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星期二
蒙古驯鹿牧民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面临威胁
3000年来,杜科哈蒙古人一直生活在蒙古的泰加针叶林带,以饲养驯鹿为生。驯鹿几乎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不幸的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向市场经济过渡及族人和赖以生存的驯鹿数量不断减少,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面临威胁。
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泰加针叶林带拥有一种荒凉而严酷的美,虽然知名度无法与戈壁沙漠或者大草原相提并论,但却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区之一。这个针叶林带起于苔原之尾,几乎一直从欧亚大陆延伸到北美亚北极地区。它拥有极大的环境价值,是杜科哈人和他们喂养的驯鹿的家园。不幸的是,这个家园现在正面临威胁。
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并不容易,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太低。这一地区的平均温度不到零摄氏度,最低时可达到零下53摄氏度。不过,夏季时的温度也能达到21摄氏度。全年温差之大令人感到吃惊。但对于当地的森林以及其他植物和动物群落来说,这却是它们最喜欢的环境。
3000年来,杜科哈蒙古人(也被称之为察坦蒙古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他们靠喂养驯鹿为生,经受住极端天气的考验。从鹿肉、鹿皮到重要的驮畜,驯鹿几乎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在严酷的生存环境打磨下,他们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现在,杜科哈族的人数不断减少,赖以生存的驯鹿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为了能够延续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在造访蒙古最北端的泰加针叶林带期间,摄影师乌鲁克·科希克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下当地杜科哈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瞬间。科希克表示:“现在的杜科哈是蒙古人数最少的一个部落,只有大约45户人家,靠喂养驯鹿为生。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面临着各种威胁,其中包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旅游业、全球变暖、语言流失以及占据统治地位的蒙古族的同化。”
杜科哈的蒙语名字“Tsataan”可以翻译为“驯鹿牧民”,驯鹿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当地的其他3个游牧部落)共喂养了1.5万头驯鹿,现在的数量却萎缩到2200头并且仍在不断下降。
屠宰驯鹿现象增多
对于杜科哈人来说,驯鹿绝不是普通的家畜。在他们的社会和宗教文化中,驯鹿拥有特殊地位,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科希克说:“杜科哈人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他们的文化非常具有韧性,拥有悠久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时期,蒙古政府曾试图打压杜科哈人的文化,到了今天,他们仍面临着各种压力。
过去,杜科哈人主要猎杀野生动物为食,只有驯鹿过了生育年龄或者过于老迈,无法继续充当驮畜时,杜科哈人才会屠宰驯鹿。现在,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杜科哈人为了生存,被迫屠宰驯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文件指出:“泰加针叶林带的驯鹿牧民——包括杜科哈人——更像是猎人-采集者,而不是真正的牧民,因为猎杀野生动物与放牧一样,也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泰加针叶林带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栖息地,一度生活着包括熊、松鼠、野兔、獾和驯鹿等大量野生动物。然而最近,商业捕猎和其他因素导致野生动物大量减少,除了威胁杜科哈人的生存外,也威胁到他们的竞争对手狼的生存。此外,不加管控的采矿业也对泰加针叶林带的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驯鹿牧民的生存。当地的采矿业通常规模很小,主要是开采金矿和玉矿,但它们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采矿产生的副作用包括森林砍伐、野火以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导致土地和水资源遭到严重侵袭。所有这些都让森林中的动物以及牧民的生存面临威胁。
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与全世界以土地为生的人一样,杜科哈人的生存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署长阿希姆·施泰纳表示:“杜科哈人的家园泰加针叶林带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但在未来的几十年,这里将成为蒙古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气候变化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极端天气。过去12年时间里,当地曾出现7次极端天气事件,包括干旱和严寒。相比之下,2000年前的60年时间里,这里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只有3次。气候变化导致可以放牧的区域减少,对生态造成压力的同时影响杜科哈人等牧民的生活。
