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蒙古人的宇宙观

开辟神话就是解释天地何自形成,人类及万物何自而生的神话。不论是已经进入文明的民族或尚在野蛮时代的民族,都一样有他们的开辟神话。神话学者研究民族的开辟神话,依着他们文化程度的高低,得了一条规律,即凡落后民族的开辟神话大概是极简陋的,渐高则渐复杂,至于文明民族,则开辟神话大都极复杂,含有解释自然的用意,富有文学气味,并且自成系统。

卫拉特蒙古的节日
开辟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它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天地创造经过的认识和想象,故又称为创世神话。这类神话从我国发现的资料来看,西南各少数民族中较为丰富,而蒙古族由于资料发掘得不足,似乎成为空白点。如果对资料加以汇集检索,蒙古族也存在着具有一定特点的开辟神话。如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流传的《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和布里亚特民间流传的《冰天大战》便是这样的神话。这两则神话可以说是在叙述开天辟地时集解释自然、征服自然于一身,显示出蒙古族开辟神话雄浑诡谲、博大壮观的奇特神采,也反映了古代蒙古人对万物生成的认识和他的宇宙观。

《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是流传于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的洪水神话。传说很早以前,天将要形成,地将要生长,人将要投胎,马将要生驹,万物将要繁殖,整个天地经历了一次浩劫,洪水滔滔,铺天盖地。不知过了多少年,神女麦德尔身跨白色神马,视察了三千色世界,只看到蓝色的天水中微露着须弥宝山的山尖。麦德尔发现须弥山山顶有一洞穴,洞穴中住着一些人,这些人不足一尺高,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早晨生下来的孩子,晚上就骑着马接火送火,在须弥山的山洞中来回奔驰着。麦德尔娘娘骑着神马往来奔驰在蓝色的水面上,神马的四蹄踏动水面,放射出耀眼的火星。经过燃烧的尘土变成灰,撒落在水面上。灰越积越厚,渐渐形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地压着水面往下沉落,天与地慢慢地被分开,大地形成了,是一块大大的平板,因为浮在水面上,晃动不稳,就派一只大神龟下水,用龟背顶着大地,不能动弹,更不能离开。有时神龟太累了,舒展身体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麦德尔的马蹄燃起大火,烧得蓝色的大水不停地蒸发,这些水汽在天空飘动,形成了云彩。马蹄踏水溅起的火星,飞上高空成了星星。麦德尔娘娘怜惜须弥山上那些矮小的人,就派了神男、神女每天给他们照明。神男白天值班,发热发红光,这就是太阳;神女晚上值班,发白光,这就是月亮。他(她)们两个每天按照麦德尔娘娘的指示环绕须弥山,神男转到山后,就成了黑夜,他(她)们两个从来也不能见面。麦德尔娘娘的化身每年三次视察大地,三次时间是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七月十五三天。这三天是卫拉特蒙古的节日,杀牛宰羊,举行祭把恭请麦德尔娘娘视察大地。

从迄今所见资料来看,这是一则仅见的蒙古族洪水神话。洪水神话表现的是人类和世界的重造,故有学者认为洪水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之一种,一般和开辟神话既相同又相异。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洪水神话较为丰富,表现了远古的血缘婚及人类的重造。然而,从《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的内容分析,它和西南的洪水神话相映成趣。这则神话说的是天将形成、地将生长、人类将要出现时突然发生了洪水,把原本出现的事物化为乌有,那么麦德尔实际担负的任务不是再造而是白手起家进行开天辟地。她骑的神马在这场开天辟地的壮举中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大地是马蹄踏出火星,燃烧灰尘覆盖大水变成的;云彩是马蹄燃起大火,烧烤大水使水蒸气飘浮升起形成的;星星是马蹄溅起的火星升入高空才永远发亮的。至于太阳、月亮的循环出现,大地何以平稳,何以晃动,都根据自己的认识作了富于幻想的解释。他们认为"火"在开天辟地中起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火与土地、水等物质问的相互作用引起上述所说的奇异变化,这正是人们出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得出来的结论,那么火从何而来,古人们在长期乘马,马蹄踏动地面常常溅起火星这一实践中认识到马的神奇功能。马踏大地,灰尘飞扬弥漫,其威势犹如雷霆万钧之力,不可阻挡。有了马便有了一切,正是北方游牧人马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渗透着他们对物质世界自然生成认识的朴素唯物思想。

