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
塔尔寺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寺院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体系。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每年农历的正月、四月、六月、九月,都要分别举行一次全寺性的大型庙会,各地信徒云集,规模盛大,称之为“四大观经”。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庙会既是僧侣传经的形式,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寺院每年农历十月下旬,还将举行纪念宗喀巴圆寂“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
塔尔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建时只有一座圣塔,后几经扩建,形成规模。目前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过门塔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4500多间殿宇僧舍,占地600余亩,规模宏大。寺院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喇嘛居住的扎厦以及庭院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寺庙的建筑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
塔尔寺因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成为信徒们向往的圣地之一。历史上记载有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六、九、十世班禅大师曾在寺院驻过。于是,受到了历代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西纳、却西等活佛,清时被封为呼图克图或诺们汗。其中,阿嘉、赛赤、拉科为驻京呼图克图,有的还当过北京雍和宫和山西五台山的掌印喇嘛。清道光七年(1827),寺院创建了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使塔尔寺迅猛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全国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由于历年积久,该寺文物极为丰富,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特别是该寺的壁画、堆绣、酥油花,被称为”艺术三绝“,驰名中外。
塔尔寺不仅是藏传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