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玉藻,字蕴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人,1892年7月17日生于江苏镇江。其父焕庭世袭正红旗六甲防御。年仅17岁的巴玉藻因品学兼优,被选派英国留学,学习制造船炮。次年,又考进维喀斯阿姆斯特朗学院学机械工程。不久,入维喀斯工厂实习。期间对航空发生兴趣。
1915年,因欧战关系,巴玉藻由英国转到美国深造。9月,巴玉藻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学习、研究飞机制造。他学习成绩十分突出,仅9个月时间就修完了全部课程,于1916年6月毕业,取得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还被推举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毕业后,巴玉藻被美国的寇提司飞机厂聘为设计工程师,继而又被通用飞机厂聘为总工程师。
1917年秋,民国海军总长刘冠雄提出“飞机、潜艇为当今急务,非自制不足以助军威,非设专校不足以育人才而收效果”之说。巴玉藻认为,回到故乡自制飞机的条件已经成熟,遂放弃在美国兼任总工程师的优厚待遇和优越条件,毅然辞职回乡。
1917年冬,巴玉藻等人回来后立即向北洋政府请命建厂自制飞机。巴玉藻等的请求得到海军部的赞许,并选定在马尾厂内建厂,拨款5万元。1918年2月,海军部任命巴玉藻为主任,负责设计、教学等。在马尾正式成立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飞机厂),附属于民国福州船政局。
巴玉藻注重培养技术人才。1918年4月,巴玉藻等兼任福州海军飞潜学校甲班(飞机制造专业班)教官,巴玉藻主教数理与飞机专业各科,并亲自编写专业教材。这是我国历史上自己培养高级航空工程人员的第一个专业班,巴玉藻为培养航空工业人才作出很大贡献。
建厂后,巴玉藻等以自己卓越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着手试制飞机,他认真吸收欧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学成果,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克服各种困难,终在1919年8月15日,制成我国最早的一架“甲型一号”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它是以双桴为支撑体由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功率100马力,载重量1063公斤,最大时速126公里,配有双座双操纵系统,供飞行教练用。
同年冬,孙文侍从武官、航空局长杨仙逸来到福州马尾飞机工程处亲自驾驶了这架飞机,并取得成功。