从另一方面看,蒙古人对天地万物起源的认识,总是从事物的萌芽--"小"或"一点点"为起始,这在萨满诗文或史诗中常常可见。蒙古人认为火是天地分离时产生的,天地分离是什么样子,一般用他们所看到的所知道的自然物的童年来加以形象地说明,这则神话同样表述了这样的思想。麦德尔视察三千色世界,发现未被大水淹没的须弥山顶的洞穴中住着一些人,这些人不足一尺高,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早晨生的孩子晚上就可接火送火,这正是古代蒙古人对天地开辟,人类万物初次出现的形象认识。火是重要的,没有火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人生下来便要接火送火,明显反映出古代蒙古人对火的崇拜。这则神话通过女神创造宇宙世界的描述,形象地肯定了女性的崇高权威及其巨大的创造力,可与女娲氏"补苍天"、"断鳌足"、"杀黑龙"、"止淫水"的奇功伟业媲美,是一曲伟大母性的颂歌,因而是母权社会的思想反映,同时表现了古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及其宇宙观。有的同志认为卫拉特人供奉的麦德尔娘娘就是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说明昆仑神话对新疆卫拉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麦德尔娘娘就是西王母的说法,恐是佛教进入以后,西王母故事由神话成为仙话到处流传造成的,由此可见,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神话在流传过程中有了明显的人为宗教的痕迹是没有疑问的。

《冰天大战》的故事梗概如下:
 在比太古还古的时代,天地不分,世界一片混沌,似浮动的云雾,漂荡的脂膏,轻轻蠕动。不知过了几千几万年,产生了明暗清浊的物团。于是,轻清之物上升为天,重浊之物下凝为地。天上出现了以"多伦敖登腾格里"(即"七星天")为中小的东、西、南、北诸神共九十九尊天神。在这些天神下还有几千万个"布日汗"(星神),从此天上呈现出一派光辉灿烂的景色。但是,地界还处在一片漂浮的状态,土地不凝固,无草木生物。于是诸神加固土壤,使土地变得平平整整,并从天上撒下草木,把照天神模样造的人送到地上,从此地上有了人类,有了草木生灵。人们游牧为生,没有罪恶和灾难,日日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那么,后来人间为何出现众多灾难?故事接着叙述了原来是天庭内部发生争战。北天一隅有位车格尔,策布吉克(即策根察布登,意为冰空或北极)天神(下称冰天)不受任何天神主宰,对其归属问题,东方最高神特勒昆查干的长子霍尔穆斯塔(天帝)和北方神阿岱乌兰天神发生争夺,并发展到诉诸武力,阿岱乌兰首先发难一举占领冰天。霍尔穆斯塔之幼子格斯尔宝格都为了替出门未归的父亲雪耻,领兵直捣冰天,除夺取冰天外,枪刺阿岱乌兰,将其摔至下界,又将他的部下一个个踢碎踏烂,扔到人间。从此阿岱乌兰变成了"沙尔魔汗",他的部下变成了"芒嘎泰"这样一批恶魔。这些恶魔给人间带来了冰雪严寒、病魔劫难、虫兽吞噬人的生命的严重灾难。人们不得已向上天祈祷,请求速降天神消灭恶魔。最高天神知悉此情,便举行诸天会议商讨决定,令格斯尔宝格都降生人间,除灾灭魔。

蒙文《格斯乐》其他诸版本均以天帝忘了佛祖嘱托酿成大乱作为格斯尔下凡平魔的缘起,而《阿拜格斯尔》却是以上述冰天大战的故事作为全书的引线。因此,可作如是推断,布里亚特地区自古流传着天地生成、冰天大战的神话传说,当卷恢浩繁的格斯尔故事传到布里亚特地区后,布里亚特人加以吸收,又将祖祖辈辈流传的神话故事熔铸其中,于是原来的神话传说发生变异,与蒙古传统的九十九天说杂糅引申,把本来是人(神)与自然界(冰天)斗争的神话故事转化成为天神之间争夺领地而战的神话故事。《阿拜格斯尔》之所以出现了与诸版本《格斯尔》面貌迥异的情节内容,其原因在此。

