的城市,仅今年10月份,日均上户车辆461辆。这个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7年位列全国27个首府城市前列。截至9月底,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亿元,比去年增长14.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1亿元,同比增长3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82亿元左右,增长近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00元,分别增长13%和12%左右。
  
呼和浩特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还有满、回等41个民族共同聚居在这个沿边开放城市,这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塞外历史文化名城。

蒙古族国家领导人乌兰夫当年出生在这里,共和国成立后,以乌老为核心的一届届领导班子按找时代要求,因地制宜,不断完善落实党的民族政策,60多年来,为蒙汉团结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的市领导们深刻认识到,让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经济,呼和浩特市没有资源优势,正如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志然所说:作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不如东部沿海城市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如内蒙古其他盟市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区位优势。正因如此,呼和浩特市跳出西部找差距,瞄准东部谋发展,经济发展定位在走出一条非资源依赖型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打造“四都一府”,即崭新的“中国乳都”、“中国草原文化之都”、“中国新能源之都”、“中国夏都”和“现代首府”。与此同时,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部署,市委、政府制定了“一核双圈”战略,其中“一核”指市四区范围内的城市核心区,“双圈”是以5个旗县所在地为节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和城镇圈。

2000年,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奶业兴市”、打造“中国乳都”的战略构想,到2008年底,全市100万蒙汉农民人均近一头奶牛。全市7051元的蒙汉等各民族农民纯收入中,有2828元来自奶牛养殖业。特别是伊利集团、蒙牛乳业营业收入、奶制品销量已占全国总销量的50%,毫无争议地占据中国乳业前两把交椅。

依托富足的电力、充足的光源,呼和浩特市正在构建“中国新能源之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风力发电以及风电设备制造业;作为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大都市,呼和浩特气候夏季凉爽宜人,打造“中国夏都”,使2008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由2003年的年200万人次、24亿元增长到645.1万人次106.8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国内各自治区之首;而这个城市拥有的中国草原第一窑-----大窑文化、草原第一城-----云中古城、草原第一歌-----敕勒歌、草原第一纸币-----中通元宝交钞、草原第一天象图-----五塔寺蒙文石刻天象图,均为其成为中国草原文化之都奠定了基础。

排忧解难,少数民族同胞的事就是全市人民的事
7月里的一天,手抚着一幅“昭君出塞”的皮画, 苏鲁锭(呼和浩特)皮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营销总监陈晓燕感慨地对她的客户说:“不是市政府这几年给予我们及时的支持,这个小厂早死了。”

苏鲁锭(呼和浩特)皮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牛皮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蒙古文化艺术魅力深受当地人特别是蒙古族群众的喜爱。但是,几年前任凭满车间挂满“呼啸的老虎、奔跑的骏马、灵动的羊群……”就是很难让“它们”走出这个城市。厂里几位科班出身的专业设计师空有一脑子好想法,却因资金不足没有好的销路从而难以实现。陈晓燕说:“是市政府了解情况后,给予我们及时的帮助,一方面帮助我们获得了国家十一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资格,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把我们确定为市政府每年礼品生产企业,一年订货不少于200万元;还把我们定为旅游团参观购物点,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2007年,市领导陪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专程过来,老人提出可否将皮制品做成卷轴画,经过努力我们研发成功,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去年,市领导提出要创作一幅反映民族团结的大幅皮画,我们很争气地创作出大幅昭君出塞图,送北京奥组委后受到一致的好评。现在,我们的市场打开了,大大小小的订单不断。”

在呼和浩特,居住着很多回族群众。为了尊重回族群众的饮食习惯,市有关部门今年出台了《呼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从4月10日至4月26日,市民委组织清真食品执法队对全市清真食品市场,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整顿。

  伊利集团是清真食品企业。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唯一乳制品赞助商,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家同时服务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国际最具影响力活动的企业。拥有很多回民职工的这家企业在选用原料和生产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那里有些独特的处罚纪律。上班车去企业,班车两扇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禁止携带禁忌食品上车。厂区里只有清真餐厅,即使没有回族职工用餐,汉族职工也一样吃清真菜,每个餐厅都有回族监督员。清真库房即使闲置也不能转租,领导在餐厅不能喝酒……,总之,一切都是为尊重回族群众风俗习惯着想。

