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旧并存的城市,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化与现代的都市化共生的首都,这是一个广袤的草原与拥挤的城市齐在的国家,这是一个GDP以每年两位数增速快速发展的国度,这是一个多元文化杂糅互生的家园。蒙古国辽阔的草原、稀少的人口、空旷的城市以及多少令人不安的治安都随媒体记录而在记忆里留存着。
一个真实的蒙古
蒙古国的首都沿图拉河北岸展开,周边群山环绕,而极富蒙古特色、蒙古包与砖木房相间、高高低低的建筑在城市漫山遍野地铺陈开,密密麻麻,壮观而又紧密。乌兰巴托火车站很简陋,连站台地面都坑洼不平。阳光异常的清亮,让人感觉到紫外线的强烈,这是高原上才会有的照亮你身心的那种明灿灿的高原之光。空气非凡的清新,虽是盛夏正午,曝晒下的时光,清风徐徐,倒也爽利。
与乌兰巴托郊外碧草如茵、舒朗空旷的满目青绿相比,市区却是色彩杂糅、空间拥挤、道路拥堵。高高低低、新新旧旧的建筑布满图拉河谷,就连远处的山岗上也是房舍密布,几乎没有一丝缝隙。一百七八十万人口的乌兰巴托市铺陈得让人多少有些震撼,其规模几乎可与上千万人口的墨西哥城相比。乌兰巴托郊外的蒙古包,白色的,在绿草地上,用黄色的木板围成围栏,民族气息浓郁。但市区民族特色倒不明显了。市内建筑新旧混搭、风格各异,高楼大厦与低矮的建筑拼挤在一起,除了大多数简易火柴盒式的砖混建筑外,有俄罗斯式的,也有极少数现代玻璃幕墙建筑。偶尔有蒙古包式屋顶装饰的建筑显现,算是提醒人们,这里是蒙古了。
蒙古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还缺乏良好的规划,市区道路也年久失修。30多万辆汽车已使乌兰巴托拥挤不堪,工作日拥堵尤甚。而出租车与公交系统又不健全,正规出租车相当少。于是乌兰巴托街头便常见一独特景致,行人站在马路边,漫无目的地挥手拦车。一般私家车只要有空位,都愿意搭顺风客,政府也鼓励,价格为每两公里为一美元左右。据说,由于苏联时期社会主义阵营进行集中统一安排生产,蒙古只负责畜牧业供应,其他工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汽车工业几近空白,但是目前的公交车辆都是从韩国进口散部件,然后自己组装成整车运行。因此,蒙古进口商品较多,且大都免税。汽车更是五花八门,价格也相当便宜。我们在街头除了见过一款公共电汽车是蒙古自己生产的,其他汽车都是外国货,日本油气混合动力汽车在乌兰巴托是出租车的主力车型。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偏于西化,国民教育程度较高,许多人都在别国工作或学习过。西餐在乌兰巴托相当盛行。典型的蒙餐能在蒙古餐厅,特别是郊外的蒙古包餐厅里品尝到。正宗蒙餐以肉食为主,炖羊肉是其中一绝。新鲜的羊肉配上胡萝卜、洋葱、土豆及调味料一起烹制,且一层肉一层石块,放在大锅内慢火烹调,出锅后连肉带石块一起装盘上桌。客人先趁热用石块快速焐手,说是有极好的舒筋活血之功用。蒙古包子以纯羊肉丁加洋葱等制成,味极鲜美。而包着肉馅的油炸大饼也是鲜香可口。只是这些都相当瓷实,我们吃两三块也就撑着了,而蒙古人吃一大盘炖肉不在话下。
是草原辽阔的风情浸润了蒙古人的情怀,长期在俄罗斯的影响下濡染了西化的习性。蒙古人崇尚悠闲的生活方式,且极重视当下的生活状态。据介绍,蒙古人消费观念很强,没有什么储蓄习惯。全国98%的银行存款只掌握在2%的富人手中。蒙古人有钱就买车买房,没钱就卖车卖房,横竖要消费。乌兰巴托每家一般都有两辆车。我们入住的成吉思汗酒店里,一些蒙古年轻夫妇领着三四岁的孩子全家出游,这是外省人在暑期带孩子来首都观光。小孩子打扮成绅士淑女的模样,喜气洋洋的。蒙古国总人口近300万,地广人稀。国家规定,政府免费拨给每一个蒙古建房生活用地,公民都有权在首都乌兰巴托地区购地置房,每个成年人可以购买600平方米左右的土地,而且费用极低,只需花费100美元。
但蒙古的贫富差距较大,这从乌兰巴托的建筑就可以看出:市区大都是公共建筑,住宅楼一般是砖混楼,也有一些极少数的新建别墅和高档一点的住宅楼混杂其间,而郊外山脚下的富人区则建有豪华型别墅小区,蒙古的富人一般在城内有公寓、在郊外有别墅,且别墅边往往还建有多个蒙古包。
这是一个新旧并存的城市,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化与现代的都市化共生的首都,这是一个广袤的草原与拥挤的城市齐在的国家,这是一个GDP以每年两位数增速快速发展的国度,这是一个多元文化杂糅互生的家园。成吉思汗诞生的肯特山静静地卧伏在乌兰巴托郊外,一个曾经孕育了一代枭雄的民族,也在渴望着新生。蒙古奉行的“多支点不结盟”外交政策,就是其发展愿景的显现。只是如今的国际社会变化太快,动荡因素不断。人口不多的蒙古如何能在国际强权政治没有绝迹的情势下立足现实,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增信释疑,不至于出现谁也不得罪、谁也不讨好的尴尬外交局面,进而达到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和平与和谐的发展环境,达到国民所寻求的安康幸福的境界,这是考量蒙古国家领导人智慧的大事。
蒙古夏天的气温与蒙古国的文化一样也是多元并存的:早晚凉爽怡人,中午则热情似火。而朗朗晴空时,忽然会下起滂沱大雨,从天降下阵阵清凉。即使下雨,蒙古人一般不打雨伞,信步悠悠地在雨中漫步,享受着上苍难得的恩赐,哪怕浑身湿透……
蒙古国向何处去?面对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多重挑战,以草原文化为内核的蒙古文化向哪里发展?尤其是在蒙古国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下,蒙古语言文化与民族特性如何保持其纯正性?这些都成为困扰蒙古文化精英的难题。一个细雨的夏夜,蒙古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策格米德一边开车一边对我们说,蒙古人长期以游牧为生,对定居形态的城市生活缺乏管理经验,城市规划设计等相当欠缺,如何驾驭现代发展,需要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蒙古民族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要。老年人都有较强的民族意识,但现代年轻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民族意识淡化,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其独特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蒙古国政府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国民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首先在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教育中增加国民教育内容,国家编制民族文化历史特色的教材,免费发放给学生,从蒙古包的由来、蒙古民族的由来等基础知识入手,倡导国民意识,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蒙古,如何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既造福于蒙古国民,又造福于世界与周边邻国,实属不易。
乌兰巴托正在加速开发,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施工,新的国际机场已经规划,城市内一幢幢新的高楼大厦正在建设。地下铁道,核电厂,卫星发射基地正在组建,我们看到的是正在举起的新世纪蒙古。
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