《蒙古神话》对自然万物生成的记载比较详尽,即使是《阿拜格斯尔》史诗和其他蒙古文献,也无这样的记述,可见其珍贵。这则神话的内容,除天地开辟形成是自然生成之外,其他人类万物的起源是九十九尊天神的共同创造,这与许多民族的卵生、抟土为人、葫芦出人以及自然万物是由巨人、兽体各部变化而来的说法大不相同。所以这则神话不能归之"自生体系"神话,应属"天神体系"神话。因为蒙古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信仰形式主要是天神崇拜,他们认为形形色色的天神(腾格里)分别支配着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所以最后把人类和自然万物、人间的祸福吉凶均归之于九十九腾格里。西方五十五善天神是为人世间除灾降魔、带来吉祥的灵体;东方四十四恶天神是专管天灾疫病的灵体。后者即使在天上被打败转到人间,还要兴妖作怪,于是人间又出现了人(神)与魔怪的斗争。这则神话虽然熏染了某种富有社会内容的色彩(如争领地),但主旨是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口述者将天上人间看成一个统一体,把天地万物起源与征服自然的想象熔铸一炉。本来人们在天神的安排下生活过得安宁幸福,可是由于冰天的问题没有解决,引起恶战,恶神占领冰天,一切灾难由此而生。如果善神及早控制冰天,掌握主动权,也会天上人间相安无事,天下太平。从现象上看,神话故事里的冰天只是作为战争的条件或引线而出现的,但寻踪觅源,它却是灾难的祸根,结合布里亚特人所处的地域环境及其崇奉的神灵加以探讨,这一神话原型的秘密便可揭开。

这篇神话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产物。这时的人类社会已步入男性神为主要对象的英雄时代,所谓冰天大战的善神恶种之争,便是人(神)与恶劣的冰天自然魔怪的斗争。无论《蒙古神话》的东、北两组神,还是按传统的九十九天说的西、东两组神来说,其深刻的内涵不在方位与地域的界限,而在于创造者的理想愿望的体现,以霍尔穆斯塔为首的吉善神团是人们精神力量的象征,而阿捞乌兰为首的神团就成为自然魔力的化身了。在这一前提下,代表人的意志、愿望的英雄就必然要诞生,充当历史舞台的主角。当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入布里亚特地区后,格萨尔王与恶魔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威震环宇的英雄业绩震撼着布里亚特人的心灵,激起了他们古老"种族记忆"(荣格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似乎格萨尔王与他们想象中的英雄是那么息息相通,有一种激励人摆脱危险、熬过漫漫长夜的力量,于是把格萨尔王这一英雄形象按照自己民族历史的面貌予以加工传播,使神话与英雄史诗终于熔为一炉。可见,"冰天大战"是早已存在的神话故事。这场大战实质是人(神)和自然恶势力(魔)之间的一场较量。尽管魔怪使尽手段仍被众神击败,他摔下尘埃变成恶魔继续作恶,还是被脱胎为人的神所粉碎。因此"冰天大战"称得上是一曲征服自然战天斗地的英雄赞歌,为蒙古族少见的创
世神话简章。

以上两则开辟神话,虽然包含着蒙古人对物质自然生成的认识,但主要是体现了他们的天神观念。天神观念的形成又与畜牧经济对天象的依赖有密切关系。斗转星移,月有盈亏,风雨雷电,寒来暑往,莫不对游牧业产生极大影响。人们由对天体的神秘感进而产生依赖感,才把天体诸现象幻想为神灵,对之顶礼膜拜,这就是古代蒙古人何以信奉那么多天神的原因所在。

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神话
古代蒙古人还以自己特有的幻想形式对自然万物来源作出种种解释性的神话比起一些关于天地创造的神话更加丰富多彩。这类神话故事广泛而庞杂,从对银河宏宇的形成,日、月蚀的出现,为何刮风和冬夏轮换到燕子尾巴为何成两叉,骆驼为何见灰就翻滚等等在生活中所习见的自然现象都--在他们的创造解释之中,现举其要者予以叙述。

关于的银河的来历是这样描述的:在遥远的古代,人类进行过一次空前的大迁徙。干百万群众和军队赶着无数畜群,向着正西方,走着走着,一部分人赶着畜群不知不觉走到天上去了,于是,一到夜晚就在夜空中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些人和出来的一条路,后人称为"天路",这就是常说的"银河。布里亚特蒙古人中对银河的来源又有另一种说法:据有位名叫曼赞古日木的女神,喝醉酒后昏睡过去。这时,她的大批财宝被贼神盗走。她醒来发觉失盗,便起身追赶盗窃贼。追赶途中,她的乳房不断淌出奶来,从而形成,这后面一则神话故事是天神观念的反映,天神无所旧地身体的一部分--乳汁也可化作天上的银河;前者可能是一段历史的追忆,北方民族曾有过大迁徙,而且走得很很远很远,甚至到中亚、欧洲或者被兼并融合,总之,再也见不到踪影,但是,人们在追溯这类事件时,把他们加以神化,上了天,并且踩出了一条可见的星带之路。

