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之後,反恐議題、區域安全合作已漸漸成為中蒙雙方高層交流會談的核心內容。有別於911之前中蒙以經濟合作為主的交流方向,未來北京與烏蘭巴托之間,將以區域安全議題作為雙方進一步努力的優先方向。
2002年1月蒙古總理恩和巴亞爾(Nambaryn Enkhbayar)訪問中國時,除了同意加強雙方經濟合作外,更同聲譴責恐怖主義。而中國政府亦贊成蒙古所提在東北亞設立一個合作機制的建議。2003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蒙古,並於蒙古國會發表演說時,指出雙方關係有三個重點:第一,在經濟上,推動經貿合作是中國對蒙古的政策,中國已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伙伴和直接投資國;第二,在安全上,雙方將加強合作,並建設一條和平及友好的中蒙邊界。同時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不斷加強協調和合作,以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第三,中國支持蒙古反對在其邊界部署外國軍隊與核武器的政策,也支持蒙古的非核武地位,及蒙古平等地與世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的努力。
2004年7月蒙古總統巴格班迪(N. Bagabandi)在胡錦濤訪蒙之後回訪北京,並簽訂「蒙中聯合聲明」(Mongoli-China Joint Statement),聲明內容除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議題外,雙方主張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能和平解決,以維持此區安全。此外,中國支持蒙古加入「亞洲合作對話」(Asia Cooperation Dialogue, ACD),並祝賀蒙古獲得「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CO)觀察員身份,未來中國亦將支持蒙古成為「亞太經合會」(Ais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及「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 ASEM)的成員。至於反恐議題方面,雙方當然同意加強國際合作以對抗恐怖份子。
潛在絆腳石的蒙古民族主義
雖然中蒙關係緊密,但蒙古民族主義的激盪將相對地影響雙方關係。蒙古民族主義份子的活動主要發生在蒙古、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及俄羅斯的布里雅特與喀爾瑪克共和國境內。當蒙古於1989 年進行政治轉型之時,基於共同的傳統文化,蒙古民族主義迅速成為當時的主流價值。1990 年蒙古民主黨公開提出「三蒙統一」(蒙古、內蒙古、布里亞特蒙古)論點後,鼓
吹「只要有統一的語言、文字,就能把一個民族自然地連在一起」,並主張聯合內蒙古、布里亞特蒙古、新疆蒙古、及其他地區的蒙古民族,建立「大蒙古國」。蒙古更於1993 年9 月在烏蘭巴托召開「世界蒙古族人大會」,將「泛蒙古主義」(原係稱1919 年日本支持的運動,後廣義使用於蒙古的民族主義運動)推向高潮。
當時為成就蒙古民族的統一大業,分別於內蒙古及布里亞特成立「內蒙古民族解放陣線」與「布里亞特聯盟」組織,進行泛蒙古主義運動。之後於1997 年3 月,來自中國、蒙古、德國、美國等地的蒙古人士,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召開「世界蒙古族人大會」,討論內蒙古民族解放運動,決議成立「內蒙古人民黨」(簡稱「內人黨」),致力推動內蒙古獨立運動。其後,世界各地蒙古人於1997 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進行各種抗議行動。
蒙古民族主義行動在蒙古主導下雖然活躍一時,但事實上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境內,蒙古民族僅約四百多萬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數),僅佔全區總人口的17%;此外,蒙古民族漢化日深,亦阻撓民族主義行動,造成蒙古民族主義的影響力相對遞減。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既擔心蒙古的民主化將助長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的政治需求,又憂心會引發中國境內蒙古民族的國家認同問題,進而引起「疆獨」、「藏獨」,甚至「台獨」的連鎖反應,危及整個中國的國家安全。所以,中國政府對「蒙獨」份子向不手軟,採取鐵腕措施鎮壓抗議及示威者。
另一個中國反對泛蒙古主義蔓延的理由是歷史:中國從未放棄收復蒙古的野心,中國絕對不允許蒙古民族主義思潮在其境內發酵,這項因素也促使中國政府必須擴大對蒙古的經濟援助,以加強雙邊關係,同時亦可強化蒙古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進而達到北京的長程政治目標。
蒙古就在這種經濟需要,但政治戒慎的矛盾下與中國往來。911之後,在反恐的國際壓力下,類似「蒙獨」、「疆獨」、「藏獨」等少數民族主義的分裂活動空間,已被漸漸壓縮。因此,所謂的「泛蒙古運動」倡議者不得不退居幕後,中蒙關係自此從民族主義的環節上抽離,轉而更強調區域安全的合作。
美國因素影響下的中蒙關係
911後,中蒙兩國均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及程度參與美國主導下的反恐行動,由於蒙古位處東北亞的戰略位置,符合美國此區的新戰略需求,因此美國積極對蒙古推動政治、經濟及軍事多方位的交流。
蒙古身為前社會主義國家成功轉型為民主的亞洲國家,使得美國一直持續不斷地藉改善其政治民主化的方式,尋求在東北亞建立一個重要盟友;在經濟上,美國已成為蒙古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及俄羅斯。同時,蒙古連續於2004年及2005年被美國政府列為「千禧挑戰帳戶」(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 MCA)的受援國之一;在區域軍事安全方面,美國先後於2003年及2004年,在蒙古境內外與蒙古部隊舉行聯合軍演等等軍事合作項目。
由於蒙古於1994年的「蒙古外交政策白皮書」中明確表示,除俄羅斯及中國是其優先交往的對象外,美國、日本、西歐等所謂「第三鄰國」亦是其對外關係重點。因為俄羅斯對蒙古的影響力漸漸式微,中國遂迅速取代俄羅斯在蒙古的地位,成為蒙古最大投資國,而中國天津港又因掌握蒙古物品出口的運輸命脈,所以在911發生之前,中國對蒙古的影響力已漸次提升。
熟料911後,美國不僅藉反恐之名,派遣軍隊進入中亞,更甚者,亦與蒙古建立軍事合作交流,中國將這些行動解讀為美國推行亞洲新軍事戰略的一部分。中國視美國為「潛在敵人」,而美國正在中國周邊部署由中亞延伸至蒙古的包圍政策,這將使中國的安全受到相當的制約。因此,今後中國不得不重視其與蒙古發展關係的重要性,以抗衡美國的包圍政策。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