驯鹿面临的问题不只是恶劣天气、过度捕猎、采矿以及狼群。由于近亲交配和疾病,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几千年来,杜科哈人一直就是饲养驯鹿的专家,这种技能世代相传。过去,这种能力足以让他们保持驯鹿群的强壮和健康。现在,事情正朝着不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由于前苏联时期的管理不善,饲养驯鹿方面的很多集体经验流失。驯鹿之间的近亲交配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导致它们更易受传染性流产等疾病的侵袭。传染性流产由普鲁氏菌引起,同时能够感染其他驯鹿。研究人员认为杜科哈人饲养的驯鹿可能有四分之一患有这种疾病。即使躲过了传染性流产,驯鹿也很难逃过近亲交配产生的影响。由于近亲交配,驯鹿幼仔出生时体型很小并且非常瘦弱。雌性幼仔有时天生乳头较少,在进入生育年龄后,它们在产下双胞胎后经常出现死亡现象。所有这些都是驯鹿群没有足够的基因多样性的表现。
年轻一辈渴望安顿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政府曾通过从西伯利亚引入驯鹿的方式解决蒙古驯鹿数量减少以及近亲交配问题。苏联解体后,从外部引入的做法宣告结束。一些人建议继续引入西伯利亚的驯鹿,至少也应该引入它们的精子,或者引入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的驯鹿。不过,研究人员对这一提议存在争议。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引入外来种群是一个合理的做法。在一些研究人员看来,引入新基因能够让杜科哈人对它们的驯鹿进行“改造”,使其满足特定的用途,例如充当驮畜。反对者指出,根据对泰加针叶林带的驯鹿进行的分子研究,它们的近亲交配现象并不比其他地区的驯鹿严重。
尽管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注入新血液的计划已在来的路上。杜科哈族牧民巴彦达莱(Bayandalai)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他说:“我们的祖先饲养的驯鹿非常健壮。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政府从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或者加拿大引入驯鹿。如果不引入驯鹿,至少也要引入驯鹿的精子。”获得驯鹿精子——可能来自北美——对杜科哈人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精液需要冷藏在装满液体氮的容器内,而后让人骑马带着容器穿过蒙古大草原,而后再由驯鹿完成最后的运输。对于装在小瓶里的驯鹿精液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冒险之旅。
杜科哈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正面临挑战。过去,他们过着游牧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辈希望安顿下来,学校和日用消费品的诱惑毕竟是他们难以抵御的。边境关闭(例如蒙古-俄罗斯边境)、土地退化以及商业开发让杜科哈人无法像过去一样自由放牧,这也是导致驯鹿近亲交配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动范围受限导致驯鹿很难吃到青苔,营养无法得到保证。杜科哈人认为迁徙路线受阻以及气候变化致使很多驯鹿出现健康问题,例如寄生虫和各种疾病。在从泰加针叶林带迁徙到大草原过程中,驯鹿与其他牲畜接触,很容易被感染。此外,他们也很难找到兽医,救治患病的驯鹿。
保护工作已在进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一些非政府组织正采取措施帮助泰加针叶林带的牧民保护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几项建议,其中包括记录杜科哈人的传统学识和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此外,他们还建议制定未来的土地使用计划,密切监视环境受到的影响,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以减少对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的伤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旅行社、当地政府、土地使用者以及牧民应该坐下来商谈,达成能够实现多赢的协议。此外,他们还建议对当前的狩猎规定进行评估,了解其对杜科哈人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他们将推行一项计划,利用西方和杜科哈人的传统学识繁育驯鹿同时为它们提供兽医服务。目前,纽约的原住民保护组织“The Totem Peoples Project”正在筹集资金,研究泰加针叶林带的驯鹿出现的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同时游说当地政府,为杜科哈人提供更多帮助。Totem Peoples Project创始人丹尼尔·普鲁利表示:“泰加针叶林带的驯鹿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牲畜,它们是当地牧民的生计之源,同时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驯鹿,他们的文化也将随之消失。”
杜科哈族的驯鹿专家巴图加(Batulga)说:“没有驯鹿,我们就不再是真正的杜科哈人。目前,我们正努力帮助我们的族人和他们的驯鹿,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由衷地感谢那些帮助我们延续传统生活方式的人。”杜科哈人的驯鹿放牧文化拥有几千年历史,我们希望保护他们传统生活方式的举措能够取得成功,让杜科哈人以及他们的驯鹿永远成为蒙古泰加针叶林带的一部分。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