关于日蚀、月蚀的解释神话
传说阿萨日(即恶魔)控制了盛阿尔山水(不死之水)的器皿天神们开始惊慌不安,认为阿萨日魔鬼们一旦喝此圣水,就会刀枪不入,难以制服。太阳神变成美女潜入魔窟,伺机骗来了圣水瓶。恶魔猜中是太阳神所为,魔首拉呼(paxy)变作月亮神前往太阳神处伺机夺回。恰巧真正的月亮神出现,揭穿了拉呼的骗局,把它斩成两截。恶魔因吮吸过圣水,头仍然活着,宣称为了报复,将吞食太阳和月亮。可是它吞食太阳和月亮时,因为斩成两截,无法将它留在腹中,所以,太阳和月亮被吞食后还会出来,这就是日蚀、月蚀的由来。
日蚀、月蚀神话由一种母题神话产生的不同变体是比较多的。但这些神话均是说魔怪喝了圣水之后,无论砍头或截肢仍然不死,继续作祟,故能不断吞食日月。这种神魔斗争的神话,除反映人们意图征服和控制自然的愿望外,也表现了由于对大自然现象不理解所造成的惶恐、疑虑心理,所以作为吉祥神灵的日月神发生异常情况时,便认为魔鬼在做坏事,要吞食日月,还虑及凶兆显现,大祸临头,为了驱魔助神便敲锣打鼓、击盆放炮、吹乐呐喊,以达到驱除恶魔、保护善神的目的,这种习俗在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中亦为常见。

又如冬夏寒暑何以轮换,为何刮风、地震?蒙古民间也有一些说法。传说在远古有一位司寒老人(寒神)要和司暑老人(暑神)比试威力。司寒老人说:"我在九天之内能把大地变成冰雪世界,你能溶化吗?"司暑老人应战道:"我只要八天就能把你的冰雪世界化为海洋。"于是立下誓约,败者须受胜者的支配。司寒老人果然在九天之内使大地变成了冰雪世界。接着司暑老人修炼出一轮红日,从四面八方发出强大的热量,果然在八天之内大地又成了汪洋大海,两人神威相等,只得将一年分为寒暑各半,从此,人间有了冬夏季节的轮换。

刮风呢,那是"风婆"在显示威力。她有一个巨大的袋囊,打开袋囊就刮风,封闭囊口风就停。囊口开大刮大风,开小刮小风,囊口指向哪里,风便吹向哪里。像这类解释性的神话故事,举不胜举,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将征服自然和解释自然熔为一炉,创作出来的许多情趣横生的神话故事,这类作品新颖别致,富有文学欣赏价值,《额日黑莫尔根》便是这类故事。
 传说远古时,天空出现了七个太阳,暴晒成灾,土地龟裂,江河干涸,草木枯萎,饿殍遍野,牲畜倒毙,生灵万物简直到了无法生存的境地。

那时候,有一位名叫"额日黑莫尔根"的神箭手,大家都去哀求他赶快把空中的太阳射下来,不然就要全部毁灭。额日黑莫尔根发誓说:"我如果不能用七支箭将七个太阳射下来,便割掉自己的食指变个不饮水、不吃宿草的动物,藏在洞里生活。"于是他便开始从东到西依次射太阳,他用六支箭很快射落了六个太阳。当他弯弓正要射第七个太阳时,突然飞来一只燕子,使得射出去的箭只把燕子的尾巴分开一个豁口,却没有射中太阳,因此,燕子的尾巴从此变成两叉。那最后的太阳恐被射落,赶快落入西山躲藏起来。额日莫尔根十分气恨燕子作梗,骑上褐花马就要追杀燕子。马也向主人起誓:"从黄昏到拂晓如果我追不上燕子,就把我的腿砍断,扔到旷野上去吧!我将再不做鞍马,甘愿到坑坑洼洼的地方去生活。"额日黑莫尔根骑马迫到一个山坡上,差点将燕子捉住,可是天已黎明了。额日黑莫尔根一气之下砍断了褐花马的两条腿,将其扔到草原上,从此,马就变成了跳兔,跳兔的两条前腿短,就是这个缘故。而燕子在天色黄昏时,绕着骑马人前前后后地躲闪飞旋,这是它在嘲弄骑马人"谁能追上我?谁能追上我?"额日黑莫尔根恪守誓言,砍断了食指,从此变成了不饮水、不吃宿草的旱獭,躲进洞里去了,旱獭的脚只长四趾便由此而来。