  去过这个城市的人都知道,市里有两个地方是要去的,即全国独一无二的蒙元文化一条街和伊斯兰文化一条街,其独特的民族符号在壮观的街道两侧随处可见。

  市里领导尊重民族习惯,更牵挂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教工家属院有130余户教工及家属居住,今年,有一位老教师给市长汤爱军发邮件,说:“本家属院内空间狭小、紧靠马路,没有健身器材,而大家又特别需要。”

  市长收到此邮件后做出重要批示:“财政局、体育局:这些老教师的要求,应给一些体谅,请财政局安排5万元(伍万元),请市体育局帮助购买。”

  现在该小区已为广大教工及家属安装好健身器材,几位蒙古族教工的诉求得到圆满解决。

不拖“后腿”,首府发展是大家的事
2008年,正当呼和浩特市集中财力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巩固和提升“ 中国乳都”地位的时候, 三聚氢氨事件,不仅使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一度遭受重创,也使“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的奶业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使呼和浩特市乳都发展势头不减,蒙汉农牧民的收入不减?

有关领导在回顾那段经历时说,呼和浩特市受 三聚氢氨事件影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问题奶粉出现的第三天我们就向社会宣布,要对消费者负责,对奶农负责,要确保2008年9月17日之后出产的乳产品万无一失。当时我们的检测手段还不完备,我们于是采取了人盯牛、人盯站(收奶站)、人盯车的办法,对奶源净化严防死守,确保不合格的牛奶不进厂、不出厂。接着,在国家的指导下,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在从严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原奶管理办法和收购办法,使原奶的生产、收购、运输、检验等一系列过程全部在掌控之中。现在,我们认识到保持乳业长远发展的治本之道,必须走集约养殖之路,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集约养殖的目标。”

实施“兴边富民”战略,市里各有关部门着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示范村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扶贫攻坚力度。以民委为例投入资金以前一年为基数,每年递增24%,赛罕区黄合少镇添面梁村作为少数民族聚居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收益者。赛罕区黄合少镇添面梁村村村民大部分是蒙族,村长云和平说:“去年市里民委支持我们建蔬菜大棚,今年建43个大棚,平均一个补8000元,用于表墙、修水管、铺路。村里人知道是好事,但没这么干过,多数人不敢接。”

蒙古族村妇代会主任任瑞平起带头作用,最先包了6个大棚。在孩子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查询,最终选定在大棚里种水果玉米。她说:”我种水果玉米一亩地至少收入4000——5000元,种明地菜最多收入2000元。我就想,政府这么帮我们,我们不能拖后腿,我要给大家带个头。现在,村民们看我种得好了,都张罗着明年要包大棚。”

蒙古族村长云和平也说:“我们这里没有蒙汉族概念,围绕“兴菜稳奶”的主题,大家想好好干,我呢,就服务好,保证有电有水。今年已经给大家新架了电线,下一步要发展100个蔬菜大棚。”

  在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人们说各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受的教育不仅一样,而且还被照顾;生活方式文化理念早已融合,一样地参政议政,一样地参与各项事业建设,人和心齐,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是正常的。

可怕的就是这样的没有意识的状态。我们经常听说汉人把身份证上的民族改成其他民族的事,但是在今年我碰到了一起蒙古人把身份证改为汉人的事。正好换二代 自己作主就改了!这样的人改了其实挺好。起码他们是非常明确的,最糟糕的还是那种顶着蒙古民族的身份其实却根本没有意识或者干脆不想有意识的行为。

真和谐啊!是不是该把呼和浩特改名叫绥远了?政府为人民办事本来就不该考虑这个“人民”是哪个民族的“人民”,给老百姓办事就是促进民族团结,那要是只有汉族居民是不是就可以搜刮民脂民膏因为不用民族团结了?这个记者这文章写的,明明不是整体讲民族,还取个这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