后来,额日黑莫尔根忘记自已早已变成旱獭,所以,当日出和日落时,还要从洞里爬出来,面向太阳东张西望,那是表示它依然还想射太阳呢。旱獭是由额尔黑莫尔根变的,所以,人们一直忌讳吃旱獭肉。再说,那唯一的太阳因为害怕额日黑莫尔根,总是往山那边躲藏,从此,世上便有了昼夜的交替轮换。

这篇由征服自然的射日为引线,生发出那么多奇思妙想的故事,堪称神话作品中的精彩篇章。大凡解释性的神话故事都是由于古人认识事物实质能力的贫乏,相对幻想力又极其丰富而产生的。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形象化,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这种推断虽然离科学很远,但都反映了古代蒙古人执拗的探索精神,因而解释得合情合理,形象逼真。茅盾说:"这一大群故事,可以说是原始人或野蛮民族的科学,也可以说是他们神圣的历史,又可以说是他们的小说和传奇故事。" 蒙古族的这类神话亦应作如是观。

征服自然的神话中,除了射日神话外,还有与专管雨水的恶龙作斗争的神话故事,《征服残暴的黑龙王》便是一篇新颖之作。故事梗概如下:

早先,有个残暴的黑龙王,不在水里而在陆地上危害百姓,无恶不作。人间有个矮个子老头,身高一拃,髯长二拃,他有一条骆驼脖子皮口袋,一把野羊角羹匙和一只公羊。一天,他带着这三件东西踏上了去黑龙王那里的征途,路上遇上大海、狐狸和狼,它们都嘲笑这个矮老头,老头一气之下用羊角匙把它们一一舀入骆驼脖子皮口袋里。老头心想,正好把你们作为我的武器呢。到达龙宫,老头登上土岗放开嗓子喊:"我是来征服黑龙的,你敢出来吗? 黑龙出来一见这个只有一拃高的老头儿,又好笑又瞧不起他,首先放出一万只羊,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老头儿埋葬在羊群掀起的灰尘里。矮老头儿打开口袋投放出狼来把羊群赶得无影无踪。黑龙王接着放出两条恶狗,妄图吃掉老头儿,老头儿又放出狐狸,狗见狐狸拚命追,最后狗也不知去向了。黑龙王计穷,带领大军围攻上来,老头从皮口袋里倒出滔天大海,把黑龙王和它的军队一起淹没在大海之中。从此,黑龙王只得栖身海底,再也不敢在陆地上胡作非为了。

这篇富有想象力的神话故事,可以说是寓庄于谐,情趣横生,矮老头儿和黑龙王两个形象也各具特色,为神话作品中所少见.老头儿个子小,但法力无边。黑龙王不司雨水,却在陆地上兴风作浪,可见它是个不务正业的恶龙,如果让它兴云布雨,人间肯定不是闹旱灾,就是洪水泛滥,这样的恶龙如不惩罚,人间何以安宁。古人对"龙"的认识,一般认为它有腾云驾雾、耕云播雨的特殊本领,所以,对龙特别崇拜,为祈求年年风调雨顺、畜牧丰收,常常进行祈祷膜拜。然而,自然规律总是不按人的意愿行事,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时而把它的宝库打开,时而又把它关闭。"当"关闭"时不是暴雨成灾,就是滴雨不见。人们通过生产生活的实践,反复思索,得出一个结论:有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善龙,也有带来灾难的恶龙,这类好龙、恶龙的应运而生以及与恶龙作斗争的神话,便成为后期神话的主要内容。《征服残暴的黑龙王》自应看作是晚期的作品。

人们以大不敬和极尽嘲弄的艺术想象力,把它夸张为既不务正业,又为非作歹,和人世间见机会就坑人的癞皮狗形像几乎相仿,对这样的龙自应讨伐。老头儿让它沉入海底,只是要它在海底老老实实为龙,不要到陆地上危害百姓就算达到目的。在人们的想象中,大概以为恶龙潜伏而不出,人世间会大乱,如果让这样的无赖窜到陆地,飞上天空,那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祸患。因此,这篇神话虽末明确揭露黑龙如何以暴雨倾盆、洪水滔天来危害人类,但通过神通广大的老头儿制服其恶性,迫使它难以施其伎,保证天下太平的理想愿望的表达是一目了然的。这篇神话以荒诞而又恢谐的情致寄寓着往古人一个非常严肃的生存命题。他们希望善龙为他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那些专门捣乱的恶龙总能受到制裁和管束。这不是虚幻的空想,也不是随意编造,而是痛感灾难侵袭的一种美好愿望的追求,也是对那脚踏大地、为制服旱灾洪的英雄人物进行讴歌。这则神话通过一定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渴望战胜旱涝灾害、人定胜天的美好理想。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